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463章

作者:羽卿书

  游伏有些不甘心,对身边人喊道,“给我拿个钢钎过来。”

  旁边立刻有人递来了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钎,这玩意很粗,像小擀面杖似的,一头是羊角锤的形状,是个翘起的扁片,中间还有个豁口,可以用来撬起铁路道钉,另一头就是个翘起的尖锥,纯粹用来橇东西的,不然怎么叫撬棍。

  游伏拿着钢钎,将扁片的那头插进石头的裂缝中,使劲这么一橇,哎,还别说,那石头立刻有了松动的迹象,再一用力,立刻就有一块篮球大的石头沿着裂纹的走向被撬了下来,咚的一声砸到地上。

  杨信立刻上前观察,忍不住惊喜道,“不错不错,看来这石头的缝隙不只是沿着放射状分布的,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裂纹,看来这山洞内侧的整整一层都已经碎裂了,只要稍微敲打一下,估计就能敲下来。

  “游公,我看你也别用这撬棍了,直接让凿岩机敲几下,估计这一层就整个塌下来了。

  “这活儿可千万别让人干,不然砸到人受了伤就不好了。”

  游伏也认同的点点头,把手中的撬棍又递给了别人,这才说道,“那就叫凿岩机快些过来吧,咱们的工期紧,任务中,能快一点是一点。”

  事实上凿岩机那边早就准备好了,天刚亮的时候驾驶员就起来了,有人提前去热车,也就是烧车上的那个锅炉,驾驶员也趁着这个时间吃完了早饭。

  于是等游伏这边刚说完,驾驶员就开着凿岩机怼了过来。

  巨大的机械臂举着一个足有腿粗的风镐,伸到山洞中就突突突的怼了起来。

  这次的作业非常轻松,因为整个石壁上都布满了裂纹,岩石的内部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游伏用人力都能把石头撬下来,更别说力量强大的风镐了,只一会儿的功夫,原来只有一个门口大小的山洞,就被扩大了一整圈,变成了一间房子那么大。

  扩到这么大的时候,那些被火烧水激出来的裂纹就已经没了,如果想继续这么干,就得再次按照这个步骤重来一遍。

  看到这样的一幕场景,游伏和杨信再次皱起了眉。

  这火烧水激的方法,最多也就能摧毁与岩石接触的那一层,厚度顶多有一米深,要是继续用这个方法,浪费时间不说,还浪费燃料。

  工程队要派多少人去砍柴才能这样一直烧啊?!

  两人忍不住对视了一眼,看来还是要用炸药啊……

第1129章 叶英的贸易船队出发了

  关于火烧水激的裂石方法,不能说没用,但你要看跟谁比。

  如果放在先秦时期修都江堰的时候,那肯定是先进的,最起码要比人力强得多。

  但是和现在的汉部落比,那就不一样了。

  先不说汉部落的炸药,就是没有炸药,直接用凿岩机硬凿,估计效率得比火烧水激的方法更快,更便宜。

  火烧水激需要大量的木柴,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不烧它七八个小时,怎么可能把石头烧到滚烫,石头如果达不到温度,你再浇水上去,那就只是在给石头降温而已,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说啊,这方法还不如用炸药呢,哪怕是黑火药都比这强。

  因此,游伏和杨信商量了一下,立刻就放弃了火烧水激这个方法。

  工地上暂时没有火药,那干脆就先用凿岩机慢慢开凿,而且这个速度并不比火烧水激慢多少。

  至于火药,游伏也想过效仿跨海大桥工地那边,自己生产黑火药,但是仔细想了一下,游伏就放弃了。

  他们这的情况和跨海大桥不一样。

  大桥那边干的是死工程,桥就在那,桥是不会动的。

  采石的山也就在营地旁边,也是不会动的。

  再加上大桥工地那边有上万的工人提供粪便等排泄物,他们才能靠着炼土的方式,从地皮中提炼硝石。

  以上的这些条件,隧道这里都不具备。

  首先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没有人口怎么收集硝石。

  其次就是工地,铁路的修建工地是一直向前移动的,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据点,这还怎么提炼和制作火药,所以也只能从后方运输了。

  好在汉部落的体制完善,组织度一流,下面各级官员执行力超强,汉部落有编户齐民,什伍联保的政策,皇权入户可不是说笑的。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地调遣的人员陆续到位。

  南边的海面上,几艘货船带着两千五百名豹韬卫的士兵,还有一千名从跨海大桥调过来的采石工人,现在已经全都在拓海郡的码头登岸。

  那一千名采石工,在拓海郡领到了先期的开采装备,还有粮食补给之后,立刻乘渡船前往浏阳河对岸,从汤城郡出发,走陆路前往磐石郡的采石场,为都城的建设提供充足的石料。

  虽然现在火车还没有修通,但他们可以先把石头开采出来,加工成毛坯,等火车修通之后,再运到都城去。

  而那两千五百名的豹韬卫战士,现在已经全部改编成了工程兵,罗冲给他们下了命令,将两千人分为三组,其中一千立刻乘船前往承康郡,在那里上岸后,再转乘火车前往启安郡,与第一铁路施工队会和,并暂编进第一队序列。

  另外一千人,马上乘渡船在河对面的汤城郡码头登录,安营扎寨,等待后续装备和第二施工队的到来。

  豹韬卫最后剩下的五百人,则是全部放假,假期共两个月,两个月后归队,再替换其他人轮流放假。

  就在豹韬卫登上对岸的码头之后,还没过三天时间,游伏那边分出来的八百人筑路队就到了。

  八百人的职业筑路队,和一千名刚刚退役的职业士兵,立刻混编在了一起,由筑路队的工人来指导这些工程兵怎么铺铁路。

  与此同时,一支从北方南下的混编船队,也快速的向着南方驶来。

  几条由沉舱型沙船改造的重装备船只,缓缓的停靠在了承康郡的码头,船舷和码头的石砌栈桥用钢板连接在一起,几台重型装备依次从船上行驶下来。

  这次运来的有两台拖拉机、一台装载机,一台震荡式压路机,还有两台用挖掘机改装而成的凿岩机,并且附带了两个铲斗,如果需要使用挖掘机的时候,只要把机械臂前面的风镐换成铲斗,就能立刻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装备是没卸下来的,那上面装的还有四台拖拉机,两台挖掘机,两台装载机,和一台压路机,这几条船只是匆匆靠岸,补充了一些鲜肉和蔬菜,就立刻继续向南方赶去了。

  船上剩余的那些装备,都是准备配发给第二筑路队,和磐石郡的采石场使用的。

  除了那些能自己跑的重装备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工具,蒸汽动力的台锯,可以用来切割石砖;用蒸汽机带动的空压机,以及配套的风镐和气锤,那些都是用来开凿石头用的,以及大量的钢钎撬棍.

  还有十来个从都城过来的工匠,专门负责指导采石场的开采任务,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都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石料。

  这支从北方来的混编船队,除了运输这些重装备外,还有大量的辅料和工具,也都一起乘船运了过来,比如游伏那里需要的炸药和导火索,还有启泰线和汤磐线所需要的钢轨,以及大量的铁路施工工具和配件,剩下的还有许多钢筋水泥,也要分配给几个工地。

  现在最需要这东西的,就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启泰线的穿山铁路,再有就是南方的都城,以及西南方的跨海大桥,这几个工地全是消耗钢筋水泥的大户。

  等这些东西陆陆续续到达各地后,又过了几天,罗冲找大力要来的两列火车也送到了拓海郡的码头。

  这两列火车的车头都是从矿上转下来的,不过车厢和车架却是新的,当初这些配件可是没少生产,而且当初多生产了这么多,本来就是拿来当配件储备起来,用来维修替换的。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现在不是用来维修替换了,而是直接组装成了新的火车。

  都城这边的环线,目前只有一列火车再跑,极大的浪费了运力,所以调来一辆用作补充,这样就可以给都城输送更多的物资装备过去。

  另一辆直接调拨给汤磐线工程,这也是汉部落多年修火车的经验。

  当年汉部落修建第一条新卫线的时候,就是吃了没经验的亏,火车越铺越远,但是钢轨和枕木却需要用马车和人力来运输,几十人合力用木杠子挑一根铁轨,累死累活的,一天也运不了几根。

  后来汉部落有经验了,先在车站出发点铺上几百米的铁路,然后立刻弄一辆火车上去,后续工程需要的枕木和钢轨,全都装在火车上,工程队修到哪里,火车就跟到哪里,省的再为运输材料而发愁。

  所以这次铁路还没开始修的时候,罗冲就直接让人调了一列火车过来,本意就是用来给筑路队服务用的。

  就在汉部落各个工程有条不紊的建设时,金吾卫的总旗官叶英,也按照罗冲的命令,带领着两百名金吾卫的士兵,还有有乔氏的乔岩和长老,以及一些熟悉族内情况的青壮,一起来到了拓海郡。

  大树在拓海郡为他们筹集了十条大大小小的船只,组成了一支贸易船队,四艘三桅的大船上,也装满了数不清的货物,全部用来结交陌生部落和贸易,拿去换取有乔氏大族的人口。

  白盐,陶瓷器皿,铁锅,铁斧,菜刀,柴刀,铁锹,剪刀,书籍,日历,笔墨纸砚,布匹针线,只要是平时生活能用的上的,哪怕有乔氏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叶英也带上了不少。

  这次的船队,就算不能带回来很多人口,也要把汉部落的影响力向周边发散出去,为以后汉帝国继续开疆拓土,统治整片大陆,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1130章 他们肯定是来抢劫的

  大命二年冬,十二月中旬,经历历时一个月的准备后,叶英终于率领船队出发了。

  从都城附近的水道,暂时还没有找到能和浏阳河相通的地方,所以船队得从拓海郡出发,沿着浏阳河北上,走到一条跟草原洪湖互通的三岔河口的时候,再转道进入洪湖水系,最后他们将会沿着洪湖东岸的岸边,一边向南行驶,一边搜索岸边是否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如果发现了有乔氏的部族,那就先跟他们交易一波人口再说,如果遇到的是其他的陌生小部落,能直接把人全部带走的话,那就直接全部带走。

  就算不能立刻把所有人带走,也要先用东西买一批回去,并且要记住那个具体位置,为后续的行动提供参考依据。

  这次商队携带的货物足够多,种类也足够丰富,就算那些未开化的原始人再挑剔,也总有一种是他们喜欢的。

  到时候看到商队众人乘坐巨大的帆船,手中的武器又那么犀利,货物又飘在水上,他们根本无法攻击,也根本打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既想要汉部落的东西,又抢不过,那就只能乖乖用人口来换了,罗冲还就不信了,根本不可能换不来人口。

  想当初的汉部落那么穷,罗冲都能靠着白盐和陶器换来那么多人口,这才让汉部落快速的壮大起来,现在有了那么丰富的货物,还怕换不来人?

  一切准备妥当,船队立刻出发。

  浏阳河这条水道,经过汉部落这么多年的摸索,早已将各项水文情况摸了个滚瓜烂熟,船队借着东边吹来的横风,迅速逆流而上。

  因为贸易船队干的不是很紧急的事情,同时又为了多装载一些货物,回程的时候也多装一些人,所以船队里并没有配飞鱼快船,从前在汉部落显得高大上的三桅楼船,现在则是慢条斯理的航行。

  经过了长达十天的航行,船队终于驶入通往草原洪湖的三岔河口。

  这个三岔河口已经成了汉部落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为了让来往的船只不会走错方向,汉部落早就有人在这里用木头柱子做了航道指示标识,还有用石头搭起来的地标塔,虽然简陋,但却非常实用。

  十艘帆船排着一列纵队立刻转向改道,驶入了通往洪湖的河流。

  就这样又贴着岸边走了三天,船队终于来到了洪湖的范围,叶英当即命令船队改变队形。

  四艘三桅帆船离岸稍微远一点,一直行驶在深水区,防止大船坐底搁浅,四艘双桅帆船距离岸边就又近了一些,船上的金吾卫士兵们每天轮流拿着望远镜,到二层的露台上观察岸边,看看有没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两条单桅的小船则是贴着岸边来回游弋,这种小船体型小巧,就是直接冲岸也没问题,只要不是撞在石头上,直接把船撞碎,就可以用大船再拉回水里来,如果有十几个人,哪怕是在岸上,也能把船重新推回水里,根本不怕搁浅。

  船队重新编好队形后,继续沿着湖岸向东行驶,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次编好队后还没走出一天的距离,船队就在岸边发现了人类的踪迹。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也是这样的初冬季节一天当中最暖和的时间,那些没有存够过冬的食物,又没有充足的兽皮用来保暖的部落,当然要趁着这样的晴天继续出来寻找食物,比如,在河边狩猎前来喝水的猎物……

  湖岸边的稀树林中,有一群衣衫褴褛,身披破烂兽皮的原始人正在寻觅食物。

  十几个成年男人手中拿着竹枪竹矛,警惕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有人看着树林,有人看着灌木丛,还有的盯着水面,一个看起来也就刚成年的少年,则是拿着手里的竹矛,不断的搜寻着湖边的水里,似乎是想要从里面插一条鱼出来。

  而在这群男人的中间,还有一伙十来个女人,正哄着几个小孩子上树,让那些身体轻盈的小孩去树上看看有没有树洞什么的,说不定能从里面摸到松鼠攒下的口粮……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那些饥肠辘辘的小孩终于从树洞里摸到了食物,竟然是满满一树洞的大杏仁!!!

  洪湖上游的河口这里,气候没沿海那么温暖,也不如北方那么寒冷,那些生长在针叶林中的坚果,这里自然不会有,但南方也有南方的特产,就在这片汉部落未曾探索的区域里,竟然长满了野生的杏树。

  只是这个季节里,杏子早已被那些部落里的人类和飞禽走兽采食干净,只留下这平时没人要的杏仁,才会被勤劳的松鼠储存起来,却没想到那可怜的松鼠遭了这无妄之灾,辛勤几个月的劳动成果,顿时被一个小屁孩劫掠一空……

  一个长发披肩的小家伙找到了杏仁,立刻对着下面的女人们大喊大叫了起来,女人们迅速围拢到树下,两人合力撑起一张兽皮,树上的小孩子见到下面准备好后,就开始一把一把的往下掏杏仁。

  此情此景,就像是十多年前的汉部落一样,那时候罗冲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而当时,汉部落的女人们出去采集食物,也是这样直接用兽皮来装的,整个部落连个藤筐和背篓都没有。

  不过这对汉部落来说却是个好消息,因为对方越穷,物资越是匮乏,越有可能和汉部落达成交易。

  船上的瞭望手已经用望远镜看到了那些人,最靠近岸边的单桅小船上,船员们也发现了那里的情况,于是二话不说,就有一艘小船调转方向,朝着那群人所在的岸边驶去。

  而那些拿着竹矛守在附近的男人们,本来还没有人注意湖面,毕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算有危险,有猛兽,甚至有敌人,也肯定是从湖边的陆地上过来的,湖水里又怎么可能会有敌人呢?

  反倒是那个一直盯着水面,想要抓鱼的少年,最先发现了湖面的帆船。

  那是一艘单桅的小船,但在少年的眼中却堪比神物,此物只需插上一张翅膀,就能在水面上飞奔。

  那上面还站了几个奇怪装扮的人,他们穿着厚实的棉衣,有的头顶束发,还有的带着棉帽子,脚上踏着皮靴,将身体包裹的密不透风,看起来就比自己身上的兽皮要暖和。

  只是,那些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突然朝着自己这边过来了?

  直到这时,那少年才猛然反应了过来,朝着身边那些背对湖面的族人大声预警。

  “首领,首领,水面上有人过来了,首领,有奇怪的人从水面上过来了!!!”

  众人闻言匆匆回头,全都朝着水面看去,果然见到了好几艘大大小小的船只组成的船队,其中一艘最小的正朝着他们这里急速驶来……

  人群中的年轻首领见状立刻大呼道。

  “快下树,东西先不要了,女人带着孩子快回部落,男人们跟着我一起后退,大家小心不要被他们抓到!”

  而率先发现船只的少年却问道,“首领,他们是坏人吗?”

  那年轻首领毫不犹豫的说道,“这谁知道?现在这个季节,本来就食物不足,这个时候还能出来乱跑的部落,难道还会主动给你送吃的不成?我看多半是来抢夺食物的……”

  众人闻言立刻紧张起来。

  冬天的食物啊,那可是最珍贵的东西,是能救命的……

第1131章 探明来意

  岸边的一群人见到汉部落的船队驶来,立刻就紧张兮兮的开始布置防御,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汉部落还真是来送食物的。

  只不过这个食物有点贵,得把自己卖了才行……

  小船快速靠岸,但是船上的士兵和船员们却没有着急下去,在双方没有交流之前,冒然上岸很可能会遭受对方的攻击。

  好在汉部落在这方面早已有了经验,很快就有一个金吾卫的小旗官带着礼物独自上岸了。

  这些金吾卫里出来的士兵,论战斗能力可能很拉跨,但是论和陌生人沟通的能力,却一个比一个强,且胆子极大,毕竟这些人以前压根不是什么正经的士兵,而是搞情报的间谍人员。

  这个名为石泉的小旗官也没拿什么好东西,只有一件绿色的军大衣,还有一挂兔肉香肠,以及半袋子土豆,这都是作为准备当作礼物送给对方的东西。

  至于商品,还是那老几样最为实用,白盐,容器,铁器,这几乎是所有人都需要的生活用品。

  石泉大着胆子上了岸,手里拎着许多东西,仅仅是扫了几眼,他就已经探查到了许多有用的情报。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