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月飞鹰
直到近些年来,相关担子才渐渐转移到雷俊身上。
相应地,元墨白多年人望,也随之加持在雷俊身上。
雷俊除自己本身名望外,或多或少,平添更多光环。
甚至,因为前任某天师一些行事作风的缘故,如今换上明显更干练沉稳的雷天师,令大家更多几分期许。
虽说,唐天师在位时,很多决策也并非全出自她个人。
但现在更靠谱的人正式上位执掌乾坤,唐天师逊位转为高功长老,对天师府未来决策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样代表人们的另一番期许。
龙虎山天师府经历此前重重磨难后,眼看复兴气象越来越浓,众人期望自也越来越高,共同造就最近成百上千年来,最受期待的新任天师。
苏州楚族族老楚朋同意方度的看法,不过他接口说道:
“如此期待,这位雷天师多半受得起,担得住。”
方度闻言默然,然后轻轻颔首。
楚朋说一句后,同样没有多言。
两位名门世家的族老,看着眼前声势隆重的大典场面,一时间都沉默。
“终究,还是比许元贞、唐晓棠好一些,不至于癫狂无忌。”
方度轻声道:“希望,能再多给我们一些时间。”
说罢,他亦朗声开口:“九天玄元,九渊归真,斗姆参虚,玄霄普化,通天应元护法真人。”
一旁神色各异的荆襄方族子弟闻言,纷纷端正神色,随方度一同行礼。
楚朋随后开口:“九天玄元,九渊归真,斗姆参虚,玄霄普化,通天应元护法真人。”
苏州楚族子弟,亦是相同动作。
远方楚羽神情平静,目不斜视。
天师府几位紫袍高功长老当中,楚昆回望一眼,然后收回视线。
观礼嘉宾内,一位看上去外貌年轻,似乎比他身旁回天堂主人于诚还要小上几岁的中年男子,含笑看着眼前场面。
他亦起身,朗声道:“九天玄元,九渊归真,斗姆参虚,玄霄普化,通天应元护法真人。”
听他开腔,周围其他宾客,视线不禁一同聚集过来。
孙明景。
大唐人间当前武道医者一脉传承,最负盛名的神医、药王。
他的动作和表态,牵动更多人心。
孙明景本人神情如常。
一旁,他的弟子于诚,同样淡定,起身后随师父一同行礼。
新任天师雷俊立在天师殿前,向祝贺他的众人还礼。
次日,一月十六。
雷俊再次前往万法宗坛。
蔺山紧随其后。
本次大典上,雷俊亲自为蔺山主持加箓。
对方修成道家符箓派七重天的通天境界,第四次加箓,加升《上清三洞经箓》,授二品道职,换着紫袍,成为龙虎山天师府新一位高功长老。
为蔺山加箓之后,则是同样与此番天师传位大典合并的另一场盛典,正式召开。
即三年一届,今朝又至的天师府传度大典。
这一届,也是雷俊接掌天师之位后,主持的第一次传度。
本次传度同样特殊,影响深远。
因为,在本次传度中,早先离开龙虎山自立的黄天道,将正式归宗。
回到龙虎山的黄天道弟子,当前大都年轻。
乍一看,份量似乎有些不足。
但黄天道海外、川西两大宗坛先后被破,纵有死硬分子尚流落在外,也已经不成气候。
黄天道,在大唐人间,确实将成为历史。
如此,自不会有人以为天师府当前举动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相反,这里给了那些年轻的黄天道徒一个机会。
辛北原等原属于黄天道的弟子,同龙虎山今年合规的道童们站在一起,皆着灰色的道袍,看起来别无二致。
经传度正式入府,大家自此便都是龙虎山天师府真传。
而府里,并没有安排他们转拜其他度师。
辛北原等人,大都在黄天道各有宗承。
只是黄天道风雨飘摇下,大部分人的长辈都已不在。
但黄天道本是源自天师府。
向上追溯多代,自然都有宗承。
于是天师府方面为辛北原等人上溯,敬告早年的前辈祖师,接承传续。
当初,唐天师便是如此处理自己的师承。
眼下,依样葫芦。
辛北原等人不改师承,但也不必担心无人教导。
既然代前辈祖师收了徒子徒孙,平日里自然也会有人代为教导。
雷天师亲自过问,府中其他长老分工安排,接下来为辛北原等人传道授法。
一如方简平时指点教导徐瑞一般。
而随着本次传度顺利结束,今年这场持续多日的盛典,终于正式落下帷幕。
众观礼嘉宾,开始陆续踏上归程。
来自南菩提的如远和尚告辞下了龙虎山后,行了一程,停下脚步回望。
看着已经成功脱离谷底的龙虎山,如远和尚双掌合十一礼。
希望,自家菩提寺能如龙虎山一样,重新崛起。
天龙寺的妙空长老、法明和尚等人,也相继告辞离开。
雷俊目送他们下山,视线不禁转向自家大师兄王归元。
王归元当着妙空长老等天龙寺宿老的面,神情如常,混无所觉。
倒是已经卸任的老天师唐晓棠想起同时佛门传承一脉的嘉盛上人,先前不等观礼就离开,于是问雷俊:“早先忘了问,你跟他说什么了?”
“之前在海外,把宗措和那两个大明修士一起解决后,注意力主要都用来检视那两个大明修士的东西,前阵子才顾上检查那个西域和尚随身一些东西,对西域那边的情况多了解了些。”
雷俊:“不过,并不深入,所以这趟也没对方多谈,只是当着楚居士、浔安王的面浅谈几句。”
对西域佛门多了些了解。
也让雷俊对他们的印象,更差。
“师父,唐师伯。”卓抱节这时上前:“有部分宾客想要多留几日,分别提及想要跟师父您详谈。”
雷俊:“无妨,来者是客。”
东宫属官上官正清,受太子张徽所命,向雷俊发出邀请,希望天师有朝一日再临帝京时,可以至东宫做客。
雷俊淡然应下。
虽然雷俊和天师府没有因此主动邀请太子殿下也来龙虎山做客,但只要雷俊没有表现出全然抗拒或无视东宫的态度便足矣。
如今大唐皇朝内外,天师府都声势隆重。
到了今时今日,他们的存在,令唐廷帝室每每做决定时,都要更慎重考虑天师府的态度。
于东宫而言,能得到雷天师的支持自然最好。
至不济,不能被雷天师反对。
上官正清告退离开后,不巧正遇见来自北地赵王府的大将,江渊。
二人相遇,目光皆是一闪。
上官正清神色平和,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主动问好:“将军。”
江渊还礼。
双方并未多言,很快错开而行。
上官正清表现出的轻松姿态,则令江渊对自己此行的成果,感到不乐观。
他稳了稳心境,前往便见新任天师雷俊。
北地赵王这些年的变化,有目共睹。
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动作,但老赵王打什么主意,部分人心中已有猜测。
那么他眼下就面临和东宫一样的问题。
天师府同唐廷帝室正朔,准确说,同当朝女皇陛下之间,联络较多。
赵王张腾和太子张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
如今情况,不指望雷天师和天师府能直接改弦更张,但至不济,需要他们尽可能保持中立。
天师府扶保大唐,乃是美谈。
如果能不介入皇室内部之争,便更好不过了。
当然,观目前局势,这有很大难度。
少许变数,反而正在此番天师之位变动。
相较于行事随心所欲且张扬的前任天师唐晓棠而言,新任天师雷俊则偏向于淡漠宁和。
除天师府自身相关事及人间道国这般存在外,这些年来他少有主动介入外间事,绝大多时候都在山上静心修行或打理府中日常事务。
虽然看上去淡漠到近乎冷漠,但对赵王来说,这比天师对朝廷事充满热情要好得多。
雷天师和天师府保持中立,不介入皇权争斗,便是最理想的情况。
“卓道长已有大家之风,天师门下,名师出高徒。”江渊赞道。
雷俊:“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华节自己修行勤勉用功。”
江渊:“天师实在太过谦了,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这都将是一段佳话。
说起来,北地幽州一带虽然苦寒,但新近有非常适合修行道家传承的好苗子涌现。
幽州之地,缺少道门大家,留在那里,难免埋没,赵王殿下知情后,有意资助他们南下来龙虎山求道。
但在此之前,自然要先问过天师的意思。”
雷俊知道对方的潜台词,在于他这位新科天师,有无再收亲传弟子的打算。
这些年来,关注此问题者,赵王张腾不是第一个。
包括浔安王张穆、上官一族的上官胜等人,同样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雷俊接掌龙虎山祖庭门户的今天。
如果说以前还有人惦记雷道长的姻缘之事,那随着雷俊年龄、修为渐长,已经无人再敢多打听这方面的事。
有心者开始盯上雷俊亲传弟子的位置。
如今天师亲传弟子,更是意义和待遇皆非凡。
一如当年上上任天师李清风在世之时收徒,每每吸引人眼球。
当中一些选择,更是耐人寻味。
许元贞、唐晓棠门下一直无传人。
雷俊门下则好歹有个卓抱节。
既然开了先例,大家便都惦记上了。
上一篇: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