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剩下那些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女人,则是分配给了那些野人中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是不会再有后代了,算是在一起搭伙过日子,不过作为汉部落的族人,他们依然要为部落分担责任。
这个责任就是那些火部落的700多个男孩儿,知道自己妈是谁的就跟着妈,不知道妈的孩子就被分给这些已经不能产生后代的家庭,由他们来抚养,直接分下去,一家三四个,照顾起来也没问题。
罗冲也和小蝶暂时住进了一个砖房里,不过他们没有领养小孩,也没有分配其他的女人,只有两个人住在一套房子,不过这都是暂时的,等罗冲自己的家建好了,他就要搬过去住。
但是这个奢侈的三层别墅可不是现在的任务,住宅建好之后,大批的建筑工人腾出手来,也在这些平房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是罗冲就开始给他们分配了新的任务。
还是盖房子,但是盖的是大房子,仓储区的仓库,养殖区的饲养场,冶金木工组的工棚,等这些建筑完成之后,罗冲才会让他们建设更高的学校,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第248章 杠杆夯车
【感谢‘月亮的爱气’大额打赏,这两天没看后台,知道的有点晚了,抱歉】
汉部落所有居民的住宅落实之后,罗冲又给这些腾出手来的建筑工安排了新的任务,根据目前需求的早晚,建设大型公共设施。
现在已经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了,汉部落的第二季水稻是在第三个月初种的,也就是说,再有一个月的时间,汉部落的水稻就会丰收,所以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建造粮仓才是重中之重。
等粮仓建设完毕之后,才能腾出手来建造养殖厂,让汉部落养殖的那些动物在入冬前都住进去,保证家畜过冬的存活率。
仓储区就建设在城内的东南角,这个地方离着田地较近,运输起来会省事一些,而且没有正对城门,即使城池受到攻击,仓储区也不容易被破坏,可以保证食物的供给,不至于全城的人挨饿。
选好了位置,罗冲开始规划具体的建设,边长110米的城区,将近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这么大的地方自然不可能只有一个仓库,肯定是要多建几个,这要是万一发生火灾呢,那不是把所有的粮食都烧掉了,正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
边长110米的正方形区域,被划分成12个仓库,每个仓库长30米,宽21.5米,东西方向是仓库的宽,一排四个仓库,中间留出三条八米宽的路,南北是仓库的长,一共三列,每列之间留一条十米宽的路,可以让两辆大车轻松行驶,方便货物的运输。
虽然划分了12个仓库,可这样的仓库还是很大,依然不好建设,仓库的长足有30米,但是这个没问题,承重方面直接用砖垒就行,小砖不结实可以直接换成建城的大砖,最困难的地方其实是仓库的宽。
21.5米,就算是用建城的大砖,单面墙皮的厚度可以达到40公分,但是这个跨度也还有20.7米的宽度。
仓库的构造肯定是越简单越好,需要非常的空旷,最好就是只有四面墙,一个房顶,既然这样,那么仓库中间是肯定不会有承重墙的,所以那么宽的房子,想要架设房顶的话,只能在房子里面立几排柱子,用来支撑房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顶梁柱。
几根柱子就要承受600多平米房顶的重量,负担可以说是非常巨大,只有用直径一米左右的圆木才能支撑的起,而且还是很多根,但是汉部落至今都没砍过那么大的大树。
一是没有合适的工具,二是那么大的树从山里运回来非常艰难,整个伐木队也是一直再挑直径低于半米的树木下手,所以用圆木当顶梁柱是没办法了,只能用别的材料,罗冲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用砖垒,直接用城砖,砌出一个边长80公分的方形柱子。
仓库墙体的高度达到了七米,顶高十一米,房顶还是坡形结构,但是这次从两个坡面变成了四个坡面,从四个方向往中间收拢,这么巨大的建筑,汉部落还是第一次建造,它的结构不算复杂,单从结构讲,仓库比住宅还要简单一些,只是非常的巨大。
不过这也算是建筑技能的一次进阶工作,族人们需要拿这十二座仓库用来练手,为建造大型建筑积累经验,将来才有可能建造更大更高的教学楼出来,饭是一口一口吃的,想让这些刚学会盖平房的人去建三层高的大楼,连想都不要想。
建造大型建筑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地基一定要结实,必须能承受住建筑的自重,不然倒塌就成为必然的事,关于这一点,在施工的时候罗冲也给了具体的指标。
墙体的地基槽最少挖到一米五深,然后再把地基夯实,至少要砸下去半米左右,这样基槽就能达到两米的深度。
基槽打好之后,还要先在下面铺上一层石灰石,主要的目的是用来防潮,然后再开始垒地基,地基用建城的城砖按照丁字形垒,一竖一横,这样就能达到60公分的宽度。
地表上面的墙体是两块砖并列排放,可以达到40公分,而且垒墙面的时候,每五米就要砌一个垛子出来,增加墙体的受力能力,不然几十米的墙体是很容易倒的。
交代完了具体的施工步骤,近千的族人也都忙碌起来,挖地基的挖地基,砸夯的砸夯,还有专门运输砖块的,也有运输泥土的,全都忙碌了起来,这样的仓库只要建设一座,目前就能满足汉部落粮食储存的需要。
而且由于人多,建设进度还是蛮快的,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把一米五的基槽挖了出来,然后就是重复不断的打地基,但是用人打地基,进度着实太慢,而且打的不结实,毕竟人力能够抬动的重量是有限的,想想那个夯能有多重就知道了。
为了更省力,地基的质量也能更好,罗冲又找木工组开发了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夯车。
这个东西的原理很简单,先用木方制作一个框架,然后安上四个实心的木头轮子,主要是为了承重,然后在这个框架里面吊起一根半米粗,两米长的圆木,圆木的顶端用绳子吊起来,然后连接上面的一个长长的棍子当作杠杆,杠杆的另一端也绑着一根绳子,圆木的另一边框架上再摞上几块城砖当作配重。
工作的时候,把夯车放在地基槽的上面,轮子跨在基槽的两侧,巨大的圆木夯锤吊在基槽内,由夯车的框架固定,两个人在夯车的两面推车,后面两个人拉动杠杆的绳索,这边拉下去,夯锤就会被吊起,人一松手,夯锤自然坠落,完成一次夯击。
夯车的发明,让打夯这件事变的容易许多,进度也快了许多,一节半米粗,两米长的圆木夯锤,仅自重就有几百斤,如果想让它更重的话,还可以提前一天泡在水里,这样一根木头的重量就会翻倍,夯出来的地基也足够结实,每一锤砸下去,都能把泥土砸下去最少20厘米深,砸上两三遍地基也就达标了。
第249章 开拓河东市场
每一项科技的发明,都能产生质变,从原来一个人抱着一根圆木砸夯,变成了半自动的移动夯车,不仅速度更快,效果也是原来的数倍,族人们都很喜欢这种专用工具,最起码省力了不是。
由于第一辆夯车广受好评,罗冲马上就下达了批量制作的命令,这种夯车制作十分简单,就几根框架,四个实心轮子,一节粗原木,一根杠杆,再加上一些绳子,制作起来也很快速。
虽然汉部落目前正在建设的只有一座仓库,根本用不到那么多夯车,但是那个夯土城墙可以用到啊,周长1200米的夯土城墙,要是全用人力夯土,那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建好,虽说用的是奴隶,可是这进度慢了也不行啊,所以多做出来的夯车全都放到了城墙建设上面。
有了夯车这个利器,整个仓库地基,连挖槽带打地基,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垒砖了,但是就在夏季的最后一个星期,地基下面的加宽墙体刚刚垒出地面的时候,尖角部落派来送羚羊的队伍终于到了。
这天刚到中午,在外围巡逻兼职狩猎的族人就遇到了他们,40人赶着100只赛加羚羊来到了汉部落外围,然后被巡逻队带了过来,罗冲也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然后带人去迎接。
当然了,他不是去迎接那些人的,而是想亲眼看看赛加羚羊长什么样,罗冲以前还真没见过活的赛加羚羊。
一行人在城池西面的草场碰了头,就是每次举行集市的地方,看到对方带来的100只壮年羚羊,罗冲立刻松了口气,嗯,和自己记忆中的赛加羚羊一样,自己的推断没错,这样他也就放心了。
“汉部落首领,这是您要的100只羊,20只公的,80只母的,我们全都送过来了,不过因为是活羊,我们首领说价钱也要涨一涨,一头羊要换五个陶锅,或者五大碗白盐,你看行不行。”尖角部落带队的那个小队长如是说道。
“没问题,很高兴你们首领能想明白,自己把羊送来,不然的话,呵呵,不过能送来就好,这个条件我还是可以答应的,也欢迎你们以后继续送羊过来,到时候我还可以用这个价格和你们交易。”
五个陶锅,那是一张熊皮或者虎皮的价格,不过因为这都是活羊,罗冲也答应了,由于他们只有四十个人,全都换成陶锅也不现实,500个陶锅他们也用不完,所以这次大部分都换成了碗,还有大量的白盐,陶锅只换了少部分。
汉部落的这些货物可以说都是白捡的,最起码原材料都不花钱,只需要人力制造而已,能换到这些适合养殖的家畜,所有人都感觉很划算;尖角部落也是如此,大羊生小羊,吃的都是不花钱的草,他们也是无成本的商品,所以感觉也不吃亏,双方各取所需,交易圆满完成。
尖角部落的40人交易队,也满载着货物回去了,汉部落的建设也在继续进行,100只羚羊交由族人管理,每天在草场放放羊,暂时和那些斑马都关在之前的围墙里,汉部落的所有族人都已经搬进了城区,之前的围墙早就不住人了,现在完全成了畜栏。
又是一个星期过去,长达三个月的秋季也开始了,汉部落的第三次集市开始,但是这次的交易量再度下降,除了继续前来学习种植的部落,一些小部落来的就更少了。
三个月的秋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对于一些人口较少的部落,他们还是早早的开始储备过冬的食物。
不过罗冲在这次的集市上,又开始传授给各个部落制作腌肉的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可以把肉食储存更长的时间,于是各个部落又开始加大了白盐的采购量。
陶器的交易已经越来越少了,毕竟那个东西不是消耗品,保存好的话,用上几百年都不成问题,所以汉部落的陶瓷工业也从大批量的制作,改成了小批量,高质量的道路,开始烧制一些腌菜坛子,汤盆,盘子,茶杯,茶壶之类的器皿,而且花纹更加的精美,毕竟罗冲买来的那两个画师可不是吃白饭的。
时间进入秋季,白天的时间也一天比一天短了起来,汉部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人们很容易就能感觉到这一点。
由于住宅区的建设完工,罗冲也很快把流落在外的编部落召了回来,让他们早日回归汉部落的怀抱,编部落的2000多亩麻田,按照罗冲的方法,今年已经收获了四次,预计到冬天来临之前,还能最少收获两次。
不过罗冲已经不让他们继续收割了,现在就让它们长着,等到冬天之前就能结出麻籽出来,到时候可以连种子一块采集。
汉部落这边派出了大量的牛马和车辆,帮助编部落搬家,其实人没多少,只有两三百人,但是他们今年收获的麻纤维却是非常的多,还有之前汉部落送去的纺织机械,现在都还要用车马拉回来。
编部落全都搬回来之后,游伏那个家伙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之前已经说了,周围的陶器市场几经趋近于饱和,在汉部落的集市上也卖不出去多少了。
所以游伏就提出,由他带人组建商队,拉着这些没卖完的陶器和白盐,再从河东的区域走一趟,为汉部落打开河东的市场,最好将来在河东举办一个东市,一个月初,一个月末,这样才能让汉部落的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再加上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季,一些可以食用的瓜果也到了成熟的季节,这次出去没准还能从河东带回来一些能够种植的蔬菜,或者植物的种子。
罗冲想了想就答应了,给游伏配备了四十个男性族人,两辆牛车,一车盐,一车陶器,还有十匹角鹿,24匹斑马,全员骑乘,路上可以行进的更快一点,争取能够探索到更远的地方,只要冬天之前能够回来就行。
另外这支队伍里还配备了几个特殊人才,两个曾经谢顶部落的少年,他们是最早一批进入汉部落的人,是罗冲刚到这里没多久的时候,用陶器从谢顶那里换来的,这两个人已经学习了近一年的汉语和汉字,是已经成年的族人里学的最好的一批。
除了这两人还有两个鹰部落的少年,外加他们自己养的阿祖卡巨鹰,有了这四人在队伍里,他们即使走出很远,也可以用飞鹰传书传递消息,在外面遇到困难还能求救,游伏对罗冲的安排也是十分高兴。
第250章 仓库竣工
游伏带着探索小队走了,40个人全部骑乘,天上还有两只可以充当侦察兵的巨鹰,而且他们武器精良,一般的情况都能应付。
虽然没有马刀之类的武器,但是两米多的长矛无疑更有优势,因为汉部落已经有了马镫这种东西,要是没有马镫的话,是肯定不能使用长武器的,不然扎中对手的同时,也就是自己坠马的时候,巨大的冲击力能把人直接顶下来。
游伏已经外出,罗冲自然无法继续关注他们了,他还要监督城池的建设。
目前最主要的建设项目是仓库,进度很快,主要还是人多,上千人的团队,至少有数百人在工地上,最重要的地基打好之后,上面光是垒墙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砖块又大,码一层就能增高20公分,垒出两米高的墙壁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可是后面的进度就太慢了。
因为墙太高,所以就要搭脚手架,码砖的速度不慢,可是材料供给就不足了,一块大青砖就有几十斤重,再加上用来粘结的灰浆,都是不好运送的东西。
小砖块可以直接扔给上面的人,但是大砖块就只能上面专门站一个人,再用篮子或者筐拉上去,一次还只能拉上去一块砖,速度相当缓慢,对于这个现象罗冲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能一次拉高大量重物的工具就是大型起重机了,但是那个玩意儿制作起来太复杂,太耗时间,而且罗冲没有做过,如果制作的话,光是调试改装就要用很多时间,没准做出来的时候,仓库都已经完工了。
虽然无法提高工作速度,但是让族人们省点力气罗冲还是能做到的,想省力,那除了杠杆就只有滑轮了,这些都是初中的物理知识,十几岁的孩子都会玩的,没道理罗冲不会。
把重物拉升,定滑轮只能用来改变力的方向,比如之前是人在上面往上提,那么在上面安装一个定滑轮的话,人就可以在下面往下拉绳子,但是想要省力,那就只能用动滑轮,一个动滑轮就能省50%的力,只要一个就能大大的减少族人的疲惫感,所以没道理不做。
定滑轮和动滑轮制作不是很难,其实这只是同一种东西,名称的不同就在于你把它装在上面还是下面而已,说白了其实就是同一种东西。
因为考虑到也不是用来提什么特别重的东西,用木制的滑轮就能符合要求,罗冲马上给木工组下达了制作滑轮的工作,一两个人就能完成。
先找一些合适的下脚料,做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木板,然后中间打孔,再用一根铜钉固定,外面连钩子都没有,直接用绳子代替,简陋到令人发指,但是没关系,能用就行,做的快就行。
经过四个木工学徒两天时间的赶制,总算是做出一些滑轮出来,两个稍大的圆木板夹着中间一个小一点的圆木板,外面的木板甚至都不怎么圆,但是没关系,能用。
滑轮做好之后,罗冲马上交给建筑队使用,先把一个滑轮绑在上面的脚手架上,下面再把绳子穿过一个滑轮,然后坠上一个大筐,下面的人直接把砖块或者灰浆装在筐里,然后另一人就能很轻松的把筐拉上去,力量节省了,效率自然也加快了,不过因为一次还是只能装一块砖,建设的速度也提升有限。
有人说战争是科技的原动力,这话其实说的也没错,每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是人类科技井喷的时候,因为开发一款新的武器,你就要研发出很多配套的副产品出来。
就像是造飞机,飞机用的钢材你要有吧,其他的材料你也要研发吧,所以这些间接产生的技术,随便露一点到民用领域,就能让百姓的生活发生质变。
但是这不是战争时才会出现的状况,罗冲认为搞建设也可以啊,就拿这次建造仓库来说,短短几天时间就已经出现了两种科技装备,一个杠杆夯车,一个省力滑轮,仅这两种技术,就让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话,科技带动生产力。
外围的墙体在快速升高,仓库内部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四根边长80公分的砖砌顶梁柱也在拔地而起,柱子的地基更深,足有将近三米,最下面是一层厚厚的石灰石用来防潮,然后又是一层碎石块用来承重,再上面又倒了一层灰浆灌缝,然后才开始用青砖砌筑。
每根柱子都被一圈脚手架包围,四周吊着垂直线,上面两个人负责垒砖,下面用滑轮运送材料。
这四根顶梁柱呈南北方向排成一个纵列,每根柱子相距五米,距离南北两面墙是5.5米,四根柱子将会用来支撑一根长达18米长,半米粗的主梁,然后从墙体的四个方向往主梁上搭建檩条,最后铺草,封泥,盖瓦,成品也就是四个坡面的屋顶了。
有了族人们的努力劳动,再加上罗冲的指导和监督,仓库终于在距离月末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建成了。
高大而空旷的仓库,面积足有600平米,四面七米高的高墙,分别在东西两个方向开了两个大门,也就是在长方形的仓库中间的位置,这样开门,不管是去仓库的哪头,都能用最快的速度。
仓库内部靠墙的一圈还被分成了两层,有一个高四米,宽四面的木制楼层,楼层现在还没有上木板,只有一圈的木梁和柱子,一头搭在墙上,一头被柱子顶着,连楼梯也没有,想上去只能爬梯子。
而且在二层的位置,还在仓库墙壁上开了一圈高一米五,宽两米的大窗户,现在窗户都简单的用木板堵着,这些窗户只有爬上二层才能开合,一是为了仓库的通风,二是为了仓库的采光,等以后换成纸糊的窗户,就能让仓库里有点光线了,要不然看起来都黑糊糊的。
建造这个二层也是有目的的,这上面也可以放少量的粮食,或者大量的稻草,用来当作家畜过冬的储备,顺便为建造多层建筑积累经验。
第251章 再见鱼群洄游
秋季第一个月份结束,夏天带来的高温也逐渐褪去,虽然中午的时候还是很热,但是一早一晚都已经有了凉意,罗冲也开始穿上了用毛布做的衣裳。
细麻布做成的四角内裤,和麻布做的内衣,天然原色,外面是毛布做的裤子,和一件毛布做的交插领齐膝短袍,脚上是一双牛皮鞋底,羊皮鞋面的短靴。
裤子的脚口塞在靴筒里,上面的袖子也用两个牛皮护臂收拢着肥大的袖口,腰上是一个巴掌宽的牛皮腰带,整个看起来就像是古代的练功服,很修身,也很挺拔。
这样的装束自然不是谁都能穿的,编部落自从回归之后就一直在生产麻袋,有限的织布机也仅仅生产了一卷细麻布,除了罗冲和小蝶做了几件内衣之外,其他的再分给各位高层一些,剩余的都分给了那些将要出生的婴儿。
羊驼毛的毛布就更少了,因为材料有限,总共就织出来不到两百米,罗冲和小蝶做了几套衣服,其他高层再一分,根本就剩不下多少。
而且因为有了布匹的原因,罗冲也留出一块麻布把汉部落的旗帜换了,把原来的兽皮旗帜,换成了现在的麻布印染旗帜,整面旗子大红色打底,中间有一个浅黄色的正方形留白,然后是黑色染料书写的‘漢’字,旗子的悬挂方式也从原来的竖藩变成了横旗。
大旗在萧瑟的秋风中猎猎作响,汉部落的又一次集市开始了,各个拿了稻种的部落再次前来学习,那些小一点的部落也来汉部落送了罗冲预定的蔬菜种子,换取陶器和白盐。
由于城墙还未建成,现在汉部落城区内部的景象也在他们面前暴露无遗,之前他们也远远的见过汉部落居住区的整齐砖房,眼里只有羡慕,要是有材料的话,他们觉得自己也能造出来,但是这次突然出现的那个高大仓库看起来就很显眼了,更让他们感觉到震惊。
“哇,那房子好大啊,是他们首领住的吗?”一个前来交易的外族人吃惊的说道。
“可能是吧,不过我更想知道,这么大的房子他们是怎么造出来的,这也太快了吧,咱们上次集市来的时候都还没有呢。”旁边的人感叹道。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你没看见他们有多少人吗,怕不是比咱们十个部落加起来还多。”
“嗯,也是啊,他们人多,造房子的速度确实很快,我们的部落别说没那么多人,就是有那么多人也不一定造的出来那么大的房子。”
“行了,行了,瞎看什么啊,再看那也是汉部落的,没咱们什么事,还是赶紧去看看他们的水稻吧,他们的水稻好像已经成熟了,这是要开始收割了吧,我还没见过水稻熟了到底长什么样呢,赶紧去跟他们学习学习。”
一个带队的小队长打断了自己族人的闲聊,催促着他们去学习收割水稻。
距离冬天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汉部落的第二季水稻也成熟了,稻田里的水早已被放干,此时已经晾了七八天的时间,田里的软泥也硬化了一些,现在已经可以进行收割了。
秸秆现在还是黄绿色,但是上面垂下来的稻穗却已经是金黄一片,当所有的稻穗达到95%的成熟度时,也就是95%都变黄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收割水稻了,这个时间一定要注意,太早了水稻不够熟,熟过了收割的时候就会掉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那些前来学习的交易队也有专人带领,他们被允许下田,近距离观看汉部落的收割过程,甚至罗冲还允许他们亲自用镰刀收割一部分。
这当然不是为了占他们的便宜,把他们当作免费劳工,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学习使用镰刀,还有收割的技巧,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愿意帮汉部落干活儿的人,这几天集市的时间,汉部落也会提供食物。
七天集市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学习了收割,然后是脱粒,再之后是怎么晾晒,晾干之后又怎么脱壳,怎么装袋,怎么储存,到了集市最后一天的时候,这些人还吃到了最新鲜的大米饭,自此也对整个收割流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这次的集市上,销量最大的就是麻袋,其次是白盐,再次是青铜镰刀,金属的镰刀很贵,一把就要两张大兽皮,那些没有特殊资源的部落,都是强忍着肉痛才买了几个镰刀。
镰刀这个工具他们已经尝试使用了,确实好用,用石头还不能仿制,只能用骨器做山寨版,但是山寨出来的东西肯定还是不如金属的,所以为了部落的水稻收获,他们也只能忍痛购买了。
一个星期的集市过去,汉部落的稻谷也全都晒干进入了仓库中,九百多亩的稻田,光是粮食收获就够所有族人吃上一个冬天也吃不完,更何况汉部落还有其他的肉食储备。
汉部落的家畜目前还在初始阶段,猪只有56头,哎?不对,现在应该是将近100头了,最早的一批花猪里面就有四头怀孕的成年母猪,前几天刚刚生产,每头猪都下了十二三只小猪仔,现在还在圈里坐月子呢。
猪的总数量都不到100只,罗冲自然不会现在宰杀,目前正是扩大种群的时候,所有的猪都要养着。
另外,刚来到汉部落的100只赛加羚羊,也仅仅有100只,同样留着扩大种群,牛马都是干活的劳力,自然是不可能宰的,养殖的赤尾乌羽鸡也不能大量的宰杀,那个东西目前总共才有不到两千只,还是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不断抓来的,还有它们自己生的,这些鸡目前留着下蛋比宰了吃鸡肉可强多了。
算来算去,最后能杀的也只有兔子了,不过由于一直没有怎么扩大兔舍的面积,兔子也在就宰杀了几批,现在的兔群规模总数也就保持在3000多只左右,也不可能一次宰杀太多。
算了一圈,最后汉部落过冬的肉食还只能从鱼上面下手,不过有个值得高兴的消息是,去年那种逆流而上的海鱼鱼群再次出现在了河道中,它们又洄游到淡水里来产卵了。
第252章 抵达噜部落
水稻秸秆已经被捆成捆放进了仓库,用作冬天的动物饲料,所以除了开始建造养殖厂的建筑队外,大部分的人都没了事做,于是罗冲就把这些人分到了捕鱼队,加大了捕鱼的队伍,为漫长的冬季多储存一些肉食。
说起来秋天的鱼,罗冲不禁有了反思,去年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正好是秋天,当时他也看到过很多一模一样的鱼,而且都是从下游逆流而上来的,这么大规模的鱼群洄游,显然说明了一个问题,这里可能距离入海口很近,也就是说,这里靠海。
靠海自然有靠海的好处,海洋的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将来能够把汉部落发展到海边的话,首先,从此白盐的供给永远不会短缺,到那个时候可以直接晒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