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这个道理不光是第36步兵联队几位佐官懂,已经拿到前方战报的第3师团的那位中将师团长当然也懂。
日军中将毫不犹豫的在第36步兵联队的请战电文上批注“准!”,而后,便没有再多做理会了。
毕竟,相对于整个淞沪派遣军无比关注的,正在由淞沪市区向沪西疯狂撤退的数十万中国大军这条大鱼来说,负责扫尾闸北的第36步兵联队如今所面对的不过百余中国人实在是不足挂齿。
动静闹得再大,也只是战术层面,日军高级将领们的目光可都放在战略级的高度。
一战可定乾坤的大战略大战场就在眼前,小小的四行仓库算个球啊!
可这位日本陆军中将却不知道,他亲手批准的作战计划,却是把麾下的这个步兵联队彻底送进了深渊。
从而导致第3师团,成为淞沪会战以来,已经逐渐汇集十个师团兵力达三十万人的日军淞沪派遣军第一个可以撤销番号的步兵联队。
第140章 眼眉皆是霜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强攻,那自然得做好周密的作战计划。
虽然四个白天的战斗已经表明,打这种攻坚战,他胁板次郎和麾下几个臭皮匠合一起绞尽脑汁想的战术基本都是送人头。
但今日非比往日。
四行仓库中的守军已经不足一个步兵连。
是的,虽然北海道渔民估算的仓库守军有近50人战死,胁板次郎很想喷他一脸口水,但胁板次郎根据情报人员提供的租界内中国军人人数,以及先前情报中提到的中国军队总兵力,在纸上写写画画演算了小半个时辰。
终于推断出一个大概人数,四行仓库中目前兵力,绝不会超过120人。
这可是他很痛苦的根据中国伤兵人数推断而出的战死人数,令人痛彻心扉的20人左右。
确定这个数字,意味着他第36步兵联队和中国守军的战损比,将会真的定格在50:1的耻辱比例上。
可是他必须吞下这个耻辱,如果他不想更耻辱的话。
120人,是中国一个常规步兵连的编制,还需要分出最少三分之一的人去操作机关炮、重机枪以及迫击炮,而如果没有这些重火力,那120人的兵力再多一倍,他也没有什么可迟疑的,挥兵强攻即可。
假设有这些重火力,那他们能参与战斗的步兵最多只有两个步兵排,却要维护三个面的防守,兵力自然捉襟见肘。
如果三面一起强攻,中国人于兵力分配上,一定会极度痛楚。
不得不说,胁板次郎或许很多时候脑瓜子有泡,但做为一个老行伍,他对仓库守军目前的状态,不说百分百精准,八九成还是有的。
唯一一点错误,还是对仓库守军战死人数的预估。
他想的,太多了。
仓库守军牺牲战士,是令陆军中校痛彻心扉的8人,却是能令日军淞沪派遣军上上下下颜面尽失的个位数数字。
因为,第36步兵联队于四行仓库前四日的战斗中,仅是当场战死的日军步兵,就超过了800人,还不算那些重伤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布放弃治疗的。
实际战损比,竟然达到了不可思议的1比100。
这样的战损比,虽然还没有达到前不见古人的高度,但绝对是超过了乃木希典这个老疯子创造的记录。
。。。。。。
仓库中唐刀和雷雄两人同样在绞尽脑汁的对有限的兵力进行合理分配。
首先,确定最高指挥权。
本来,雷雄做为老资格连长,新晋军衔又是少校,比唐刀这个上尉高了一级,担任最高指挥官,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但雷雄拒绝了,当着自己一个排长六个班长的面,宣布仓库目前最高指挥官为一连连长唐刀上尉。
所有人,包括他,都必须得服从唐刀的指挥,违者,军法从事。
虽说当着师部参谋长的面,众人都扯下领章表示自己成老百姓了,但别说众人骨子里还是军人,实际上众人也没觉得自己就真的脱离军队了。
那是给西洋人们看的,几乎所有官兵都是这么认为的。
很自然的,一切还是照旧。
雷雄让位唐刀,别说一连的二个排没意见,连机炮连也没有什么反对声音。
因为,唐刀是足够强的强者,无论是单兵还是指挥艺术方面。
人类的本质,依然还是兽。
想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都必须依附强者,这是自然法则。
获取指挥权后,接下来自然是兵力分配。
唐刀麾下的两个步兵排加上他以及两个卫兵、一个通讯兵共有70人,雷雄的机炮连共留下四个重机枪组和一个机关炮排还有两个迫击炮班,加上一个辎重班,共有兵力60人,合计兵力130人。
比日军大佐预估的最高数字多出10人,但正如日军大佐设想的,这点兵力想防守一个诺大的四行仓库,兵力分配是个大难题。
重火力方面,因为已经随着主力撤走了4挺重机枪和4门迫击炮,幸好,两个迫击炮班和辎重班留下来本来是用来搬运已经不多的炮弹的,这样的话,虽然只有两门迫击炮,但炮弹却是足够了。
两个马克沁重机枪组,除留一名主射手和一名副射手及一名弹药手,另外多出来的两个人将充实进步兵班担任轻机枪射手,另外两个没了重机枪的机枪组十人,自然全部担任轻机枪射手和副射手,这样的话,唐刀的步兵排里的所有兵力都可以抽调出来担任一线步兵了。
两挺机关炮本就是仓库中唯一可以和日军坦克较劲的大杀器,唐刀和雷雄商量过后,决定一门放于大楼正面,用于对付日军正面来袭的坦克,一门主要放于左翼,右翼除非日军坦克距离抵近,否则不会抽调机关炮去支援。
理由很简单,右翼有租界的大天然气罐,日军在这儿部署大量装甲力量的话,守军必然以迫击炮和机关炮还击,稍有偏差就把天然气罐给打成烟花。
那时候,西方人会把这个罪名扣到那个脑袋上?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的中国完全可以死猪不怕开水烫,但日本人恐怕还不行吧!谁愿意自己打架打赢了,迎面还被泼上一盆子屎不是?
日本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在这一面部署特别强的装甲力量。
两挺重机枪,各一挺分于仓库两翼用于防御;六挺轻机枪,三面各两挺;两门迫击炮,只能灵活机动,由迫击炮班抬着楼内或是楼顶阵地对日军进行打击。
可以说,在重火力方面,虽然唐刀已经是绞尽脑汁,和先前相比,依然弱了最少一半。
不过,还好有那位神秘大佬贡献的两挺MG34这样在中日战场上射速领袖群伦的‘小可爱’。
就是日耳曼人打造的这玩意儿在东方太过领先,很多士兵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更别提用过了,自然只能是由唐刀和雷雄这两个仓库目前的指挥官做为主射手了。
面对日军即将在白天注定的大规模进攻,唐刀也放弃了自己的步枪,狙击手再牛逼,能在一秒钟内射出15发子弹不?
自然不能。
但MG34能。
理论上,弹链供弹式的MG34只要有足够的枪管用以更换,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射空一万发子弹。
全重不过十公斤的MG34一名普通士兵都可以扛着走,更不用说唐刀和雷雄这样的猛人了。
MG34良好的机动性,两名指挥官级别的主射手自然只能是辛苦点儿,那有‘火头’往那边走,充当救火队员。
这个时候可没有人提议说什么指挥官不能上一线,万一挂了怎么办的蠢话。
这是死战、决战,别说少校上尉,就是张参谋长在这儿,恐怕都得亲自提着手枪上战场。
两个步兵排,原本冷锋争着要防御正面,但一向谨慎的老兵油子这次却是一反常态,硬是脸红脖子粗的不让步,说一楼本来就是他三排的阵地,冷锋这个二楼排还是去防守两翼的好。
差点儿没把冷锋气得要和老兵油子单挑。
最终还是唐刀一巴掌拍烂了简易会议桌,才压住了两个步兵排长主动‘找死’式的争吵。
两个步兵排共六个步兵班,两排于两翼各自放一个步兵班,基本都使用冲锋枪和驳壳枪,配合一挺重机枪和一挺轻机枪以近距离集火射击为主。
机炮连的辎重班各分一半,负责帮两翼从楼顶向下投掷手榴弹,当日军抵达50米距离后,必要时,老黑带几个投弹厉害的士兵去支援。
仓库正面,依旧是防御主战场,三层楼,一共放了四个步兵班,一楼两个,二楼三楼各一个。
虽没有重机枪压阵,但却有四挺轻机枪和十杆冲锋枪以及八把驳壳枪,轻火力方面也没差多少。
何况还有两挺MG34和一挺苏罗通机关炮压阵呢!
夜色由浓转淡,中日双方的指挥官却是彻夜难眠,都在计划着怎样在天明之后让对手流尽鲜血。
租界内的陆军中校和陆军少将同样没有丝毫睡意,他们受邀在小老头儿的观察掩体中观看今日白天战况。
没有进掩体,驻足凝望着自己曾经阵地的陆军中校已经在寒冷的秋夜中一动不动站了足足一个小时。
天色渐亮。
眼眉皆是霜花!
。。。。。。
第141章 三面强攻
晨曦来临。
街口的中国民众依旧聚集过来。
虽然昨夜被突然而至的爆炸声惊醒的他们看到不少深蓝色抵达租界,意味着有不少中国军人撤过来,但仓库中向日军阵地还在射击的机关炮显示着,那里依然还有自己人。
尤其是,黎明之光来临的时候,仓库的上空,那根原本已经断裂的旗杆,再度被高高竖起。
虽然只有不过两米高,但其上依然飘扬着,军旗!
已经在炮火中被炸成碎布条的国旗被陆军中校于夜间取出交由警卫班保管,属于524团的军旗,机炮连还有一面,做为仓库目前最高指挥官,唐刀下令,升上军旗。
他依旧要向整个中国表明,淞沪市区最后一块阵地,依然在中国军人的手中,哪怕这些军人曾经在深夜里亲手摘下自己的领章。
当然,宣告主权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唐刀要刺激对面的日军。
就像斗牛士不断招展着红布,刺激双眼通红的公牛。
日军,果然被激怒了。
于早上8时,天色已经彻底大亮,开始进攻。
从三面发起进攻,再无所谓主攻和佯攻。
因为,是三面强攻。
位于楼顶观察哨的牛二的脸都有些僵硬了,居高临下的视野中,向着四行仓库三面包围过来的日军犹如蚂蚁一般,黑压压的一片。
日军大佐是想毕攻于一役,当着租界对面再度聚集了不知道多少中国民众的面,用雷霆万钧之势将仓库内兵力锐减的守军给碾压得粉碎。
所以早晨这轮强攻,他就一口气出动了14个步兵小队,正面投入8个小队约400人,两翼各3个各约160人,总兵力达700余人,光论步兵规模,甚至还超出了前四个白天任何一天。
不光是步兵,两辆堆了更多‘土鳖反应装甲’的89式坦克发动机轰鸣着、体态臃肿的从淞沪小弄堂里冲出,充当着正面400余日军步兵的挡箭牌。
当两辆挂满了沙袋的土鳖坦克有些艰难的越过日军第一线的战壕,日军惯常的炮火覆盖开始。
随着一朵朵黑色夹杂着绚烂火光的死亡之花在四行仓库庞大的躯体上绽放,令人头皮发麻的剧烈爆炸声响彻整个战场,这场在日后被称为1000vs130的攻防战正式开打。
中国民众这次没有欢呼,他们虽是小民,没法知道昨夜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己方的官兵为何撤出,但他们却知道自己的守军人数减少了,而日军却疯狂的投入更多兵力。
那两门一炮轰过去令几百米外的地皮都在微微颤抖的大炮,再也不是昨日的零星几炮,而是连续炮击了最少十发炮弹,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形成的巨大声浪甚至震碎了最靠近四行仓库租界大楼的玻璃。
距离四行仓库二百米范围内的所有西方租界工事中的西方士兵在大战之前,就已经全部撤走,甚至连封锁民众前行的街垒里,除了工事、拒马、铁丝网,也是空无一人。
假若你想由此抵达四行仓库正后方的临河街道,再无任何阻碍。
只是,不断荡漾着的苏州河水面提醒着所有人,若是有重炮打穿仓库,那里,将成为人间地狱。
战场之外,都如此可怕,更别提位于战场中心的四行仓库了。
人们沉默着,看着军旗在炮火中战栗。
因为,没有人知道,那面军旗,会不会在今天就陨落。
在两辆89坦克的带领下,日军步兵们离开300米外的一线战壕,抵近到大约200米的位置,被炮火彻底压制的大楼没有反击。
就像是一头已经彻底死去的巨兽,死气沉沉。
中国民众的心揪着,日军的心却是绷着。
换成以前,他们或许早就高呼着‘板载’向前冲去,而后搜索残敌,在满布敌军鲜血的阵地上品尝胜利的喜悦。
但过去三天的战斗,已经让这些日军陆军们明白,对面的中国人,就是一批打不死的小强,越沉默就越代表着他们随之而来的反击会越犀利。
这一次,他们又会拿出怎样程度的反击呢?战场上的日军心里没底,位于500米后的36步兵联队临时指挥部里的几名日军佐官同样没底。
都拿着望远镜死死盯着在己方炮火中颤抖着的四行仓库,没有人说话,他们都在等,等仓库里中国人的反击。
但,直到日军步兵跟着两辆坦克已经前行至150米,连步兵炮都停止炮击避免误伤己方步兵,仓库内也没有什么动静。
难道自己想错了?剩下的那拨中国人利用黎明前的黑暗从苏州河里游跑了?如果是那样的话,那真是八嘎的要喝场酒庆祝一下了。
拿着望远镜不松手的日军少佐和日军中佐心头同时浮起这样的野望。
唯有胁板次郎的脸色越来越严肃。
通过这几天的战斗,虽然对面的中国人给他带来了失败和屈辱,但他同时也让他更多的了解了中国军队。
中国人或许有懦弱的,有贪生怕死的,但同样也有宁死不退的勇士,他眼前这批人就属于后者。他们既然没有选择踏上看似可以安然撤退的苏州河桥,又怎么会跳进只能任人屠戮的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