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468章

作者:羽卿书

  这不是说他们不知道水里有食物,而是河水跟湖泊不一样,河水的宽度是有限的,里面的鱼又能跑多远呢?

  但是眼前的这个洪湖就大了,里面的鱼也不可能傻傻的在湖边转悠,而他们又不会造船,所以只能望湖兴叹,就算知道水里有许多食物也没办法。

  不过有乔氏的情况和之前石泉接触的那个小部落相比,就好的多了。

  有乔氏大宗目前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期,他们已经掌握了制造陷阱,团队围猎的技术,因此人口开始快速上涨,同时又因为人口的增长,开始挤压野兽的生存空间,于是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人口变多了,一个地方的猎物就不够吃了,单位面积内的土地,能养活的人口十分有限。

  因此他们不得不持续的分家,将人口向外迁徙。

  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降低部落本部的压力,让族人们去开辟更大的领地。

  二就是,有乔氏大宗的族老们也希望那些迁徙出去的族人,能在外面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然后反哺有乔氏大宗,让有乔氏顺利的完成,从狩猎采集,到耕种养殖的生存方式改革。

  事实上,这个目的他们已经完成了,在前年,或者大前年的时候,就曾有一个叫做‘彪’的青年,从当时的汤部落带回了‘东方有谷,可活万人’的消息。

  只不过那人在回来的路上受了伤,没多久就死了,没人给他们带路,大家也不知道东方到底有多远,那个谷又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能养活上万人……

  幸运的是,乔岩他们这一支向外迁徙的族人,碰巧遇到了汉部落,被汉部落招揽之后,又学到了更为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因此,他们其实是愿意和原来的族人分享的,也愿意劝他们加入汉部落。

  有乔岩这个原有乔氏的族人,还有许多从有乔氏各个村落中离开的分支在中间牵线搭桥,整个有乔氏大宗很快就和叶英带领的船队取得了联系。

  前后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最后大家一致商定,每个村子出一个族老,带几个顶事的青壮,一起到湖边这个村落聚会,到时候汉部落会在这里村落里招待他们,让他们品尝各种农作物,告诉他们汉部落的生活方式,并且劝他们加入汉部落。

  如果汉部落能把他们全都说服,其实这些人倒是愿意加入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不只是因为汉部落技术发达,不愁吃穿,而是汉部落的制度或者说结构比较包容。

  汉部落将所有族人称为百姓,从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是由很多氏族部落组成的,所以有乔氏就算加入了汉部落,也不会失去什么,他们一样还是姓乔,永远都叫有乔氏,甚至汉部落的首领还允许他们设立宗祠,祭祀自己有乔氏的祖先。

  加入汉部落,他们失去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穷和落后的旧生活,而获得的,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顿顿能吃饱,一天能吃三顿,还顿顿有肉的日子。

  半个月的时间,有乔氏大宗在这附近,所有能联系上的村落,全都派了人来。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叶英也早就做了许多准备,不光让人准备了各种品种的粮食,还让人弄出了许多的做法,甚至还派船去洪湖西岸的开源郡那里调了一批山羊过来,用来告诉有乔氏的众人,兽不只是能靠狩猎获取,还可以靠养殖获得,只要你给它们吃的,它们会生的比人还快,让你吃都吃不完……

  有乔氏各村的族老和狩猎队长们纷纷大开眼界,他们第一次看到人力居然可以制造三桅帆船这样的庞然大物,还能飘在水上来去自如。

  还有那些汉部落的族人,浑身上下都穿着精美的服饰,虽然有的人穿的只是粗布麻衣吧,但那也是他们有乔氏织不出来啊,你就算扔块抹布给他们,他们也得赞叹一声,此物精美绝伦,妙不可言啊。

  当然,这些还是次要的,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生存问题。

  何为生存问题?无外乎就那几样,食物,水源,庇护所,燃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物和水源。

  好在叶英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光是一样样的粮食摆出来,就直接把有乔氏的众人看傻了。

  汉部落现在的农作物一样样的加起来,还真的有不少了。

  主粮方面,有稻米,糯米,大麦,小麦,小米,黄米,粟米这些东西;辅粮就更多了,芝麻,各种豆子,尤其是大豆,也就是黄豆,还有黑豆、绿豆,豌豆等等,调味料方面,汉部落也有了辣椒,孜然,八角,盐和糖等物。

  其他的重要辅粮,还有玉米,土豆,芋头这几样高产又比较好吃的重要作物。

  土豆虽说是可以替代主粮,但因为不容易储存,再有就是汉部落并没有将土豆当主粮的习惯,推广两年多来,一直都是当做蔬菜食用的,所以在汉部落,土豆并没有被列入主粮的名单。

  再有就是养殖技术,养殖技术这个不好展示,毕竟这些活物不可能说带来就带来,但是叶英从开源郡那边弄来的一群山羊却完美的展示了什么叫做养殖。

  一群从各个村落赶来的族老和青壮并没有立刻离开,他们全都在这个湖边的村庄暂住了下来,每天吃着汉部落给的各种食物,还听叶英给他们讲述汉部落的种种生活方式和制度。

  甚至有空闲的时候,叶英还带着那些青壮,教他们放羊,给羊吃什么,怎么给羊挤奶,又怎么制作奶酪等等。

  就这样过了四五天后,当那些人发现,这些羊真的就是每天吃些野草,还能活蹦乱跳的时候,他们终于相信汉部落的那些养殖技术了。

  既然羊都是可以养活的,那其他吃草的动物是不是也可以养活?

  这些牲畜不仅能用来给人提供肉食,还能提供奶制品,皮革和皮毛,甚至一些大型牲畜,还能用来役使,驱策它们帮人类干活儿!

  这样的生产生活技术,和他们有乔氏一比简直太先进了好吗,这谁能忍得住不去向往?

  于是乎,在见识到汉部落的强大,以及汉部落的结构和制度后,有乔氏大宗的各村族老们,最终一致决定,带领他们各村的族人,一起加入汉部落。

  叶英则是在会议上作为汉部落的代表,承诺到时候给他们分房子分地,并找专人负责教授他们各种汉部落的生产生活技能。

  于是乎,叶英就这样兵不血刃的,直接吸纳了有乔氏大宗的十几个村庄,总人口约三千七百人。

  这些同意加入汉部落的人口,暂时先不运走,而是让他们各自带领自己村庄的人口,开始向湖边这里聚集。

  来这里的人不用担心没有食物,愿意来的,以后都是汉部落的人,在他们没有获得分地,没有自己收获的粮食之前,一切生活所需,全都有部落负责。

  这一下,所有的村庄都没有了后顾之忧,都开始向停船点这里集结。

  与此同时,叶英也派遣了更多的小分队上岸,以一个个的小旗为单位,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去寻找更外围的有乔氏其他村庄,甚至还有其他部落。

  不用怀疑这一点,这里一定还有其他的部落,毕竟有乔氏那么多人口,都需要结婚生子,那么一定会有和他们体量相当的其他部落存在,不然繁衍后代都是个问题。

  就这样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叶英不仅将这一地区的有乔氏将近七千多人的人口一网打尽,还或是拉拢,或者交易,或是拐骗的方式,从其他部落那里也弄来了四千来人。

  只这一次行动,就给汉部落弄来了一万多人口。

  叶英不禁暗自咂舌,自己这才搜索了多大地盘,居然就弄到了这么多人口。

  要知道洪湖东岸,拓海郡和都城以北,北方的山区以南,这片区域的面积可是大着呢,他们这才探索了哪到哪啊,这要是持续搜索下去,叶英甚至认为能再给汉部落增加十万的人口……

第1140章 铁路工程的巨大进展

  与此同时,就在叶英带人在有乔氏这里为汉部落大肆搜罗人口的时候,南方的各项工程建设也在快速进行当中。

  随着铁路筑路队一分为二,又各自补充了一千转业的士兵,还有大量工程车辆和机械的列装,铁路铺设的效率相比以前可谓是翻倍的提升。

  再加上有北方工业源源不断的造血和输血,大量的设备和建筑材料一船一船的运到南方,极大的支援了南方的建设,也让南方目前在建的几条线路,通车里程飙升。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背靠着浏阳河跟承启线铁路的启泰线铁路,第一路段的227公里,就率先竣工了。

  从启安郡通往泰钢郡的这条铁路,当初被工程队分为了四段,其中最长的一段,也是最好修的,就是第一段,因为这是一段平原地形,既不用架桥,也不用挖隧道,只需要用挖掘机平整地面,用装载机垫高地基,再用压路机来回碾上几遍,就可以直接摆上枕木,往上面钉钢轨了,这一段路好修的很。

  第二段虽然是整个启泰线铁路工程里最难的一段,但是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也得以让工程快速进行。

  因为后方送来了更多的凿岩机,因此工程队这才可以日夜不停的开凿隧道,反正就算白天,他们在隧道山洞里,看着也和晚上差不多。

  后方的炸药和导火索也送来了不少,都是几十吨几十吨的往这里送,有了这用不完的高质量炸药,隧道的开凿难度可比以前好多了。

  现在整个工程队在凿岩机和炸药的双重加持下,每天的凿进距离都可以达到十几米的样子,先用凿岩机抠缝,再打孔爆破,最后装载机和拖拉机进场,把碎石全部运走,然后继续重复之前的操作。

  至于那些坑坑洼洼的隧道石壁,那就是后面的另一组人来做了。

  他们弄了台挖掘机,把上面的铲斗换成了篮子,篮子里坐个人,就可以拿着手持风镐在隧道的石壁上打孔,打孔是为了往里面砸膨胀螺栓,虽然汉部落现在还没有专用的膨胀螺栓,但却可以用木头和钢筋来代替。

  把整个隧道的石壁钉上钉子后,就可以把提前扎好的钢筋笼用铁丝绑在上面,然后再从下面装上木头支撑的模板,就可以往里面填充混凝土了。

  等这一层钢筋混凝土干了之后,不管原来的石壁有多么坑坑洼洼,最后都会变得十分平整。

  尤其是这个浇注混凝土的过程,更是历尽艰辛,以前汉部落有水泵,有气泵,有油泵,唯独没有可以吸喷混凝土的泵。

  为了解决这个隧道墙壁浇筑难的问题,罗冲还特意让人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泵,它和原来的各种柱塞泵还有气泵不一样,这个混凝土泵拥有更大的空腔,用来容纳全是碎石砂子水泥的粗糙混凝土。

  另外,它的泵动原理也和原来的水泵气泵油泵不一样,混凝土泵的泵动原理,就像是给血压表加压的那个像皮球一样,先在泵动室开出一个巨大的窗口,然后再窗口处密封安装一块复合材料的橡胶气泡。

  橡胶汽包的外面和蒸汽机的活塞相连,通过用蒸汽机推拉(挤压)橡胶汽包的原理,来实现给泵动腔室加压和减压的目的,用这样的方式,来吸收和喷吐混凝土。

  当然,为了提高混凝土泵的耐久性,也就是使用寿命,罗冲还特意让综合研究所那边做出一个复合材料的橡胶汽包。

  这个橡胶汽包分为多层结构,两面的外表都是黑色橡胶,但其实里面就像夹心饼干一样,夹了好几层剑麻纤维制作的麻布,还有铁丝织成的铁布。

  如此复杂的工艺使得这个橡胶汽包不容易变形,人力使用起来非常的困难,但这玩意本来就是准备配合蒸汽机使用的,再有就是造价比较高昂,可是高昂的价格带来的是使用寿命的提升。

  一个橡胶零件,原本只能使用一个月,现在价格翻了五倍,但是能使用两年的时间,这账该怎么算?那肯定是性价比成倍的提升啊!

  有了这些高科技的辅助,隧道的开凿速度十分惊人,一号隧道总共三公里多点的长度,现在工程队一分为二,同时从两头向中间凿,而中间还有三个队伍在那里打竖井,再向两头扩展,虽然中间的队伍不能使用凿岩机,但是他们也有空气动力的小型风镐和炸药可以用,进度同样不算缓慢。

  除了这些隧道之外,第二段路线里还有几座峡谷桥,这些峡谷桥两边都是悬崖,中间就是深渊,而工程队为了节省铁路里程,最终才不得不选择了这种地形。

  不过既然是精心挑选的位置,那肯定是方便架桥的地方。

  其中一个跨度足有一百二十多米的‘特大’峡谷铁路桥,给工程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中间是几十米深的大峡谷,这怎么架桥,怎么运输材料都是个问题。

  最后还是一个新钢郡动力研究所的工程师出了个主意,因为这人以前就经常从新钢郡走缚马关去汉阳城,所以路过缚马关的次数多了,就对那里有了些了解。

  缚马关外面的山谷里有一座瓮城,瓮城的城墙上装备了十几台床弩,床弩射程足有几百米,且弩箭的质量够重,就算拴上绳子也能飞出很远。

  所以他的想法就是弄一架床弩过来,把标枪上拴上细麻绳,用床弩射到对面去。

  先用床弩把细麻绳带过去,再用细麻绳绑住更粗的绳子带过去,最后再把绳子换成钢缆,等两边架起了钢缆,就可以用钢缆在峡谷中间吊运设备和人员,还有建筑材料了。

  众人全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当事情汇报到游伏那里的时候,直接就被游伏给驳斥回来了。

  游伏当时就来到悬崖边对几人说,“你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一百二十米的距离需要用到床弩吗?随便找一把长弓都能把绳子射过去,要是给你们运床弩,从送消息到把床弩送到这里来,半个月的时间都过去了……”

  他训斥了几人一顿,直接就让人取了长弓过来,长弓搭配重箭,用抛射的方法,少说也能射出三百米远,上面拴上细麻绳,哪怕会增加一些阻力,也足够飞过这一百二十多米的鸿沟。

  游伏弯弓搭箭,把弓拉满瞄准悬崖对面的天空,嗖的一声,箭矢在天空高高的划过一条弧线,准确的扎在了对面悬崖的草地上……

  “看到没,就这么点的距离,还用得着弄床弩过来?!”

  几个工程师全都臊得说不出话。

  这些人都是从学校里出来,就直接被选进研究所的,他们精通计算和机械,有时候却又喜欢钻牛角尖,明明很简单的事情,非要搞得那么复杂。

  就像你非要用高数微积分来求证‘1+1=2’一样……

  .

  .

  .

  PS:窄距铁路属于随时铺随时能走的那种,所以修起来比较简单,莫喷工程进度

第1141章 都城的人才引进计划

  工程队先用弓箭射麻绳的方式给悬崖两边建立了连接,然后再逐步的将麻绳换成钢缆和吊索。

  在悬崖两边建立好吊桥之后,再从两边同时施工,先把两边的桥墩地基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起来,然后在悬崖两边的桥墩底座上,同时搭起两座钢结构的高塔。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图纸上测算出拱桥的具体弧度,测算好了之后将桥拱平均分成几段,再按照每段的形状,提前用木头制作桥拱的模具,再扎好钢筋骨架。

  等这一切都准备好后,就开始从两边的桥墩往中间浇筑桥拱,桥拱都是一段一段浇筑的,桥拱的侧面要留出凸出来的钢筋环,然后用钢索穿过钢筋环,把这一段浮空的桥拱拉在两边桥墩的临时高塔上。

  等这一段浇筑完后,再把下一段的模具和钢筋龙骨吊装过去,继续浇筑下一段。

  整个施工过程,所有的钢筋龙骨,浇筑模具,还有混凝土,全都用最开始拉起的钢索吊桥吊运到半空施工。

  浇筑一节,就用钢索拉到高塔上一节,直到最后,整个桥拱在峡谷中间的半空中合拢,桥拱彻底成型,变成承力结构之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两边竖起来的临时铁塔拆卸掉了,之前连在桥拱上的那些钢索,也可以全部撤掉,因为桥拱一旦完成,承力的重心就是两边的桥墩了,这个时候就算把钢索撤掉,桥拱也能独立支撑自身的重量。

  就这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座跨度一百二十多米的桥拱浇筑好后,再从两边的悬崖边上浇筑一个平面的桥板出来,直接放在桥拱上面,这个步骤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峡谷两边已经连接起了桥拱,人都可以从这头直接走过去的。

  随着汉部落的工业发展和教育发展,汉部落的施工能力也越来越高级,曾经这种想都不敢想的桥梁,现在也能修建起来了。

  启泰线的第二路段又是穿山隧道,又是峡谷桥、跨河桥的,虽然难度大,工时长,但却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南边的汤磐线就不一样了。

  汤磐线铁路,也就是从汤城郡到磐石郡的铁路,这条路线主要是平原加山地,不过建造难度是要比启泰线小不少的,所以修建起来,速度也非常快。

  从第一批筑路工人和机械装备,以及铁路建材运到之后,汤磐线就在快速延长,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整个汤磐线的工程都完成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五分之一的山区路线,不过明年开春之前一定能完成竣工,这样就不会影响罗冲继续修建都城的计划。

  就在南方的两条铁路都在快速延伸的时候,早已送到磐石郡的采石队伍也正在忙碌着。

  他们先用挖掘机改的凿岩机,在大理石的山体上抠出缝隙,再用少量的炸药进行定向爆破,用这种方法获取整块或者大块的大理石。

  先把大理石从山体上切割下来,再送到一个蒸汽动力的石材加工厂。

  那些从山上切割下来的巨石,会在这里进行二次加工。

  比如皇宫里面那些走廊和阶梯的扶手,就全是汉白玉的,这种就需要石材加工厂,先把巨石切割成比扶手柱子略大的石柱,也就是长条的石头方碇,这样就做成了扶手柱子的毛坯。

  完成毛坯这一步,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只需要把这些石材毛料堆放整齐,等火车修通了之后直接运走就行。

  除了这些扶手外,还有一些地方的护栏,也需要石材加工厂先做出毛坯,具体的雕刻,还要等送到都城之后,由都城的那些工匠进行雕刻。

  再剩下的,就是一些成品石料了,比如广场上的青石石砖,汉白玉的石砖,还有巨大的丹陛石毛坯,以及主要道路的路牙子,还有马路上绿化带边缘的那个石条……

  以上这些,都是有固定规格的石材,还有一些追求艺术性的东西,比如园林造景用的假山,这种都是直接挑选奇形怪状的石头,造型越奇怪的越合适,一旦发现,就可以单独放在一边,用水清理干净,等需要的时候,就吊装到火车上运走。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工作,现如今石材加工厂已经堆积了大量的石材,只需要等汤磐线铁路通车,随时就可以运输到都城那边去。

  ……

  大命二年的冬季,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悄然度过,就连这年的正旦春节,罗冲都是和一家人在拓海郡度过的。

  也就在这个过年的档口,叶英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有乔氏部落的所有人口,共计七千余人,还有一些和有乔氏通婚的部落,四千余人,合计一万两千余人,现在已经全在船队的管理之下,不日便可抵达都城的西边湖岸,叶英来信询问罗冲,该怎么对这些人口进行安排。

  一万两千余人,按照平均每四口一家,那也是三千户人口,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