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34章

作者:汉唐风月1

  他的警卫连60精锐随着唐刀出城一趟,冲进日军两个步兵中队的阵地狂杀一通,竟然才折损了不足十人,这真的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他已经做好至少有一大半回不来的准备。

  战损小,战果却极为丰厚。

  每个归来的士兵都汇报了大致的毙敌数目,12个作战小组,平均每组击毙日军都在20人以上,粗略估算都是全歼了一个日军步兵中队。

  这个无需核实,没人会在这上面撒谎。

  战功这玩意儿放在普通战场上有用,但在这里,发再多的赏钱晋升再高的军衔也没什么用。

  或许一战完毕,这里的士兵们,十不存一,这是前往松江之前,决定接受阻敌任务的吴中将在江南的旷野中誓师的时候就已经讲过的。

  听到唐刀打来电话汇报此次夜袭作战将两个日军步兵中队彻底击溃,击毙日军指挥官一名,只是军衔不详后,两个中将皆大喜。

  这种主动出击击溃两个步兵中队和被动防御格杀日军数百人看似结果都一样,但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就像是四年前的长城抗战最终依旧是热河省沦陷算是彻底失利,但喜峰口大刀队夜袭一战仍然全国称颂,甚至还谱出了大刀进行曲全军传唱,化被动为主动才是其关键。

  不断听到失利消息的国人们,需要这样一支强心剂。

  “澹台记者,这下不用担心了吧!”老郭同志看着喜色同样泛上面庞的澹台明月,带着笑意调侃道。

  “这样,我给你十分钟电话采访仓城守军的时间,然后,写一篇关于此次仓城防御战和夜袭战的战地报道,指挥部帮你传往战区司令部审核,而后交付各报纸刊印。

  当然了,做为交换,你还可以和仓城阵地最高指挥官唐中校单独通话两分钟。如何?”

  “成交!”澹台明月却是不像普通江南女子那般温婉羞涩,而是径直答应了陆军中将的条件。

  “这是个好女子啊!就看唐刀这娃儿有没有这个福气了。”郭中将看着背影消失在指挥部门口的澹台明月微微叹气。

  “我那位澹台老兄可不是一般人,教出的女儿自然也不是普通人。”吴中将眼中却是泛出惆怅,接口道。“只是这一次,却是不应该答应这丫头跟来的,我吴某人怕是害了老友之女啊!”

  “总指挥何出此言,澹台明月为奇女子才能来得此间,你我二人自当尽力维护她的安全,只是若事不可为,全军皆墨,为国而战无愧于心而已。”郭中将极是难得的看到性情刚毅的同僚突然做此儿女之态,只能如此劝道。

  “哈哈!让郭兄见笑了,方才见后辈都长大了有了自己所喜之人,竟不由生起些许唏嘘,看来我这是老了啊!”吴中将也不是非常人,很迅速的调整心态笑道。

  “正是如此!不瞒总指挥你说,我那日行军途中看见一呀呀学语小儿冲我笑,流着口水,也没有牙,我却是有种催家中小儿早日结婚生子的冲动!后来一想,他才不过十八,这个时候他也应该和其父一样提枪保家卫国才对,哪能就这样为家室所累?”郭中将也笑。

  “你我率军在前线死战,不就是希望那些小儿还能有机会笑着长大吗?”吴中将眼中的哀伤一闪而过,脸上的神情坚定。“吴某家乡已然沦陷,这一次,吴某必当尽力不使更多人的家乡为敌所占。”

  “彼此彼此!”

  两名中将相视而笑。

  性情各异,所属不同,但在这一刻,他们的理想想通,合作毫无疑问的会更加亲密无间,原本还藏着的一些防备,几乎消失不见。

  而在另一个房间内的通信部里,拿着电话的澹台明月听到了熟悉的呼吸声。

  是的,那是唐刀特有的呼吸声,绵长而有力。

  就像拿起电话的唐刀同样听出了对面是澹台明月一样。

  不然,为何从话筒那边传来的呼吸声仿佛使得有些沉闷的避弹洞里的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这可不是那些傻大粗同袍们所能给予的奇异感觉。

  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相处最美妙的时刻。

  不必说,我知道是你在。

  两人默契的都没有说话,或许,是唐刀这个钢铁直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告诉她,自己刚刚畅快淋漓的去找日本人干了一架,把对方揍了个鼻青脸肿跑回来了?

  貌似不太对。

  还是告诉她,她送给他的笔,因为战斗中的闪避被撞瘪了一角?

  这貌似更不对。

  那说啥?战场上狡诈如狐的唐刀这会儿突然有点麻爪。

  貌似,只能以不变应万变,等着大记者先开口了。

  双方拿着电话,隔着近千米的距离,听着话筒中传来对方的呼吸,沉寂了十几秒钟,最终还是澹台明月先说话了:“你还好吗?”

  “好着呢!没受伤,你放心。”唐刀赶紧回答。“还有,你送的笔也没坏!”

  “噗嗤!”

  “咳咳!”

  仓城临时指挥部里的一众军官差点儿没被自家在战场上冷酷的不行某长官目前这种呆头鹅式回答给自己口水呛死。

  反差太大了呀!

  别说他们,澹台明月都不由自主的翻了个白眼,老娘关心你,关钢笔毛事儿?而且,你重点说起笔,是不是做贼心虚?

  那笔,肯定好不了。

  好吧!在女人面前,男人不定什么时候就暴露了。

  尤其是如此聪明的女人面前。

  其实,两人的对话远没有到郭中将给的两分钟,互相静静的听了听对方的呼吸,简单的问候之后就进入正题。

  听闻澹台明月要采访仓城守军,唐刀瞬间明白松江城内两个大佬的心思。

  只能说这两位的手段实在是高明。

  宣传战绩固然是重要,夜袭作战的成果不光是要激励全城,更是要给正在疯狂撤退中的中国军队打一针强心剂,如果再算上白天主动出击击伤三艘炮艇和全歼日军一个骑兵中队的战绩,则更是亮眼。

  别看都只是小胜,但此种小胜却可能稳定正在溃散的大军军心。

  只是白天的时候,松江前线可是已经主动出击过两次,亦有不小斩获,上报给战区司令部后却是仅获口头表彰后再不见任何动静。

  想来,是因为63军不得某位高层的欢心的缘故,导致此时焦头烂额的战区司令部竟然选择压住了那两则算是雪中送炭的战报。

  但,至此时吴中将祭出澹台明月这个秘密武器再配合着夜袭战的胜利后,可是那位上将想压也压不住的。

  有些来自内部的掣肘,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是何种原因,只要别做得太难看,装糊涂也就算了,但真要是一而再,再而三,可就不能怪别人不会做人了。

  惹毛了63军,直接来个明码通电,向全军播报澹台明月来自松江前线的战报,那可是把某位上将放火上烤了。

  当然了,让两位大佬有底气的,是松江一次又一次打出的亮眼战绩,没这个,光凭两个陆军中将可没有敢撕破脸的底气。

  他们每个人代表的不仅仅只是自己,也不是一师一军,而是一个派系,少则牵扯数万人,多则达数十万人。

  成人,没有任性的资格。

  。。。。。。。。。。。

第262章 湘南街头

  “我是澹台明月!”

  “我在松江前线!”

  这是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七日清晨,‘金陵日报’、‘申报’等中国国内数得上号的大型报业集团于上午8时许开始售卖的早报头版头条的标题。

  沉寂了快一周的‘澹台明月战地日记!’在四行仓库之战结束后,再度占据了中国各大城市民众的视野。

  松江,中国版图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除了江南本地人,外省人极少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

  但‘前线’二字,却是无比清晰的让人知道,那里,还是战场,事关淞沪。

  “可能很多人想问我,松江在那里,为什么在之前的战地报道中从未出现过这个陌生的地名。

  是的,这座位于淞沪西南的小城自从淞沪繁华都市崛起之后,就已经籍籍无名,如果您不是饱读诗书又或者长留于家乡,没听过这座小城的名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我相信,从今天,不,或许从昨日就已经开始,松江城,将注定会成为我们这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无法忘却的一个符号。

  十万日军,两日前的这个时候,自金山卫海滩登陆上岸了,只要他们冲破金山县城和松江城的阻碍,他们的前方,就是一马平川,正在和二十余万日军主力对峙的大军的侧翼,将会被他们洞开。”

  澹台明月的战报,坦诚而残酷的将淞沪大军主力遭遇的困境展现于民众眼前。

  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动摇不动摇军心的了,自从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开始登陆,前线各步兵师已经陆续进入大撤退状态,日军十万大军正向侧翼凶猛袭来,虽然各级主官还是遮遮掩掩,但其实口口相传之下早已不是什么军事机密。

  普通人可能对日军下的这一招棋没什么概念,沪西好歹还有五十万大军,就算多来十万日军,也不至于崩盘吧!

  可在那些多少读过点书有几分见识的民众眼中,日本人这一招可就太毒了,任何阵地,都会将主要防御力量,无论从兵力还是工事构筑放于正面,侧翼往往都是薄弱环节。

  而那些交错如蜘蛛网一般的战壕体系,是绝无可能在数日内构筑出的,所以,由金山卫登陆的这一股日军如果闯过松江,面对的就是没有多少侧翼防御系统的守军,以他们优势炮火,击穿侧翼阵地不过是时间问题。

  到那时,数十万大军将会两面受敌,不败才是怪事。

  中国各座大城内,不知有多少人看着报纸上坦诚至残酷的消息,面无人色。

  那数十万大军,可是各省之精锐,或许正在看报纸的人,就有至亲好友在那即将全军覆没的战场之上,他们如何能不忧心呢?

  湘南省首府的街头。

  一个衣衫颇旧却浆洗的很干净发髻也梳弄的极为整洁的老妇人,拽住一名夹着报纸提着油漆桶正在急行奔走的一个年轻学生:“伢儿,他们都说报纸上在讲前线打仗的事儿,你能读给我听听吗?”

  “娭毑!我这会儿正忙着呢!你看我手里提着啥?是要写宣传语号召有志青年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呢!你找别人行不行?”青年脸上露出些许不耐烦,但看在老妇人已经六十多岁的份上,言语中还算客气。

  “再说了,你听了前线战事也没太大用,还平白多了些担心,不知道要比知道要好,你还是快回家吧!”

  “知道你们忙!”听年轻人这么一说,老妇人眼中露出失望,却也没继续纠缠年轻人,紧紧攥着年轻人衣角的手艰难的松开,垂首向前,嘴里嘟囔着:“可是我的满伢子也在那边打仗,我能不担心吗?”

  “等等,娭毑!”正打算离开的年轻人微微一愣,连忙几个大步追上。“您说您什么人也在那边打仗?”

  “我的满伢子啊!”老妇人从怀里掏出一张黑白照片。“这是他年前托人捎回来的。”

  照片中,一个面目敦厚的中年军人不苟言笑的正襟危坐,领章上的三颗金星提醒着年轻人,这是一名陆军上校。

  年轻人肃然起敬!

  不仅仅只是照片上的陆军上校,而是眼前衣着朴素的老妇人根本不像是一个团长母亲该有的模样。

  “您儿子是团长啊!”

  “是不是团长我不知道,我只听他托人传话回来说他要去什么‘虎’打仗!说日本鬼子来了,他要去把他们赶回去。”

  “淞沪!”

  “对,就是那个什么淞沪!”

  “行,那我就给您念念今天的报纸,您儿子叫什么名字?是我们湘军那支部队的团长?”

  所谓湘军,自然是湘南省的子弟兵,这是中国十数年来军阀混战的结果,只要军前面冠以省的名称,其基层军官和士兵组成百分之九十都是该省子弟。

  老妇人居住在湘南省首府,他儿子是湘军,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那支部队,我不知道,我儿子叫张毅!”老妇人听到年轻人要给自己读报纸,眼里露出些许希冀。

  自从小儿子上了战场,家里的两个儿子对战场上的事绝口不提,小儿媳妇人前不说,她却是知道她背后常以泪洗面,她知道,他们都是怕她忧心。

  可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别说去跟人打仗拼命,就是儿子领军在外驻守,她一连数月见不到他的面,都会经常半夜里因为忧心而醒。

  就算没人提及,她这个做娘亲的,又哪能会不忧心呢?

  在家里坐着听不到任何关于战场的消息,她无事便在大街上晃悠,熟悉他家情况的左邻右舍估计也是得了叮嘱,只说好不说坏,可她不相信,打仗那有不死人的嘛!

  眼前的伢儿,是随便大街上抓的,应该不会骗她吧!

  老妇人有她的判断逻辑。

  “澹台明月有幸,在车站遇上了自华北战场转战而来的67军,他们,将赶赴松江,以挡住十万日军的兵峰,替我沪西战场赢得足够重新布防的时间。

  是的,他们全军,是我淞沪大军的希望,这一点,我们能明白,日本人也明白。

  松江将会面临怎样的战场,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

  但67军全军将士,没有迟疑,于车站前的旷野中誓师,就全军赶往松江城,迎接已经进入海滩登陆作战的日本大军。

  在这里,我不得提一提那些在金山卫驻防的中国军人们,正是他们的舍命不退,替松江城替沪西替整个中国争取到了难得的十二小时。

  其中,湘军62师377团上校团长......率全团死守金山县城至11月5日黄昏,最终全团仅余授命前往松江通报战况通信兵一人,其余诸人尽皆为国尽忠!”

  念到此处,年轻人哽咽了。

  因为,该上校团长的名字,就叫张毅,而且,隶属湘军62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眼前这个忧心小儿子的老妇人,此生,再也不能再见他了。

  “伢儿,你哭什么?”老妇人听到一个步兵团全部战死,手攥得紧紧的,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团长叫什么?”

  “娭毑!我们湘军的一个团,都战死了,身为湘南人,你说我能不哭吗?团长的名字报纸上没写,估计是军事机密吧!”年轻人拿手背狠狠擦干眼中涌出的泪花,慌忙解释。

  “哦!”老妇人相信了。

  虽然湘军的一个团全部战死是很令人忧伤的事,但对于此刻无比忧心儿子的老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听到儿子的消息更重要了。

  或许,对于她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11月6日晨,松江指挥部派出炮队,埋伏于黄浦江岸,炸伤日军炮艇三艘,全歼由炮艇登陆的400余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