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君不见大秦二世而亡,就是因为赵高假传圣旨,逼得公子扶苏自裁而亡。
可你再看明朝的朱元璋,这家伙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想的就很周到,他写了个祖制,凡是皇亲贵族,如果遇到大臣拿着圣旨要来杀你,先把传圣旨的这人拿下再说,然后去求见皇帝,询问究竟是不是真的,以免自己的子孙后代被奸臣残害!
这种事情是不得不防的,比如,有人想造反,想谋权篡位,然后趁着小罗成不在罗冲身边的时候假传圣旨,告诉他,太子殿下,皇帝陛下下旨让我宰了你,你束手就擒吧!
那小罗成岂不是就成了和扶苏一样的下场?!
……
九院的最后三院,分别是卫生院,相当于现代的卫生部,主管全国的医疗机构,以及药物监管;
文体院,负责各类官方管辖的文工团,歌舞团,乐团,以及各级在编职业运动员,另外,文体院还管辖全国所有的公共剧场,歌剧院,体育场。
并负责组织大型体育竞技比赛,比如足球赛,田径比赛之类的,还有歌舞晚会,交响乐歌剧表演等等。
而且这还只是暂时的,如果将来汉部落的摄影技术再进一步,搞不好还能拍出电影、电视剧呢,到时候什么制片厂,放映厅,电影院之类的,肯定也要归文体院来管理。
最后一个,就是经济院了,经济院的任务,主要负责所有国企的生产任务制定,还有国企的运营,资源的调配,以及各类市场调查。
通过市场调查,来发现百姓缺什么,才好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发现哪个地方的什么特产,要想办法开发特产的深度价值,并帮忙销售。
总之,就是一个监管和盘活经济的部门。
在古代,从来没有类似这样职能的部门,这是因为古代的轻商思想造成的,所谓的士农工商,商人被排在最末尾,那是因为商人投机倒把,不事生产,只知道给自己捞钱,还不交税。
但在汉部落不一样,罗冲是把商人或者说企业,分为两类的,一种是生产型企业,比如炼钢厂,轧钢厂,这种做实业的企业,另一种投机倒把的商人,说的就是那种自己不生产货物,只负责从东边买了卖到西边的二道贩子。
这种二道贩子就是中间商,只会赚差价,有时候还会囤货居奇,扰乱市场秩序,但你也不能将这类人一棒子全部打死。
有的人确实坏,但却可以用法律制裁他,可没有这些销售商,工厂里生产的货物又怎么卖到千千万万的百姓手中呢?!
现代经济学中,有人将GDP比作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还有出口。
但是汉部落目前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对等体量的贸易对象,那么想要让国家富起来怎么办呢,就只能从另外两方面入手,也就是投资和消费。
先大力投资国家的各项基础建设,修公路,修铁路,建设工厂,开辟更多的农场,建造更多的渔船,这就是投资。
有了这些投资,就会需要大量的钢铁,大量的水泥,土地,等等等等,这样就能带动企业搞生产,企业办的好了,就能给国家交税,国家收了税,就能投资更多的基建项目,如此,变成了良性循环。
再有就是消费,先用投资带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和工人就能赚到钱了,百姓手里有了钱,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再把钱花出来。
汉部落可以建工厂,生产更多的副食品,让百姓去买,可以建自行车厂,造车卖给百姓,让他们花钱,这就是消费。
只要有了消费,就能继续带动企业发展,企业办好了可以交更多的税,国家有了税收继续投资。
如此循环往复,所有人都有了钱,国家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企业因为不停的投资和扩大变得越来越强大,百姓从这个过程中赚了钱,又花了钱,还享受到了基础建设带来的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所有人都获得了好处,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本质啊!
罗冲虽然不懂这些经济方面的知识,但他前世却是亲眼看见祖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快速强大起来的,靠的就是这一套三驾马车的理论啊。
就算是不懂经济学,只要是个关心国家的正常人,多少也听说过一些相关的消息。
三省,六部,九院,这些都有了,最后的一行,那就更简单了。
这一行,就是汉帝国中央银行,拥有货币铸造权,货币发行权,以及吸储和放贷的合法权利,而且这还是暂时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异地汇款也不再是难事了。
这三省,六部,九院,一行,就是罗冲给未来的汉帝国设置的中央行政体系,至于各个地方,当然还是按照郡县制来管理了。
大树震惊于罗冲所描述的这个帝国中枢,他想不出来,罗冲是怎么设计出如此复杂,但是又非常全面精细的行政体系的,似乎很多部门都已经在罗冲的脑海中演练了数百年一样,光是从制度上听起来,就觉得靠谱。
当然,其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大树听不懂的,罗冲也没有给他详细解释,事实上,这一套中央的行政体系,罗冲除了大树还从来没跟别人说过,也没个人可以商量,这是非常机密的事情,一般人罗冲怎么可能告诉他们。
不过此时听到罗冲对中枢大致的介绍和讲解之后,他终于理解罗冲为什么一定要建个皇宫,还非要搞那么大的宫殿用来开会了。
好家伙,光是这三省六部九院的大小官员加起来,怕不是就有上千人啊,哪怕只计算那些六部,还有各个分部的主副官员,加起来也有几百人。
就这,还没计算汉部落各地的地方官呢。
那么多的行政机构,那么多的分部,那么多的官员,全都要分别建立各自的官署衙门,光是这些形形色色的行政官署,加起来就有一大片啊。
这样算下来,皇宫大一点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了。
不过想到了这里,大树突然小声的对罗冲问道。
“首领,如果要新设这么多的行政部门,那可是需要不少的官员啊,这么多的官员,又从哪里来选?”
罗冲想也没想的张嘴就说道,“从下面提拔啊!”
见大树不解,他立刻解释道。
“咱们汉部落现在最北面有河源郡,靠北的中部地区还有汉阳八郡,南方有拓海郡,还有汤部落八郡,以及琼州六郡和草原洪湖三郡。
“光是这些,加起来就有二十七个郡,能做到郡守一职的,皆是有大量行政经验的官员,这些官员在各自的任上,少说也有了两年以上的行政经验,到时候完全可以提拔到中央朝廷来任各部部长。
“剩下的一些缺口,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比如科学院,比如工业部,这些完全可以从研究所或者工厂里挑选管理人员来任职,这样的人反而比那些郡守更熟悉专业领域内的工作。
“地方上的大员被提拔上来之后,空出的缺口可以从下面的副职或者县一级官员中择优提拔,更下面的缺口,也可以从副职或者吏员中择优挑选。
“这样一来,只要都城建设完毕,到时我就称帝立制,下面的官员们也能人人高升,地方的直接升任中央,下面的小吏也能升到地方官任上。
“将来等我们的教育普及开后,再选官,就要从那些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了,然后录取的学生也全都扔到下面去磨练,再一级一级的升调到中央来,如此,便成了一个循环,整个帝国才能生生不息的运转下去。”
大树在一旁听的目瞪口呆,一直到了现在,他才突然发现,首领对于大局观的掌控实在太可怕了。
中央那么多的部门都需要官员,这些官员又全都从各地郡守提拔上来,郡守又从下面的县城提拔,县城又从小吏提拔,甚至连学校的创建,怎么从学校选官,任用官员的规则,罗冲都已经想好了。
关键是,罗冲为了实现这个想法,竟然从十年前就开始布置郡县制度和教育制度了。
如今首领想要建立都城皇宫,称帝立制,手下缺少官员的时候,立刻就能从下面调上来一大批,并且下面的政权也早已巩固,就算整体提拔上来一层,下面也有人接替,仿佛水到渠成一般的顺其自然。
而且都城和皇宫这不是还没建好吗?等都城完全建好,怕不是还要两年时间,有了这两年的时间,汉部落又可以培养出多少有经验的官员出来?!
罗冲的布置,仿佛从一开始就已经算好了一切,似乎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个天大的计划,如今,这个计划已经步入了正轨,只要顺着这条通天大道走下去,建立一个辉煌的帝国简直指日可待啊!
如今这方天下,还有谁能挡得住汉部落建国的脚步?!
正在大树激动万分的时候,罗冲却突然按住他的肩膀小声告诫道。
“大树,这件事我目前只和你一人说过,你可千万不要透露给其他人,要知道,这个消息一旦放出去,那些各地的郡守和官员,怕不是就得掰着手指数自己升迁的时间了,到时候一定会人心浮动的,切记,这件事暂时不要公诸于世!”
大树闻言这才镇静了下来,深深的喘了口气,这才认真点头道。
“是,请首领放心,臣一定不会乱说的。”
此时的大树,心中既是对汉部落未来憧憬的激动,又感到罗冲对他沉重的信任,这么大的事情,首领谁都没说,唯独告诉了自己,这是对自己多大的信任,才会跟他说这个。
同时,首领将这件事告诉了他,也说明了罗冲对大树能力的肯定,因为这样的事情,肯定只有开国的肱骨大臣才能参与商议讨论的,一般人根本没那个资格。
第1114章 有乔氏大族的下落
罗冲和大树两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讨论国家大事,火车也在匀速前进着,就这样一直从清晨跑到了傍晚时分的时候,众人终于抵达了都城郊外,有乔氏居住地那个临时车站。
污污污……
一阵汽笛声从前面传来,列车开始缓缓减速,就在这时,一个侍卫上来询问。
“首领,现在已经到了京郊车站,而且也到了晚饭的饭点,咱们是在这里停车休息一晚,还是稍做补充后继续前往都城?”
“停车休息一晚吧,安排大家休息,明天清晨继续赶路。”
听到这个问题,罗冲连想都没想,刚才的时候他还在跟大树讨论有乔氏加入汉部落的事情,现在都到这里了,当然要见一下这个氏族,再跟他们好好谈谈。
更何况现在已经是傍晚了,等到了都城天都黑透了,大晚上的他能在工地上视察什么情况,还不如在有乔氏居住地这里休息,起码还有新鲜的蔬菜吃。
“诺!”侍卫拱手告退。
很快,火车就在车站里停稳了,罗冲也跟着大树他们走出了车厢。
站在车厢门口,眼前的景象给罗冲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简陋。
这里说是一个车站,实际上却只是在铁路边上用夯土堆砌了一个土台子,上面又铺了一层木板,顶上再用竹竿和稻草简单地搭了个棚子,这便是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月台了。
而且眼前这个车站也只有这么一个月台,其他的什么候车厅,调度室之类的,根本就不存在。
不过当众人看到不远处居住地的屋舍时,顿时就觉得车站简陋些也无所谓了。
连这里的老百姓住的都是夯土的土坯房,你还想用砖瓦修个车站不成?!
下了火车,来到站台上,村子里已经有许多人围了过来,大多都是些小孩子,咋咋呼呼的来到车前到处跑,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些女人们大呼小叫的招呼自家的孩子,生怕这些小家伙顽皮,被眼前的这条钢铁巨兽伤到。
正在此时,罗冲所在的车厢前后,一列列身穿墨绿色和绛红色军服的士兵也从车上走了下来,他们手上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快速在车站的月台上列队站岗,给罗冲拱卫出一个安全区域。
所有人全都井然有序,默不作声,统一的军服穿在身上,精良的步枪立在身体一侧,成排的刺刀闪烁着寒光,任何人瞧上一眼,都能看出他们是职业的战士。
这样的一幕顿时吓得那些孩子不敢上前,就连那些女人们,也连忙拉住了自己的孩子,生怕冲撞了眼前的这些战士,与此同时,村民的人群中也走出三人,快步朝着罗冲他们这里走来。
这三人正是有乔氏现任的族长乔岩,也就是此地的里正,也可以叫做村长,还有曾经的那个长老,以及被大树迁移到这里的十户移民中的那个什长,平时负责教授有乔氏耕种等生产生活技术的张帆。
三人见到来了那么多的战士,都十分的诧异,他们只见过都城那里的金吾卫,而金吾卫都是穿着盔甲,带着弓弩和刀枪的。
而眼前的这些战士,有一些倒是穿着汉军标志性的绛红色军服,不过并未穿盔甲,另一部分穿着墨绿色衣服的就更没见过了,就连这些人的武器也都不一样,煞是奇怪。
好在那个移民中的什长张帆,曾经在拓海郡见过大树几面,知道他是拓海郡的郡守。
可是现在,身份高贵的大树竟然还站在一个年轻男人的后侧半步,隐隐显出一种唯命是从的样子。
这是……?!
在汉部落里,比郡守的地位还高,能让大树那么听话的,看这年龄,再看这长相,还有头上的发冠,以及周围的禁卫,张帆顿时就猜出了罗冲的身份。
他连忙激动地拉着乔岩和长老上前,匆忙拱手行礼说道。
“拓海郡移民什长张帆,见过首领,见过林郡守。”
乔岩和长老一听张帆的话,顿时也惊呆了,他们自从之前被那个金吾卫的总旗捡回来,安排到这里定居,一直到现在,见过汉部落最大的人物,也就是金吾卫的指挥使游智而已,像是今天这样一下来个郡守,还把汉部落的首领招了过来,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二人来不及仔细打量罗冲的样子,也匆忙上前行礼。
“有乔氏长老(族长乔岩),见过首领,见过郡守大人。”
罗冲见状,脸上立刻露出微笑,抬手虚扶了一把,“都免礼吧。”
等三人直起身来,他才继续说道。
“张帆,好名字啊,你说自己是拓海郡迁来的移民,在这里生活的可好啊?!”
张帆顿时受宠若惊,这可是首领啊,居然主动向他一个普通百姓嘘寒问暖?!
他连忙恭敬地说道,“回首领,我们在这过的挺好的,这里虽然都是新开垦的土地,但靠近河边,灌溉方便,而且我们这些移民都能升爵一级,分到的土地也比以前翻了一倍。
“这里还是新设的村庄,我们这些人还能免税三年,再加上能往都城卖菜,收入要比从前多出许多,就算需要什么其他的物资,也能请往来都城的车队帮忙从拓海郡捎来。
“有乔氏的这些百姓平时也学习的认真,对我们都很好,现如今,他们都已经能说些汉话,也会自己耕种,缝制衣物鞋子了。”
罗冲闻言,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再一打量这里的村民,见他们果然都是衣冠整齐,脚上都穿着麻布制作的鞋子,便知道张帆刚才说的都是真的。
如果百姓日子过得苦,那肯定是穿不起布鞋的,能有双草鞋穿在脚上就不错了。
不过这还都是表面功夫,他真正想看想听的,还是有乔氏族人自己的生活体验,于是便看向了那叫做乔岩的青年汉子。
“你就是有乔氏在这里的族长,乔岩?”
乔岩连忙回答,他学着张帆的模样说道,“回首领,正是。”
罗冲点点头,看着天边已经西斜的落日,还有村中飘起的缕缕炊烟,再次说道,“你家住在哪里啊,可否请我到你家中做客?”
乔岩跟罗冲不熟,但知道他是首领,也不敢违背,只好侧身让出路来,邀请道,“首领能来我家做客,乔岩高兴还来不及,首领请跟我来。”
罗冲点点头,随口对身边的侍卫说道,“去,搬两箱啤酒来,我去做客也总不能白吃白喝不是。”
说罢,便跟着乔岩等人来到了村中。
这村子只能算是个临时安置点,虽然按照户籍和爵位给有乔氏的百姓分了田宅,但却都是土坯房,并没有按照永久居住地的样子建造砖瓦房,所以显得十分简陋,但并不寒酸。
跟着乔岩来到他家院门,这院子只是简单的扎了圈篱笆围墙,就连大门也是篱笆做的,不过院子中却有个猪圈和羊圈,养了三头猪和十几只羊,地上跑的还有汉部落特有的乌鸡。
院子靠北的地方坐落着四间大屋,全都是土坯墙,茅草屋顶,但窗户门子却十分讲究,还都贴着厚实的窗纸,东厢的位置建了个独立的厨房,此时里面正有人烧火做饭,还有几件铁质的农具,斜斜的靠在厨房外的墙上。
这样的一户人家,除了房子本身不是砖瓦建造的之外,即便是放在整个汉部落里,那也是殷实的人家了。
乔岩带着罗冲和大树,还有张帆等人来到了自家院子,连忙招呼家里的两个孩子搬桌子,拿长条凳,等在院子里摆好了,他才对罗冲和大树招呼道。
“首领,郡守大人,家里屋子小,坐不下那么多人,只能在院中招待首领了,还请首领不要嫌弃。”
说完还回头去招呼那厨房中的女人,“孩儿他娘,汉部落的首领来咱家了,快去做条鱼,再杀两只兔子,多闷点饭,我去张兄弟家里借几只碗来……”
罗冲看着他忙前忙后,笑着没说话,倒是旁边有乔氏的长老有些紧张地看着罗冲问道。
“敢问首领,不知道你这次来我们这里是……?”
长老面对罗冲时非常紧张,对这位传说中创建了汉部落的首领既尊敬又崇拜。
他在这里住了一年的时间,自然也从往来都城的车队那里听了不少关于这位首领的事。
汉部落的首领是个大能人,自己这些人学习的耕种养殖之法,都是首领创造出来的,还有那可以传递消息,记载万物的汉字,以及那些神奇的车船,甚至还有这阵子刚刚修好的铁路和那火车。
罗冲看着这老头随口答道,“哦,我这次是特意前往都城视察的,路过此地,想起你们有乔氏,就顺便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