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402章

作者:羽卿书

  “既然你们觉得传动复杂,那就用最简单的空气传动啊,气锤知道吗,风批知道吗,把前面的批头换成铰刀不就好了?

  “你们可以在每组运动单元中接入一根橡胶输气管,然后把每组的旋刀和铰刀通过连杆或齿轮联动,然后在后面的蒸汽机上装一个空气压缩机,这样只需要十几根空心软管,就能解决车头几十个运动部件的传动问题。”

  众人闻言立刻把嘴巴张成O型,一副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样子。

  原来还可以这样?!

  首领的头脑真的是太灵活了!

  .

  .

  .

  白天去看了牙,疼的我想死,两天没吃饭了,晚上吃止疼药才能睡一会儿,今天去医院钻了个洞,把神经烧断了,终于不疼了,吃了晚饭立刻来码字,嗯,我争取今天不拖更。

第1010章 忙碌的罗冲

  敲定了收割机的研发方案,罗冲并没有立刻离开,他又在研究所待了两天,把杨大山介绍给了研究所,又和农机小组讨论了手摇插秧机的改进方案,其实也没啥可改进的,只不过把那些木制材料统一换成了铁的,然后安排实验,尽快定型,明年开始正式在汉部落全面推广。

  冬天怎么做插秧实验?这是个问题,但对新钢郡这里来说却不算什么问题,罗冲出了个主意,直接在炼钢厂新建的铸造车间里开辟了半亩地的试验田。

  这是个新建的车间,但却是和原来的铸造车间相同的,等于是把原来的厂房给加长了一节,此时还没有做地面硬化,没有铺上水泥,还都是泥土地,所以直接开垦一块出来,浇上水就可以实验了。

  铸造车间内的温度很高,最起码没有零下,只要水不结冰,就可以用来实验。

  至于实验用的禾苗,罗冲提意直接用稻草的叶子,几根叶片用细线捆扎在一起,模拟出一根禾苗,半亩地总共也插不了几根,组织一些妇女在家中制作,一天时间就把假禾苗做出来了。

  当然,罗冲只负责出主意,他可不会动手。

  实验当然也很成功,不过农机组的组长和杨大山商量了一下,假禾苗毕竟还是假的,万一用真禾苗的时候出了问题,到时候已经大批量生产的插秧机就全都得返工修改了,所以两人并不建议立刻批量生产,最好在开春的时候用真禾苗再实验一下。

  两人找到了罗冲,反应了这个问题,然后询问罗冲的意见。

  开春再实验,到时候再开始生产,想要在明年开春就开始普及当然就无法实现了,罗冲想了想才说道。

  “那这样吧,手摇插秧机先不批量生产,但现在就可以开始生产零部件了,我知道你们的担心,但是这次的实验也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所以就算是真的出了问题,需要修改,也只是小问题,对吧?”

  两人闻言立刻点头,其实这次的实验效果很好,但是万一要出了问题呢,两人只是不敢担这个责任而已。

  “既然是小问题,那就和大部分的零部件没什么关系,就算你们做出微调,整体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像是齿轮,链条,下面的铁皮滑橇,上面的铁皮托料板,还有钢管立柱,这些零部件已经可以生产了。

  “你们可以先囤积零部件,然后开春气温回升之后,赶在大田插秧之前先种一批出来,用于实验,实验成功后立刻开始开足马力生产,到时候有那么多零部件在,只需要简单组装和焊接,立刻就可以推广开来,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就是你们的工作会紧张一些。”罗冲再次出主意道。

  “这个办法好,这样就能赶在插秧之前推广开了,虽说不至于立刻普及开来,但是最少能满足一两个郡的需要。”杨大山兴奋的说道。

  农机组的组长思考了一下,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杨大山只知道插秧机,但是对工业制造不熟悉,这方面农机组的组长倒是更有经验。

  “可以,生产零部件并不复杂,不过齿轮和链条这方面我们动力研究所并不熟悉,这都是综合研究所那边造出来的,如果可以的话,首领最好让他们派几个人过来指导一下,不然我怕我们的工人不熟悉。”农机组的组长也点头说道。

  “没问题,这个好办,我答应了。”罗冲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就在罗冲这边和农机组讨论插秧机推广和实验的时候,林飞那边也没闲着,他们用了半天的时间汇总了拖拉机和装载机定型的各项数据,统一定制了生产标准。

  然后下午又召集各个研发小组和工人领班开生产大会,制定二十辆拖拉机的生产计划,明确每个组的任务和负责人。

  比如蒸汽机厂要按型号标准生产多少台蒸汽机,平均多少天生产一台,需要用到那些车床设备,和各部门协调好工具的使用时间和权限。

  又比如空压机厂负责生产的液压柱塞泵,每天需要生产多少个才能完成任务,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用到哪些机床,如果不够的话需要从哪个单位协调,等等等等。

  整个生产计划细化到车辆的每一个零件,每个小组几个负责人,多少个工人,用时多少天,生产几个零件,需要使用哪些工具设备,全都明确划分,一起统筹。

  这个大会足足开到了晚上,大家挑灯夜战,连晚饭都是在会议桌上吃的,不过大家越研究,心里就越有信心。

  原来他们以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把任务细化之后,他们发现好像也不是很难,只要大家做好自己的那份任务,最后是有可能在正旦前生产出二十台拖拉机的。

  与会的众人,不管是研究院,还是那些技术工人,此时心头都是一阵恍然。

  原来机械生产还可以这样!

  这样看来他们的生产潜力可是非常大的啊!

  这个计划出炉之后,大家都有了信心,对于那些领了任务的各个小组来说,任务并不困难,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他的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这个计划真正的难点,在于各部门的统筹,总负责人既要有绝对的话语权,否则协调不了各部门的工作,又要有责任心和信心,别人觉得能不能做出来不说,负责人一定要有信心,并为之努力才行。

  林飞这个研究所的所长就正好符合这一点,他在会上表示会亲自主持这个任务,各部门有问题都可以来找他,有困难就提,他这个大管家一定想办法给大家解决,但也要求各组全力以赴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

  当天晚上的生产大会一直开到了十点左右,电石灯都加了两回水才结束,罗冲对此非常满意。

  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罗冲早就在汉部落提出来了,并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实际应用,比如造船场,炼钢厂,水泥厂,轧钢厂,造纸厂,铸币厂等等等等,有了这些现有的生产模式影响,林飞能想到这样的计划生产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反而算是顺理成章。

  他想不出来才是他的失职,身为一个领导不能一点眼光都没有。

  不过第二天,这个家伙就来找罗冲哭诉了,不为别的,就一个目的,要人。

  工业建设离不开技术工人,而且是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一点不管是从当下来看,还是从未来南方的布局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罗冲并不反对。

  他当场拍板把汉部落所有学校的七成毕业生都派给动力研究所,剩下三成再补充给各地官府充当小吏。

  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汉部落未来几年内都会停止向外扩张,最起码在大命这个年号更改之前是这样的。

  停止了对外扩张,就等于不会设立新的郡县,郡县不扩充,自然不需要多少新的官员,所以官员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了,把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工业化的建设中才是正途。

  除此之外,林飞还腆着脸找罗冲要更多的奴隶,神策卫到北方和食人族打仗,战略目的之一就是抓奴隶,对于提供武器的动力研究所来说,林飞当然再清楚不过。

  他知道开春之后就会运来一大批奴隶,最起码有几千人,不过这些奴隶都是有用的,罗冲不会轻易给他,林飞也没说死全要,他说的是借,借用这些奴隶一段时间。

  林飞的计划是,用这些奴隶把新钢郡开采矿石的矿工全都替换下来,让那些拥有汉部落户籍的矿工全都转入各个工厂工作,从学徒工做起,然后自己培养成技术工人,为将来工厂的分裂和扩建储备人才。

  之所以说是借,而不是要,林飞是这样说的。

  “首领,你先把这些奴隶借给我,我把那些换下来的矿工都培养成工人,到时候有了充足的工人,我们就可以大批量的生产挖掘机和装载机,以及拖拉机和翻斗车,到时候汉部落所有的矿都可以用这些大型工程机械来开采,就用不上多少人力了,这样到时候还能把那些奴隶再换下来。”

  理是那么个理,罗冲要那些奴隶,其实也就是为了建设都城用的,其他的用处也不大,反正这些奴隶在汉部落是没有人权的。

  罗冲也不会把他们当人看待,这和那些草原还有鑫部落的战俘不一样,那些战俘改造一下还能当作普通百姓对待,发给他们户籍,繁衍后代,生产粮食、肉食和布匹,继续为汉部落的壮大做贡献。

  而这些食人族的奴隶根本没有繁育后代的权利,罗冲要的是让他们种族灭绝,他们的用处只有两个。

  一,给汉部落干活干到死。

  二,临死前拉到医学院当作标本被解剖,或者做人体的活体药物实验,为汉部落的医学进步继续做贡献。

  当然,这不是自愿的,而是强迫的,对于这些吃人的家伙来说,完全没必要当人来看。

  罗冲想了想,就直接答应了下来,他对于皇宫的建设并不是很着急,对于登记称帝也不是很着急,关键是没必要急于一时,所以先把这些奴隶借给林飞几个月,他是不在乎的。

  反正以二所的能力,只要他们有了充足的工人,相信他们很快就能生产出来一批工程机械,到时候就能把奴隶换下来了。

  等答应了这件事情,林飞再次拿出一个小册子,递到罗冲手上说道。

  “首领,这是我总结出来的,给一所那边下的订单,都是生产拖拉机所需要的零部件,主要有液压油输送管,高压输气软管,还有液压油,橡胶轮胎,以及车窗玻璃,电石灯等等,都是需要一所那边,还有他们的附属工厂才能生产的,这个我们造不了。

  “我已经在上面列出了每样零部件的具体参数,以及生产数量,还有交货时间,首领最好快些交给他们,否则单靠我这边无法完成二十辆车的计划。”

  罗冲翻开看了几页,点了点头说道,“嗯,我知道了,放心吧,还有别的事情吗?”

  “没有了,我们一定尽全力完成首领交代的任务。”林飞立刻保证道。

  “好,那我可就走了,我这就动身去一所那边安排生产计划。”

  罗冲说了一声,当天就带着杨大山乘坐火车离开新钢郡,前往卫山郡码头。

  这还是杨大山第一次乘坐火车,心里激动的不行,一想到以后会加入到这个研发了火车的部门,心中更是振奋不已。

  两人还有罗冲的一众禁卫,当天傍晚抵达了卫山郡,在卫山郡的驿馆住了一夜,然后第二天分开,罗冲和禁卫们乘坐帆船前往湖心岛的综合研究所,杨大山搭乘前往浏阳郡的货船回家。

  又用了两天的时间,罗冲才把各项生产任务给综合研究所这边安排好,然后又再次乘船去了浏阳郡。

  抵达浏阳郡后,他又骑着马和浏阳郡郡守佘辛一起去看他们规划的试验田,一共六万亩,十公里宽,三十六公里长,超级大的一块地,骑着马转一圈都要跑上半天好几个小时,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大。

  但实际上并不需要一次性全部开垦出来,第一季度也只是需要两万亩而已,剩下的都是留着休耕轮换的预备土地。

  佘辛按照罗冲的要求,找了一块地形平坦,没什么树林的地皮,而且还靠近现有的村庄,还有之前开发的人工河来提供灌溉用水,不过沟渠需要现挖,灌溉也需要水泵才行,但这些对于汉部落都不是问题。

  在这块地上巡视了一遍之后,罗冲再次下达了两个任务。

  “可以组织附近的百姓,联系那些伐木队,把这片地的树木全都砍掉,至于那些灌木,还有地上的干草,干脆放一把火烧掉得了,以前开荒的时候我们也放过火,不过冬天风大,你一定要派出足够的人手看着点,火场周边最好也做好防火措施,弄些积雪堆在下风口的边缘处,弄个隔离带出来。

  “拖拉机可以直接耕地,但拓荒最好提前搞一下。

  “另外就是再选一块地方出来,同样要大,然后平整土地,铺上水泥,硬化地面,弄出一个晒谷场出来,那么多的试验田,等收获之后晾晒粮食也是个大问题,必须提前做好打算。

  “而且打谷场周围也要再建一个车库,以及住房,用来停放未来那些农机,住房则是给那些农机的司机和司炉们准备的,还得准备一个简单的修理车间,以及一个小仓库,用来存放零件,以及煤炭,那些农机可都是要烧煤的。”

  .

  .

  .

  哈哈,今天写完了,虽然嘴巴子还是肿的,但是牙不疼了好爽。

第1011章 北方战况

  晒谷场,车库,休息区,维修车间,仓库,这都是必不可少的设施,等罗冲交代完后,佘辛立刻就答应了下来,并准备回去后就开始办理。

  至于这个单位的管理权,罗冲决定将其划归司农寺管理,属于中央直属部门,目前只需要向罗冲负责,短时间内专门用于机耕作物实验。

  司农寺在历史上有很大的权力,汉朝时没有九寺的概念,但那时候有大司农一职,前身叫治粟内使,掌管全国粮仓,物资供应,物价调节,国库出纳,皇庄耕种,另外盐铁专卖也归大司农管理,名副其实的财政一把手,连后世专管钱粮的户部尚书都没大司农的权利大。

  不过汉部落的司农寺就不一样了,更有点像农业部,而且现在的职权范围也没有明确下来,毕竟还没有建国,现在的司农寺,更像是个科研单位,不光负责选育更优秀的作物,还负责牲畜配种选育工作。

  总结起来就是,研究更高产的作物,研究更好的耕种方式,选育价值更高的牲畜,研究更好的养殖手段。

  汉部落现在的司农寺也有人,不过人不多,总共就那么几个,当初缚马关有一个发现了圈养羚羊比散养羚羊每年可以多生一胎的家伙,就被罗冲选入了司农寺,他的出现直接让羚羊的繁殖速度增加了一倍,绝对是适合研究农牧业的人才。

  之后的这些年里,陆陆续续的也有一些人被选入了司农寺任职,都是一些农牧业的行家里手,有擅于种植各种粮食蔬果的,还有擅于禽畜养殖的,加起来总共有那么十来个,负责人是一个叫姜尔的人。

  没错,这家伙也是有姜氏的一员,有姜氏虽然是后期加入汉部落的氏族部落,但是只论耕种的历史,有姜氏显然要比汉部落长的多。

  汉部落才种了几年的地啊,人家有姜氏都不知道种了多少年了,虽然这个部落的耕种技术没有汉部落的那么先进,但是论对于种地的热情,他们显然是要高于汉部落人的,再加上这个家伙加入汉部落后,喜欢钻研各种作物的种植,于是就被罗冲选入了司农寺。

  说是司农寺,其实连个固定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研发项目和发展计划也没有明确,大多数时间都是兼职状态,不过这次有了机耕试验田,这个部门就可以正式确立起来了。

  离开了浏阳郡,回到家中,罗冲立刻就让人把姜尔叫了过来,然后把机耕试验田的事情告诉他,并让他召集司农寺的其他成员,一起到机耕试验田那里设立司农寺的总部官署。

  嗯,是临时设在那里,将来肯定是要搬迁到都城的。

  姜尔现在的身份还只是个司农寺寺丞,司农寺卿和少卿的职位还都是空着的,现在组织还没那么大,也没那么多的事要管,所以暂时只有那么两个寺丞,还有十来个吏员,两个寺丞一个负责农耕方面,另一个负责畜牧方面,姜尔是负责农耕的那个。

  听说部落研发了可以自动耕种田地的机器,姜尔十分激动,现在试验田那里还是大荒地,过去也没什么用,于是他就主动申请和其他成员一起到新钢郡的研究所去参观,学习各种农机的使用。

  罗冲想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毕竟如果他不懂农机的话,那还怎么管理试验田呢?

  试验田的管理,试验田的开垦和规划,农机的研发任务,农机驾驶员的培训,这些事情全都安排好后,之前筹划的明年筹备五万人一年口粮的计划才算是彻底落实下来,接下来就要看各部门的任务完成进度了。

  罗冲想了想,就给北方的游野和去病写了一封信,先是询问了北方的战事,然后又告诉了他们明年部落会继续给北方提供粮食的事情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前线好好打仗,另外还需要什么物资的话,就给自己写信,罗冲争取明年开春河水解冻后就给他们送过去。

  写完了信,罗冲立刻让侍卫用飞鹰传书给送了出去,那么远的距离,足足要飞两三天才能到。

  而此时的北方,已经进入了冬季最冷的时节。

  大命年十一月初,汉阳八郡那里四个月的冬季,现在刚过去一个月,而北方三大营地这里,足足六个月的冬季,现在才刚过去两个月,还有四个月的寒冬在等着他们。

  北方冬季的前三个月,是降雪量最大的时候,之前在去病抵达时,已经降过了两场大雪,而那还是在神策卫和食人族正式开战之前,自从上个月给罗冲送回一次捷报后,之后的这一个月里,北方再次下了两场鹅毛大雪。

  连续四次大雪,还有神策卫不停的伏击,终于对森林里的食人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就是饥饿。

  外出捕猎的队伍莫名其妙的消失,让本该得到大量猎物和肉食的他们现在只能窝在村子里饿肚子,而他们所掌握的盐池也被汉部落给抢了,他们派人去反攻,反而全军覆没,那些零星出去觅食的老弱也经常消失的无影无踪,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没有办法,饿的两眼发昏的食人族们只能继续外出寻找食物,那些没了狩猎队的村庄,只能让妇女老弱去巡视森林中的陷阱,有的侥幸能捕获一些猎物,那就可以继续苟延残喘,等着外出捕猎的男人们带着大量的食物回来。

  陷阱中一无所获的村落,那些老弱妇孺就只能冒险去森林外面的大河里去捕鱼,有的胆小,不敢到大河湾处捕鱼,那么还能侥幸的活下来,而一些胆子大,人数多的村落,他们人多势众,不怕危险,结果到了大河湾那里,立刻就被神策卫的三营一网打尽。

  还有的村庄里青壮还有不少,于是他们攻击临近的村落,吃了邻村的老弱,补充了体力之后,再次结队前往东边的猎场去狩猎。

  敌人的反应完全在按照去病的推导在发展,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敌人最近貌似放弃了盐池,把守盐池的二营已经半个多月没见过敌人反攻了。

  最早的时候歼灭了一支人数上千的反攻队伍,过了大约半个月后,又迎来了一次七八百人的反攻,两次反攻都全军覆没,敌人似乎是看打不下来,连带过去的巨猿也全都战死了,就没有再组织攻击队伍过来。

  于是后面的半月,二营再也没有遇到一次食人族的反攻,只有神出鬼没的巨猿接连出现了十几次,但也全都惨死在二营的枪口之下,也不知道那些怪物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是为了抢回盐池,但每次只来十几只,要么几只,又有什么意义,反而更像是来复仇的。

  守着河湾的三营最近倒是打了不少仗,因为食人族的狩猎队没多少回去的,那些森林中留守的家伙没了食物,出来捕鱼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短短一个月内,三营已经歼灭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支队伍,少的三四十人,多的足有上百号,一个月下来,光是俘虏就抓了一千两百多。

  其中最近的这几次,还抓了不少的女人,看来去病制定的战略颇有成效,敌人的食物已经短缺到了一定的程度,连女人都不得不出来冒着危险觅食了。

  不过要论战果最大的,当然还是负责猎场战区的一营,一营的战果不光体现在抓获的战俘上面,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同样是他们的战果。

  为了配合去病提出的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和食人族抢夺猎物,一营的那七百多个战士,还有猎场营地的一千个猎手民兵,他们可是一天不停的在外活动。

  如果发现了食人族的狩猎队,那自然是没得说,找到地方肯定要把他们全部吃掉,如果没找到食人族的狩猎队,那也没有关系,去找猎物也是一样的。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