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在罗冲前世的那个时代,单体五百立方的高炉已经属于需要淘汰掉的落后产能,但是放在汉部落这个时代,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就这一座炉子每天的产铁量,都不知道要羡慕死多少部落。
这座高炉的外壳由钢板卷曲铆接而成,内部又用耐火砖砌筑了一层,旁边是大型的蒸汽动力鼓风设备,旁边还有三层楼高的观察室和指挥台,负责整个车间内的各项调度,不管是从硬件方面,还是运营管理制度的软件方面,这座高炉都可以说是当世第一。
不过由于汉部落还没有建造那么大高炉的经验,所以建造的速度也比较缓慢。
炼钢厂还没建设完成,但是旁边的轧钢厂却已经建起来了……
这个南方最大的轧钢厂,别看还没开工,但是却已经有了轧制重载钢轨、窄距钢轨、国标钢筋、无缝钢管、工字形钢、U型钢、钢丝牵拉、钢缆、铁皮、钢板、铁链、弹簧、轴承钢珠……等等等等,数十种不同型材的轧制能力。
整个炼钢厂和轧钢厂建在一起,工厂范围几乎把原来白屋族附近的平原全都圈了起来,占地面积足有几千亩地!!!
把整个炼钢厂和旁边不远处的启安郡放在一起比较,反倒感觉启安郡成了炼钢厂下辖的农村……
除了这个轧钢厂和炼钢厂之外,还有旁边煤矿那边的工厂建设任务。
靠近启安郡西面的煤矿这里,一座大型的炼焦厂已经建立起来,整个厂区里面树立起了几十座双子塔造型的炼焦塔,炼焦塔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分,一个塔下面烧煤,上面干馏焦炭,另一个塔下面烧煤,上面干馏石灰,这样石灰塔就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将这些二氧化碳通过管道导入炼焦塔,就可以防止干馏釜中的焦炭被点燃。
和这座庞大的炼焦厂紧挨在一起的,还有一座化工厂,主要负责对煤焦油进行深加工,提炼苦味酸的合成原料苯酚,还有煤焦油里面的沥青,以及对那些石灰进行二次加工,把石灰变成千家万户用的电石,给百姓们用来照明,让南方也有自己生产电石的能力。
有了焦炭,有了煤矿,有了钢铁,南方的重工业才算是彻底站住脚。
等这些重工业项目有了产出,罗冲就可以使用这些原材料开设更多的工厂,比如说自行车厂。
启安郡这边的轧钢厂,有生产无缝钢管的能力,有了无缝钢管,就可以拿来焊接自行车架,南方本地就盛产橡胶,再开设一个轮胎厂,把零件拿到一起组装一下,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自行车和三轮车了。
还有轧钢厂生产的铁皮,有了大量的铁皮,就能进行二次轧制,轧制成彩钢板,用来搭设厂房的屋顶,或者工地的围墙。
另外铁皮还有个用处,就是用来生产罐头,将铁皮冲压成需要的形状,最后折叠封口滚压,就能变成一个个的铁皮罐头,可以装鱼,各种肉,还能做饼干盒,文具盒,等等等等。
其他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那全是大国重器,钢筋可以用来搞建设,钢缆可以用来制作起重设备,或者港口的大型机械,比如龙门吊之类的。
还有工字钢和U型钢,这种钢材可以用来快速的搭建钢结构厂房,或者用来制造钢结构大桥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东西。
其他的钢板,弹簧,这些都可以用来制造火车,车厢还有车架等重要零件,钢板还能卷成大型的水罐车,或者蒸汽锅炉。
至于铁链,这玩意是造船业最常用的东西,尤其是大船的船锚。
为什么说重工业是工业的基石?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基础材料,人类才可以用这些生产出来的材料制造更多的东西。
比如有了轻薄的钢板,就可以冲压出钢制壳体的高级照相机,这档次是不是一下就上去了……
有了这么多的钢铁,将来想要办其他的轻工业工厂,那些流水线设备,是不是就可以自己生产了?
而如果自己国家没有这个重工业基础,那就只能从别的国家花高价购买那些流水线设备,用买高科技的价钱,去买那一堆普通的钢铁,而买来的那些设备,其实只不过把钢铁变了个形状,重新组装在一起罢了。
世人都知道重工业的好,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家却搞不起来呢?
一是发展的晚了,在世界经济的前提下,自己生产的钢材没有市场优势。
第二就是重工业属于投资大,回本慢的产业,非集中一国之力不可办,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还要有强大的资本舍得血本的注入,还得不着急看到回报,就拿钱砸,拿时间磨,这样才能慢慢的搞起来。
为什么汉部落的南方工业能那么快的起来?
那是因为罗冲在北方已经打造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初级工业体系,只要有北方这个工业基本盘在,那么这一套工业体系,就可以在资源适配的地方,不断的自我复制,自我升级……
这才是工业文明的正确玩法!!!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资本的无序化。
现在的汉部落,没有完整的制度,没有完善的法律,百姓不知道什么叫做工业,罗冲的权利又无限庞大,只要汉部落有能力开发,他可以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纳为己有。
资源没有价格,那自然就舍得投入。
上辈子那个世界,西方文明靠殖民掠夺,积累到了初始资金的投入,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
中国自己是勒紧了裤腰带,靠牺牲了几个亿的农民,才凑出了砸开工业化大门的原始资本,完成了工业化。
而罗冲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汉部落这里的资源不要钱,罗冲想要什么就是一句话的事。
这是个野蛮的时代,同样又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因为没有前世那些繁复的枷锁和限制,在这个世界,在汉部落,罗冲就是至高无上的天,他想要做的事情,还用考虑成本?
这天底下所有的矿产,本来就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第1144章 南方的三个工业园
南方的重工业底子打好之后,罗冲还要为都城这边的工业开发区做规划。
按照罗冲的设想,都城未来肯定是以工业人口为主,这些人居住在城市里,又不能天天坐着火车到郊外的乡下去种地,所以必须在城市里满足他们的工作,这样一来,城市里就需要大量的工厂。
因此,城市里的工业区就应运而生了。
按照罗冲的布局,承康郡和启安郡那里是南方的重工业基地,不过重工业生产的都是材料,还要把这些初级材料经过加工,变成能用的商品,所以还需要另外一个工业基地,罗冲称之为制造业基地。
这个制造业基地,罗冲准备把它放在拓海郡的北侧,拓海郡通往都城的铁路沿线,这样方便运输材料和货物,还能用整个拓海郡对工业区提供保护。
就算将来海外有敌人打上了岸,也得先打败了拓海郡和汤城八郡,才能掠夺拓海郡北边的工业基地,但是真的等他们打完拓海郡的时候,后面的工业基地早就被罗冲用沿线的铁路转移走了,这是出于战略防御的目的才做出的决定。
另外这个制造业基地,也是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的,比如橡胶加工厂,轮船制造厂,拖拉机厂,自行车厂,机械加工厂,五金加工厂等等等等。
汉部落目前只有造木头帆船的造船厂,还没有一家能造蒸汽铁甲船的,而拓海郡这里的位置就很不错,北边有重工业基地,钢铁能满足供应,本身又是沿海城市,靠近出海口,有造船业发展的土壤。
造船厂的后面,就可以放一个机械加工基地,比如造船需要的各种零件,车削螺旋桨之类的,就需要精密的机加工设备,还可以在这里制造港用吊机,为造船业和港口码头服务。
其他的拖拉机厂,自行车厂,可以沿着铁路两边一字排开,需要什么零件,直接从旁边的机械加工厂就能生产出来,形成一个工业群,产业链。
这些都是‘大件商品’的制造基地,甚至就连重载火车,也都可以放在这里生产,不过这样的制造业,显然不适合放在都城里。
所以都城这里还有个第三工业产业链,也就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高科技产业。
在都城这里建立轻工业产业园,也不是罗冲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这里的条件决定的。
首先,未来都城会有大量的工业人口,而轻工业,又被叫做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正好和都城的条件吻合。
第二,从拓海郡到都城之间,或者说,从浏阳河入海口往西,草原洪湖往东,中间的这一大片区域,全都是土壤肥沃的农田,非常适合大力发展农业。
这里可以种植大量的棉花,有了棉花,就可以在都城搞纺织印染,都城西面就是草原洪湖,可以从对面的草原弄来大量的皮革,所以等将来有了缝纫机后,还可以发展服装鞋帽,皮鞋,成衣,西边可以提供橡胶,将来还可以搞胶底的布鞋。
这里还可以种植粮食,有了粮食就可以发展副食品,比如榨糖,酿酒,酒精,方便面,饼干,啤酒,汽水等等等等。
种植业发达之后,还可以带动养殖业,毕竟那么多的秸秆需要消耗,还有粮食,多了吃不完可以用粮食搞养殖啊。
有了大量的肉食之后,还可以搞罐头厂,午餐肉罐头,腊肠,牛肉罐头,水果罐头,甚至还可以从海里弄来大量的海鲜,做鱼肉罐头。
还有调味料,别的不说,光是辣酱,酱油,醋,植物榨油,这些也都可以搞起来。
就连海峡对面的琼州岛,罗冲都已经想好了将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以竹子为主。
琼州岛本来就叫做竹岛,就是因为岛上的竹子够多,这也正好成了发展的资源。
有竹子自然有竹笋,竹笋可以经过加工后,卖到全国各地。
竹子成材后,还可以制作家具,门帘,凉席,竹编的日用品等等,可以专门建立对应的工厂,集中生产这些东西。
另外竹子还可以用车床加工成一次性筷子。
木制的一次性筷子质量差,卖相也不好,还特别破坏环境,需要大量的木材,但竹子就不一样。
竹子长得快,不怕砍,砍的越多长得越多,竹子做的一次性筷子更加美观坚固,光是全国各地的那些小吃摊,烧烤店,面馆,饭馆,酒楼,火车站,就能把这一次性筷子的产业给养起来。
竹子还可以造纸,造纸也是破坏环境的一大产业,需要砍伐大量的木头不说,造纸业的污染排放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是竹制就比较环保,不光是材料成本低,长得快,易成才这点,更关键的是,竹子造纸的加工步骤里面,能产生化学污染的步骤几乎没有,所以不会有什么重污染排放出来。
当然,将来都城这边也要造纸,尤其是卫生纸……
汉部落的百姓擦屁股的问题,以前是有什么用什么,比如砖头,瓦片,土坷垃,后来也有用树叶的。
自从汉部落有了玉米之后,一切都变了……
老百姓突然发现,玉米棒子外面包的那一层一层的皮,也就是叶子,用来擦屁股不错,首先就是这东西太多了,用都用不完,一个棒子外面就能扒下来好几层,再有就是这种玉米皮比较坚韧结实,不容易抠破,还是一张一张的,擦起来方便,用完直接丢进粪坑里,还可以和大粪一起沤成肥料,环保无污染,甚至还能二次利用。
可是那东西再好,也没有卫生纸干净舒服啊……
所以罗冲还是想把卫生纸弄出来。
另外还有一样可以造纸的材料,就是秸秆。
麦子的秸秆,水稻的秸秆,这些秸秆都可以用来造纸,这种材料做出来的纸张质量不是很好,颜色也发黄,如果要人工脱色的话,又需要大量的化工药剂,肯定会造成污染,但这种纸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
这样的黄纸,可以当包装纸,比如小时候诊所里的大夫包药片用的那种大黄纸,还有包烧饼用的黄纸,要是做的厚一点,还可以像古装电视剧里那样,用来包装药材。
电视剧里的中药,就是用大黄纸包裹,一剂药包成一包,最后用细麻绳捆起来,直接就能拎走,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代的糕点,不不不,就连近现代的糕点,也是这么包装的。
可以先在造纸的时候,把这种黄纸造的厚一点,做成牛皮纸,然后叠成纸盒,纸盒里面就可以用来装糕点,上面再用大红纸贴个喜庆的标签,最后买几盒点心,用麻绳一捆,就可以拎回家慢慢吃了。
总而言之,这种黄纸的用处很多,就算不用在包装上面,也可以用来当作业本。
哪怕是现代,有很多文具厂商生产的作业本也都是发黄的那种纸制作出来的,汉部落也可以这么干,做一些‘原色纸’的作业本卖给学生。
用秸秆造纸的好处很多,这属于废物再利用,总比直接当柴禾烧掉要强。
另外都城这里还可以搞一个建材产业园区,还有家装商城。
以后搬来都城的人多,建的房子也会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这些盖房子肯定需要建筑材料吧?
水泥,砂子,钢筋?砖头,瓦片,木材,这些肯定不能没有。
其他的高级一点的,还有玻璃,彩钢板,瓷砖,等等等等。
尤其是瓷砖,这可是个好东西,如果家家都贴地板砖的话,那得需要多少的瓷砖,不管是木头地板,还是水泥地坪,又或者高端的瓷砖,都要让百姓有地方去买吧?
只要有需求,有市场,还怕东西卖不掉?
再有就是装潢方面的,刷墙的石膏和白灰要不要?刷墙裙的绿漆要不要搞点?
另外就是灯具,还有家具,桌椅板凳,衣架书柜,这些东西不都要添置?
怎么说也得弄一个建材市场出来。
甚至这个建材市场怎么操作罗冲都想好了,他可以直接在都城里划一块地出来,专门建一个建材市场,然后在里面建造商铺,再对外招商,所有做建材生意的,都可以去里面租买店铺,进行营业。
里面不光要有店铺,还要有仓库,另外还要有工人,凡是干装修的工匠,都可以在这里挂牌找活干,或者跟市场里的商家联系好,只要有活,就叫他们来干。
至于生产家具的工厂,可以由这些民间的商家自己来建厂,部落的官方可以卖机器和工业地皮的使用权,比如蒸汽机带动的台锯,蒸汽动力的空气压缩机,各种气动工具。
另外还有木材加工厂,木材商行,这些都可以给民间的个体商人来做,汉帝国的国营企业只要把那些重工业,和高精尖产业握在手里就行了,这样的家具厂,木材厂之类的,全都可以让民间私营。
甚至能干的,有想法的,还可以组织农民工来城里打工,包建筑工程,组织一个建筑队,专门给人盖房子拿工钱。
毕竟都城将来肯定会持续的增加人口,这么多人住在哪里,肯定是需要很多房子的,这些建筑队,装修队,都可以组织起来,说不定哪个小包工头,干着干着就成房地产公司了呢。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事情肯定都会发展起来。
罗冲这个首领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超前的眼光,时不时的给他们提点一下,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而已。
第1145章 琼州海峡大桥竣工
有了罗冲在拓海郡这里居中调度,汉部落的各项建设任务都完成的很快,同时,各地的官员和金吾卫特工们也源源不断的把各地的情报汇总上来,让罗冲能够纵观整个部落的大局。
大命三年四月,夏初,叶英从有乔氏大宗那里带回来的人口,早已在汉阳八郡安家落户,他们的第一季粮食也已经收获,彻底融入了汉部落,成为汉部落几十万户籍当中的一员。
与此同时,南方这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已经动工了将近五年的跨海大桥工程,终于到了最后一步,分段合拢的关键时刻!!!
本来嘛,这个跨海大桥设计的时候,就要求能在桥下通行大船,上面既要能通行马车和拖拉机,还要能通行重载火车,但是呢,为了能让下面正常通行三桅帆船,所以就要建造一个跨度巨大的拱桥,把这一段桥面的下方空间加高,还要把下面的礁石炸掉,清理出一条航道。
原本工程指挥部那边,还在为怎么修中间的这几座拱桥而发愁,关键是他们以前没修过那么跨度的拱桥,结果意外的从启泰线铁路的峡谷桥那里学到了技术。
他们也学着峡谷桥的建造方案,先在断桥的两边架起高塔,再用钢索拉住桥拱,一节一节的浇筑,最后在中间合拢成功,然后再往桥拱上面浇筑桥面。
就这样,这座超级工程,在耗时五年,动用上万劳工,消耗了无数资源之后,终于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是的,这还只是第一期,只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了一个桥体。
当然,这样的大桥通行马车是没问题的,就算弄几千个骑兵在上面跑也没问题,关键是上面还没有铺铁轨,所以先在只能跑马车,但就是这样,也值得整个琼州岛的百姓庆幸。
多少年了,他们终于能不再受海峡的阻隔,可以赶着马车,舒舒服服的前往大陆。
不过他们舒服是舒服了,罗冲的兵力也更容易登陆琼州岛了,有了这座桥,汉部落就能更好的统治整个琼州岛,再也不用担心他们反叛的问题。
还有一群人也是最激动的,那就是修建这座大桥的工人。
这都是当初汉部落攻打竹岛鑫部落的时候抓的战俘,大多都是那几个长老家族中的死硬分子,跟着那些长老一起当兵抵抗汉部落的青壮。
这些人除了自己投降的被直接放回家外,剩下的人全都抓了起来,强制劳动,工作就是修建这座跨海大桥。
当初修桥的时候,汉部落就对他们做出过承诺,只要把桥修好,就放他们回家,给他们上汉部落的户籍,让他们当汉部落的正常公民。
现如今大桥终于完工了,他们也彻底摆脱了战俘的身份,可以回家去了。
他们确实已经建好了大桥,至于大桥上面的铁路,那和他们有什么关系?那都是筑路队的工作……
大桥完工的那天,罗冲亲自来到这座跨海大桥,带领众人举行了隆重的竣工仪式,在仪式上,罗冲亲自宣布了赐予那些战俘公民户籍的事情,引得上万战俘欢声雷动,尔后,罗冲又亲笔在大桥中间的石柱上书写了大桥的名字,和建桥史。
这座跨海大桥的名字就叫做‘琼州海峡大桥’,学名叫琼州海峡公路铁路两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