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450章

作者:羽卿书

  叶安身为罗冲身边的贴身禁卫,处于部落绝对的中心,当然也掌握着第一手的新消息,于是就开始给铁砧介绍起了最近这两年的变化。

  不过他并不傻,给铁砧介绍的也都是那些能够公开的消息,还有已经过时了消息,但就是这样的消息,同样也让铁砧受益匪浅。

  经过两人的交流,铁砧也终于弄明白了古计和田洪这两人的情况,于是也对他们热情了不少。

  “听说你们想看最下面百姓的生活状况?”

  田洪立刻点点头说道,“是的,一来是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族人加入汉部落之后过的日子会是什么样,二来就是我很好奇,汉部落是用军队抢占的这里的领土和人口,他们就那么甘愿听从汉部落的管制吗?尤其是给汉部落交税这种事情,我使用有点无法理解!”

  “嗐,这有什么,你能有这种想法,还是说明你见识的太少,曾经还是鑫部落管理竹岛的时期,那时候鑫部落从百姓身上收的税更重,而且他们的政务十分混乱,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往往是实际收税的人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而我们汉部落过来之后,虽然也收税,但比鑫部落时期收的要低,另外我们的政务更加规范,说收多少就收多少,绝对不会乱收,因为我们有统一的度量衡,鑫部落那时候却没有。

  “另外我们虽然收了税,但是这些钱花在百姓身上的更多,他们看的见我们为百姓花钱了,当然就不会反对了。”铁砧立刻介绍着这里的情况说道。

  “给百姓花钱?怎么花的?”古计不解的问道。

  “我们是收了百姓的税,但是我们用这些钱给百姓修了路,让各个村庄之间来往交通更加方便了,我们还给孩子们修了学校,请了先生,提供课本教他们读书认字,我们还给他们修了水渠,开垦了新的田地,给他们买种子,买农具,买牲畜幼崽,还请人教他们各种技术,村子里还给他们修了磨坊。

  “我们给百姓干的事太多了,虽然我们收税了,但是这税也没有白收啊。

  “我知道你现在还不是汉部落的人,可能想不明白交税这档子事情,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一点,就像我刚刚说的这些福利措施,如果百姓不交税的话,部落拿什么给百姓搞建设呢,难道那些东西都是白来的吗?

  “比如你们加入汉部落之后,部落,也就是当地的官署,肯定是要按户籍给你们分发作物种子和牲畜幼崽的吧,可是官署也没有这些东西啊,那官署从哪来呢?就只能花钱从别的老郡县百姓家中收购,然后运输过来再发给你们,但是你们不给部落交税,部落又从哪来的钱?

  “部落是收了你们一点税,但是综合起来看,部落也没有白收吧?到头来不还是花在了你们的身上?”铁砧也再次对他们俩劝说起来。

  两人闻言点点头,似乎理解了一些,但终究还是不能那么快转过弯来,毕竟白屋族和汉部落相比实在太过原始,他们才刚刚处在农耕和狩猎采集的过度时期,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立刻理解收税这种事情,确实比较困难。

  毕竟是自家产出的东西,你既然已经私有制了,为什么还要交给部落呢?

  “嗐,这个你们可能暂时还无法理解,不过你多跟那些百姓交流一下,就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了,到时候你们可以自己问问那些百姓,为什么他们愿意给部落交税。”

  有了铁砧这个当地的郡守安排,参观的事情就更加的顺利了,铁砧让他们参观的不是别的地方,正是当初那个重点推行新政的上河村,如今经过了汉部落几年的统治之后,这个上河村的百姓已经过的十分富足。

  那些南迁过来的百姓也已经和当地的大族通婚,甚至已经有了不少的子嗣。

  百姓过的越来越好了,人口也逐渐增长了,现在村子里满地都是小孩子乱跑,这才是一副盛世的样子。

  如果百姓真的过不下去了,别说不会主动生孩子,恐怕生下来孩子也会直接扔到池塘里溺死吧。

  毕竟灾年弃婴的事件,在古代的时候可不少见。

  古计、田洪还有叶安等金吾卫,在新化郡一名小吏的带领下,就这么突然造访了上河村。

  来到上河村的时候,几人果然看见村里有许多孩子在满地乱跑,大多都才两三岁的样子,还有许多大人在旁边一边干着活一边看着孩子。

  古计和田洪看到这样的场面,心里也是欣慰起来。

  不管什么时候,繁衍才是一个部落最重要的事情,看这里的人们生了这么许多的孩子,最起码说明他们不愁吃穿,再看人们脸上挂着的笑容,显然是生活的还不错,不然谁又能高兴的起来呢?

  同时,古计和田洪两人也注意到了村子里的建筑风格,之前刚去新化郡的城池时,感觉和汉部落的建筑风格并没有什么差别,无非就是城池大小不同而已,但是在上河村,目光所及的地方却到处都是竹楼,和竹楼相比,明显还是汉部落的砖瓦房更加坚固一点,那为什么这里的百姓却不住砖瓦房住竹楼呢?

  想到这里,田洪直接问道,“这位兄弟,我从汉部落其他地方过来,一路走来看到的都是坚固的砖石瓦房,为什么这里却都是竹楼呢?难道是汉部落不愿意给他们分房子吗?”

  叶安显然是不清楚这里面的门道的,毕竟他就是个罗冲身边的禁卫,就算知道也都是一些部落的大事,像是这种小事,有时候下面都不会上报上来,罗冲都不知道,他们又怎么知道,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就是铁砧给他们派来带路的那个小吏。

  听到田洪的问话,那小吏并没有生气,反而耐着性子的解释道。

  “贵使,是这样的,你们所在的这个琼州岛,在汉部落接手以前是一个叫鑫部落的部落在管,那时候这里还不叫琼州岛,而是叫竹岛,盖因这里盛产竹子而闻名。

  “当时这里百姓的建筑也大多都是竹楼,就地取材,取之不尽,还便宜,后来等我们汉部落接手了之后,有意给大家换成砖瓦房,但是大多百姓住惯了竹楼,不愿意更换砖瓦房而已。

  “不过后来我们首领特意迁来了一批内地的移民,那些移民过来之后住的就都是砖瓦房了。

  “另外这两年随着移民和琼州本地百姓的联姻,现在村子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住砖瓦房,只是还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愿意搬到新房而已。”那小吏和颜悦色的耐心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那倒是我错怪汉部落了。”

  一行人边走边看,很快就来到了村子中间的小空地上,这里也是很早以前村子里的晒谷场,只不过如今晒谷场早已换了地方,变成了一个水泥铺就的地坪,原来的这个晒谷场就成了村里人平时聚会闲聊的活动场所了。

  上河村的村长管陶听说上面来人了,也很快就出来迎接,如今他也已经和来这里的移民任家联了姻,将自家的女儿嫁给了任家的大小子任左,两家也成了亲家,和汉部落就更加割舍不开了。

  等双方见了面,管陶率先和熟识的小吏交流了一下,这才明白众人的来意,原来是别的部落的族长想要加入汉部落,又有些犹豫,担心自己族人加入汉部落以后的情况,所以想看看他们这里生活的怎么样。

  管陶一听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他反而还主动对田洪和古计两人劝说了起来,把他们村子被汉部落接手之后的好处一一说了一遍,让田洪和古计两人听完心动不已。

  曾经的上河村在鑫部落时代的时候,真的是要什么没什么,后来能够自己织布做衣服了,那织布机也是从汉部落的使馆那里买来的,可以说他们能过上如今这样的好生活,全靠汉部落的支持。

  汉部落正式接手了琼州岛的管理之后,百姓们的生活就更好了。

  还有汉部落专门弄来的那几互移民,个顶个的都是人才,打铁的,木匠,开油坊的,开豆腐坊的,种地的,赶车的,养牲畜的,做衣服鞋子的,上河村的土著百姓们着实跟他们学了不少的东西。

  从汉部落特意给他们安排移民,帮他们提高生活质量上这一点来看,汉部落就足够对百姓用心了。

  当然,这只是百姓们自己想的。

  罗冲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教会竹岛百姓更多的生活技能,把他们转化成有利的人口资源,毕竟不会技术他们又怎么搞生产呢,不能生产的人口要他有什么用呢?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尽快的同化他们,把他们从生活习惯上彻底变的和汉部落同化,这才是罗冲的真实打算。

第1105章 琼州岛的旅行

  古计和田洪在上河村待了一整天,和这里的村民一起吃饭,又到处参观,还到村里移民那边盖的砖瓦房看了看。

  起初只有十个院子的移民区,现在已经扩展到了三十多个院子,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结婚之后都搬到了这样的砖瓦房院子里居住。

  因为方便。

  虽然竹楼他们已经住习惯了,但是因为汉部落带来的生活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向地面转移。

  因为竹楼里面没办法进行生产工作,他们想养殖牛羊鸡鸭兔子等牲畜,但并不是什么动物都适合放在竹楼下面饲养的。

  还有织布机,这东西无法搬上竹楼,他们就无法在竹楼里搞生产。

  再有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每天上下竹楼非常不方便。

  还有石磨这样的东西,他们也不可能搬到竹楼里面去。

  他们需要平地上的房子,需要十分宽敞,容易进出的房门,需要大大的院子,种种需求都在迫使他们不得不向地面转移。

  再这样下去,估计用不了一代人,整个竹岛的百姓就全得从竹楼上走下来,住进汉部落的砖瓦房,独门大院里。

  看完了百姓们的住宅,古计和田洪又去看了他们的田地,现在经过移民们的悉心教导,在加上竹岛的土著百姓本来就有深厚的农耕经验,所以仅仅一两年的时间,他们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技巧。

  不过最近从又从大陆那边新传来了一种叫做土豆的东西,说是既可以当粮食,又可以当蔬菜,还能拿来制作粉条长期保存,现在整个琼州岛六个郡里都在积机推广种植这种新来的作物。

  虽然发下来的种子不多,但是上面也没要求要按照主粮的规模来种,况且部落收粮税的时候,肯定也是不收土豆的。

  目前每家只是在自己的菜田里种植一些,平时里就当作蔬菜食用,这东西不管是切丝炒素菜,还是和肉一起炖,吃起来都非常的美味。

  当古计和田洪两人在琼州岛百姓家中的菜地里看到他们种植了土豆的时候,两人都差点当场哭出来。

  两人居然在离家那么远的地方,看到了从自己家乡流传过来的农作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等两人平复了激动的心情之后,也不得不佩服,汉部落的执行力度实在是恐怖。

  记得汉部落获得土豆还是去年年初的时候,游伏从他们部落换走的两百多斤,然后今年年初又换走了将近两吨,四千斤左右。

  结果呢,这才多长时间,汉部落居然都已经把土豆还有土豆的种植技术推广到那么远的琼州岛来了。

  罗冲这是什么统治力度?

  汉部落的基层官员又是什么执行力度?

  这简直太恐怖了好吗!!!

  等看完了各家的田地,古计和田洪两人又去参观了他们的院子。

  大多数的百姓家里院子都打扫的很整洁,因为他们在这里也看到了汉部落的笤帚。

  两人不禁再次感叹,或许这个世界上,也就只有汉部落才会专门为了打扫卫生而发明一种工具吧?!

  另外给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每家每户养殖的牲畜都很多,不仅有鸡有鸭,猪、羊这种中等体型的家畜也不少见,不过要说最多的,那还得说是兔子。

  每家每户都养了许多的兔子,多到他们自己都吃不过来,因为兔子实在生的太快了。

  吃不过来怎么办呢?那就把兔子杀了,用盐腌一下熏成腊肉,存放起来慢慢吃。

  这样的情况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很常见,有的就挂在平房的屋檐下,还有的就挂在竹楼里,肉多的真是吃不完。

  另外因为兔子多,兔子皮也非常的多,这就导致了兔子皮革的泛滥,现在村里大部分小孩的脚上,穿的鞋子都是用兔子皮做的,曾几何时,就连最早建立的汉阳郡百姓也只能拿旧衣服,废布头来做鞋子,现在就连琼州岛的百姓,都能奢侈到拿皮革来做鞋了。

  除此之外,汉部落养猫养狗的习惯也从大陆那边带到了琼州岛这里。

  猫是捕鼠能手,自从琼州岛这边有了猫之后,这里的百姓已经很少遭受老鼠的困扰了。

  以前琼州岛的土著百姓将房子建的那么高,做成竹楼的样子,其实就是有一部分为了防老鼠的原因。

  现在他们也养殖了狸猫,就算是住在平地的院落里,也不用再担心老鼠的侵扰了。

  另外狗也是看家能手,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而且汉部落也有吃狗肉的习惯,现在也传到了琼州岛这里。

  虽然最早将狼驯化成狗的目的,是为了让它们帮忙放牧或者捕猎,但是随着这些狩猎行为逐渐消失,狗的作用慢慢的就只剩下看家了,所以才会慢慢的成为百姓们菜谱上的一种食物。

  只不过汉部落的百姓现在连兔子都吃不完,杀狗吃肉完全没必要,所以会杀狗的也只是少数而已。

  等看完了家畜方面,他们又去看了孩子们上学的学堂。

  汉部落大陆那边被称作学校,但是琼州岛这边真的是学堂。

  因为这边的人口居住非常的分散,并没有形成人口集中的城池,自然没办法把大量的孩子都集中到学校里统一上学。

  就算城池里建了学校,附近的孩子也会因为居住的地方距离学校太远而去不了,到时候还想上学就只能去住宿,这样更不划算,对百姓来说也是增加了一笔负担,尤其是孩子比较多的情况。

  而如果不让百姓自己出这笔住宿费还有伙食费,生活费的话,那就得汉部落的朝廷来出,但是这又得需要多大的一笔开支?

  综合考虑之下,罗冲给这边建议的模式,就是在每个村庄里搞一个小学堂,将村子里的孩子集中起来教学,只要有一两名老师就足够用了。

  上河村的老师就是一对从汉阳八郡那边移民过来的年轻夫妇,两人一起负责教授整个上河村的孩子们学习汉部落的文化知识。

  虽然这样教可能也教不出什么人才来,但是不重要。

  罗冲本来也没打算能让他们教出什么天材,他要的只是尽快同化琼州岛,让当地的土著百姓尽快学会汉语,学会漢字,具有读写漢字的能力,这样就足够了。

  至于官员,可以酌情从当地挑选,给与一些不太重要的,或者基层的小官小吏,重要的官职还可以从北方那边调派,怎么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坐在教室里听了一堂老师讲的课后,古计和田洪两人也觉得很好。

  他们两人本来就不太懂汉部落的文字,只觉得前面讲课的老师都好厉害,居然会写这么多的字。

  除此之外,就是觉得这里的教学环境比拓海郡那里的学校差了一点。

  上河村的村办小学里可不会给孩子们弄个操场,说是学堂,其实就是一个大院子,里面就有六间大屋,还有茅房,和一个院子,院子中间竖着一根旗杆,挂着汉部落的国旗。

  玩的地方根本没有,想做活动只能去村里的小广场上去玩。

  而且由于村子里的师资力量实在太小,总共就两名老师,就这俩老师还是一对年轻夫妇,女的要是怀了孕的话,那就只剩下一个老师了。

  这样的情况下,就只能找同村的其他移民来帮忙代课,比如任左他爹,这个隐藏在村子里的金吾卫暗谍,虽然只是个外勤间谍,但他多少也经过一些军事化训练。

  自从移民到了上河村之后,除了平时打打铁,帮村民修补一下铁器和农具,平时村里孩子们的体育课也都是他教的。

  他教孩子们学习队列训练,跑步,跳绳等强身健体的方法,还经常给孩子们制作沙包之类的玩具,带着他们做游戏,所以村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体育老师。

  看到这样的生活,古计和田洪心中也是非常的欣慰。

  虽然明知道这个琼州岛是被汉部落强行霸占的,这里的人口也是被汉部落强行接手管理的,但是看到如今百姓们的生活,他们还是不得不感慨一句,现如今琼州百姓的生活是真好。

  虽然不知道他们以前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但如果白屋族加入汉部落之后也能过上这种水平的日子,他们是肯定愿意的。

  两人花了一天的时间参观上河村,又在铁砧的建议下去看了两个其他的村子,见到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样子,于是就和叶安一起告别了铁砧,去新化郡的驻军军营,骁骑卫那里看看。

  这也是叶安他们之前就计划好的,因为古计和田洪两人至今还没见过汉部落的冷兵器部队到底长什么样,这次过去看看纯粹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等一行人到了骁骑卫的军营时,看到的就是犹如战场一般的情景。

  骁骑卫的战士们平时也要进行各种马术训练,古计和田洪看到的就是这样精彩的一幕。

  一排排的稻草人按照阵列摆放整齐,骑兵战士们则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进行着经典的切角冲锋训练。

  所谓的切角冲锋,就是指当敌军排列成整齐的长矛方队时,骑兵正面中锋肯定损失惨重,这个时候就要把骑兵排成一字纵队,然后以斜向45度角的方向,擦着敌军方阵的两个前角冲锋。

  当骑兵纵队陆续冲过这个方阵的犄角时,就相当于用一个纵队的骑兵去砍对方阵角上的那一个人,用这样的切角冲锋战术,不管对方的方阵有多厉害,骑兵都能一个回合把敌人的阵型给打崩。

  一旦对方的阵型崩溃了,那就是骑兵的天下了,就算纵马乱踩乱撞也能踩死对方。

  古计和田洪两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马队进行集体冲锋的场面。

  那场景,每个战士都人马具甲,森寒的铁甲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手中的武器更是寒芒乍现,不管是骑兵用的长刀,还是大槊,每一样拿出来都是那么吓人。

  这样的一群勇武之士,汇聚几千人众,天下还有什么样的部落会是汉部落的队手?!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是,当时攻打鑫部落,攻打竹岛,骁骑卫几乎就没怎么参加战斗,琼州岛这里的地形压根就没有多少适合骑兵进行大规模战斗的地方。

  当时罗冲专门组织了一支骑兵过来,要的就是他们的快速奔袭能力,既可以用这支骑兵当作骑兵,快速突袭对方的战略节点,又可以在己方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机动进行支援。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