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月飞鹰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自上古大劫后,再没出过新的儒家圣师。
而儒林大千世界那边如此情况,则不由得令雷俊等人心生猜想。
“那边天界不存,只剩人界和地界,前者为人间,后者为幽冥混乱妖魔丛生之所,但整体被人间儒林压制。”
雷俊望着时之渊开口:“或许,那边的天界并非全然不存,而是生出旁的变化,甚或者,换了一种模样存在。”
楚昆:“师兄是猜测,当前儒林存在并非单纯只是依托人间天地灵气,而是同那边的天界也有关联?”
雷俊:“那边的周天子,和原先大同五望十六国的周天子情形类似,但仍有天子、青天、天老爷之类的说法,并且深入人心。”
换个环境,类似说法无足轻重。
但在那样一个世界,一个概念深入人心,往往便不可忽视。
“这样的世界,想要撕开裂痕,自外向内远比自内而发要容易啊。”楚昆感慨。
儒家神来之笔,相当于道家仙体根骨资质。
之所以有“仙体”之称,在汉末人间天地灵气低落以前的时代,往往便意味着有登仙的机会。
根骨仙体,悟性清静,得一有望成仙。
故而有仙体之名。
只是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在汉末大劫后灵气低落严重对修士太不友好,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再无登仙者,故而类似传说才渐渐少了。
而到如今,环境改变,人间修道界重新随之水涨船高,迎来盛世。
而放在儒林大千世界那边,把持一脉神来之笔根骨的一等世家望族,则意味着,其他条件相仿的情况下,他们将不断有儒圣涌现。
而相较于寿享八百的平天下大儒来说,儒圣寿命长得多。
故而如无大意外,这样的家族有机会拥有不止一位儒圣。
甚至是,多位儒圣。
袁州霍家,便是如此。
于是到他们这般地步,民间便基本难以撼动。
他们的对手,只剩下彼此。
若非大的惊变,甚至可能次一等、次两等名门世家也会陆续消亡在时间长河中。
但不巧,偏偏就有了大的意外。
除了各大名门世家联手压制的地界群妖外,近千百年内,频繁有域外天魔降临儒林大千世界。
其中来历,众说纷纭。
但降临的天魔极为强横,造成儒林大千世界损失严重。
各大世界根基,文脉依地脉而起,与地脉相合,故而守土有责。
而一旦败落,结果则可能是被连根拔起。
因为这个原因,不少家族衰亡,同时也有不少文脉枯竭。
一地文脉枯竭,才思散归天地自然众生。
附近民间,终于开始有天才俊杰人物涌现。
“天才生天才,先发优势固然可能令差距越来越大,但还不至于叫人绝望,何况虽然机会远比咱们这边大,但儒林大千世界那边依旧仍有天才生凡人的情况发生,事情终究不是绝对。”
雷俊悠然道:“那边此前最大的问题是……凡人只能生凡人,世俗百姓里诞生不了修道天才,佛、道、巫、武或多或少还有少许,儒家是完全没有,而随着文脉凝聚,儒家越来越盛,结果全部掐尖不说,挤得其他宗承也渐渐难以在民间发掘人才了。”
各大世家,也开办书院讲学,甚至免费为民间子弟授课,扩大儒学影响,挤压其他宗承空间。
而这些学生在儒学修行上难有大作为的同时,则因为文章经典反馈,不断帮助各大家族进一步凝聚文脉。
文脉、自然、天地所限,同一时代顶尖人才终究有数量极限。
各大世家,同样在不断精研改良,希望能有快人一步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只是外来之乱,改变了儒林大千世界部分地方自古以来的环境。
其后随着时间推移,民间渐渐开始有更多杰出之人涌现。
初期,幼苗自是生长不易。
难得,有惊世之才横空出世,成就腹有乾坤层次悟性的同时,还兼具相当于道门道体层次的文曲星照根骨。
独一无二的观照天地。
自此,不局限于门楣的儒家书院越来越多。
共同迎击域外天魔的同时,儒林大千世界内部也有大量儒家修行者对立,后来者自称新学,称各大世家为旧学。
后者则以狂悖无伦、辱没斯文斥之。
“或许,人性如此。”雷俊叹息:“到了近年,儒家新学内部,也有不同分流了。”
第519章旧学新学,士人庶人(二合一章节)
闻听雷俊此言,王归元、楚昆二人视线都看过来。
因为讯息往来不便的缘故,所以这些年来他们同唐皇张晚彤联络较少,每次联系涉及讯息珍贵的同时,间隔时间较长,有些情况的变动不一定能及时掌握。
“小师姐那边来信时,我已经第一时间相告。”
雷俊言道:“儒林大千世界那边,新学近年来出现分流,燕赵方面有声音,欲效仿昔年天宫事。”
王归元、楚昆闻言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无言。
儒林大千世界新学崛起,是建立在外来灾劫对原本根植于人间四方的名门望族造成惨烈打击甚至灭顶之灾的基础上,方才获得最初的立锥之地,继而慢慢发展。
千百年历史上,在两浙、淮东、燕赵、巴蜀都有儒家新学修士结成的文社成了大气候。
这当中,巴蜀一带因位置相对较偏且封闭,最终没能撑过旧学世家的打压和围剿,如今已经近乎烟消云散,大量书院、诗社被毁,极少数幸存者逃散,不得不离开巴蜀。
不过因为域外天魔外部威胁以及时间的缘故,其他旧学世家短时间内也来不及在巴蜀重新凝聚成规模的强盛文脉,不能将之纳入自家势力范围。
余下两浙、淮东、燕赵三地,则新学昌明,发展势头非常喜人和迅猛。
但随着时间推移,燕赵一地的儒家新学修士,参照古籍,渐渐有了不一样的声音。
具体发端,当前雷俊等人未知。
但儒林大千世界见不到实实在在的天界,雷俊猜测那里的变化同天界有关。
上古大劫之前的天宫宝物,或许也有遗留。
而前些年高天随与张晚彤、郑白榆一样,没有滑入妖魔之世而是来到这方儒林大千世界。
凭他的修为实力与天赋才情,或许在燕赵新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没能从张晚彤手上夺到另外一半宇宙图,高天随仍在儒林大千世界滞留多年,原因可能便在这里。
“说不定……不止燕赵儒家新学一脉。”
王归元沉吟着说道:“高天君重理念轻出身,素来不拘一格,在那方儒林大千世界,他或许还勾动了更多志同道合者。”
例如,大妖。
大妖不乏嗜血狂乱者,但同样也有理智却冷酷残忍的存在。
昔年上古天宫既敕封过灵兽也敕封过妖兽。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汉末时,天宫旧属中同样有被高天随收服的大妖。
“人间儒家新学这边,潞山先生不过问燕赵之变么?”楚昆轻声问道。
潞山先生严傲云,如今的儒林大千世界新学第一人,又有后圣之名。
其人不知身怀腹有乾坤层次的悟性,同时还具有文曲星照层次的根骨,是为观照苍生,又称照苍生。
儒林大千世界世所公认,严傲云与文曲星观照天地的前圣程合并称,乃儒家新学之发端,二人在世之时便已有“程子”、“严子”之称。
前圣程合最先崛起,首先打破旧学原有局面,被誉为后圣的潞山先生严傲云紧随其后。
两代经天纬地的儒家天纵之才集中在短短百年内先后现世,终于奠定新学诞生根基。
但之后程合早逝,如今只剩下严傲云隐约为儒家新学之盟主与宗师。
程合起于燕赵。
严傲云起于淮东。
两浙、巴蜀旧学世家文脉崩坏后,受程严二圣影响,在这些地方也陆续有新学发迹。
程合故去,燕赵新学一脉由其弟子学生发扬光大,但不同人之间观念差异,渐渐发出不同声音,构成不同山头。
面对旧学打压,严傲云虽然也在程合故去后关照燕赵之地,但因为种种内外原因,儒家新学各派之间始终存在分歧。
不论旧学、新学,儒林大千世界中他们面对的敌手,始终不止彼此。
域外天魔来袭频率不一,时密时疏。
它们固然破坏儒家旧学世家名门根基,令儒家新学有了诞生和发展的机会,但当它们再次袭来时,儒家新学修士同样受到威胁。
地界群妖也不例外,虽然分作不同族群,但从整体而言,对整个儒林大千世界来说都是威胁。
此前地界妖族受压制,难以威胁人间,故而可以说那方大千世界是人族,是儒家修行者占据主导地位。
但受之后域外天魔侵袭,以及人类修行界儒家新学、旧学之争的种种影响,地界妖族随之有了抬头的趋势。
“师兄所言,那方大千世界在上古之后曾经出了一位儒家圣师,故而有其后各大名门世家文脉林立,根深蒂固的气象,想来是不差的。”
楚昆推测道:“那依照眼下情形看来,不管是已经超脱还是别的什么缘故,这位圣师看来已经不在了?”
雷俊:“我有类似猜测,不过当前尚不宜下定论。”
王归元:“后圣严子是那方儒林大千世界新学领袖,那眼下那边的旧学领袖是哪位?”
雷俊:“乐原先生吴海林,关陇吴氏昔年的老家主,如今吴家早已经交给子孙打理,他专心著书讲学。
儒家旧学原本最昌盛处在齐鲁、中州,后来便是因为他的存在,关陇西部学风之盛,渐渐压倒人间东部和中部。
巴蜀新学崛起,亦是因为他亲自过问而最终覆灭。”
不过巴蜀两地旧学文脉因为域外天魔侵袭而溃灭,种种原因下当前一直未能重聚。
不论原本在那里立足的世家还是其他地方的吴氏等家族,都未能填补其中空缺。
雷俊微微摇头:“要不怎么说那方大千世界,是儒家得了大气运呢,不止新学前后两圣,旧学方面同样有顶尖的大宗师。”
关中吴家,本身就是儒林大千世界人间有数顶尖名门世家,文脉旺盛,一定时间内稳定诞生身怀神来之笔根骨的天纵之才。
吴海林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成就文曲星照根骨之一的照方寸。
其人悟性亦是腹有乾坤。
如此天资,令吴海林个人修为实力领袖群伦的同时,亦反馈关中吴氏固有的文脉,令文华才气凝聚更盛。
“关陇,三晋、中州、齐鲁、荆楚、湘赣、闽越等等地方,当前仍然都是儒家旧学的天下。”
雷俊言道:“儒家新学内部存在分歧,儒家旧学内部如今也是声音噪杂。”
域外天魔和地界妖族的威胁尚在。
有些名门世家主张攘外先安内,外来妖魔虽然凶恶,摧毁文脉,但事后还有重建机会。
而那些在淮东、两浙、燕赵、巴蜀等地窃取文脉之气新近涌现的庶人,是更大的威胁,直接动摇原本士人传家立族之根本。
部分世家名门则主张优先团结人族修士,共同对抗域外天魔和地界群妖。
这其中有人是确实从整体环境出发考虑。
但也有部分人抱着令妖魔、庶人双方互相消耗的心思。
自诩士人的名门世家,对被他们称为庶人的儒家新学修士,态度方针历来有剿抚之分。
有人主张彻底剿灭,绝不姑息,稍有痕迹便以雷霆万钧狮子搏兔之势摧毁。
有人则主张分化招抚,允许后进庶人建立新的门楣和文脉,自此传承,晋为士人,但名额自是有限。
种种声音纷杂,不一而足。
到近些年,因为域外天魔袭扰相对减少,外部威胁不再那么频繁,儒家旧学、新学之争,开始愈发激烈,渐趋白热化。
“中州郑氏,乃是那边有数的世家名门。”雷俊言道。
王归元、楚昆都了然:“幽帝,或者说北辰先生郑白榆,原来便是出身自那里,而非我们这方九天十地大千世界中人啊。”
雷俊:“他这趟回去,倒也引发不小议论,毕竟几千年时间不见人,这趟回去后,还不再是纯正的儒家修为。”
上一篇: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