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嗯,你的这个想法很好,养殖场是个不错的主意,另外就是你说的粪便和肥料的问题,羊的粪便确实不多,其实要说当肥料,猪的粪便是最合适的,但就像你说的那样,这个地方养猪确实不合适,养猪也需要大量的粮食,而不是秸秆。
“不过你说的肉牛倒是可以有的,现在随着我们拖拉机的出现,牛已经不是唯一的耕种役用畜了,没有了耕牛,我们一样能用拖拉机耕种粮食,确实可以发展一下肉用牛。”
罗冲想了一下再次说道,“那就这样,正好司农寺的人也在这,我就给你们下达一个新的任务,在这个基地的旁边再建一座大型的综合养殖场。
“之所以说综合养殖场,那就肯定不是只养一种,要分区,先期以羊类为主,比例要占到最少一半,作为消耗秸秆和生产肥料的主力。
“然后牛也要养,正好你们司农寺可以成立一个课题,就是培育肉用牛,我先提几点标准,既然是用来提供肉食的牛,那么首先它的体格要高大,出肉率高,这一点可以拿我们本地的森林牛为主要血统,森林牛的体型要比草原牛大的多。
“其二是这种牛要长的快,生长周期短,不说跟羊一样生那么快,但也要越快越好,第三就是要耐粗饲,既然是肉用型的,那肯定不能和耕牛一样天天**料,必须要以吃粗饲料为主,还要长得快,肉多,至于究竟怎么喂,怎么调整饲料比例,这都是你们研究的课题。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防疫病,你集中饲养爆发疫病的几率肯定比散养要高的多,怎么保持卫生,怎么提升牛的抗病能力,这个肯定也是要研究的,我可以给你们提点意见,比如经常打扫牛圈,保持卫生,第二就是采集一些抗病提高抵抗力的无毒草药,混在饲料里给牛吃,应该可以起到一点作用。”
第1036章 大命二年伊始
众人听到罗冲关于培育肉牛而提出的标准后,也觉得十分有理,在场的几个司农寺的官员也是立刻掏出纸笔开始做笔记,等他们记得差不多了之后,罗冲这才继续补充道。
“开始的时候,羊群为主要的饲养牲畜,规模可以大一些,这个具体的数量是多少,你们要根据两万亩玉米秸秆的数量来计算。
“肉牛的话,先期不用弄太多,先把品种改良出来再说,养个一两百头估计就差不多了,再然后就是养猪。
“这个综合养殖场里必须要有猪,数量最少不能低于五百头,这个主要是用来做实验的,到时候你们司农寺要和汝阳郡学府县的医学院合作,主要研究如何让猪肉高产,长得快,并改良肉质的绝育技术。
“这项技术由医学院主导开发,你们司农寺也要派人参与学习,等技术成熟之后,你们要专门组织一批人学习这个绝育技术,然后将来把这些下派到汉部落各个郡县的畜牧局,让他们为当地百姓做家畜绝育服务。”
给猪做绝育?!
绝育的猪长得快?肉多?而且比较好吃?!!!
众人都是听的一脸懵逼,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也不知道首领这是听谁说的。
“首领,这个,真的假的啊,什么是绝育?还有这个绝育的猪真的能长得快?”一个司农寺的官员有些不信的问道。
“绝育就是字面意思,指的是断绝生育,通过一种绝育手术切掉猪的生殖器,使其无法发情,你们要是见过养猪的话,就应该知道这猪在发情期尤为好动,兴奋,不好好进食,还喜欢闹腾,这样怎么可能养的肥呢?
“但是这绝育的猪就不一样了,猪绝育了之后失去了生育能力,也不再发情,就会变得比较懒,成天除了吃就是睡,也不好动,什么都不干,这吃进去多少就长多少,因此就长的比较快了。
“不过这个技术现在还不成熟,你们司农寺要做的呢,就是配合医学院一起搞研究,你们负责提供场地和实验活体,由医学院来做绝育手术,并保证猪在术后能够活下去。
“而你们要做的就是等医学院给猪绝育之后,你们要负责好好饲养,记录和总结饲养的方法,还要用绝育猪和没绝育的猪做对比,看看两种有什么不同,吃同样的饲料,那种长的比较快,更要经常给猪测量体重。
“要给猪建立档案,比如它爹妈是谁,它是谁的种,出生后多少天断奶,多少天绝育,每天进食多少,吃的什么,体重增加多少,最后通过大量的对比总结出最优的饲养方案,为以后建立大型养猪场做技术储备。”听到那个官员的疑惑,罗冲立刻就给他解释了起来。
这一番解释也把在场的众人听的一愣一愣的,原以为首领并不清楚绝育是什么,搞不好就是听谁说了那么一嘴,结果罗冲还解释的一套一套的,居然还说要给猪建立档案,把什么时候断奶每天吃多少东西都记下来,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一想到说这话的人是罗冲,他们就再次释然了,罗冲是谁,罗冲那可是汉部落的科学教父,‘大胆假设,严谨求证’这句科学名言就是罗冲提出来的,而且罗冲的这种要求,也确实称得上严谨了,别说是猪,连汉部落的人都没有那么详细的档案。
见到众人一脸懵逼的样子看着自己,罗冲再次说道。
“都记下来了没有,看我作什么,哦对了,还有那个肉牛的培育也是,同样要给每头牛建立档案,尤其是父母血缘,这个关系到牛的血统,将来改良的时候好追溯它的遗传源头,光是能够杂交出新的品种还不行,你们还得让这种血统稳定下来。
“经过杂交得到想要的品种之后,要让它横向繁衍几次,经过几代的基因沉淀,这样才能彻底稳定出一个全新的品种,使其不会再出现隔代遗传和返祖现象,这个你们一定要严谨对待,将其当作一个课题,好好研究,好好总结,最好将来能总结出一些理论,用这些学问写出一本书来。”
罗冲继续说着,那些司农寺的人也一直在记着,虽然还是听的一脸懵逼,但他们都感觉到了首领对这项技术的重视和期盼,这些人当然也不敢马虎对待,肯定是要把事情办好的,不然都没办法跟首领交代了。
“那首领,这些猪的饲料问题怎么解决啊?这么多的猪,需要吃什么?”一个司农寺的官员做好笔记后再次问了起来。
“吃什么?这个你们不要问我,而是要问你们自己,我都告诉你们了,先不要想着盈利,不要想着你们是在养猪,而是在做实验,懂了吗?
“什么叫做实验?就是分类,对比分析,你们应该多弄一些猪圈,把各种实验样本分圈饲养,这个喂玉米,那个喂豆粕,这个喂薯秧,那个喂蔬菜,对比看看吃什么东西长得快,成本又低,然后再扩大那个配方饲养的比例,继续观察。
“所以说,这个答案要你们自己去找,而不是在这里问我,我要是什么都知道,那你们还做什么?”听到还有人问这种问题,罗冲立刻就有些生气的引导说道。
他只知道前世的那些猪都是要骟掉的,绝育之后的猪长得快,肉也没那么骚,以前的民间还有专门干这种工作的人,叫劁(qiao)猪匠,据说干活很麻利,割一头母猪的卵巢再缝合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那些小公猪仔处理起来更快,但罗冲又没干过这个事情,他怎么知道该怎么做。
反正任务是交代下去了,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做了,罗冲这个汉部落的大家长只需监督他们即可。
商议好了养殖场的事情,整个基地的农耕和养殖两件事也就弄得差不多了,罗冲又让禁卫去拍了一些拖拉机带着旋耕机工作的照片,留着回去搞宣传,然后就带着人回家去了,那些郡守们也是告别了罗冲,回到了各自的郡里去了。
这些郡守们的任务也很繁重,马上开春了,农业大郡要检查郡里的春耕准备工作,耕牛,人口,种子,农具,该解决的都要准备立刻解决了。
制造业的郡县,也要立刻回去安排明年的生产任务,比如新钢郡的研究所,假期回来之后就要立刻开始攻关收割机,尽快定型之后开始量产,这样才能解决第一季度春玉米的收获问题。
罗冲回到家后又是收到了一封去病从北方送回来的战报,再次汇报了这段时间他们的战绩。
不过第二阶段神策卫取得的战果并不大,去病也在信里向罗冲询问,等来年开春执行第三阶段的清剿战略时还要不要俘虏,如果不要俘虏的话,他们就可以直接大开杀戒了,这样就能给神策卫降低不少的损失。
据战报中讲述,他们的第二阶段战略执行的并不好,出了点变化,原以为食人族在第一阶段受到汉部落的强力打击之后,因为食物不足,无法生存,肯定会大规模南下,这样汉部落就可以以逸待劳,在敌人的运动中想办法歼灭掉他们的有生力量。
然而事实却超出了预料,似乎是第一个阶段对敌人打击的太狠了,又或者食人族的人口已经被歼灭了大部,那些原本应该南下的敌人因为邻居的消失而在森林中获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解决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因此他们也就不用南下了,之前那些被汉部落俘虏后留下的空白村落,就成了他们新的生存空间。
食人族这一个多月来倒也不是没有南下的队伍,有那么两支数百人的队伍,也全都被去病截住抓获了,或许是后面的村落发现了汉部落再堵截他们,而他们本身又获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于是就没必要冒着危险南下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敌人发现了新的通道,从其他地方绕路南下了,但去病和游野能够调集的兵力有限,没办法全面设防,也没有发现,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神策卫在第二阶段的战略取得的战果可以忽略不计,他们主力部队在河湾抓到的俘虏甚至都还没有一营在盐池那里抓的多。
盐池那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战略意义却很重要,只要敌人一天不能获得食盐的补充,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他们不能放弃的,就得继续咬着牙往盐池送人头。
如今的食人族虽然在盐池的问题上越来越谨慎,越来越苟,但不管他们到底多怂,还是在继续往盐池派人,虽然人数从之前的上千人集体行动,到后来的几百人梯队多波次采盐,再到后来的百八十人偷摸开采,甚至到了派人带着容器直接去抢盐池的卤水,可他们还是没有放弃。
一营的对策也很简单粗暴,你现在既然派的人少了,但是一营这边也不嫌弃,不管敌人来多少人,统统先吃掉再说,他们要保持的就只有一点,让敌人一颗盐粒,一滴咸水也不能带回去就行,只要敌人无法补给食盐,那么盐池就会成为对食人族的一种牵制。
去病现在也看明白了局势,开始有些咸鱼了,河湾阵地留下少量的士兵驻防,然后其余的民兵和主力全都开始休整,让忙了半年的军民好好休整一个月,为来年开春的最后清剿做准备。
去病给罗冲的汇报中也有关于自己第三阶段战略的计划,对于食人族部落的清剿行动,去病认为非常的危险,危险程度甚至超过了这半年在外围打游击,所以他并不准备投入全部兵力。
按照他的想法,清剿过程中,只用神策卫的两千六百人做主力,另外调派一千个精锐民兵做辅兵,主要是作为向导,因为他们更熟悉这边的气候和地形。
去病说他想将队伍进行临时改编,在行动的队伍中,将民兵配置到班排一级,每个班增加两三个民兵,最好是三个,从九人班扩编到十二人班,这样还是每个班三个战斗小组,如此一来,就能保证每个作战小组都有一名当地的向导,对部队战斗力有很大的提升。
而且扫荡森林,清剿食人族村庄这个事情,本来也不需要太多的兵力,他们要的是灭绝所有的敌人,是屠杀,而不是管理,打下来一个地方后也不需要驻防和维持治安,部队从不停留,打到哪里杀到哪里,直到把所有的食人族消灭干净为止。
罗冲看了后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问题,根据去病的汇报,现在北方前线抓捕的战俘,所有青壮加上食人族的老弱妇孺,人数已经超过了三万,差不多能够满足汉部落对奴隶的需求了,即便有了更多的奴隶,汉部落也用不上了。
因为这些奴隶不通语言,不懂技术,只能驱使他们做最苦最累,最没技术含量的苦力活儿,甚至像是铺路这样的工作,因为汉部落修的路越来越高级,而不是以前的那种土路,奴隶都无法胜任了。
而像是挖土,开凿人工河这样的苦力劳动,有把铲子就能干的事情,随着汉部落各种工程机械的应用,奴隶也会在这些领域中退出。
思来想去,现在还能用奴隶干的活儿,或许也只有搬砖这样不需要技术的重体力劳动了。
鉴于前线的战俘数量已经满足了汉部落的需求,所以罗冲就回信同意了去病的作战计划,在大命二年的对敌作战中,可以不要俘虏,战略目标以彻底灭绝食人族这个种族和灭绝巨猿为主,其他的一切军事目的都要以这条战略目标优先。
另外罗冲还提出了一条,在扫荡的过程中,要施行三光政策,即杀光,烧光,埋光。
发现的所有食人族,无论男女老幼,除了杀掉和俘虏以外,没有第三种选择。
发现的所有食人族的房屋,祭坛,生产生活工具,一切人类的活动迹象,统统都要烧成灰烬,哪怕是石头的祭坛,也要给它炸掉,彻底摧毁,将这个邪恶的文明彻底从世界上抹去。
至于埋光,就是处理好那些敌人和动物的尸体,要挖大坑深埋,春季之后气温上升,一定要做好防止尸体腐败演化成瘟疫的可能。
将这封信寄走之后,时间也进入到了十四月的中旬,汉部落各地的百姓们也都开始忙碌了起来,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好准备。
机耕试验田那里,拖拉机车队也在连日忙碌着,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两万亩的土地全都翻耕了一遍,完成了播种前的准备。
在一片忙碌而又祥和的气氛中,大命二年也随着冰雪的消融悄然开始了。
第1037章 崭新的一年
随着春季的到来,各地的百姓也开始了繁重的春耕劳作,不过和往年不同的时,今年北方许多的百姓都用上了插秧机,这样堪比旱地耧车一样的新农具,大大降低了插秧时的劳作强度。
自汉部落种植水稻的这十年以来,百姓们终于能站着把禾苗插到地里了,再也不用弯腰了,这就是巨大的进步。
相比于各地的水稻田,浏阳郡那里的机耕试验田显然要更加先进,他们不仅不用弯腰,甚至坐着就能耕种更多的土地。
二十辆拖拉机,六十名驾驶员,现在全都按照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日夜不停的在地里播种,除了吃饭上厕所,给拖拉机加水加煤之外,其余全部的时间都在工作。
多出来的那一辆验证型号的原车现在就成了保姆车,用拖拉机拉着一车的煤炭和水,专门给那二十辆车做燃料补给。
这样的工作强度自然是很高的,但也不用维持太长的时间,因为两万亩玉米全部耕种完毕也只需不到四天的时间,再累也就累四天而已,过了这几天他们完全可以放假休息。
而在新钢郡那边,十四月中旬的时候那些研究院和工人就已经休假结束,回去工作了。
罗冲给他们交代的任务也很简单,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收割机研发定型,然后开始批量生产,为第一季度玉米的收割做好准备。
不过由于初代的玉米收割机并不具备脱粒功能,所以还要另外开发一种玉米脱粒机才行,而且最好还是便携的,不然又要占据太多的资源。
根据这种要求,动力研究所那边也提出了一种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他们计划使用柱塞泵作为机械动力源来制造玉米脱粒机,使用时只需要将一台拖拉机弄过去提供原动力就可以,把液压管道直接连在脱粒机上,就可以让它工作,这样就能不再占用其他的蒸气机了。
不过罗冲并没有同意这个方案,玉米脱粒机这个东西和拖拉机不一样,拖拉机不可能在汉部落快速全面普及,但玉米脱粒机不一样,这东西在汉部落各个郡县的粮仓都能用的上,然而他们还没有液压动力,你让他们怎么使用?
因此最后罗冲的方案就是弄个空压机来提供动力,各地都有机井房,也都有蒸气机,到时候直接附带个空压机过去,那脱粒机他们也就都可以使用了。
不过脱粒机什么的还不是最重要的,现在还是要以收割机优先,先把玉米收获了再说,至于脱粒什么的,先把玉米棒子放进了仓库,什么时候脱粒不可以,反正又不会坏。
因此在罗冲的催促和指导下,收割机的研发进展也非常迅速,从元年十四月下旬开始复工,二年一月的中旬就出了成品,这也多亏了之前的研究,本来这个项目也都快出成果了,要不是为了赶着过年还有拖拉机的订单,估计收割机早就弄出来了。
罗冲收到消息后亲自前往验收样品,经过几天的测试后,正式给玉米收割机定型,并宣布先试生产十辆的生产任务。
至于为什么只生产十辆,是因为不需要太多,这个和播种的时候不同,播种需要赶时间,错过了农时可能就种不上了,但是收割则不同。
因为暂时缺少肥料的问题,机耕田虽然有六万亩之多,但实际上只用了两万亩,采取的是休耕种植模式,下一季的玉米就要换一块地播种了,所以现在这块地上的玉米并不着急收,十辆收割机完全可以慢慢收获,不过再慢有个八九天也肯定干完了,现在根本没必要给研究所那么大的压力,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趁早把挖掘机和压路机弄出来定型,南方的各项工程也是很需要这些机械的。
与此同时的极北之地,去病也带着主力军回到了汉部落掌控的河谷大营中,他要派兵看押那些奴隶登船,尽快把这批奴隶送回去,罗冲可不止一次催促他要奴隶的,现在汉部落有很多的工程需要劳动力,虽然这些人什么技术也不会,但弄回去搬砖也是很好的啊。
为了防止人数众多的奴隶在船上闹事,去病还让那些船员把所有的奴隶都用手铐铐在船舱内栏杆和把手上,每个人铐一只手,防止他们乱跑,留出一只手的活动范围,让他们可以自己吃东西。
当然,食物肯定也不会很多,吃得少就没有力气闹事,而且也会减少排便次数,方便船员们的管理。
除此之外,去病还专门征调了一千民兵放到各个船上,负责押送这些俘虏,等送过去之后他们还是要跟着船回来的。
而那些北方的百姓们听说要征召一千民兵南下去汉部落,也都兴奋不已,所有人都踊跃报名,抢着想要上船,哪怕明知道这来回一趟要三四个月,路上也绝不轻松,可他们就是想去看看。
这些被游野从各处拉拢过来的遗族,虽然知道自己现在属于汉部落,汉部落也是一个超级强大的部落,十分先进的文明,但加入汉部落也有三四年的时间了,除了见过从南方过来的帆船,还有去病带来的军队,可真正的汉部落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们并不知道,所以大家都想过去看看。
到了最后,虽然想去的人数众多,但毕竟船上的空间有限,再来说,多带一个人南下就要多准备一份粮食,去病当然不会送那么多人过去旅游,他要的是押送俘虏的士兵,所以最后还是挑选了一千个最机灵能干的家伙跟着船队南下了。
从北方押送俘虏的庞大船队顺流而下,汉阳郡这边的游伏也没闲着,刚一开春,游伏就请命再去南方探路,只不过他这次的任务要更繁琐一些,汉部落今年的目标是在浏阳河的中下游地区再建两座城池,一座靠近浏阳河岸边的水陆转运码头,这里也是中下游地区铁路的起始点,负责从这里运重装备上岸,也可以通过这里把中下游地区的各种矿产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北方和南方。
除此之外,这条铁路还要经过那座钼矿,然后一路向东抵达煤矿附近的那个城池,把周围的煤矿也纳入铁路沿线的范围,同时再往东一些的白屋族也要拉拢过来,最好放到这个城里,这点其实也很容易做到,老办法,用各种物资诱使他们来给汉部落打工,就以建造城池的名义,在和汉部落长期的交流中,一定能把他们同化过来。
两座新的城池,一座煤矿和一座钼矿,再加上周边的水利设施和农田开垦,以及浏阳河支流上的两座铁路桥,外加一条全长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的铁路,这就是罗冲计划的南方工业建设第一期工程了。
等把这第一期工程搞定之后,迁移了足够的人口过去,到时候再向东南挺进,用一条四百多公里的铁路打通和汤部落的交通。
筑城那当然是不容易的,再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建立城池,首先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做好具体的规划,城池建在哪里,哪里是农田,在哪里采伐木材,从哪里采土烧制砖瓦,这个采土的地方最好还要和灌溉系统或者水利系统结合在一起。
再说的具体一点,游伏这次过去实际上就三个任务,第一是筑城的规划,这次可不是找个大概范围那么简单了,而是要直接插标划线,确定城池的具体位置了。
第二个任务就是筹建一系列的工厂,砖瓦厂,木材加工厂,铁匠铺,用来打造各种建城所需的工具等等,另外还要有一个临时的牧场,或者说车马行,筑城肯定需要大量的运输,所以车马也是不能少的。
第三个任务就是雇佣劳动力,不管是周边的小型部落,还是像白屋族那样稍大的氏族部落,能拉拢的全都要拉拢过来。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游伏这次带领的团队规模也变大了许多,除了之前那一班专门跟着他搞野外侦察的两百人,还有人数上千的木匠、窑工、泥瓦匠、铁匠等等工匠,另外还有一支两千人的铁路工人,都是刚刚完成东薪郡内的铁路铺设,然后转调过去的,这一批人还是当初汉部落从开源之战中抓的鑫部落战俘,不过现在已经获得了汉部落户籍,成了专职的铁路工人。
三千多人的队伍,外加各种工具和设备,还有先期建城的队伍所需的食物,足足装了十五艘大大小小的帆船才把这些人全都运到了南方去。
关于南方新建两城的地名,罗冲也已经想好了,靠近浏阳河中下游岸边的那座,也就是中段铁路的起始点,罗冲将其命名为‘承康郡’,靠近煤矿和白屋族居住地的那个新城,罗冲取名为‘启安郡’。
承康郡和启安郡这两个名字,取自‘承上启下’之意,汉阳八郡是汉部落的北地,南方的汤部落八郡、拓海郡以及都城,再加上琼州六郡和草原洪湖三郡,这些全都隶属于南方范围。
然而汉部落南北两端相距甚远,犹如一条龙的一头一尾,中间却是汉部落势力范围的真空区,既没有百姓又没有军队驻军,这样显然是有问题的。
如今在浏阳河的中下游位置新设‘承康’‘启安’两个郡,就相当于给这条龙加上了腰,填补了汉部落南北两地中间的势力空虚,同样也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了汉部落对疆土的统治。
另外一个含义同样是承上启下,这两座城池不光是加强了汉部落对中部地区的统治,还为汉部落的工业转型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汉部落能否发展出重载铁路,能否发展出真正的重工业,全都要从这两座城池开始,因此在工业布局上,这两座城同样称得上‘承上启下’。
……
从北方南下的船队和从浏阳郡南下的船几乎同时出发,但还是游伏率先带人到达了承康郡的岸边,不仅是因为这段航程更短的原因,还因为他们所搭乘的船全是飞鱼快船,航速要比北方押送战俘的三桅船快的多。
不过这样也就更加方便了汉部落对承康郡的建设,上岸的工人们立刻就可以开始建设工厂,先把木材加工厂建造起来,用来给建筑队提供大量的枕木和房屋建材,把那些蒸汽设备安装到位,立刻就能开工。
后续的铁路铺设也可以从卫山郡源源不断的运输铁轨过来,单向航程最快只需五个昼夜,这样的运输速度放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非常快的了。
枕木和钢轨有了,铁路就可以先铺起来用了,至于所需要的道砟碎石,可以等在当地找到了合适的采石场再做打算。
因为那些道砟碎石本来也不是铁路的必需品,它只是起到了一个缓冲减震散压的作用,其实就是减少一些火车行驶时的震动,但这对目前主要用于货运而不是客运的铁路来说,那就是可有可无,现在没有道砟也能先跑着,等以后有了石头再补上也是一样。
上岸的队伍分成了两批,一批聚集在河边,先找了一个河面开阔,约有两公里宽的河段,然后再挑选水深的地方建设码头,用于停靠吃水很深的重载帆船,防止船舶搁浅坐底。
那一千人的工匠和两千人的铁路工人基本上都留在了码头上。
承康郡的这个码头还是很大的,因为它不止是一个码头那么简单,还要成为一个内陆河港口,同时也是一座大型的火车站,而且这还是一个主要运输矿物类货物的重载码头,其承载能力和规模都将是很大的。
好在汉部落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不管是浏阳郡还是卫山郡,亦或是东薪郡,都差不多是这个规模,不过更为贴切一点的,还是像卫山郡那样的码头一样,因为那里也有一座大型火车站,同时往来运输的也都是矿石,铁锭,钢筋水泥,甚至是火车和钢轨这样的重型装备,非常有借鉴意义。
那些被派来的工匠也是参考着卫山郡和东薪郡的成功经验,再根据当地的地形,最后再改进一些以前在码头+火车站模式的运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这才设计出了承康郡水陆运输集散中心。
第1038章 再见白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