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从早先送来的三千奴隶,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从北方送来的五千名青壮奴隶,仅奴隶的人数就已经有了八千人。
另外还有陆陆续续增派过来的几百名工匠,再加上有乔氏的那七百多移民,目前都城的总人口规模一直维持在一万人出头。
这一万人的口粮全靠拓海郡征收上来的粮税提供,但是蔬菜却无法长途运输,于是只能依赖于定居在这里的有乔氏。
有乔氏居住地所处的位置,和都城的关系,就类似于都城外的农庄,属于都城的郊区,距离都城还有一段的距离。
他们已经在这里定居了一年之久,除了耕种自己家的那一份田亩之外,其他主要就负责种菜,另外还有这里开垦的官田,其中也全都种了蔬菜,平时负责给都城的工地提供蔬菜补给,另外这里的百姓也能在耕种官田的时候多拿到一份工钱。
之前火车没有通车的时候,每天收菜、运菜都要工地这边出人出车负责运输,现在火车修通了,干脆往农庄这边拐个弯,来回运送建材和粮食的时候就能把蔬菜捎带上,节省了都城工地的人工和运力,因此才在这里增加了一个站点。
同时也是为了火车中途发现故障的时候,也好有个地方就近检修和补给。
……
打定了前往都城视察的主意,罗冲立刻召来了大树,让他开始准备出行的事宜。
这么远的车程,罗冲是肯定没办法带着家人一起去的,孩子们都太小,汤瑶又刚有了身孕,她们都不适合长度乘坐火车,最后罗冲和她们说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一个人去。
当然,说是一个人去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罗冲这次巡视都城建设,还叫上了大树和他一起前往。
有一说一,虽然大树一直在拓海郡这里负责都城建设的后勤支持,但都城到底长什么样子,就连他也是没有见过的,这次罗冲要他一起跟着过去,大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火车都是现成的,倒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只需要挂上几节客货两用车厢即可,但是这次的路程实在太长,足有将近四百公里,要跑十几个小时。
万一路上要是再耽搁一些时间,搞不好就要一天一夜,坐在狭小的实木硬座上一整天,简直就是受罪。
大树接到命令之后想的十分周到,他调遣了四节客货两用车厢,其中三节用来客运,一节用来当餐车。
客运车厢还经过了简单的改造,车厢墙壁上的椅子倒是没有放下来,而是专门准备了一些类似‘太师椅’,带扶手的高端椅子摆了上去,还放了两张桌案,可供就餐,下棋,喝茶,看书办公之用,另外还准备了毛毯和草席,累了还可以在车厢里打地铺躺着休息,因为天气冷的原因,里面还放置了小碳炉,可供烧水和取暖。
专门给罗冲乘坐的这节车厢被布置的功能齐全,剩下两节给侍卫乘坐的也经过了简单的改造,让众人能坐能躺,还有小桌子用来吃饭看书。
只不过都是临时改装,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也不够安全,如果是专用的客运车厢,桌子椅子这些东西肯定是要钉在车厢上,使其不能移动的。
一直到了大命二年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前往都城的火车总算是准备好了。
这趟列车除车头外,共挂载了二十三节车厢,最后面四节是客运车厢,前面的十九节车厢里还放满了运往都城的粮食,铁锭和石料,钢筋水泥等建材,以及五百箱罗冲从浏阳郡带来的啤酒,用来犒劳这里的金吾卫和工匠。
十一月十八号这天,罗冲和大树,还有几个小吏,以及罗冲的禁卫,共同登上了这列由拓海郡开往都城的火车。
刚一上车,罗冲就发现了里面各种贴心的特殊布置,不禁会心一笑,口中赞道。
“大树,看来你对跑长途很有心得嘛!”
大树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回首领,这我还真没坐过火车跑长途,只是曾经有过乘船远航的经历,又见这火车车厢内条件实在简陋,这才布置了一番。”
罗冲闻言这才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大树好像还真的没坐过火车!!!
火车是这几年才刚刚兴起的新物事,当时火车刚造出来的时候,只有北方的汉阳八郡的郡守们跟罗冲一起乘坐过火车,而那个时候,大树已经被他派到南方的拓海郡当郡守去了,确实没有坐火车的机会。
后来火车开始量产普及,最先普及的还是新钢郡和东薪郡的铁矿和煤矿,再后来又普及到了浏阳河中下游的启安郡和承康郡,也就是游伏管理的那里,南方的拓海郡这里是最晚普及铁路的,而且拓海郡到都城的这条铁路也是刚刚修好不久。
火车刚刚船运过来的时候,大树那还是第一次见到真的火车长什么样子,很是新鲜地登车了解了一番,但也没去过都城。
他在南方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今拓海郡这里已经有了四个县,好几万的人口,同时,河对面汤部落的八个郡平时也要他负责管理,还有给都城和琼州岛转运后勤补给的任务,整个汉部落南方的半壁江山全都靠大树在这里坐阵呢。
因此就算他想坐着火车去都城玩两天也不敢,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大树都还没有乘坐火车出行过……
想到这里,罗冲突然叹了口气,拍了拍大树的肩膀说道,“既然没坐过火车,那就趁这次机会跟我一起坐一次。”
大树点点头,随即就跟着罗冲上了火车,而跟在后面的那些禁卫们,却早已对火车熟悉了,熟练的列队登车,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罗冲带着大树来到一张桌子跟前,两人各坐在一侧的太师椅上,大树这才对罗冲问道。
“首领,我虽然没坐过火车,可这火车刚来的时候我也仔细向那些技术人员了解过一番,熟知它的各种性能。
“这铁路虽然造价较高,但铺设起来却并不是很难,只需要摆上枕木,钉上铁轨即可。
“而上面的火车运力强大,不需食物草料,更不需要休息,只要补充足够的煤碳和清水,便可不眠不休的奔跑,且速度堪比战马,而且还不会累,实在是陆地运输的神器。
“只是,首领为何不在南方多普及一些,就比如从拓海郡到都城的这条铁路,虽然有两条路线,但来往却都是单线。
“而拓海郡到都城的这段路程,运输压力十分巨大。
“我听游智说过,都城的规模远超汉部落现有的任何城池,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需要多少建材,人力物力和粮食,以前就是因为材料不够才耽误了都城的建设进度,现在有铁路和火车了,但却还是感觉不够用。
“都城那里不仅需要砖石,还要大量的石头,砖石还可以从当地取土烧制,可这石头却是都城没有的,就连拓海郡这里也没有,只能从河对岸的磐石郡开采运输,这样的情况之下,首领为何不给这条路多增加两条线?”
污污污————
就在这时,火车头突然想起了汽笛声,随机众人便感觉到了一阵有节奏的震动,列车开始缓缓的启动加速了。
等火车到了匀速行驶的阶段,罗冲这才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来到了车厢门口看着外面对大树说道。
“你说的情况其实我也是清楚的,都城这里想要建设的快些,首先需要满足的就是人力和物力,而这些人力物力都需要运输才能抵达都城的工地。
“我也没说不可以增加铁路路线啊,这不是先从无到有吗,咱们先让火车跑起来,再增加线路也不晚。
“大树我跟你说,这窄距铁路铺设十分简单,想要改道也十分容易,图的就是一个铺设的效率。
“就目前这个阶段而言,只要是我们需要的,能用的上的,我们想铺设多少都行,这都不是难事,反正以后也全都要拆掉重建。”
大树开始听罗冲说同意增设铁路路线,本来还挺高兴的,但听到最后罗冲说全都要拆掉重建的时候,顿时就一脸懵逼。
造价这么高,又这么方便好用的铁路,说拆就拆?
什么鬼?!
他顿时不解地问道,“首领,这现在的铁路和火车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拆啊?建好了又拆,拆了又重建,这岂不是浪费资源?!
“就算咱们汉部落富有,也没必要这样吧?!”
罗冲闻言,这才回过身来跟大树解释道。
“这不是浪费资源,而是优化改造,你长期不在我身边,可能还不知道,咱们研究所那里已经有能力制造重载机车了。
“这重载机车,又叫宽距铁路,现如今咱们用的这个,只是轨距75公分的窄距铁路,每节车厢只有十二米长,一米六宽,消耗的燃料多,运输力又差,只能算是过度型号。
“它最应该去的地方,其实是在矿山上拉矿,根本不是最合适的客货两用铁路,这也是我为什么没让人专门制作客运车厢的原因。
“等将来我们肯定是要建造重载铁路的,到时会把铁路的轨距拓宽到一米八,车厢的规格也会比现在放大五六倍,到时候仅一节车厢,就有四米三的宽度,高五米左右,长度能达到三十四米,运输能力会翻好几倍上去。
“现在的这种座位布局,一节车厢只能乘坐五十人,而且空间不大,可如果换成宽轨铁路,一节车厢就算中间留出过道,两边也能各自放下三排座椅,这样一排就能坐下六人,哪怕在车厢前后隔出一个开水房,一个乘务室,还有盥洗室和厕所,那这一节车厢也能乘坐两百五十人以上,是现在客运能力的五倍,并且乘坐环境更加舒适。
“而且更大的车厢空间,还能改造成卧铺车厢,可以将车厢按照客运船舱那样布置,做成上中下三层的单人床,还可以定做一些高档的包厢,一节车厢在侧面留下一条过道,所有的包厢沿一侧展开,这样的一节车厢,少说也能隔断出十个高档包厢出来。
“这还只是客运方面的,货运方面,空间更大的宽轨车厢,运力也是现在的五六倍,且速度还能够更快,这才是我想在汉部落普及的铁路。
“至于现在使用的这些窄距小火车,将来淘汰之后,可以统统放到矿上去用嘛,怎么能说是资源浪费呢!”
听到罗冲的解释,大树的嘴巴越张越大,已经变成了目瞪口呆的表情,而罗冲此时心里却想的是。
汉部落最适合建造高速铁路的地方,就是拓海郡到都城的这段平原路线,这要是不搞一条高铁出来,岂不是浪费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第1111章 高铁计划,以人为本
大树被罗冲所描述的重载机车惊的目瞪口呆,那些夸张的数据,和现在乘坐的这列小火车一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要知道火车车厢这东西可是立体的,根据罗冲给出的数据,重载机车不算车厢,光是铁轨都要比现在的车厢还宽,车厢的宽度更是现在的两倍以上,达到了四米三的夸张数据。
车厢的长度方面,从现在的十二米长增加到了三十四米,翻了将近三倍,单从平面视角来看,仅仅在车厢面积方面,最起码也是现在窄距车厢的七倍左右,可要再加上高度呢?
四米三宽的车厢,五米的高度不过分吧,那么高度最少也要比现在的车厢高出两米左右,这等于把现在的车厢空间又立体的加高了一层。
要是这么算的话,重载机车单个车厢内的容积,最起码也是现在这种车厢的十二倍左右,这就意味着运载能力十倍以上的提升。
如果汉部落真的能够造出这样的蒸汽火车,那才算是真正的陆地舰队,一节车厢的运载能力比一条双桅的小帆船运力还要强大。
大树此时被罗冲描述的未来震惊得无以复加,而此时的罗冲,脑子里想的却是,怎么修出一条这个世界的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并非是特指现代那种电力驱动的子弹头列车,其实它只是字面意思,速度很快的列车而已。
前世的二战时期,当时的蒸汽火车大行其道,而且也是蒸汽火车技术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是个火车技术的分界线。
二战后各国均开始推广内燃机车,也就是烧油的火车,蒸汽火车开始全面淘汰,所以,二战时期,才是蒸汽火车最牛的时候。
在当时那个年代,世界上的蒸汽火车总共有那么几个代表型号。
其中运载能力最强的,是美国的‘大男孩’蒸汽火车,这种火车的车头有两组气缸,十几个动力轮,动力十分强大,虽然它跑的不算多快,但一次却能挂载六十多节车厢,运力之强,堪称变态。
另外就是速度方面的,当时西方的高速机车代表,是英国研发的野鸭号蒸汽机车,这是一种车头造型采用流线型低阻设计的蒸汽火车,曾在挂载六节车厢,跑平原直道的情况下,飙出过两百公里每小时的超高速度,即便是和现在的高铁来比,速度也不弱几分。
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的秃子根本没有自己制造蒸汽机车的能力,自然也就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代表作。
在那个年代,中国大地上唯一能称得上高速列车的,只有小鬼子在伪满洲国建造的亚细亚号列车。
这也是个圆脑袋,流线型设计的低阻车头,平时挂载六节豪华车厢,最高时速能够达到130公里每小时,运营时速80公里每小时,平均时速能够达到一百公里的高速列车。
有一说一,就这个速度,放在蒸汽动力的火车上来说,已经不算慢了,现代那些还没淘汰的绿皮火车,也就是烧油的内燃机车,最多也就跑这个速度。
而新中国后来修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则是京津线,这条不是很长,直达首都,路线地质也不算复杂的铁路。
为什么第一条高铁先修这里呢,两个字,牌面!
毕竟首都就在这里,不修在首都旁边修在哪呢?
罗冲此时想的就是,如何在汉部落的都城搞一个这样的牌面出来,这不是他心高气傲,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都城这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合适了。
从拓海郡到都城之间的这片区域,全是一马平川的洪水冲击平原,土地平整,没有石山,地质结构单一稳定,从修路的技术角度来说,这里简直是最适合建造高铁的地方。
而政治方面,这里不仅是汉部落掌握的最重要的一个出海口,同时又是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前往都城的直达路线,这样的地方,不给汉部落修个惊世骇俗,吊打世界的门面出来,岂不是可惜。
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那好处就更多了,工业什么的先不提,单是能让都城的百姓每天能吃到刚刚捕获的海鲜,这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收益,能带动多少渔业,能养活多少渔民还有船厂。
最后再从技术角度来看,首先是设计指标,传说中能跑出两百码的野鸭号只是个标准轨距的机车,而且才挂载了六节车厢。
小鬼子造的亚细亚号机车同样是标准轨距,六节车厢,这才跑出了时速一百三十公里的速度。
而罗冲设想的指标并不算高,只要能让他的重载机车,在挂载二十节车厢的情况下,跑拓海郡到都城之间的这段平地,能够跑到一百公里每小时的运营速度就行。
如果真能造出来的话,从拓海郡到都城的铁路车程,就能缩短到四个小时以内,是现在速度的四倍左右,这是多么大的跨越!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特别困难。
罗冲仔细从技术方面分析过,不管是英国的野鸭号,还是小鬼子的亚细亚号,都有那么三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流线型的低阻力车头外形,这是降低阻力,提高速度最有效的办法,这点罗冲完全可以参考现代高铁子弹头的设计嘛,不是问题。
第二,全封闭的机车外壳,并且最少要有两个以上的烟囱。
全封闭的机车外壳,是为了保持整体的流线型,还是为了降低阻力而做的设计,这点也不是什么问题,几个钣金工人拿锤子敲敲就能搞定。
而最少两个以上的烟囱,是为了更快的排出废气,这样才能让蒸汽机保持充足的动力,这点也不是问题。
这第三嘛,就是机头最少要有三对,甚至四对动力轮以上,并且动力轮的尺寸起码也要直径两米左右,这样才能为机车提供充足的动力。
想想也是,在气缸往复速度相同,同样的速度下转一圈,肯定是轮子周长越大跑的越快啊!
不过想要带动这么大尺寸的动力轮飞速旋转,气缸的尺寸也必须足够大,大直径的气缸能够提供巨大的扭力,拉得动,而相对之下,气缸越短,做工的行程也就越短,这样才能跑的快。
有了这样拉得动,跑得快的气缸,再加上两米以上的动力轮,外面再罩上一个子弹头列车的外壳,也就是用来降低空气阻力的整流罩,这样的机车,想让它跑得慢都不可能啊!!!
正当这时,大树在旁边突然问道,“首领,既然咱们部落现在能造出那种更大的火车,为什么不干脆一步到位,这样建了拆,拆了又重建,还是感觉有些浪费啊。
“最关键的是还浪费了时间,浪费了运力,明明有更强的运输能力,为什么不干脆一次建好?”
罗冲听到这个问话也回过神来,叹了口气不禁腹诽道,‘你以为我不想直接建个重载铁路吗,关键这不是现在拿不出重载钢轨吗!’
他深吸了口气,这才解释起来。
“重载铁路是不错,我也想一次建成,不过现在却有些难度,咱们现在已经有了制造重载机车的能力,也有能力轧制足够的钢轨,但我们现在没有合格的钢材啊!”
他顿了下继续说道,“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刚开始带人研究火车和钢轨的时候,就提出过重载铁路的设想,当时这种窄距铁路,本来就没打算在部落内推广,原本只是想放到矿山上采矿用的。
“而后来实验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汉部落现有的碳钢钢轨,根本无法承受重载机车的重量,必须用硬度更高的锰钢才能轧制重载钢轨,而冶炼锰钢又只能用锰铁矿,恰好这种锰铁矿只有汤部落那里有,所以,你现在懂了吧!”
大树闻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汉部落现有的资源还无法生产出合格的钢轨,而汤部落之前还没有并入汉部落,汉部落这边也没办法大规模开采那种特殊的铁矿用来冶炼,这才导致了首领的重载机车方案流产。
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汤部落在两个多月之前,已经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并入了汉部落,现在那也是汉部落的一部分了,同样的,汤部落领地内的一切资源,也成了首领可以随意支配的对象。
不过现在他已经能够理解罗冲的难处了,都城因为材料不足导致工程进度缓慢,而想要把汤部落的锰铁矿变成合格的钢轨,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建设,这不是张张嘴就能立刻把资源开发出来的。
所以,与其在那里等重载钢轨,还不如先铺一条窄距的先用着,解决都城建筑材料的运输问题。
想到这里,大树了然地点点头,同时又关心的问道,“那,首领,关于汤部落那边的钢铁冶炼,首领都已经安排好了吗?”
罗冲肯定点头,“这是当然,我把都城定在了南方,自然要把南方的工业也带动起来,南方这里也不缺铁矿,但是想要炼铁就必须有焦炭,幸好去年游伏已经在汤部落稍北的位置找到了煤矿。
“现在只要想办法打通煤矿和泰钢郡铁矿的路上交通线,我们的南方炼钢厂就能立刻建立起来,到时候不管想制造什么,都不再是难事了。”
大树闻言这才放下心来,只要首领有过安排就好,不过要说起整个汉部落的大局观,好像也没有谁能比首领看的更全面了。
尤其是怎么更好的配置各种资源这样的事情,天下谁还能比首领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