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885章

作者:汉唐风月1

  那是唐团座要对抗日军所谓‘三光政策’的秘密武器!

  既然日本人要玩绝户计,那唐团座就拿曾经在华北平原上实践过并大获成功的方法和他们斗斗法。

  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那都是曾经的八十集团军和根据地广大军民用鲜血实践出来的成功战法。

  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

  ‘在打击驻守之敌时,民兵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摸清敌人的各种情况,乘敌不备,突然袭击;在打伏击战时,我军民在敌人必经之路设下伏兵,引敌人入套,用排枪、地雷大量杀伤敌人;在阻击战中,我军民采取分散隐蔽的办法,瞅准时机消灭敌人。’

  这是1938年7月921师刘师长在《921师抗战一周年战术报告》中,冠之以‘麻雀战’的战法,并逐步得到推广。

  唐刀之所以此次携带部队为连级单位而无营级,就是打算采取麻雀战的方法,将主力部队以连、排为单位撒向广袤平原农村。

  若遭遇小股日军,如小队级、中队级,那就由驻于当地的八十集团军发展的民兵配合排、连进行骚扰、伏击、阻击并歼灭之;

  如日军开始大规模增援,那就立即电传周遭村、乡、县驻军沿途对来援之敌进行骚扰,缓慢其行军速度,掩护当地军民撤离。

  曾经时空中,日军之所以能派一个步兵中队就能达到‘清乡’之目的,不过是欺负根据地军民武器装备差,一个步兵中队就可以抵挡近千人级八十集团军的进攻,完全有时间撑到援兵抵达。

  但当四行团出现在冀南,日本人这种美好愿望将彻底成为泡影!

  为应付这种分散开来独立作战的状况,四行团在春季大练兵的时候,就再度更新步兵班装备。

  鉴于平原攻防战的特点,火力需求更偏向密集而不太追求射程,15人步兵班的长枪减少至6人,栓发步枪更是彻底从步兵班中淘汰。

  5人配半自动步枪,3人为改进型60迫炮班组成员,2人为MG42机枪射手,机枪配两脚架,一名精准射手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配枪,另外4人全部配冲锋枪。

  上次小洋妞儿可是送了个大礼,虽然送了友军高达230杆冲锋枪,但依旧还有600多杆MP38冲锋枪的存量,以一个步兵班4杆的配置,可以装备150个步兵班。

  以目前四大步兵营12个步兵连,共36个步兵排,以每个排4个步兵班计算,正好全员覆盖,唐团座自然是毫不吝啬的将这种新式装备全员配发一线步兵。

  另外,为继续加强近射火力,除负重较大的长枪兵外,炮组和机枪组以及冲锋枪兵,全部加配黑星手枪。

  这虽然对步兵的要求又增加了不少,但在累和保命之间,四行团官兵们几乎是毫无迟疑的做出选择。

  四行团内现存的半自动步枪没有那么多,但这早就在唐刀的规划中,罗斯塔夫在半年前就接到一笔购买10000支捷克半自动步枪的订单,并在一月前就已经秘密运抵日耳曼帝国控制的峰峰煤矿。

  四行团主力抵达那里的山区后,步兵将进行换装,再赶赴邯郸、邢台各村、乡!

  唐刀订购的数十门40毫米高射炮也已运达,没有携带笨重的20毫米高射炮仅携带了12.7毫米重机枪的2个防空连,也将会在距离峰峰煤矿那里补充24门40毫米高射炮。

  不过,两个防空连不会随同已经分散的步兵们行动,而是随唐刀率领的警卫连、侦察连及山地步兵连、骑兵1连、工兵连等部驻扎于唐刀在经过侦察连勘察后的紫山。

  紫山又称马服山,位于邯郸市西北15公里处,素有“邯郸第一山”之美誉。

  其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连接部,面积约20平方公里,系太行山余脉。紫山的山势耸拔,岭麓回复,主峰海拔498.4米,是邯郸市区的至高点。

  因山体裸露的巨岩和耸立的峭壁多为紫色、金黄色和褐色的“紫石英”,故取名为紫山。

  当然了,唐刀亲自选定其做为四行团团部所在地的主要原因是这里位于邯郸、武安、永年三县(市)交界处,距离邢台也不远,完全可以从这里出发支援各部。

  也就是说,唐刀的战术部署已经很明确,以他为首的四行团团部辖三个轻步兵突击连,一个骑兵连,一个护卫连,一个重迫连,两个防空连,两个辎重连形成一个退可守,进可功的集群。

  这里,也算是四行团各部的补给基地,无论枪械、弹药、粮食、人员都可从此处进行补给。

  如果加上2个辎重连1500人,四行团团部可动用的兵力可达近3000人,有一个重迫连和两个防空连的火力支援,日军纵算出动一个万人级别的支队,也没法占到压倒式优势。

  更何况周边还有大量的八十集团军正规军和民兵活动,日军除非发起战役级别的战斗,否则别想将四行团团部从这个山区赶离。

  有了这个足够强又可以辐射两市的基地做后盾,真正对日军造成伤害的,却是撒出去的6个步兵连及两个炮兵连。

  以连为单位驻6县,以班、排为单位驻村、乡,形成近百个小型根据地,以应对日军随后不久必定会对冀南的“烬灭战”扫荡。

  要想用麻雀战胜日军,除了更为强大的火力外,更重要的是通信,只有这样才能让麻雀说散就散,说聚就聚。

  为此唐刀也花费重金通过洛克菲勒公司进口了近100部大小功率不一的电台。

  不仅连部配属大功率可和他乃至921师两个旅部直通的电台,就连排级和位置较远的班级都配属5瓦小功率电台,至少保证他们能和自己的连部进行有效沟通。

  通信连向各步兵、炮兵排都派遣了专业通信兵达80人之多,跟随四行团团部的通信连余部为此更是装备了8部大功率野战电台,通信密度堪称四行团建团以来最高峰。

  这还不够,唐刀在率兵出征前十天,亲自抵达距离大口子洞镇60公里外的八十集团军司令部,一是和几位首长交流关于冀南敌后作战的问题,二来就是正式解决自己党员身份问题。

  山城那位绞尽脑汁儿的计算事实上在唐刀举起右手在红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就已然全盘化为泡影。

  冀南根据地在几位首长看来,全部留给唐刀这个明面上的冀南公署副主任又何妨?

  不过,唐刀却是认为,八十集团军必须要在冀南显示自己的存在,一来这才是最正常的,八十集团军又不是委屈的小媳妇儿,婆婆说啥就是啥?

  二来是,四行团在冀南依旧兵力太过薄弱,需要八十集团军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团结民众这一块儿,八十集团军的工作方法方式举世无双。

  日军迟早会使用‘绝户计’的这一说唐刀早就通过程旅长进行过反映,几位首长早就有足够警觉,在日占区也有过相应部署。

  大力发展民众成为抗日积极分子,而后成为密布乡间的耳目,大力对乡间士绅中对日投降分子进行镇压,以防止其迟早成为日军的内应。

  后者尤其重要,因为这也是在曾经时空的对日战争中显露出的一个弊端,正是因为太注重统战工作,导致一些企图保住自己财富的地主、士绅在汉奸的游说下倒向日本人,一次次的出卖,不知害死过多少根据地军民。

  在唐刀的建议下,八十集团军花费数月功夫,对根据地内的地主、士绅都进行了甄别,但凡有和汉奸、日寇联络者,都进行了无情镇压。

  这种镇压,也极其有效的震慑了那些两面派和骑墙派,除非他们抛弃家业去到日军占领的城市里,彻底成为日本人的顺民,否则就必须和根据地的民众们站在一条战线上。

  战争中的站队选择,比政治斗争的站队还要更残酷,只有生、死两条路可选。

  消灭日军的耳目,使日军变成瞎子,而自己遍撒观察哨,日军只要兴兵出城,村乡里的驻军就能很快得到消息,并根据日军兵力做出战术调整。

  这对首次成为一方指挥官的各连连长们来说,是一次大考,只是,没有及格和不及格,只有生和死!

  另外,除了这些撒出去的精锐官兵,辅助作战的工具和战术也很重要。

  地雷和挖掘工具也将会根据地形不同,发放到各地军民手中。

  位于山区的,就以大量地雷封锁山道,两个辎重连此次携带的2000颗地雷和2000把挖掘工具不过是唐刀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位于大口子洞镇的四行团军工厂已经停止其他各式枪支的制造,转而生产各式地雷。

  压发雷、绊雷、拉雷、字母雷.....花样层出不穷的地雷是曾经抗日军民的智慧结晶,唐刀一个不拉的都将其变成现实。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陶罐、石头、木头做壳,黑火药做爆炸物的土制地雷,而是一爆炸就杀伤一片的正规地雷。

  根据唐刀的要求,这一生产,就是20万枚!

  如果不是担心战后的清扫问题,唐刀能将地雷埋遍整个冀南!

  而位于平原地区的,除了埋设必要的雷场外,挖掘和利用地道展开对敌斗争也是极其必要的。

  曾经时空中冀省平原上的抗日军民为了解决地道里的缺氧、通风和饮水难题,想方设法将地道的通风口与地面上的建筑物、自然物,如烟囱、水井、墙顶等巧妙结合起来,在村边、街道、院落修筑了掩体和射击孔,并将其与地道连接起来。

  到后来,各抗日村镇逐步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

  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

  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

  但是,抗日军民在战斗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地道,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等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

  同时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并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

  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坚固地下堡垒。

  位于峰峰煤矿的‘一号实验室’就受命大量利用钢铁制造各种挖掘地道工具,并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向八十集团军提供。

  在新年前,平原上各村镇地道的设计和规划都已做好,新年过后第三天就已经在八十集团军组织下开始了挖掘工作。

  百胜率领的工兵连此时也不再只是昔日的200多人编制,在升格为副营级单位后,工兵连编制一举突破580人,总共拥有7个工兵排。

  正好,每个工兵排协助一个步兵连,在村乡指导并参与地道的挖掘构筑工作。

  只要多天骏这货还像曾经时空一样磨磨唧唧,半年后等待他的,平原上是密如蜘蛛网的地道,山区则是落脚就有可能没腿没脚的雷场。

  而抵达紫山预定位置的唐刀,也见到了早已苦苦等候自己多时的顶头上司。

  看着一脸菜色就穿着一件打着几个补丁黑色棉袍犹如一个乡下教书先生般的少将级公署主任带着几分委屈表情向自己奔来,仿佛终于找到了组织一般,唐刀笑了。

  “王长官,好久不见!”

  。。。。。。。。。。。。。。

第1307章 连唬带蒙

  来人可不就是原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余嘛!

  从看到这位的第一眼,唐刀就知道山城那位也算是处心积虑,为了让自己乖乖听话,专门派了和他在松江打过交道的老王来当这个少将级公署主任。

  那位真不愧是玩弄权术的高手,连唐刀的个性都计算进去。

  的确,就冲着老王在松江送给唐刀一个保安营的香火情,唐刀也不会一点面子都不给将之彻底架空成为一个上面来的吉祥物。

  唐刀在出发之前,可不就是这么想的。

  如今来冀南的数千人可都是他的麾下,那位听说就带了一个警卫班,除了山城盖了打印的委任状,其武力值还不如八十集团军一个乡的民兵排。

  乖乖听话就当吉祥物,不听话?战争年代,就连集团军司令官都有可能战死沙场,何况区区一介文官。

  但现在,唐刀显然不可能那么做了。

  不过,那位或许唯一没算到一点,老王是世故油滑了一些,但在松江抗战时,就冲着他领头拆了自己王家宗祠当工事材料,他至少不是那种为了官位就可以出卖自己灵魂和底线的卑劣之人。

  在唐刀的内心中,这位亦可以算得上战友,不然,纵算是故人,唐刀也不会笑得如此灿烂。

  “唐老弟,我盼星星盼月亮,你可总算是来了!”一脸菜色的老王紧握着唐刀的手,委屈巴巴的说道。

  “你可不知道这大半个月老哥是怎么过的,为了不被日本人手下的汉奸发现,就没怎么吃过熟食,八十集团军那些人竟然也不给面子,送来的御寒棉被也都薄的挡不住风。”

  “哈哈!那这王老哥你可怪不上旁人,你若是早说你要来这里,我怎么说也得安排你跟我一起不是?”唐刀哈哈一笑,喊来夏大雨:“去,给王专员和弟兄们准备吃的。”

  夏大雨也是见过王大专员的,直到这位和唐团座有些私交,自然也没有耽误时间。

  很快,热腾腾的白面馒头和一锅羊肉汤就被团部炊事班做好端了过来。

  已经给唐刀诉了半天苦的王公余也顾不上再哔哔,赶紧的和自己带过来的一个警卫班围着点好的火堆就吃了起来。

  这样的冷天,大半个月没吃过热食,也怪不得王大专员吃得眼泪从嘴角哗哗的流出来。

  “不好,这大白天的生火,可别让日本人发现。”

  直到吃的连打几个饱嗝,这位似乎才想起八十集团军的告诫,这片山区可是日军监控重点,一旦生火冒烟被日军或是汉奸们发现,很有可能驻扎于邯郸市的日军就被调动过来。

  那他这个冀南公署大主任别说想在这里立足了,能不能活着回去还得两说。

  看这位紧张兮兮的样子,唐刀却是心中暗暗憋笑。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八十集团军在冀南活动的是863旅独立团,率领该团的主官是863旅陈副旅长,那位可是个狠人,有了八十集团军总部的指示,那里会给乡下的汉奸走狗存活的空间?

  纵算是有零星的漏网之鱼,那可能对紫山这种山区全方位监控,也就是欺负王大专员初来乍到,故意吓唬他折腾一下罢了。

  这其实已经很仁至义尽了,八十集团军从38年年中就来到冀南发展,半年间牺牲了至少数百人才发展到如今规模,结果山城那边一纸命令就让人家离开,没有化装成土匪把王大专员一行人给直接干掉,那估计都是看着唐刀是副主任这个点。

  “小鬼子又不是天天闲得蛋疼,只是因为山里冒烟,就往这边赶,那可省心了,不用我们怎么的,就把狗日的给累劈叉。”唐刀笑眯眯地给这位递了根烟。

  “八十集团军那群混账,欺负我不熟悉民情军情!”王大专员也不是笨蛋,瞬间反应过来自己被忽悠了,这20天靠吃冷食得罪算是白受了,愤愤然骂道。

  唐刀也不接话,就是微笑着抽烟。

  这位可不是什么官场小白,唐刀部知道他要来,但他却是知道唐刀必至,这初遇时一脸的欣喜外加委屈,或许有一半是出自于真心,但还有一半嘛!表演成分居多.....

  尤其是,对捉弄他的八十集团军,其实这位貌似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多恨意。

  这,就很值得让人遐想了。

  果然,见唐刀就笑笑不说话,这位迟疑了好一会儿,终于略显委婉的说道:“上峰委任你我为冀南之父母官,是希望你我在此地联络当地爱国志士,开展敌后斗争,以支援正面战场,八十集团军虽也属于我军所属,但毕竟名不顺言不正,所以.....”

  “所以,我们就该以所谓名正言顺请人家离开?”唐刀笑容逐渐收敛,唯有嘴角露出一丝浓浓讥诮。

  “那王长官有没有想过,就凭你这十几个人十几条枪,如何联络此地爱国志士,又如何对日寇进行所谓牵制?”

  王公余老脸微微一红,却是说道:“虽此次上峰委任我为专员,唐老弟你为副专员,但我在松江却是见过老弟你之威武,深知你与四行团弟兄们对于此战之重要。

  我向你保证,我绝不会干涉老弟你所有之决策,我就做好所有冀南之军的大管家,需要任何钱物,都由我去向上峰交涉!但我唯一的请求,你和八十集团军主官进行交涉,让他们离开此地。

  而且我临行之前,那位的身边人已经许诺过,若冀南之行做出成绩,你这个陆军上校位置也坐了一年之久了,是该向上动一动了。

  老弟,将校虽看着只有一线之别,但其实却是天差地远,有了那颗将星,你随时可以成为统兵大将,岂不是更能实现你昔日之抱负?”

  这个姿态属实已经很低了,想来也是这位在赴任时,有人给他指点过,否则哪有一个少将如此委曲求全的。

  “王长官,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意思,对于什么官职和地位,对于我而言,也远不是那些人想象中的那般重要。我来太行山,来此地,只不过都是想为我的国家和民族做出属于我的贡献。”唐刀微微一叹,将手指向一边站得笔直的夏大雨。

  “大雨是松江本地人,算是王长官你的老乡,你可以去问问他,问他为何如此小的年龄就愿意带刀披甲上阵!”

  “侬为何?”

  “长官,我只想我的弟弟妹妹们能有个吃饱肚子的地方,日本人来了,连当乞丐,都难了!”夏大雨冲王公余敬了个军礼,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王公余眼角狠狠一抽,松江小老乡的坚韧,却是令他回想起曾经无比血腥的四天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