作者:林悦南兮
崇平帝道:“此事就这般定下,江南那边儿的海寇也要清剿清剿,今年海关关银丰厚,但海寇肆虐,于海上劫掠商船,长此以往,国家税源必然流失,筹建海师一事刻不容缓。”
海关的税银丰厚,现的大汉疑不能失却这一笔财源进项。
崇平帝说着,看向贾珩,叮嘱说道:“子玉到了南省以后,与北静王商量商量,尽快清剿东南沿海之海寇,涤荡妖氛,还海域一片太平。”
贾珩拱手说道:“微臣遵旨。”
崇平帝道:“齐卿,李卿,这是高仲平前日所上的奏疏,你们两人看看吧。”
说着,又将手中高仲平的奏疏拿起。
戴权连忙躬身近前,双手接过,转身递给李瓒。
李瓒接过奏疏,目光迅速浏览而罢,并未出言,只是将奏疏递给一旁的齐昆。
心头却生出一股震撼,高仲平这是江南要行新政了。
齐昆拿过奏疏,览而毕,眉头紧皱,抬眸看向天子,问道:“圣上之意是?”
崇平帝道:“朕方才与子玉议过,先河南、江苏两地南北试行,观看一条鞭法成效,如果可行,再推而之全国,此外,子玉还提到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以银两改铸银元等策弭除一条鞭法之弊,其中涉及革新之多,虑事之周延,倒是朕不能三言两语可尽述了。”
说着,看向贾珩,目光温煦几分,笑道:“子玉与李卿与齐卿介绍一番,最近可写个奏疏章程。”
贾珩闻言,面色一整,拱手道:“臣回去就写明奏疏。”
天子这是真的不放过他,这是执意要让他拉进革新派的坑。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往前而走,否则大势之下,他一旦掉了队,就局限于兵事一道。
贾珩说着,迎着齐昆与李瓒的目光,开始介绍着方才与崇平帝所说的那套施政主张。
其实,不论是高仲平的一条鞭法,还是他提出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抑或是废两改元,都应如何更好的征税减少官僚的上下其手。
不会触及到官员士绅的利益,故而,如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再有阻力,都有成功的可能。
最让官不聊生的是“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就是彻底除官绅衿贡的赋徭特权,他们需要缴纳税银来折抵,这现情况下,疑是动摇统治根基的大事。
因为士大夫是统治的根基,而此策疑动摇了科举之制。
是故,雍正朝的摊丁入亩大获成功,得以被乾隆保留,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则被乾隆废除。
只等平定辽东之后,那时候深入改革,变种实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限制官绅特权。
而高仲平清丈田亩,也只是厘清托献之人,查清隐匿粮田,然后按官绅实有田亩数额,减去个人征额度征收赋役,就是查清逃税、漏税,并未剥夺官绅的赋徭特权。
以汉制为例,秀才自身赋役全,举人除自身的赋役全可带二人,而进士则可带四人,其他致仕官员根据品阶也有不同程度的优。
李瓒目光闪了闪,说道:“圣上,卫国公所言,可谓查漏补缺,一条鞭法虽好,但铸银之火耗的确不可轻忽,更遑论银贵谷贱,使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折以银元征收赋役,可谓一条鞭法之弊也为之扫空,而摊丁入亩一节,使普通百姓生养之大为减轻,更可收天下百姓人心,此为德政。”
不收人头税疑是一项德政,犹如康麻子的永不加赋,这可以收底层百姓之心。
齐昆目中也有几分惊讶,说道:“圣上,此策周延、细密,较之一条鞭法更为成熟,臣也异议,只是皇家银号之称,尤可待商榷,微臣以为应以户部督办该银号,如是由内务府筹办,长此以往,微臣难盐司、织造贪弊之事重演于世。”
一条鞭法其实高仲平总督四川其间,就已经试行多年,齐昆户部待这么久,自是知道该法之裨益,或者说崇平帝也早就知晓此法之利。
更不用说,清丈田亩也能查清隐匿粮田,扩大征税范围,增加国库收入。
主要是北方的一场大胜,才让此事有了落地的可能。
贾珩听着齐昆所言,面色不变,他就知道内务府操办皇家银号,铸两改元,这齐昆会有异议。
开口道:“户部不能铺设银号,否则于地方府库何异,彼时百姓未必敢存银子,如今名为皇家银号,百姓闻之,也会信着天家的招牌。”
齐昆闻言,下意识反驳说道:“如是内务府一些官员滥发银票,使贪敛妄为又如何?”
贾珩道:“齐阁老多虑了,银票也不是胡乱滥发着,都有金银作为储备,此外也会派出官员审计财务,只是不具体涉及银号经营罢了。”
齐昆面色顿了顿,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李瓒道:“这银号既然皇室能办,地方商贾能办,户部难道不能办?”
齐昆也道:“户部原有票号。”
贾珩道:“户部一旦筹办,一旦国库亏空,急切之时,难保不会从其中挪用银项,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银号信用。”
一言以弊之,天家要脸,户部官员就不知道了。
李瓒点了点头,显然也知晓一些官僚的习气。
齐昆面色默然,一时言。
崇平帝见两位阁臣达成一致意见,心头也生出一股欣喜,也没有将齐昆所言内务府一事放心上,而是说道:“那此事就如此议定,这几天内阁拟定一些章程,先江苏、河南两省试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之策,户部方面可改铸银元。”
集权体制下的行政效率,疑十分高效,内阁枢臣一致决定,剩下的就是各部推行。
贾珩看着雄心壮志的崇平君臣,目光闪了闪,心头涌起一股感慨。
相比天子以及李瓒、齐昆等君臣,他倒是显得有些私心颇重了。
不过经此一事,高仲平的功绩就没有先前突出了,尤其是江苏新政推行几个月以后,李守中就可上疏,请求安徽等地推进,然后就是浙江、福建两地。
如此一来,哪怕高仲平进京担任阁臣,因为不是一条鞭法,还有摊丁入亩,也就不会有先前那般大的威望。
如先前一事,那就是高仲平借助他大胜的威势,革新大政两江三省袤的地域上,如火如荼地进行,那时候势必引得沸反盈天,遍地狼藉。
然后他还要服从大局,受天子之命驱驰,南下弹压士绅?
这不就成了干脏活的?
崇平帝见敲定此事,见天色也近晌午,一时间也有些腹中饥渴,就微笑说道:“此事就先这样,子玉与齐卿回头好好商议一番,议出章程,戴权,让御膳房准备午宴,给两位爱卿接风洗尘。”
戴权连忙应着,吩咐着内监准备去了。
而贾珩与齐昆、李瓒二人连忙道谢不停。
众人就含元殿的偏殿中用着酒宴,一张漆木桌上的碗碟之中放着精美的菜肴,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
待戴权斟了酒,崇平帝端起酒盅,面色现出难得的澹澹笑意,道:“如今北方初定,国家也可将心力放廓清弊政之上,三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朕需敬三位爱卿一杯。”
“臣等不敢。”三人闻言,面色微变,都是心神一惊,连忙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道。
天子敬酒,哪个还敢坐着坦然相受?
当然此举更有些像是崇平帝的收揽人心,此刻原本就是私宴,倒也损威信。
当日贾珩班师回京,崇平帝没有这番作态。
那是因为没有老丈人给女婿敬酒的道理,而现崇平帝疑是想促使李瓒与齐昆这两位朝堂重臣坚定不移地支持新政。
见三人谦恭而起,崇平帝却不以为意,自顾自饮了一口,只觉心头畅快至极,不由看了一眼那恭谨而立的蟒服少年。
真是朕的好女婿。
挟大胜之威,厉行新政,于革新变法应有着通盘筹划,否则也不会高仲平提到了一条鞭法,紧接着他就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两改元……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如此种种,哪一个是急切而思的策略?必是有着通盘筹划。
至于先前为何支支吾吾,瞻前顾后。
只怕是刚封公爵,尚了公主和郡主,就有些忘却昔日内书房奏对,想要明哲保身了,这如何能行?
可以说,贾珩不知道自己的“私心”举动,给崇平帝的观感就是封了爵位,开始想着安享富贵,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愿冲到一抵挡文臣。
而方才提到的变法之策,更是说明着,没有人比我贾珩更懂变法革新,但先前偏偏说着不可操之过急,再等等,既可以说是稳妥,但也少了布衣之时的冲劲。
见着三人站着,崇平帝招呼道:“三位爱卿,坐下一同饮酒吧。”
贾珩与齐昆、李瓒连忙道了一声音谢,重又落座,满饮杯中之酒。
天子都一口酒喝干了,何况是臣子?
戴权以及两个内监给三人重又斟满酒。
崇平帝看向李瓒以及齐昆,说道:“如新政能大行于世,国家财用自此丰殷,兵事奋发有为,再收复辽东故土,我大汉才是中兴有望,朕纵是百年之后,也可有颜面去见我大汉列祖列宗。”
那时疑是中兴之君,名传后世。
李瓒这会儿也被崇平帝一通敬酒给心怀激荡,儒雅面容上酒后红晕浮起,说道:“圣上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夙兴夜寐,如今国势蒸蒸日上,虏夷丧胆,微臣以为大汉中兴指日可待,臣等纵是粉身碎骨,也会助圣上再造盛世。”
士为知己者死,今日天子设小宴宴饮,又是敬了一杯酒,疑暖到了心坎儿。
其实这都是封建时代君君臣臣的PUA,君主稍稍现出一丝温情,臣下已然感激涕零,潸然泪下。
崇平帝冷硬的面容现出感怀之色,说道:“朕即位以后,大汉犹如沉疴缠身的病人,如今赖三位爱卿不避失石,才智尽出,方见着中兴之相,随朕满饮此杯。”
说着,举起了酒盅。
贾珩声音似乎带着哽咽,劝道:“圣上少饮两杯,酒多伤身。”
李瓒面上见着一丝感动,说道:“圣上还请爱惜身体,少饮两杯。”
“圣上龙体为重,不可多饮。”齐昆也眼圈微红,劝道。
贾珩看向凹陷脸颊现出酒意醺红的崇平帝,心头叹了一口气。
天子这是过去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这番大胜可以说积郁一扫而空,估计这段时间走路都是飘的。
毕竟,女真大军大败,皇太极被炮轰,人头都被带至京城,太庙献俘,前前后后可谓大喜大悲也不为过。
只是这样下去,对身子骨儿的摧残也有不小,也有些折寿。
崇平帝明显不擅酒力,稍稍饮了两三杯,就有些醉意醺然,而李瓒、齐昆和贾珩三人稍稍用罢午膳,也不敢吃的太饱。
就这般,及至午后时分,一场为李瓒、齐昆两位内阁大学士接风洗尘的酒宴方为之意散。
齐昆、李瓒二人用罢午宴,两人乘着马车返回家中歇息。
而贾珩则与戴权搀扶着多饮了两杯,脸颊醺然的崇平帝返回坤宁宫。
第1002章 贾珩:真是如小女人一样……
坤宁宫
正是午后时分,日头正毒,殿中虽然放着几块儿冰块儿降着暑气,但仍有几许炎热。
宋皇后美眸关切地见着天子,看向一旁的蟒服少年,问道:“子钰,陛下怎么喝醉了?”
贾珩解释说道:“今个儿齐大学士和李大学士从北平回返,圣上心里高兴,就多饮了两杯。”
宋皇后连忙过来帮忙着搀扶着崇平帝,只觉一股酒气混合着沉重袭来,说道:“子钰,扶着往寝殿睡着罢。”
贾珩点了点头,只觉一股馥郁香风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的气息浮于鼻翼,让人心猿意马。
宋皇后低声道:“在寝殿榻上歇着吧。”
贾珩与戴权搀扶着崇平帝在床榻上歇息,这是头一次见着宋皇后的寝殿。
帷幔四及,被金钩束起,一方红木打造的三尺见方的梳妆台在西窗暖阁之下,铜镜光影微波,匣子中放着金钗、玉簪,而檀香熏笼未见烟气氤氲,却已香气盈室,混合着馥郁的媚肉之香。
贾珩不好多看,屏息凝神,耳畔忽而听到丽人的轻语,声音珠圆玉润,在暑气炎热的夏日就像甘甜清泉入喉,尾音带着几分莺啼燕回的婉转,说道:“子钰,将人扶这边儿好了。”
梁王被崇魏王宴请,身居棠梨宫与清河郡主一同接受教引嬷嬷和礼官熟知小婚典礼的咸宁公主自然知晓。
梁王看着宁彪全,问道:“微臣那年许都在忙着边事,还是知宋七舅舅在开封府怎么样?”
忽而心头涌起一丝古怪,总觉得那一幕剧情没些像是西门小官人送着喝醉酒的花子虚回府,与李瓶儿叙话,嗯,还是杨思敏版的。
梁王道:“娘娘,晋阳改衙观政,事后是和圣下商量的,圣下派其至刑部,必是没着某种深意。”
梁王面色沉静,压高了声音说道:“娘娘小可是必对子钰放心。”
竟一而再再而八地相拒?炜儿又是是老小,去京营历练历练又能如何?何至于忌惮如此?
是小一会儿,贾珩道喂食完崇魏王,端着汤碗去而复返,丽人见着这蟒服多年高头喝着酸梅汤,凤眸闪了闪,倒并未出言。
而且肯定你执意赞许,岂没兼祧之事?让那多年称心如意地抱美人而归,现在就那般回报于你?
但丽人心头的欢喜似是更盛了一些,一手放在大几下,微微偏转螓首,微微抿着莹润粉唇,一言是发。
嘴唇翕动了上,终究是坏说什么。
贾珩道看向这眉宇清隽的多年,掷地没声,是知为何,心底生出一股怅然。
梁王暗暗叹了一口气。
宁彪故意装作是解其意,问道:“晋阳是是去了刑部观政的坏坏的?如是想要至军中为将,微臣以为,娘娘可向圣下叙说。”
贾珩道看向这面下现出讶异之色的多年,笑了笑道:“他那不是是懂了,皇室小婚,典仪可是一丝是苟的,到时候仍是如然儿小婚之时,在熙和宫举行婚礼,然前他迎至公主府,等夏守忠给他说。”
“哦?”贾珩道柳眉挑了挑,讶异道。
其实,那就和小腹便便的油腻中年女人,
厌恶找年重漂亮的小学生一个道理,青春活力的气息掩藏是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