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418章

作者:羽卿书

  “这个地方我曾经来过,我年少时跟随族人打猎来过这个地方,这里用作居住确实不错,在日出的方向有一片森林,那里不仅能够采集到食物,还能获得木柴。

  “日盛方向有一条河流,可以提供饮水,河的两岸土地平坦肥沃,适合种植粮食,背靠日光走上一天的路程,那里还有石山,可以采集石头制作工具,在这里建一个部落居住,非常的合适。

  “我以前还想过,等什么时候白屋部落的人要是繁衍的太多了,原本的部落住不下的时候,我们就往这里迁徙,没想到居然被你们找到了!”古计有些感概的说道。

  “哦?那要不然我们汉部落再换个地方?”

  游伏不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觉得汉部落抢了他们的地盘,毕竟这里确实距离白屋族比较近,走路也才两天的路程,于是就开玩笑似的试探了一句。

  古计连忙摆了摆手,“不用换了,这里就很好,这个地方我们很多族人都来过,对这里很熟悉,能够在这里干活也不算远离部落,族人们能更加安心。

  “我虽然想要等将来部落人口壮大了往这里迁徙,但也只是说说而已,想要繁衍到现在的部落都装不下的程度,那可能需要十几代人,时间太久了,我活不到那个时候,也看不到那一天,既然现在汉部落更需要这里,在这里居住又如何。”

  游伏听他这么解释,才放下心来,拍着他的肩膀亲近道,“这没什么,我们两个部落是朋友吗,以后住的近些也方便交流和交易,甚至是咱们两个部落通婚,就算到时候你们那里的人多到住不下了,到时候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我们也是欢迎的。”

  古计和田洪都笑了笑,对游伏的话表示认同,抢地盘什么的,不存在的,现在两个部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部落有什么能让汉部落惦记的,穷的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抢,唯一剩下的就是人口了,可他们认为汉部落那么多人,部落那么大,根本就不会缺人口,所以白屋族从上到下都没把汉部落当成过敌人。

  队伍到了这里之后先是简单的搭起一些帐篷,然后就是开始测绘地形,插标划线,把城池的位置找出来,道路的位置标定出来,田地沿着河流分布这个没什么问题,主要是方便取水,至于砍柴烧木头这个事情,应该就没戏了,这里以后肯定是南方煤炭的主产区,煤炭那么多的情况下,烧柴的可能性不大。

  也就是游伏在启安郡搞测绘的这几天,承康郡那边的工匠队伍也过来了,其中有各式工匠四百人,铁路工人六百人,凑了一千人的队伍,押送着大批的生产工具,以及粮草,匆匆赶来。

  规模如此浩大的建筑队伍,还是白屋族百姓第一次见识,要知道这可是一千个青壮男人啊,而且还是有各种技能的特殊人才,并非只会地里刨食的农民,就这人数规模,都赶上白屋族一半的总人口了。

  但是按照游伏的话来说,他们还没准备派多少人过来,现在过来的只是先头建筑队,是为了给那些将来在这里挖煤的人建房子用的,那么将来到这边挖煤的又有多少人,一想起这个他们就忍不住倒吸冷气,这汉部落到底有多少人口?!

  见到人数如此庞大的队伍,白屋部落的族长田洪忍不住咽了口唾沫问道。

  “伏,你们自己都来了这么多人,那还需要我们部落的人来干活吗?光靠你们自己也能造很多房子吧?”

  “啊?”游伏被问的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来的人太多,把他们吓到了?这可不行啊,自己还得继续忽悠,于是就说道。

  “不,你别看他们人多,其实这一千人里面有一大半是负责修路的,我们挖出来煤炭要运到汉部落的其他地方才行,所以必须修一条供车辆行驶的道路,他们中一大半人都是来修路的,造房子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而且我们部落往这里派遣一个工匠,就要花费很大的资源才能供应一个人常驻在这里,他们所需的食物和俸禄,还有生活的各种物资,都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过来,所以你们白屋部落的帮忙很重要,你们每增加一个劳工过来帮忙,我们就能少派一个人到这里来,所以哪怕你们部落所有的人过来帮忙,我们也是愿意的。”

  “噢,原来是这样,那我们一定会帮助汉部落的,伏,请你放心,我们两个部落是好朋友。”

  随着工匠队伍的到来,工程也很快开始了,又是一片帐篷搭了起来,那四百名各类工匠先安顿了下来,而那六百个铁路工人却没有久留,他们这次过来一是为了押送物资和粮草,二是为了和游伏这边确定一下启安郡火车站的具体位置,他们要先把站点的位置和具体设计搞好,然后才好测量规划中间的路线,所以这些人和游伏一起商议了三天,给火车站插上标杆,拉好施工线之后就直接离开了。

  直到这个时候古计和田洪才相信,那些人真的是来修路的。

  而那四百个入驻的工匠,也开始了各自的工作,营建新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造工厂作坊,建砖瓦厂,建木材加工厂,采石场,等等等等,不过最先要建的,还是工人宿舍,不然住的地方都没有,布做的帐篷可挡不了风吹雨打。

  对于临时营地,临时宿舍这种用完就可以拆掉的东西,汉部落按照惯例,统一采用夯土结构建筑,好处就是建的快,取材方便,短期居住个一年两年完全不是问题。

  画好了工地范围,这建设工作也就开始了,白屋族的那一百五十个青壮劳力也被迅速利用起来,这些都是花钱雇来的,不用白不用。

  一部分人被分去伐木,由汉部落的工匠带队,砍伐合适的木材,另一部分就在河边负责挖土运土,一边挖掘农田的灌溉沟渠,一边把这些土运到营地里夯筑房屋。

  也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让白屋族的百姓对汉部落了解了更多,他们第一次知道了有锯这种切割木头的利器,还见识了许许多多叫不上来名字的奇怪木工工具,其他的还有诸如手推车这种运输土石的方便小车,还有版筑这种,拿个木头壳子,往里面填土的建筑方式。

  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土还可以烧成石头(砖块和瓦片),排泄屎尿要到统一的地方,这些粪便居然还能用来种田。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具被送来,同时运过来的还有各种农具,以及大量的兔子,羊群,猪仔,鸡鸭,役用牲畜,还有许多的蔬菜种子。

  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弄了这么多的人口过来,粮食倒是可以从各处调运过去,但新鲜蔬菜和新鲜肉食这个东西,根本没办法长距离运输啊,所以粮食可以运,工程队所需的蔬菜就只能靠他们自己种了。

  不过游伏却表示,他们活都干不完,哪有时间种菜,建议白屋族派人过来学习,他们自己回去种也行,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工程队这边全都统一收购,有多少要多少。

  古计和田洪见到汉部落这边又弄来了那么多好东西,尤其是那么多种类的牲畜家禽,还有蔬菜瓜果的种子,这些可是对于农业和养殖有很大好处的,如果自己的部落也能将这些普及开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们也知道这次的机会难得,于是乎就找游伏商量,让游伏派一辆车把田洪送回去,他去把其他三个族长也接过来,然后大家一起商量帮汉部落养殖牲畜家禽,种植蔬菜的事情。游伏对此当然是一百个支持,当场就让人去准备马车了。

第1043章 南下的奴隶到了

  田洪当即就乘坐着游伏提供的马车,仅用一天时间就回到了白屋族的部落,留在部落里的三个族长现在也很开心,因为有汉部落的帮助,如今部落的许多族人都穿上了布料做的衣服,也算是有个人样了。

  大人小孩为了干活方便,也开始学着汉人的模样竖发,虽然汉部落赠送的布匹不能给每人都做一双鞋子,可是游伏留在这里的那十个人,却教会了他们编草鞋。

  草鞋也是不错的,脚上有了鞋,干起活儿来就更有底气了,即便是快速奔走,也不用再想以前一样小心翼翼。

  现在部落里种植的玉米长势也很好,那些游伏送来的羊群,据留下的汉人说,已经有一部分怀了羊羔,预计夏季就能生出来,到时候一只母羊就生两三只,那白屋族的羊群只怕要立刻翻倍了。

  不管是新的粮种,还是新学的养殖技术,发展的都非常迅速,整个白屋族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田洪乘坐马车回来了。

  发现田洪回来,留守部落的三个年纪较大的族长也连忙出来相迎。

  “洪,你怎么回来了?那边干的怎么样?”头发花白的有池氏族长立刻问道,白氏族和岩氏族也跟在旁边。

  “那边的生活很好,族人们现在那里吃得好,睡得好,每日跟着汉部落的工匠一边学习一边干活,在那里帮他们砍树,造房子,挖掘沟渠,转运土石,每天都很忙碌,但过的却也不错,汉部落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麻布马甲,还有一顶斗笠,族人们都很喜欢。”

  田洪听到三个老族长的问话,立刻就介绍起那边的情况来,三个族长听完也是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似乎在想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不过还不等他们说什么,田洪就再次说道。

  “不过我这次回来是有一件要紧事和你们商量,我跟你们说,现在汉部落对那边的建设投入很大,早些天我们刚到那里的时候,我就看到来了一千个青壮汉人,押送着大量的牛车马车,来这里送东西,其中留下了四百人,都是各种工匠,剩下六百人待了几天又走了,说是去修路的。

  “可这还没完,汉部落后续来的人虽然没有那么多了,但是各种运东西的车却源源不断,他们又送来了许多种类的牲畜,还有其他食物的种子。

  “我跟你们说,汉部落居然还能饲养禽鸟,有一种黑色羽毛,红色尾巴的走地鸟,汉部落管那鸟叫乌鸡,据说在汉部落每家每户都有饲养,族人们可以吃它的肉,还可以吃它下的卵,据说那些母鸡每天都能下一枚鸡卵。

  “另外还有一种水禽,长着黄色的扁嘴,绿色的脑袋,身子却是灰色的,平日里就在河里飘着,吃水里的虫子和小鱼,也是用来提供肉食和鸟蛋的。

  “对了,他们还养了兔子,那兔子个头挺大,有半截手臂那么长,浑身雪一样的白,长着一对红色的眼睛,听说繁殖的更快,六十日就能生一窝,一窝能生七八只,一年能生好几窝出来,其他的还有羊,还有一些毛驴和骡子,对了,还有一种叫猪的东西。

  “那猪肚子极大,毛又稀又短,像是光的一样,长鼻子长嘴,大耳朵,走路时哼哼叫,长的特别肥,据说是汉部落专门养来杀了吃肉的,这个叫猪的东西,好养,什么都吃,而且长的快,也是汉部落养的特别多的一种家畜。

  “汉部落弄这些东西过来,就是为了给干活的劳工们吃的,听游伏的说法,汉部落从远处运来粮食容易,但是汉部落平时也不光吃粮食,他们还要吃鲜肉,吃什么果子和菜叶,这些东西只能在当地种植才行。

  “可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干活的工人们都很忙,根本没人有时间种菜,照看那些牲畜禽鸟,游伏的意思是,看看我们能不能派更多的人过去帮忙,他说只要咱们愿意帮忙,把这些东西拿回来种也行,等种出来他们还愿意收购,用钱跟咱们换,那些牲畜,等以后也可以给咱们一些。

  “我想着这是好事啊,哪怕是不给钱,只要能把这些牲畜和种子给咱们,那也很值得啊,以后咱们白屋族也有那么多好东西了,族人们也能过得更好,你们觉得呢?”

  田洪说了一大堆,说完就看着三个族长,期待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

  而此时的三个族长却都陷入了震惊之中,半个手臂长的雪白兔子,不会飞只能在地上走的乌鸡,还有会在水里游的扁嘴鸭子,各种各样的果实种子,大量的羊群和肥猪,许多许多的马匹还有那什么叫毛驴的东西,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不愧是擅长养殖技术的部落啊,居然驯养了这么多种动物,还真是游伏说的那样,汉部落除了水里的游鱼没有养,其他的什么飞禽走兽汉部落几乎都有了。

  如果白屋族部落也能学会养殖这些东西的技术,外加这些牲畜的幼崽,那么白屋族的壮大就指日可待了,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学会了这些,那么白屋族就可以和汉部落一样,族人再也不用出去狩猎了,只需在家饲养牲畜,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肉食和皮毛,还不用出去冒险,这是多好的事情,而这样的一个机会现在就摆在他们的眼前。

  几个族长互相看了看,然后异口同声的说道。

  “这个事情可行,就像洪刚才说的那样,哪怕汉部落不给钱,只要答应将来给我们一些牲畜的幼崽,我们也可以帮忙干活。”

  “是啊是啊,这个事情绝对可以干,不要工钱都行,只要给我们一些牲畜。”

  “洪,你说我们应该增派多人过去才合适?”

  几个族长听到这个事情立刻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这个啊,那当然是人越多越好,不过咱们部落这边也是要留人看守的,不过我觉得那些小孩子都可以过去帮忙,他们干不了什么重活,但是帮忙种菜,放羊,这些都是小孩子可以做的。

  “而且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去学习这些技术,等将来他们长大了,也好传给他们的后代,要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去学,到时候还要再交给孩子们,不如直接让他们去跟着汉部落学好了。

  “咱们的小孩子过去不要工钱,只要汉部落管吃,将来能给我们一些牲畜幼崽,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他的青壮吗,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我看游伏他们扎的盘子很大,画了许多的房子位置,要建好真不是一年两年能干完的,肯定需要很多的人,多派一些人也没有关系的。”田洪听到几人的话立刻就说起了自己的分析和打算。

  把小孩子送过去学习技术,这当然是好事,还不占用多少劳动力,给不给钱都是小事,关键是让孩子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几个族长只是微忖了一下,就立刻拍板决定下来。

  于是乎,整个白屋族部落再次筹备了一次队伍,这次直接组建了一支两百人的队伍,青壮男女各一百人,其他的还有好几百个少年也要跟着一起去。

  整个白屋族几乎倾巢而出,那些所谓的青壮,大多都是十四岁到二十岁之间的人,这些人真的是青壮,三十岁以上的人基本上就都是爷爷辈了,全是一群‘老夫’留在部落里看家,年轻人几乎全都出去打工了。

  古人三十岁自称老夫其实也很正常,十四岁结婚,十五岁生子,顺利的话三十岁就能当爷爷,当了爷爷的人不是老夫是什么,可现在这群老夫却成了留守部落的孤寡老人,也不知道这事是好是坏。

  但在那些老人们的眼里,后代们能学到更多的生存技术才是最关键的,孤独就孤独一点吧,反正两地也不算远,不忙的时候也能回来看看。

  白屋族大批的人口到了启安郡的建设工地上,要是一般情况下,这么多的人突然涌入,肯定会引起骚乱,但现实却什么麻烦事都没有发生。

  因为汉部落最擅长的就是管理人口,还有工程建设,就这两千来人,别说是汉部落的什么县令,就是随便找个包工头过来,也能把这两千来人安排的井井有条,人人都有事做。

  新来的男人们也被安排去建造房子,砍伐树木,女人们负责挖掘沟渠,运送泥土,还有的负责烧火作饭。

  而新来的那数百个半大孩子,有的负责照看更小的弟弟妹妹,有的负责放羊,有的照看鸡鸭,还有的小男孩背着竹篓,拿着镰刀,到处收集青草,喂养那些兔子。

  白屋族加上汉部落自己的那些工匠,从大人到小孩儿,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饭吃,而这还是一群互相之间不太熟悉的人,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的生活。

  这么厉害的管理能力,在古计和田洪两人的眼中,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它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就在承康郡和启安郡都在如火如荼搞建设的时候,北方去病送来的三万名奴隶也终于送回来了,现在船队已经抵达了卫山郡的码头,暂时还在湖里停着,就等安排好之后,再把这些奴隶送往各处了。

第1044章 奴隶的安置

  运送奴隶的船队到了卫山郡码头,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罗冲那里,罗冲也是很快下达了分配的命令。

  这次押解回来的奴隶,总数有三万一千六百多人,其中青壮年的男性有一万两千多名,剩下的将近两万人有六千多的女人,两千多的老头,剩下的一万多都是未成年的少年,不过大多也都在十岁以上。

  至于那些年龄更小的,他们自己不出来活动,去病当然没有俘虏他们的机会,这些十岁以下的小孩,大多都还在食人族的村落中没有出来。

  按照之前和林飞、大力两人商定的计划,首先就要满足他们的奴隶需求,因为汉部落的重工业要分一半出去到南方,再加上现在各种工程车辆的生产任务太重,所以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林飞的想法是把新钢郡的矿工全都补充到那些基础的工厂里去当工人,比如炼钢厂,水泥厂等等,然后再把炼钢厂和水泥厂现有的这些工人,全都送到更高级的机械厂里培训学习,至于空出来的矿工,则暂时由奴隶补充。

  不过这也不是个长久之计,汉部落的采矿技术终究是要转型的,等把这一批的技工培养起来,研究所的机械厂就能扩大生产规模,大量制造挖掘机和装载机,有了这些大型机械,将来就可以把这些奴隶再次换掉了。

  至于换掉的奴隶怎么安置,这个也简单,将来让他们去干别的就是,比如修铁路,现在这些人或许还不会修铁路这么高级的工作,但经过在矿上工作的这么长时间的调教,将来也许就会了呢。

  一万两千多的青壮男奴隶,罗冲直接批了五千人给新钢郡,让他们放到矿上使用,至于奴隶如何管理,如何调教,这个根本不用罗冲操心,新钢郡那边,尤其是大力这个人,早就有丰富的经验了。

  剩下的七千多人,罗冲一声令下,直接运往南方,其中五千放到都城那里,交给游智带领,负责皇宫和都城的建设,游智手下有一千多名金吾卫的战士,都是以前的情报人员,还有上千名的各种工匠,管理五千个奴隶干活不是什么问题。

  皇宫已经建设一年多了,但是实际进度并不大,而且这还是罗冲私人的‘家’,不好意思劳烦百姓大动干戈,但是现在有了这批奴隶,那就要把建设的进度提上去了。

  剩下两千多人交给游伏,让他用这两千人建设承康郡和启安郡,而且罗冲还特意交代,可以让这些奴隶置于铁路施工队的管辖之下,将来修建南方的铁路,需要打隧道,搞爆破,翻山越岭容易死人的活儿,全都可以让这些奴隶打前站,死了也是白死,部落官方还不用赔偿抚恤金,何乐而不为?

  一万两千多的青壮男奴隶分掉之后,还有两千多的老头,罗冲想了想,直接把这两千多的老头送到了跨海大桥的工地那边,让他们自己看着安排,有什么重活都可以交给这些老家伙,反正汉部落也不打算给这些人养老了,累死在工地上也无所谓,只要不让他们白吃饭就行。

  分完了这些奴隶,其实剩下的那一万多人更不好处理,其中有六千八百多名女奴隶,还有一万零几百的未成年人,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当初罗冲决定要这些女奴隶,是为了拿来当大体老师,给医学院当标本用的,但就算是当大体老师,也不能一下全送进去吧,而且罗冲是计划过,让这些女人生孩子的,好让医学院的学生吗拿她们练手,尤其是接生方面的事情,还有幼儿保育方面的技术。

  那么这样一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女人怀孕,怀了孕孩子就得生下来,而这些奴隶的孩子将来如何管理,这就又是个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六千八百个女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罗冲为此很是发愁。

  后来他和小蝶商量了一下,在浏阳郡那边选一个湖心岛,上面建一个制衣厂,用来给这些女奴隶提供工作。

  其实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一所女性监狱,而且监狱自带劳改工厂,工作内容就是做衣服,汉部落有许多的衣服要做,官员的制服,各个官办作坊(国营工厂)的职工制服,军队的军服,被子等等,这些一两年就要换一次,着实需要不少的人力。

  不过进厂之前,先要由医学院那边派出人手,对这六千多个女人进行筛选,身体健康,且处在生育年龄之内的青壮年女人,全都进行统一的清洗消毒。

  头发剃光重新养,身体也要用杀虫剂洗干净,比如用砒霜泡澡,去除身上所有的寄生虫,另外还要检查身体,确定没有那方面的疾病。

  等筛选完之后,超过生育年龄的老妇,还有年龄较小的少女,全都丢到工厂里做衣服被子去,剩下的青壮女人,将作为奖品,奖励给那些安分守己,努力干活,身体健康,长得好看的男奴隶,让他们组成家庭。

  但是这个家庭也不是想回就回的,所谓的家庭,就是在制衣厂周边的职工宿舍里单弄一个小院,那些男奴隶每周回去几天,可以和女的一起住,但平时不允许他们生活在一起。

  如果女奴隶怀了孩子,那么就自动升级为医学院的大体老师,会被当作医学研究对象,医学院会负责孩子的接生和幼儿保育。

  等孩子年龄超过一岁之后,这些奴隶生下来的孩子就会被当作孤儿,统一送到金吾卫下辖的福利院接受抚养和教育,将来这些孩子长大后或许会被选入金吾卫,或许没被选中,独自进入汉部落的社会体系,还有的就会像这次组建的拖拉机驾驶班一样,成为一些特殊技能的工人。

  汉部落将会隐瞒他们的出身,让他们以一个正常的汉部落公民的身份融入这个部落,这个国家,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歧视。

  总的来说就是,女奴隶拥有生孩子的权力,但却没有孩子的抚养权,她们的孩子自出生那一刻起,就和她们再没有了任何关系。

  这样看来对那些‘母亲’来说或许比较残酷,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刚问世就要和自己骨肉分离,但如果告诉她们这些孩子未来的命运,要是让她们这些母亲自己来做选择。

  是选择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小奴隶,从今以后一辈子都作为汉部落的奴隶存在,还是放弃孩子的抚养权,让自己的孩子在汉部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这些母亲大概会毫不犹豫的放弃抚养权,谁又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要一辈子为奴呢?

  从这个角度看,这么处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还有一个原则问题就是,汉部落虽然有大量的奴隶,但一直都不算是奴隶社会,罗冲也从来没想过要让汉部落成为一个奴隶社会,这是个原则问题。

  汉部落现在是有奴隶不假,但这些奴隶都掌握在官方的管辖之下,属于部落官方政府的公共财产,是一种生产资料,随着这些奴隶的老去和死亡,汉部落也终将不会再有奴隶出现。

  只要没发展到家家户户都有私奴的程度,那就不算是奴隶社会,而且汉部落现在的工业化进程很快,随着各种机械动力的普及,人们也就不会再产生对奴隶的需要了。

  当然,仆人什么的还是可以有的,不过那不是私奴,而是雇佣的仆人,就像现代社会的保姆,那是主仆之间的雇佣关系,老板和职工的关系,而不是奴隶制的所属关系,这是原则上的性质问题,区别还是很大的。

  女奴隶的事情安排好了,那么就剩下一万零几百人的未成年奴隶了,这一万个半大小子,都是男孩,少年,正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个顶个的能吃,又不好管教,而且他们将来要做什么,这也是个大问题。

  不过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汉部落绝对不会白养着他们,更不可能让他们白吃汉部落的食物,别的先不说,首先得让他们能够自给自足的活着才行。

  汉部落很缺人,尤其是有些技术的工人,这是最难得的人才,而这些未成年的少年奴隶,又是学习知识最好的年龄,所以罗冲立刻就想出一个主意,把这一万个少年编成一支工程兵军队,叫工兵团或者铁道兵都无所谓,反正就是这么意思。

  一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按照现代的军队编制,都赶上半个师了。

  罗冲思来想去,决定把驻守在琼州岛朝阳郡的鹰扬卫调回来,朝阳郡就是琼州岛的东南角,于氏族那群渔民的地盘。

  于氏族又是在攻打鑫部落之前就主动投靠了汉部落的氏族,再加上现在汉部落对沿海渔民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于氏族对汉部落也很忠心,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那么在那里留着一支军队也就没什么必要了,还不如把这些人调回来干点别的。

  鹰扬卫的规模不大,记录在册的官兵只有两千人,是琼州岛驻防卫所里规模最小的一个,在战略上用处也不大,把鹰扬卫调回来并不会影响到琼州的防务问题。

  用鹰扬卫的这两千职业战士,来管教一万名奴隶少年,问题不是很大,相当于一个职业战士带五个小兵,每个人都成了副班长,或者副小旗官,管理起来还是较为轻松的。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