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805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可怎么说呢!这里也是最快驰援前线的区域,铁憨憨抗战的决心倒是无可置疑。

  “行!那就此处,不过新兵团的弟兄估计得连夜修筑野战工事,尤其是防炮洞,日军重炮威力可怕,万不可轻忽!”董招犹豫片刻,终还是点点头同意了。

  手一伸,“唐团长,请!军座已经委派我在防区内安排好酒菜给你接风,顺道带你看看我46军之风貌!”

  “久闻潼关防线之名,正好学习观摩,求之不得!”唐刀这会儿说话总算是正常了。

  唐刀这话倒是没有恭维之意,曾经时空中,潼关阵地可是有被米国将军美誉为东方马奇诺,那必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果然,历经半年战场的潼关防线没让唐刀失望。

  别看距离河岸防线最近的阵地在日军重炮的打击下损毁严重,但依旧还有碉堡屹立于防线上。

  这种碉堡为圆形,水泥混凝土质地,高约2米,顶部厚达近1米,面向黄河一面有三个较大的射击方孔,下方还有六个巨大的内凹弹药储存槽。

  只需要架设两挺重机枪,就足以覆盖横向数百米,纵向千米的水面,在没有足够装甲防护下,妄图登陆的日军必然死伤惨重。

  也正是由于此类碉堡的存在,重兵聚集的日军到此刻也没发起像样的总攻,双方到目前为止还都是以相互炮击为主。

  只不过日军目前拥有绝对实力的150MM重炮甚至280MM榴弹炮,那都是目前中国军队无可阻挡的存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辛辛苦苦构筑的碉堡和碉堡里的士兵在重炮的威力下化作飞灰。

  不过,日军想要全部把这些碉堡拔除也不容易,按照目前进度,少说也还得几天,到那个时候,就只能靠人在阵地上和登陆日军对射了。

  这里将成为一个绞肉机,就看最先绞干的,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了,那也是川军新兵团到这里的最大作用。

  而最让董招骄傲的,却还不是这些花费大力气构筑的坚固碉堡,也不是沿着潼关城池构筑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深达2米的战壕、交通壕,而是潼关背向黄河的一方的深沟里设置的军训军需基地。

  就在这个长达五公里,深达数十米的深沟里,26师竟然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活区。

  里面有野战医院,有训练场,还有战地书店,包括要给唐刀接风的酒店,甚至还有一个名为‘雪耻台’的戏楼,这是从一开始就打算要长期坚守的节奏。

  显然,这个策略简直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

  历史已经证明过,不仅仅是中国的整个卫国战争极其漫长,潼关的抗战也几乎是从1938年年初持续到整个战争结束。

  “樊、董二位长官,真乃高瞻远瞩,唐刀佩服!”参观完防区的唐刀也不由竖起大拇指。

  这货可算是有几分正常了!董招也不由悄然松了口气。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虽然这个时代的陆军中将总结不出这句话,但其内心恐惧的点其实和这也差不多。

  但他实在是太不了解唐团座了。

  唐团座向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刚酒过三巡就又开始作妖了。

  “我部前来时,火车根本就不敢接近潼关火车站,距离潼关城还有十公里就把我们放下来返程了。我部士兵四肢健全,走上这二十里没关系,可遇到战时,庞大物资、伤员等等运输可是一刻也缓不得,没有火车运输,效率大减啊!”唐刀问道。

  “哎!唐团长你是不知啊!日军重炮射程接近12公里,我军75山炮根本够不着,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炮击我潼关阵地任何一处,包括火车站乃至陇海线、公路线!仅7月这一月,我方就损失机车6台,车厢数十,牺牲火车司机、司炉工、线路维修工数十人。”董招脸上露出苦涩,叹息道。

  “火车过路,动静太大,尤其是潼关城外那座老桥,每当有火车经过时日军就会炮击!

  公路和铁路运输都彻底中断,现在所有人员、物资只能改为驿运了!

  而就是这驿运,也很危险,我军阵地上好歹还有高射机枪不至于让日军战机肆意妄为,但在那种野地中,若是日军侦察机看到,往往就会下降高度用机枪肆无忌惮的扫射,半年来我军、民、驮马损失不知多少!”

  “驿运容易遭受空中袭击,那就挖交通沟!”唐刀冲这位满脸愁苦的陆军中将举杯,淡然建议道。

  “啥子?”董招差点儿没被一口酒呛到。

  你认真的吗?驿运直线距离超过15公里,挖这么长的交通沟,又不是战壕,那得花多少人力物力?

  “古有太行愚公移山之举,最终搬开门前大山,有志者事竟成!”唐团座大道理那是一套一套的。

  但这可不是唐刀夏基霸说,这条长达15公里的交通沟在曾经的时空中可真实存在过。

  那是潼关军民齐心协力,花费大半年时间挖出了这条抗战生命线,连接了陇海铁路的运输,运送了从潼关以东抗日战场数以万计的伤员,保证了几十万抗日军民的物资供应,只是时间线在两年后,唐刀不过是提前支招而已。

  “难呐!”这位大师长也只能长叹一声,便没将这个话题再继续下去。

  唐刀也不坚持,有些事只需要种一粒种子即可,以这位的智慧,相信他会想通的。

  果然,在不咸不淡的又陪唐刀扯了几句,不过喝了小半斤酒的这位以军务要事告辞回到师部后,莫名其妙的又回忆起唐刀那个看似荒唐的提议。

  15公里的交通沟,因为要行人、车、马,还不至于因为有敌机来袭时形成拥挤踩踏,以及保证两车交错而行,至少得保证4米的宽度,还有大量的防空洞,听着是不可思议。

  可如果挖成了呢?那人员、马、车的损失都会降到最低,是可以被称之为生命线的存在。

  愚公移山那是传说,但老祖宗建的万里长城可是实打实的,那乍一听上去不也是人力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吗?

  越想越觉得这事儿该干的陆军师长立刻把自己师部的几个副手都喊来,在地图上画出线路,把几个少将、上校都搞愣住了。

  这花钱是小事,大不了找第十战区那位司令官要呗!可人呢?从哪儿来?28师如今可是全员枕戈待旦,连睡觉都抱着枪,哪有人来挖沟。

  “动员潼关所有百姓,告诉他们,这是事关潼关守不守得住的要事,因为经费紧张,没有酬劳,没有工具,甚至参与劳动者也只能补贴中午一顿饭食,其余餐食需自备!我军也不强求,全凭自愿。”陆军中将还是很有魄力,想做就做。

  沉浸在自己设想中的陆军师长听到川军新兵团就在靠近麾下防线后2里外的山地开始挖掘工事的汇报后,也只是挥挥手表示知道了,根本没太往心里去。

  唐刀这货吧!是铁头了些,当个团长级的军官差强人意,但有些奇思妙想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抗日之精神更是值得肯定的。

  这应该是唐刀抵达之后,这位大佬对他最中肯的评价。

  至少,在未来的两天,唐刀所提的挖掘交通沟的建议正在被实现。

  包括两名指挥官在内,46军28师万余官兵都忽略了潼关百姓对于守住家乡的渴望。

  没人愿意做亡国之奴,尤其是在日军已经近在咫尺之时。

  在收到28师发出的那道算是很‘苛刻’的倡议书后,令中国军人无比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为避战乱躲入潼关城边山里的过万潼关百姓在那一天至少回城了三分之一。

  日军这一周来可是向潼关城防御区内至少投掷了5000发炮弹,古老的潼关城内早已被炸得稀烂,不知多少的民房倒塌,第一天炮击的时候光是有统计的就有四百多人被当场炸死。

  其余居民都被迫携家带口带着家里仅有的粮食和财物躲入山中,这个时间回家风险巨大。

  他们回家,不为别的,只是为寻找各类工具!

  仅仅只是第二天,就有1.5万人在军中派出的工兵指导下,开始进行挖掘。

  什么叫全员上阵,潼关人给了最真实的诠释。

  参与交通沟挖掘民众中年龄最大的,近古稀,最小的,竟然只有三岁!

  当看到年龄不过三岁还冒着鼻涕泡的奶娃娃,挪动着小短腿跟着自己母亲,用已经肮脏到不像话的土布衣服前襟,兜着黄土疙瘩帮忙运输挖掘出的泥土那一刻,就算坚强如‘龙头将军’,也忍不住眼眶湿润。

  有此民众,他如何守不住自己的阵地?

  但更重要的是,狠狠冲击着他坚强内心的这副场景让他无比深刻的体会到长安事变后、那位曾为黄埔军校政治处主任的智者所说的:“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伟大的!”

  人的信念改变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这才是唐刀埋下的真正种子。

  但唐刀的奇思妙想绝不仅此一处,新兵团抵达后的第三天,忐忑等待中的日军总攻终于开始了。

  做为总预备队的新兵团以一种奇特的模式参战了!

  然后,敌我双方都晕了!

  “八嘎!查查对面是什么部队,这绝不是中国人的28师!”时任第三师团长的藤田进收到强渡步兵联队伤亡数字的那一刻,跳起来的高度差点儿能扣篮。

  那对于身高不过1.62米的岛国中将来说,绝对是平生运动能力体现的最巅峰一刻。

第1218章 致命‘雨滴’

  已经进入12月的陕省,说不上是最冷的时候,但也绝对和温暖沾不上边。

  到了夜间,气温早已降至两三度,像黄河这种岸边,河风一吹,更是冰冷彻骨。

  但就是在这样的拂晓,天刚蒙蒙亮,河面上还腾起薄雾,视线极差,身穿呢子大衣的日军第三师团长藤田进站在距离河岸边大约1000米的小山坡上,拿着望远镜看着河对面2000多米外幽静的阵地。

  这样的姿势,这位日本陆军中将已经保持了将近十分钟之久了,甚至连其不多的眉毛上都薄薄布了一层白霜。

  别的且不说,这指挥千军万马的范儿是有了。

  “师团长阁下,前方片山大佐来电,第6步兵联队3个步兵大队共计3200人,已经准备就绪,全员待命出击!”一名大佐从做好伪装的野战指挥部里跑出,走到藤田进身后恭敬低头汇报道。

  “野战炮兵联队那边呢?”藤田进头也没回,声音低沉的询问道。

  “上野大佐早在五分钟前就打来电话,其麾下所属24门75山炮、12门75野炮、12门150MM榴弹炮、2门280MM榴弹炮,人员、所需弹药全部就绪。”

  “哟西!替我转告上野大佐,此战若胜,第3炮兵联队当为首功!”脸上挂着寒霜的藤田进转过头,嘴角却是微微弧起。

  为了潼关之战,做为西进军团的最高指挥官,板垣四郎也是下了血本,将直属于他第三军司令部的12门150MM重炮直接划归于第三师团炮兵联队管辖,而那两门专门从国内调过来的280MM榴弹炮亦是如此。

  这可能也是日本陆军史上一个步兵师团头一次拥有如此可怕的大口径重炮,饶是藤田进这样的老兵,一想到在这样的炮火掩护下,自己麾下英勇的士兵渡过中国人称之为母亲河的滔滔大河,也忍不住有些得意。

  为了今天这一战,抵达风陵渡不过十天的第三师团明面上是准备了七八天,但有谁知道在第三师团领命西进的那一天,藤田进这个师团长就对中国这道扼守关中平原东大门的雄关做了多少研究?

  从其地理地形到兵力配置再到常住人口甚至于其指挥官过往战绩经历,藤田进无一不知,可谓是花了极大力气。

  中国军队的第46军中将军长樊松浦是出了名的悍将、猛将,这点却正符合藤田进的心意,他最不怕的就是这种个性的将领。

  昔日金陵城下的中国猛将多了,誓死不降死战到底的雨花台之战,中国最精锐的步兵师6000官兵死守8日,最终还不是全军尽墨?做为顶替遭受重创的第六师团进入此战战场的第三师团,担任此战主攻,两名2名中方少将旅长的命成为了他第三师团的战利品。

  藤田进的自信当然不是盲目得来的,做为日本最早成立的六个常设师团之一,第三师团就是一支为了侵略而准备的部队,人员满额,装备精良。

  而且自组建之日其,第三师团就参与了日军所有重达军事行动,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淞沪会战、金陵之战、徐州会战等,从无败绩!

  所以,出于对对手的认知,也来自于骨子里的骄横,藤田进压根没玩什么战术欺骗,他将主攻方向选择在这个河湾,哪怕是中国人能看到河岸边聚集的大量船筏、汽艇,也不掩饰自己赤果果的战术意图。

  他最喜欢看到的画面,就是中国人明明知道,却无力抵抗,只能眼睁睁看着漫天炮火将他们的身躯撕碎,看着他麾下英勇的帝国勇士的铁靴踏过他们的阵地。

  “转告片山大佐,攻入对方阵地后,方圆十里,我不想看见一个活着的中国人,记住,是所有中国人,无论男女!”藤田进眼中闪烁着残忍的光。

  做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藤田进对蒙元的做法推崇备至,他一直认为,只有屠杀才能让中国人屈服,如果一直反抗,那就一直杀下去,杀到中国人不再反抗为止,若真的一不小心杀光了,那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就彻底归了帝国了。

  典型的变态型人格!

  12月8日晨5时40分!

  日军大大小小超过50门火炮朝着潼关南15里的28师岸防阵地开火。

  75山炮、75野炮和70毫米步兵炮放在往常,能让士兵们闻之色变,但在全力开火的150MM榴弹炮面前,这些火炮就犹如过年小孩儿放的爆竹。

  深达两米的战壕,在这种级别的火炮面前根本不够看,一旦炮弹落到战壕内,长达数十米的战壕就会变成人间地狱,哪怕有近乎直角式的拐角削弱气浪能量,狂暴的气浪也会将趴伏在其内的人员像玩具一样卷飞。

  甚至,都不需要炮弹落入战壕内,只需要在边缘十数米处爆炸,用成人小腿粗木桩支撑的战壕内壁也会像豆腐一样脆弱,庞大的能量使得战壕壁向内挤压,不是将人员埋入其中,就是将之活活挤死。

  当然了,花费半年时间构筑工事的中国军队也不是傻子,除了纵横交错的战壕、碉堡外,还有许多顶壁土层厚达一米多并拥有粗木支撑的藏兵洞。

  这种级别的藏兵洞,哪怕是150MM重炮,只要不是正中顶部,也足以保护其中的士兵们。

  可日军还有更可怕的280MM重炮,200公斤重的炮弹甚至需要起重机来进行装填,每炮击50发甚至都得停止炮击重新加固火炮底座,其周围仅是用于防御的沙包墙体就高达10米。

  这种200公斤重的穿甲弹,哪怕是放在八十年后的未来,那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存在。

  一炮落地,小半个足球场面积内裸露于地表的生物,俱灭!

  如果不幸有碉堡或者藏兵洞在其弹着点附近,那不管是碉堡还是藏兵洞,都会被巨大的能量无情的摧毁,其内士兵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据战后统计,日军炮击的一个半小时内,两门280MM榴弹炮共射出55发炮弹,在中方阵地上形成55个可怕的弹坑,在弹坑内或是周边还能找到的遗骸,不足30!

  而在此轮炮击中牺牲的28师官兵,却高达400余!伤800余!

  这还是在有极为完善的防御工事下,一个拥有步兵4000余人的步兵旅就战损过千!

  “请求炮火支援!请求兵力支援!日军即将发起总攻!”这是位于防线后800米旅部心急如焚的少将旅长在电文中不断重复的三句话。

  因为,电话早就不通了,炽烈的炮火在炮击开始后的十分钟就炸断了所有电话线,无论是最前线还是和指挥部,该旅部都联系不上了。

  少将旅长唯一能获取信息的来源只能靠通信兵用两条腿在交通壕里狂奔。

  但那,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显然也是一种奢望!

  他麾下两个步兵团的防御宽度达4000米,不说一趟来回得多久,就是那可怕的炮火,也不是谁都有好运气能抵达目的地的。

  “旅长,日军的炮火开始延伸了?”旅部上校参谋长不经意的回头间,突然一呆。

  纵深达700米的前沿阵地上硝烟弥漫那是正常的,别说50多门大炮不间断的炮击,就是一个炮兵大队12门山炮集火也能让阵地上充斥着刺鼻的硝烟味道。

  但让这位行伍超过十五年的陆军上校突然鬼使神差的问出这句话,却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山岭上,亦是烟气弥漫,仿佛整座山都被点燃了。

  “延伸个球!要是鬼子的重炮火力延伸,你以为我们还能这样说话嘛?”内心焦灼的少将旅长一边没好气的回了自己的参谋长一句,一边下意识的回头。

  然后,这位久经战阵的少将旅长也呆住了。

  浓烈的烟气自山岭中腾起,烟雾之浓烈,甚至连还隔着数百米外的这边的战壕都被覆盖了。

  “那里是发山火了?”陆军少将也有点懵。

  还没有完全被硝烟刺激到失去所有嗅觉的鼻子告诉他,这烟气绝不是来自于火药爆炸,应该是木头被点燃,而且还是那种略微有些湿润的木材,不然不会烟气如此浓烈。

  不对,有烟无火!

  陆军少将瞬间反应过来,眼中露出不屑,“那里是不是那个什么唐团长带领的川军新兵团的驻地?真是一帮狗肉上不了台面的家伙,就这,老子竟然还指望着他们能在关键时候支援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