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17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少佐这样的表情,已经代表他很不高兴了。

  不说这位藤原本一少佐还是他的直属上级,人家的家世也不是他这种在京都混日子的小贵族家族所能比拟的。

  “铃木君,我们即将要遇到的中国人已经用帝国陆军勇士的鲜血证明了他们的火炮犀利,而其指挥官远离城池十余公里的江边还要布设快马哨兵,其目的还不够明显吗?”见属下恭敬,少佐目光稍稍缓和,冷冷说道。

  “那意味着他们在附近一定会有掩藏好的炮兵阵地,哨兵惊慌失措的奔逃,不正好带着我们过去吗?”少佐一边缓缓催动马匹,一边命令道。

  “传我的军令,全军保持马速,不要追得太近,我要让中国人的炮兵自己主动暴露。还有,全军保持警惕,一旦遭遇炮击,全军散入田野,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击。”

  “嗨意!副联队长英明!”日军大尉重重垂头领命,末了还不忘送上一记马屁以弥补自己刚才多嘴的过错。

  其实,做为骑兵中队副中队长,刚刚建议那是他的职责所在,否则战场遭遇损失,这位出身京都大贵族来镀金的贵二代可能没事儿,他这个实际负责指挥战斗的副中队长可就要倒霉了。

  这一点,不光他自己明白,一脸傲气的第18骑兵联队副联队长兼第一骑兵中队中队长也明白。

  但,让他同意这个决定的,还真不是这位的官职和背景。

  早在离开华北登舰向中国东南进发时,中佐联队长私下里就亲自交待过他,一切要以军务为重,如果镀金贵二代说的没错,自然是由他,可若是胡来,那他可就要听从联队长的直接抗命了。

  而现在之所以点头同意,实在是人家这位分析的没错,安排的也没问题,那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儿嘛!

  看着自己的副中队长根据自己的命令去安排,年轻的少佐眼里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

  做为藤原家族的直系,想走上更高的位置,必须有从军的经历,为了保障安全,家族安排他来到114师团这种乙种师团锻炼,而他自己选择到了骑兵联队这种陆军中最高贵的兵种。

  骑着高头大马,手握闪亮马刀,比那帮步兵土包子可强多了。

  没想到,做为副联队长,堂堂骑兵联队的二把手,又有显赫的背景,在一个乙种师团竟然还处处受掣肘。

  就像这位副中队长,面上是对自己无比尊敬,但其实他能感觉到这位和那些有着大大小小贵族出身的骑兵们一样,并不是特别看得起自己这种顶多呆一年就会高升的镀金者。

  虽然很少正面顶撞,但,只流露于表面的尊敬,对于年轻的日本贵族来说,就是一种侮辱。

  他需要在一线部队从军一年的资历,但并不代表自傲的年轻少佐就要如此虚度。

  资历,战功,麾下们打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尊崇目光,上司满意的赞赏......

  成年人,不做选择,该要的,他都要。

  或许松江这一战,就是个机会。

  当然,急于表现自己的年轻少佐从小就接受的是最顶级的教育、最严格的训练,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全都要,就贪功冒进,所以他依旧能极为冷静的做好战术安排。

  追着对方骑哨,寻找到真正目标,从而呼唤己方炮群甚至是战机,将目标覆灭,才是正道。

  哪怕是骑兵只是逃亡松江城,那也没什么,他依照军令搜索五公里区域,顺利完成任务便是。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那个紧抱着不在此地的中佐联队长大腿的中队副才干脆利落的听令。

  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随着日军骑兵催动马匹开始加速,地面都微微的发出颤抖。

  这还只是近百匹战马一起行动的威势,若换成上千甚至几千,那种毁天灭地的气势又将会怎样?

  已经进入现代化火器时代的军人们恐怕是很难再看见了。

  骑兵,依旧是这个时代除了机械化部队外最昂贵的兵种,没钱,只能看看。

  哪怕是在日军中,也只有少量配置,一个师团,拥有一个骑兵联队的编制。

  而日军师团直属的骑兵联队虽然是联队编制,但又和步兵联队动辄数千人不同,亦和独立成军的骑兵联队不一样,其编制大致为4个骑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人员有452人,马匹500余匹,装备有重机枪六挺和轻机枪24挺及掷弹筒24具。

  虽然没有配置步兵炮,但这种火力基本已经能应付中国人一个普通步兵团的了。而又因为其装备有马匹,机动性远超普通步兵,在野战的时候,除非步兵团固守阵地,否则就会被这样一个骑兵联队不断攻击撕咬,最终至崩溃。

  是中国军队极为不愿意碰到的日军战术兵种。

  一个单独的骑兵中队人员为98人,则是骑兵联队最为中坚的作战单位。

  藤原本一少佐所在的114师团因为是乙种师团,而骑兵联队又是可怕的吞金兽,所花销的费用甚至堪比一个炮兵联队,于是,日本人固有的抠逼尿性又理所当然的展现出来了。

  一个骑兵联队就拥有两个骑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人员编制差不多削减了一半,若不然,身为第18骑兵联队第二人的藤原本一少佐少说也得指挥两个骑兵中队,而不像现在这样就带着不到一百人的骑兵,追着两名纵马狂奔的中国骑兵的背影追入旷野。

  仅做为前进侦察的话,不算少,但若是遭遇敌情,也绝算不上多。

  松江城做为淞沪周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全国运往淞沪的商品但凡是走水路的,百分之五十都先在这里集中然后再由陆路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淞沪市。

  换而言之,这里是以商业为主的城市,不光是水路交通发达,松江城外的各种小路也是纵横交错,加之入秋之后,田野中的农作物早已收割,田地干涸,就算是骑兵下至田地中,也不至出现马蹄深陷情况。

  很适合骑兵纵马驰骋。

  当然了,江南水乡也不是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放眼望去,田野之中随处可见郁郁葱葱之小型丘陵,不高不险,落于空旷的荒野之中却多出几丝钟灵毓秀之气。

  这也是为什么拿着望远镜观察后,藤原本一断定中国人会有炮兵阵地潜藏的主要原因。

  如果都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把炮兵放哪儿不得找死啊!丘陵和树林才是最好的遮掩。

  但这位骄傲的骑兵少佐恐怕没想到,他的对手,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玩什么半渡而击,机动性炮兵一轮大棒轮完,早早的就回城了,只留下纯机动性的骑兵在野外。

  东北军的骑兵,是中方在战争初期唯一一个不逊色于日军骑兵的兵种。

  况且,因为唐刀的判断,做为骑兵营的老大,龚少勋在这个渡口,留下了足足两个骑兵连,加上护送炮兵返回的一个骑兵连,大约200名骑兵。

  东北军的骑兵们,决意在江南的土地上,和日军骑兵来一场城池攻防战之前的游戏。

  猎杀与反猎杀游戏。

第231章 骑战之始(求订阅,求月票!)

  一追一逃。

  两名中国骑兵狂奔了最少三公里,进入一片丘陵。

  江南多常青树种,虽然已入深秋,依旧绿树如荫,两名进入树林的中国骑兵消失在日军的视野中。

  纵马骑行在最前方的藤原本一眉头微微一皱,勒住缰绳,戴着白手套的右手微微一摆。

  正在以大半马力驰骋的日军骑兵纷纷收紧缰绳减速,近百匹战马犹如一体,只前冲了十几米就纷纷停住马蹄,可见日军骑兵平日训练有素,没有辜负大量的耗费投入。

  见指挥官拿起望远镜观察着800米外的丘陵,藤原本一身边的骑兵却是纷纷散开,那是既可以警戒又可以避免被炮击的阵型。

  “副联队长,要不要就以此地坐标通知炮兵联队?只是此丘陵面积不大,并不足以藏下足够的炮兵。”同样拿着望远镜观察远方的骑兵大尉催动马匹靠过来,谨慎问道。

  “没有炮兵!”藤原本一的眼神突然无比冰寒,白手套指向远方。“是中国人的骑兵部队。”

  随着他的话音,丘陵的树林中突然冒出上百个黑影,催动着马匹缓缓走出。

  日军骑兵大多一呆。

  这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破天荒的场面。

  在华北,114师团虽然进入战场的较晚,但多少也是打过几仗的,不过中国北方军队已经属于溃退,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追击、追击、再追击。

  被他们追赶上的小股步兵,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一轰而散被他们雪亮的马刀劈杀在原野上是常态,少数的以简陋阵地固守的,在机枪中队以机枪和掷弹筒火力进行压制后,绕行两翼甚至背后的骑兵一旦发起冲锋,亦是不费多少力气就能攻破。

  骑兵联队,在抵达淞沪之前,已经拥有着斩杀中国人六百多人而己方才伤亡不过十人的傲人战绩。

  但在这里,竟然有一股中国骑兵选择走出藏身地和他们面对面,不管最后战局如何,这已经让日军骑兵们感到一种挑衅了。

  在他们的概念里,懦弱的中国人不应该有和高贵的帝国骑兵对战的勇气。

  “怎么?知道我军不会轻易上当,不打算伏击吗?”藤原本一冷笑着自言自语,脸上的神情却愈发冰冷。“不过,在帝国骑兵面前,没有闻风而逃,多少还算聪明。”

  骑兵大尉眼光转为疑惑。

  在他看来,比他们数目多了不少的中国骑兵选择主动走出树林不再藏匿,除了些许所谓勇气还值得一说外,聪明却是远远谈不上的。

  从战术的角度,藏在丘陵中的树林,可以依靠枪支固守,那里也不是骑兵最好的战场,远比在骑战中被一一斩杀好的多,甚至,直接不管不顾逃向拥有主力的城池方向,都比主动迎战要好的多。

  “说他们聪明,是因为,藏在树林中,我帝国骑兵不用费一枪一弹,随我前锋而来停留在江对岸的四门山炮可以将这里变成一片火海,他们必死无疑,走出树林是他们必须的选择。”藤原本一目光冰冷的看着前方缓缓催动马匹走近的中国骑兵,身形笔直,嘴里却是给脑筋没转过弯来的属下解释着。

  “而至于说逃跑,中国骑兵所配战马多是蒙古马,长距离行军是该马的强项,但短距离加速却不远如我军战马,试问,他们能有跑回七公里外城池的机会吗?”

  。。。。。。。。

  “哥,为啥我们不以逸待劳,等鬼子骑兵进来再宰了他们。”刚跑回骑兵连藏身地的年轻骑兵也在不解的偷问自己的骑兵班长。

  “鬼子没那么蠢,没看他们在800米外就停住了吗?”骑兵班长轻轻抚摸着身下喷着粗气汗出如浆的战马,轻声回答。

  侧脸看看骑着一匹马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唐刀,冲年轻骑兵努努嘴:“看到没,人家堂堂陆军中校都提着马刀上阵了。打仗这玩意儿,光想打巧仗是不行的,该拼的时候,就不能怂,有些血就得流。”

  “不是,哥,我不是害怕,我是.......”年轻骑兵涨红着脸解释。

  “嘿嘿,小子,等会儿一旦和日本人真刀真枪拼起来我可顾不上你,你记住,打完骑枪里的子弹,就丢了它,骑兵对决中,马刀才是真正能保命的玩意儿。”老兵再次向年轻士兵重申骑兵对决中的要诀。“不要试图去躲对手的刀,你要么先砍死他,要么被他砍死。”

  “那日本人不和我们正面对决呢?”年轻骑兵应该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骑兵对决,用对话来缓解自己内心的极度恐惧。

  “他们会的。”老兵舔舔嘴唇。“我们选择走出树林,就是递上战书,骄傲的大日本帝国骑兵,怎么可能拒绝呢?”

  老兵的眼,眯着。

  年轻骑兵看不到他的骑兵班长眼神中流转的复杂。

  做为六年前黑省江桥之战的一名新科骑兵,他如何不知道日本骑兵的尿性,他们骄傲,但的确有着骄傲的本钱,战马强壮,骑术精湛。

  那一战,虽然他和他的战友们已经竭尽全力,斩杀日军骑兵千余人,获得骑战胜利,但自身损失亦无比惨重。

  这一次,对于这名老兵来说,他知道,又是离别之时了。

  只是,他不知道,是谁会向谁告别。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干掉自己所能碰见的,敌人。

  老兵说的没错。

  整整两个中国骑兵连,一百三十多匹战马,就这样大摇大摆走出来,不说大日本帝国骑兵的骄傲不允许他们拒绝,就是他们的指挥官藤原本一,也绝不会退让。

  在他的心目中,别说双方骑兵数量差不多,就是中国骑兵是其两倍又如何?

  日军都在等待,不是等待指挥官下达命令,而是等着中国骑兵彻底走出丘陵地带。

  他们很谨慎,万一中国人耍诈,在灌木丛中藏着重机枪,等他们冲过去就扫射怎么办?

  日本骑兵大多出身贵族,骄傲而骑术精良,脑瓜子也足够灵光。

  直到中国骑兵阵列缓缓走出丘陵地带300米,彻底进入田野,双方间的距离不过一里地,藤原本一这才缓缓褪去手中的白手套,丢在地上,单手从斜挂在马背上的枪套中抽出三八骑枪。

  日本骑兵们则开始靠拢,和对面的中国骑兵一样形成雁形阵列,以自己的两名中队长为箭头,其余骑兵分列两翼,90名骑兵分列成两行。

  当然了,两名骑兵中队长左右各卫护三名骑兵,那是必要时要为两个主官挡刀的。

  主官可以死,但不能轻易死,更何况藤原本一这样的贵二代。

  他若出事儿,别说中佐级的骑兵联队长要倒霉,就连末松茂治这样的中将或许都要面临来自陆军大本营的诘责。

  不然的话一线陆军部队为何都不喜欢这种来镀金的贵二代们,这些家伙们若只是混个资历也就算了,关键是个个还觉得自带主角光环,越是危险越是要上。

  镀金的死了也就死了,可关键是活着的脑壳疼。

  双方已经摆好阵势,各自缓缓催动马匹向前。

  这是骑兵对决最常用战术,给马儿留力,逐渐小跑等双方接近至300米,才开始加速,到双方接触的时候,马匹达至速度最巅峰,人借马力,以高强度精钢打制的马刀甚至可以将人身劈开。

  “唐副主任,你现在后退还来得及,你不是骑兵。”龚少勋看向身侧的唐刀,再一次劝道。

  他佩服这位唐中校的勇气,但他并不觉得一个纯粹的步兵指挥官能在骑战中发挥多大作用。

  骑术这玩意儿或许可以练,看唐刀骑在战马上的动作也应该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但骑战中一招见生死的马刀对砍却不是能训练出来的,那需要实战,需要生死考验,并不是什么步兵拿着长枪的白刃战所能比拟的。

  反正龚少勋看来,唐刀这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而他并不愿意拿一名还算有指挥天赋的陆军中校的命做为此次骑战的注脚。

  “龚营长,或许,轮不到我出手,就把日本人干趴下了。”唐刀却是指着身侧骑兵们背后的枪淡笑。

  龚少勋哑口无言。

  貌似,真有这种可能。

  。。。。。。。。。。。

第232章 你们不对劲!

  日军骑兵阵列,在缓缓小跑五十米后,开始逐渐加速。

  而中国130余名骑兵,还在小跑,并没有进入加速状态。

  藤原本一眼中露出轻蔑,双方距离已经接近至400,中国人装备的低劣蒙古马竟然还敢不加速,而只需再过十秒,他坐下的大青马就会加速至最巅峰。

  那个时候,时速达到60公里极速的骑兵们就会像一杆杆飞驰的箭,将中国人没能加速至最高速的骑兵阵列像黄油一样毫不费力的切至支离破碎。

  没有了骑阵,骑兵们只能各自为战,人数再多,又有何用?

  这一仗,他已是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