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做为第10师团的3号人物,濑武平介觉得自己这个前线最高指挥官完全有资格做出这个决定,所以给筱冢义男回电:数千余敌军已经被我军团团包围,敌军构筑战壕顽抗,我部正对敌军阵地进行侦察制定攻击之战术!
这封电文说白了就是封万金油式电文,不管打还是不打,都没人敢说他是错的。
中国的兵书上都说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连对手的阵地情况都没摸清楚,打个基霸?
只是,都还没等到侦察报告出来,天都黑了。
夜战那是中国人的强项,濑武平介自然更不会傻乎乎的进攻了。
于是,5000日军和唐刀率领的7000中国之军就是在日落前打了个照面,然后两军和平相处度过了一个晚上,顶破天就是前沿阵地上放了不多的几声冷枪,几个靠的太近的日军尖兵被干掉。
等到第二天天亮后赶到的筱冢义男知道已经抵达战场14小时的第8旅团除了挖战壕外就睡了一觉,连一炮都还没放过,眼前一阵发黑。
中国人能在7个小时内就构筑了如此复杂的战壕,再多给他们14小时,天知道他们又完善了多少工事?
除了蠢,筱冢义男实在是找不到其他任何一个词来对自己麾下大将做定义了。
可他又能怎样?那是仅差他一级的少将,不是少佐,筱冢义男纵算气炸了肺,也只能暂时先忍着。
筱冢义男的确比濑武平介高明了不是一点半点,当看到抵达的日军没有直接发起进攻而只是侦察并构筑己方战壕为主,唐刀就差点儿学曹操仰天长笑三声。
幸好,唐刀不喜欢插旗立flag!
但这宝贵的一个晚上,却是给战场上的中国之军太大的帮助了。
原本没有完善的单兵和步兵班级防炮洞进一步得到完善,几乎每隔60米,都会有一个可藏进16人的防炮洞被挖好。
拥有3米黄土层保护并拥有木头支撑的防炮洞别说可以防75毫米山炮,就是被105榴弹炮轰中也不会出现塌方,而且洞口前还有0.8米高夹杂了钢板的工事保护,以防止炮弹爆炸气浪冲进洞内对官兵造成杀伤。
战时携带大量钢板为工事进行加固已经是工兵连和辎重连携带的重要物资,这些玩意儿虽然很沉重也不能多击杀日寇,但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己方官兵。
晋东之战中已有过统计,有钢板和钢梁加固过的工事,其内官兵的伤亡率要比只有沙包和原木为材料工事里的官兵低十五个百分点。
但整个华北也只有四行团能在行军时带上这些钢板和钢梁,连日军的甲种师团都做不到,那必须拥有足够钢产量和运输能力。
占领了华北各大城市的日军倒是也有炼钢厂,但就那点儿可怜的炼钢能力,哪能支持30多万日军用,而且日军后勤补给能力也就那样,运送粮食和弹药都难以为继,还经常被活跃在乡间的中国小股部队袭击,加上日军主要以进攻为主,防御性质的钢板啥的,自然不会太多考虑。
除了各种地下工事得到进一步完善,唐刀下令调来的各路援军基本上也都在下午或是晚间抵达了。
2000多米的正面防线上,唐刀部署了1连、2连、5连、7连总共7个步兵排共计560余名官兵,手里还握有4连和9连总共4个步兵排以及警卫连共计600人的预备队。
另外,八十集团军冀南分区的独立营早于昨日下午5时抵达距离战场5公里的位置。
不过唐刀并没有让他们进入主战场,主战场上的兵力已经高达8000余人,兵力足够了,没必要再浪费这个兵力高达3000人的独立营。
唐刀给他们的军令就是于战场外寻找合适区域构筑阵地!
日本人可不傻,侦察机早就在赵家庄上空飞了一遍又一遍,不仅是要为地面上的日军提供赵家庄战场信息,也为筱冢义男侦察战场周边十几公里内的情况。
在这种平原地带,3000余兵力的独立营的行踪哪能那么轻易的躲开?
既然躲不开,那就不躲不藏,就在距离主战场不到7公里的区域构筑阵地,成为日军眼中的一根明刺!
率领这个独立营的正是原772团一营小丁营长,这个因为唐刀抵达太行山改变自己命运的青年虽然是从主力团主力营长平调到独立营当营长,但他这个营的兵力可堪比一个正规步兵团。
而且,独立营里老兵比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样的比例在921师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哪怕日军在战前想先去拔掉这根明刺,那至少也得派出三个步兵大队汇合一个炮兵大队的兵力。
而八十集团军最擅于机动作战,日军若是势大,他们早就屁股一拍跑没影了。
‘敌退我进,敌疲我扰’这些游击战方针,八十集团军玩儿的可是比谁都溜。
有了外围这个牵制,筱冢义男不在手中握有两个步兵大队当预备队妥妥心里发虚,能投入战场的绝不会超过6个步兵大队。
所以说,别看濑武平介等了一个晚上的确是等来了自家主力,又是步兵又是炮兵又是坦克的,一路烟尘滚滚铺天盖地煞是威风,但其实给中国之军的帮助更大。
筱冢义男一看事已至此,干脆也不立刻发起进攻,虱子多了不怕咬,都已经给中国人多十几个小时了,自然不怕再多给几个小时。
第8旅团出发时没有带高空气球,筱冢义男却是带了3个。
上午9时,3个侦察气球就在距离前线足足8公里的位置升空。
这玩意儿可是日军的杀手锏之一,能悬停于数十米的高空,360度观察战场,通过观测仪器最远可以发现20公里以外的目标,气球上还连接了电话线,随时可以将情报传递给前方,堪称日本陆军的人造天眼。
若让其引导炮兵群集火,那炮弹打得是又狠又准!
筱冢义男的打算就是先用气球引导炮兵联队的炮群先行对有价值的战术目标进行炮火覆盖并摧毁,而后再行动用步兵发起攻击。
但因为忌惮四行团上次展现出的防空高炮,日军的气球车停留在战场8公里外。
但就那个大家伙,又飞得那么高,别说8公里了,就是10公里,也能成为整个战场上的显眼包。
其中一个大气球就被龙岩率领的山地步兵排给盯上了。
这种可悬停高空的气球光是系留车就重达5吨,系留绳多达10多条,升空时需要先展开沉重的气囊,再灌入氢气,这需要40多个士兵操作,加上一个负责保护他们的一个步兵小队,数目高达百名日军。
龙岩的山地步兵排要想全歼他们,也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时间,那日军主力早就轰隆隆杀过来了。
所以,龙岩玩了一招最简单粗暴的!
炸掉气球下的系留车不就得了,气球带着小鬼子爱咋飞咋飞!
龙岩麾下的3门60迫的射程可有1300米!
干脆,就在800米外,通过抵近日军气球部队不到200米的炮兵观测员的引导,3门60迫一口气轰出30发炮弹,把个五吨重的系留车炸了个稀巴烂。
失去牵引的氢气球带着绝望的日军观测员越飞越高,而地面上的日军也只能痛苦的趴在地上仰望天空上的黑点。
这下子,可是飞得更高看得更远了,就是电话线断了,他们那位注定会摔成肉饼的同僚没法再和他们分享高空中的风景了。
更令筱冢义男脸色发紫的是,这样的袭击可不是一起,而是三起!
没用半个小时,潜伏在战场后方的中国小股部队就用几乎雷同的方式把自己的三个气球给损毁了。
也不全是,比如沈老六就是用MG42机枪在600米外一通狂射,把氢气球给凌空打爆,落下的那团大火还把正下方的十几名日军步兵给烧成重伤。
然后,这群中国人跑得飞快,在步兵中队抵达之前就连个影子都看不到了。
而付出如此惨痛代价的筱冢义男唯一获得的情报是中国人有处宽达1000米的位置没有挖掘战壕......
“八嘎!那肯定是中国人留下的陷阱!”脸色由紫变青的筱冢义男中将阁下还算保持着比较清晰的头脑。
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这世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请假!
同学回来,风月组局,实在不能不喝酒,今日请假一日,抱歉!明日继续更新!
第1329章 战前甜点
1939年7月18日上午11时!
随着筱冢义男一声令下,超过70门火炮对着赵家庄诸防御阵地齐齐开火。
被称之为中日战争史上防御战范例的赵家庄之战正式开启。
就抵达战场的中日双方兵力而言,第10师团总计出动9个步兵大队及各辅助兵种共1.7万人,另外还有一个2000多人的治安军步兵团,而中方在赵家庄防御阵地内包括1000民兵在内7800余人,阵地外大致3700余人,总兵力大约1.2万人,日军是占据着彻底优势的。
而就重火力来说,相对于日军拥有的36门75毫米山炮和大量装备的70毫米步兵炮以及大约16门90毫米迫击炮,中方没有射程更远的山炮,但却拥有大小口径不同的迫击炮超过百门,12门150口径重迫更是在3000米射程内冠绝全场,另外还有12门博福斯80毫米榴迫炮,同样能对6000米外的日军炮兵产生威胁。
如果再算上12门40毫米高射炮以及部署步兵防线上专门平射坦克的9挺20毫米机关炮,日军破天荒的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而花费一天一夜利用临城土壤结构构筑了较为完善防御工事的中方拥有了还算结实的‘盾’,变相的把双方兵力上的差距填平。
如果筱冢义男清醒一点,意识到这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在开战之初就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请求援兵,调保定、石门等方向的混成旅团来,只需要两个混成旅团,再辅以航空兵团的轰炸机群,赵家庄之战胜利的天平毫无疑问将会向日方倾斜。
用未来各中国陆军军校教授们对此战的评价:“以当时中日双方在华北兵力对比来看,时任四行团团长的唐刀团长做了个军事冒险,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几率会把四行团大半精锐和冀南分区一部精锐消耗在这场平原决战中。
这样的军事冒险从战术层面看,是错误的!可从全国战局而言,这是个伟大的冒险。
正是由此战开始,中方意识到日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全国之军对日军畏惧之意尽去。
此战对于全国之军的振奋意义,远大于一隅战场上的军事意义!”
抗日战争已经满两年,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并不是没有击溃日军师团和旅团的战例,比如一年前的晋东之战,又比如38年10月份的万家岭之战,中国都有在防御战中消灭日军过两万并击杀日军中将师团长的记录,但那要么是集合整个战区之力以优势兵力合围,要么是凭借极其险要的地理优势、指挥官绞尽脑汁儿的算计才最终获得胜利。
但在华北平原上,日军的火炮、装甲、空中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中方依然获得如此一场胜利。
那说明什么?不仅仅是日军变弱了,也是战火中的中国军人变强了。
可以说,赵家庄一战,是头一次让中方数百万大军意识到双方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在缩小。
这其实也是客观事实,战争初期的日军很强,不仅仅在装备,也在兵员素养上,但随着战争时间线的拉长,老兵逐渐消耗,其战力自然比战争初期要虚弱些了。
就比如正在和唐刀部对阵沙场的第10师团,其进入中国战场时,老兵比率占到百分之八十,就算是新兵,那也是经过刻苦训练10个月的兵,根本不是训练两个月连实弹都没打过几发的中方官兵所能匹敌的。
但台儿庄一战,一个支队近万人战死,使其元气大伤,日本陆军大本营为使这支老牌师团恢复元气,迅速补充近万兵员和两百多名军官,再从另一旅团中抽调老兵为骨架重组该旅团,战力和其巅峰期相比其实已经差了三分之一。
后又经过徐州会战、华中会战、中条山之战以及冀南扫荡战,第10师团不断损失老兵又不断补充新兵,其参战初期的老兵还活着的已不足四分之一,战力更是进一步削弱,能有战争初期的一半就已经不错。
而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只是第10师团,在日军各大师团中普遍存在。
反观中国,虽然几次大型会战中方损失惨重尤其是精锐部队,但中国人的学习能力真的是举世无双,死亡的威胁使得新兵能迅速成为老兵,老兵则是在战争中不断学习成长为合格军官,整体战斗力其实比战争初期还要强上几分。
只是,每逢大战,中国军人们随奋尽全力依然失败的事实让中国之军还在为固守防线苦苦支撑,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现象。
但赵家庄之战,却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笼罩于中国军人心头的迷雾!
不过,这些都属于事后诸葛亮,对于此时的唐刀而言,他必须用一场硬仗来明明白白的告诉日本华北方面军,想对老子的同胞下手,那就得先从老子中国军人的尸体上跨过去。
不管是不是敌后,是不是平原,老子中国军人只要在这里,唯战而已!
当然了,唐刀也不是一味的铁头,他对自己的对手筱冢义男和多天骏都很熟悉。
多天骏纯粹就是个志大才疏的家伙,让他当一个中将师团长估计还勉强,去指挥30多万的华北方面军,属实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而筱冢义男的能力比这位可就强得多了,不然也不会在曾经时空中的1939年9月担任华北方面军第1军团司令官,成为日军在晋省的最高指挥官,日本陆军对其的评价是忠诚、勇敢,但其在晋省和921师将近两年的作战中,却是暴露了一个极大的缺点,为人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很少听进下属的意见,永远都是只要我想不要你想。
这样的一个人,尤其是率领着一个师团主力远超对手兵力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轻易向方面军司令部求援。
这就像是中国男足国家队打业余队,打赢了没啥好吹的,打输了,把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在知己知彼这一块儿,唐团座简直把他的对手研究的透透的,可筱冢义男却只从情报里知道唐刀凶悍如虎,却不知道唐刀狡猾起来,一群老虎拍马都赶不上。
所以,怀有侥幸心理的筱冢义男在用12门山炮对着那片空旷地带炮火覆盖30分钟后,派出了一个步兵中队对其进行了试探性前进。
众所周知的,雷区或许会被炮火集群引爆不少,但从没有说光靠覆盖轰击就能把一片雷场给清除一空的,要是火炮真有这能力,那扫雷兵这一职业根本不会出现。
一个步兵中队180多名日军只是弯着腰前进了不到150米,伴随着一颗颗被踩中的反步兵雷爆开,日军一片鬼哭狼嚎!
腿被炸断不可怕,顶多就是个瘸子,对比丢命来说已经算得上很好了,可若是蛋都被炸碎了呢?仿制自日耳曼帝国S-Mine-35/44的反步兵跳雷在被触发后,会跳至地面将近1米的高度引爆!
这玩意儿堪称反步兵跳雷家族中最耀眼夺目的存在,在诺曼底登陆中,日耳曼帝国军甚至将S型跳雷与反坦克地雷一同埋布,有效减缓了装甲步兵集群的快速推进,米国牛仔们深恶痛绝地将其称为Bouncing Betty(弹跳贝蒂),毕竟就算不死,也有可能不再是一个男人。
在整个二战期间,日耳曼帝国共生产了193万个S型跳雷,这些“活寡妇制造者”将360颗钢球360度无死角射出,不知摧毁了多少家庭延续后代的梦想,因此在战争结束后高卢雄鸡也毫不留情地将近5万名日耳曼军战俘送上了扫雷场:来,尝尝你们自家的雷。
二战期间S反步兵跳雷制造的浓浓阴影,使得深受其害的各国都开始仿制或是研制跳雷。例如米国的M2、M16反步兵跳雷,毛熊的ОЗМ跳雷等等,中国军工也先后推出了69式、72式两款反步兵跳雷,并在西南丛林战争中大显身手。
以至于到了世纪末,逾百个国家在签署了“渥太华禁雷公约”,禁止制造和使用并不人道的反步兵地雷,但以毛熊为首的几个国家拒绝签署,原因是反步兵跳雷有着极其重要的战术地位。
而这些首先应该由高卢雄鸡士兵们在9月份受到的伤害,因为唐团座的到来,提前两月让日军步兵们先享受到了。
虽然只有区区两枚反步兵跳雷被绊发引爆,日军士兵单兵间距离也较为松散,至少相隔10米,但跳至人体腰间高度突然玩出妖艳夺目天女散花招式的跳雷依然把日军炸了个蛋碎屎出。
七八名日军步兵血肉模糊的裆部,把日军步兵给吓破了胆,哪怕对面压根没有对其射出一枪一弹,也再不敢继续前进了。
“果然有雷区!”听到前线传来的消息筱冢义男脸上并没有多少意外。
这一个多月来,中方之所以能给师团‘清乡行动’中造成不小杀伤,大量布设于道路上的地雷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命令扫雷车出动,同时告诉郑桑,到他为帝国效命的时候了,我会在后面看着他的表现。”筱冢义男眼中闪过冰冷。
筱冢义男口中所说的郑桑,不是别人,正是郑云秋!
这货真的是个人才,凭借着千两黄金扒上黑田三郎的大腿后,靠着这位代联队长的推荐,竟然在20天前受到了筱冢义男的赏识,被升为驻扎邯郸的治安军步兵团副团长。
哪知道刚到任不到一周,板凳还没坐热就又重新走上战场,可能对这个倒霉孩子来说唯一的利好消息是,他这次并没有带上他在广平县的嫡系部队,2000多治安军和他都算不上熟。
所以,收到筱冢义男指令他做治安军步兵团前线指挥官的军令,郑云秋是半点也不慌,和自己那位顶头上司商量了一下,就带着一个步兵营跟着3辆扫雷车出发了。
所谓的扫雷车,也是日军被地雷炸怕了后搞出的一个不伦不类的改装卡车,用的就是普通型1.5吨运输卡车,在汽车底盘和驾驶室周边装上钢板,然后在汽车前面装上个大铲子。
经过简单测试,钢制的大铲子无法轻易被普通反步兵雷摧毁,基本满足日军步兵的需要,典型的没有经过实战就拉上战场的渣渣产物。
但你别说,光是看着那个伸至车头前两三米的大钢铲,还是很有种肌肉感的,也给了跟在后面的数百伪军以信心。
这边600余治安军跟在粗制滥造的4辆改装卡车后面开始向雷区突破,那边左中右三个方向,日军步兵也开始了试探性攻击,主打的就是一个咱人多,让你顾不过来。
“这是让二鬼子来当炮灰来了!”赵家庄内地下指挥所里的唐刀收到夏大雨送来的战报,脸上古今不波。
“命令警卫一排,不忙着启动手动炸弹,先把二鬼子放进来打,等他们来得更多一点儿,那不是片荒地嘛!那就让二鬼子的血好好浇灌这片地,来年春天定然能种上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