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57章

作者:羽卿书

  游伏没有想到罗冲把他叫回来,却没有提前给他安排好任务。

  这不可能吧?!会不会是首领在考验自己?想看看自己会怎么选择?

  这么一想,他顿时又犹豫了,原本打算跟罗冲提意找个地方官做的事情,现在也不敢说了。

  游伏沉思了一会儿,见罗冲没有什么其他的表态,于是就试探性的问道。

  “首领,要不然还让我出去探索咱们周边的领域吧,往东或者往西都可以。”游伏顿了一下,才为自己的想法解释道。

  “现在咱们汉部落已经占据了南北四地,从最北面的遗族大营,到中间咱们这里的汉阳八郡,再到南方的拓海郡和都城,以及海外的岛屿琼州,这从南到北上万里的地方,基本就是我们能够到达的极限了。

  但是我觉得东西两面还是非常值得探索的,目前咱们汉部落基本上已经不缺什么东西了,粮食,蔬菜,牲畜,各种矿物等,暂时都足够我们使用,但是我们部落还想要继续扩大的话,那就只有吸收更多的人口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按照咱们部落现在的发展,我们没有敌人,没有战争,粮食多的吃不完,甚至都已经开始进行大量的储备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人口肯定是会增长很快的,可能十五年之后,我们的人口就能翻上十几个翻,但是这毕竟还是需要时间。

  按照我的想法,既然我们当初能从浏阳河的东岸中南部发现几千人口的有姜氏,那么有姜氏原来的领地周边,会不会还有其他的部落?如果真的还有其他的部落,我们能不能去接触他们,最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吸收掉那些人口。

  另外还有我们汉阳郡的西面,比如说麻田县西南方的如梦水谷,那里以前就是我们用来举行各个部落之间的聚会的地方,如今我们已经很多年没再去过了,那边会不会又有了新的部落过来?

  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能不能再往远处走一走,找一找?”

  游伏的建议让罗冲听的很心动,没错,汉部落现在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从南到北,能够占领的地方已经全都占领完了,想继续向外开拓,又苦于没有多余的人口。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在几年之内快速的给汉部落收揽一批人口,那对汉部落的建设绝对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游伏这个人却只有一个,那么就算真的打算让他继续去探索,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而已。

  所以究竟是往东还是往西呢?

  往西,就是崇山峻岭的山地,虽然汉部落的西面并没有什么海拔超高的高山,但是小山却非常的多,有的虽然海拔也就一两百米高,但占地面积却非常大,就像汉部落西面的缚马关县城那样,就是处在两座小山之间的峡谷中。

  再往西就是如梦水谷那用的地方,不是青山就是绿水,环境是肯定没得说,矿藏或许也不少,但是人口真的不见得会有多少。

  而且那样的地形,就算有人,那肯定也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部落,因为那样的环境太难诞生农耕文明了。

  世界上所有的古人类文明都诞生在大河流域的平原上,这不是没有理由的,没有大河跟平原,又怎么能想到种植粮食呢。

  山里的野味难道不好吃吗?

  鉴于以上种种考虑,罗冲最终决定向东探索。

  东边也就是以浏阳河为界,向东直到沿海的大片未知区域。

  这边的地形虽然罗冲没有去过,也没有派别人去过,但是却可以根据以前的一些发现进行推测。

  那就是东面的未知领域应该非常广袤。

  第二,那边的湖泊河流等水脉非常丰富,由此可以推断出平原较西部多一些。

  当然,这只是罗冲的推测,如果东边的山也很多的话,那么水脉可能就会被挡住流不出去,但是看每年河水的上涨情况,那边绝对是有出口的。

  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毕竟既然浏阳河的东面都能诞生像是蛮人部落和有姜氏那样几千人的大氏族部落,那就肯定还会有别的部落存在。

  记得当初姜宣就曾经说过,他们有姜氏附近是有邻居存在的,能和有姜氏成为邻居的部落,显然规模也不会小到哪去,如果这样的部落能够被汉部落吸收,那对于汉部落的成长是绝对是有巨大帮助的。

  想到这里,罗冲才终于下定决心道,“既然如此,那你就继续向东探索吧,从咱们卫山郡的云梦泽东边,或者东薪郡的东面,又或者从当初的有姜氏那里的位置向东开始,还可以从汤部落往北的方向搜索。”

  罗冲抿了口茶水继续说道,“你虽然提出要继续向外探索,而且我也同意了,但咱们先说好,这次你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先探索,我多给你配一些人。

  什么军士,摄影师,对这个照相机什么的必须带上,以前没有就不说了,现在有了必须带上,这个可是搞侦察的利器,如果你们出去之后遇到了什么自己拿不准的事情或东西,就拍照片寄回来给我看看,说不定我能认出一些东西。

  另外,这次你们出去之后的搜索任务,仍然和以前的相同,只不过侧重点要改变一下。

  首先就是探明水路和陆路交通,将来如果我们要向那边发展的话,哪边的路可以用来走,哪条河可以用来行船,什么地方适合百姓居住,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你们一定要全都记录下来。

  然后就是没有见过的动植物还有矿物样本,你们能采集的就采集一些样本回来,不能采集的,也要全部拍摄照片,然后再把特点特征什么的详细介绍写下来,将来等你们回来时,必须带着这些照片回来。”

  罗冲一边给游伏嘱咐着出行后的注意事项,一边看着这个家伙拿着纸笔奋笔疾书,将罗冲说的一些重点内容做一下笔记。

  这样的态度很好,认真,罗冲很喜欢游伏这个办事态度。

  游伏听的也比较认真,因为这次出去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以前他们出门探索的时候,哪能想到世界上还会有照相机这种神奇的东西?

  等游伏记完了重点之后,就听罗冲再次说道。

  “对了,我再补充一点刚才忘记说的,你这次出去的时候,不要着急把人口或者部落带回来,可以多带上一些粮食的种子,然后每到一处就撒下一把,如果当地有部落,也可以赠与那些部落。”

  “这是为什么?”游伏正记着笔记的手停了下来,然后看着罗冲说道。

  罗冲嘴角挑起一抹微笑,这才解释道,“这叫播种文明。

  “你这次出去可能并不会找到多少大型的部落,几十上百人的小部落你又不一定看得上,但这些小部落不代表没有发展潜力和价值,与其费尽心机把这些人弄回来,不如将咱们的农耕技术传播出去,只要他们愿意学,终究会有能够成长起来的部落,到时候咱们再过去收割也不迟。”

  游伏一下就明白了,播种嘛,既然是播种那就肯定有收割的时候,首领这是嫌光靠汉部落自己发展太慢了,所以想提前散出去一些种子,让其自行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再让汉部落把他们吸收掉。

  这样确实是个好主意,而且不管是罗冲,还是游伏,两人都没想过将来会不会种子长的太大了,大到了可以和汉部落硬碰硬的地步,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种子是在长大,可汉部落这个手拿镰刀的农夫也在变得更强,将来不管种子长的有多好,那也只是汉部落播种的庄稼而已,该割还是要割的。

  两人就这个问题又聊了一会儿,中午罗冲又留游伏在家吃了顿饭,等午饭后游伏告辞的时候,罗冲才对他建议道。

  “你先不要急着那么快就走,你也有好长时间没有回来了吧,这次多在汉阳八郡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有很多东西,已经和你当初离开的时候不一样了。

  还有别的地方可以不去,但新钢郡的铁路工地你一定要去看看,去见见那个大家伙,和林飞还有大力他们多聊一聊未来的发展,你就会知道这次出去如何去做的。”

  “诺!游伏谨记首领教诲。”游伏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给罗冲拱手道别,这才离开了罗冲家的院子。

  见一见铁路,和大力他们聊一聊,他就会知道罗冲正旦节那天在书房里对郡守们说了什么,也知道这次出去探索侦察时应该要带什么类的人了,没准这次过去,大力他们还会给游伏支援几个勘探铁路地形的人才,塞到他的探索小分队里。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到了大命元年四月份的下旬,汉部落从南到北各个郡县全都已经完成了第一季度粮食的收割、晾晒、和存储,第二季的粮食也已经重新种下。

  琼州岛的六个郡,改造的第一批水田里,各地的移民也已经教会了当地的百姓如何播种,又需要怎么插秧。

  和往常的种植玉米不同,种植水稻确实辛苦,尤其是插秧这个环节,站在泥巴汤子里,弯着腰一干就是好几天,确实累的不行。

  可是水稻他们也是见过的,水稻高产,更关键的是要比玉米更加适口,大人小孩都适合食用,仅此一点,当地百姓也愿意学习。

  汉部落那么发达的地方,他们那边的百姓都能吃的下这种辛苦,自己这海岛上的岛民,还有什么不行的?

  有了各地移民的指导和带头,水稻改种的项目进行的非常顺利,而且等到水稻完成了插秧,安全度过了返青期之后,当地的百姓就再次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水稻播种的时候确实是麻烦,又是播种,又是出苗,出了苗还要起出来再进行插秧,但是等插完秧苗之后,就基本不用进行任何操作了。

  后续的生长阶段,甚至连除草都不用,因为只需要往田里多蓄一些水,那些野草自己就会淹死,如果再往稻田里养些青蛙泥鳅和鱼什么的,不仅能增加附加财富,还能防治虫害。

  青蛙可以在稻田中捕捉害虫,这就相当于生物防治,鱼和泥鳅也能吃虫子,甚至还能吃水稻落下来的花,而它们所产生的粪便又能用来肥田,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这样的生态混养模式,以汉部落现在的情况,想要普及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在试验田里做做试验。

  罗冲坐在家中的书房,看着各地陆续传回来的第一季度生产计划总结与报告,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各地的情况都非常好,尤其是琼州六郡,只要当地百姓接受改变就行了。

  待到曾经的竹岛全都遍布水稻时,他们就再也不会记起那个被鑫部落统治的竹岛了,只会记得那里是长满了水稻了汉部落琼州岛。

  四月底,另一个好消息也从卫山郡传了过来,那就是新卫线铁路的好消息。

  新卫线铁路一来一回,全长往返加在一起是三百二十七公里,目前第一阶段的北线已经全部修成通车,也就是从新钢郡到工业县,然后经千舟、启明、伊泽、三个县,最终抵达卫山郡城码头的这趟单程线。

  从新钢郡拉东西到卫山郡码头已经不是问题了,就是回去的时候不太方便,要把车头和车身分开,然后专门修建一个转向台,把车头开上去,然后用人力推着车头转圈调个头,之后再回到轨道上,再绕副线回到主线上,最后再把车头挂在原来的车尾处,这才能完成一次调头,然后原路返回。

  当然了,这样的骚操作虽然麻烦了一点,但对于这种只有半个人高的小火车却很实用,而且如果每回只有一趟车次在这条铁路上行驶的话,那么现在修建的这条北线就足以满足运输需求了。

  然而这并不可能,世界上哪条铁路是只有一趟单线的,不弄出往返两条线来,那么这条路上永远就只能跑一列火车,这岂不是阉割了本该发挥更大作用的火车运力?

  不过当罗冲得知了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还是立刻对各方传达了消息,让东薪郡运几船煤块来,还有湖心岛的炼焦厂,也弄几船焦炭来,另外又让浏阳郡的佘辛派人将已经完成了舾装的小飞鱼弄到卫山郡码头去。

  罗冲准备先用新卫线的北线做一下实验,如果用小火车从新钢郡这里拉满一车的钢筋水泥,然后运到卫山郡码头卸车,再从卫山郡拉满煤炭和焦炭回去,这样往返一趟需要多长时间,和以前的马车相比,能够提高多少的运载能力。

第931章 八个小时的车程?!

  大命元年四月初八,新钢郡新修的简易火车站这里热闹的像是要过节一样,汉阳八郡的郡守都来了,暂时在家的游伏也来了,准备回老家的汤瑶也和罗冲一起抵达。

  还有新钢郡动力研究所的林飞,以及一众研究员们,他们更是今天的主角。

  湖心岛的第一综合研究所,以及浏阳郡的造船厂,也分别派了代表来参加这场试车典礼和后续的测试。

  火车头前面挂上了大红花,车身擦拭的油漆锃亮,整的就跟要成亲的新郎官似的,场面搞得很大,端着照相机的摄影师都有好几个,不停的给众人拍着照片。

  其中的罗冲最为忙碌,他首先要和八个郡守一起在火车头侧面合影留念,然后又要和动力研究所,负责研发火车的工人和研究员们合影留念,这些可都是汉部落的功臣,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有资格载入史册的,当然,这些照片也不例外,同样会载入史册。

  然后就是其他的一些来宾合影留念,比如游伏,还有浏阳郡造船厂的代表,综合研究所的代表,罗冲还有汤瑶这个汤部落的使者,众人又再次站在一起合影。

  这还只是第一步的,等一会儿火车开动,在车厢里的时候,免不了又要来几个镜头……

  等第一轮的拍照结束之后,罗冲又站在车站的木头月台上发表临时演讲。

  “我身边的诸位汉部落同胞们,今天我很高兴,咱们部落从前年的秋天就开始立项研究的蒸汽机和蒸汽机车,今天终于有了能够拿出手的成果了,那就是我身后的这辆奋进型蒸汽机车,以及新卫线北线这条全长一百七十六公里的铁路。”

  台下的众人听完全都热烈的鼓掌,八个郡守都已经在正旦节的时候体验过模型车了,自然知道了这辆车和这条线建成之后会给汉部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其他的研究所和造船厂的人,他们对这些机器一类的东西就懂得更多了,比那些郡守还明白其中的厉害。

  “这台奋进型蒸汽机车,目前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实验,之前在铁路的建设中也是出力颇多,已经体现出了它的实用价值,所以,今天我们特意在这里举行一次运输实验。

  “实验的内容就是,这辆火车将挂载八节车皮的钢筋,两节车皮的工程机械,六个车皮的水泥,还有三节客运车厢,一节餐车车厢,一共二十节车厢,从新钢郡车站出发,经新卫线北线抵达卫山郡码头站的运输行程,列车行驶期间将不会停车,全程一百七十六公里,预计在四个时辰左右跑完。

  “我将使用一所制造的机械钟用来计时,测试这列火车的速度究竟能不能达到标准。

  “好了,现在要跟着去的,就可以开始登车了。”

  罗冲的话说完,便第一个登上了末尾的倒数第二节车厢,也就是餐厅前面那节车厢,几个摄影师也连忙拍下了罗冲登车的瞬间。

  汤瑶紧跟在后面,其他人等罗冲和汤瑶上去,也都鱼贯而入,不过因为今天弄了三节客运车厢的缘故,所以即便是人多了点,也丝毫没有觉得拥挤。

  而且这次的试运行并没有搞什么领导视察的特殊化,平时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几个郡守还有游伏、林飞、闻农、鳌飞等人跟着罗冲上了一节车厢,他们一上来就发现,这车厢里比他们的脸还干净,整个就一个长条形空空如也的大屋子,看着倒像是装货用的货车车厢,这里面啥都没有啊,莫非这车如此接地气?全都要席地而坐不成?要是这样的话,那确实能拉不少人呢,就是肯定会有些不方便吧!

  看着众人大眼瞪小眼,连身边的汤瑶都不知道往哪坐的时候,罗冲这才笑着介绍道。

  “大家都坐吧,这车厢两边墙壁上的长条木板就是椅子,用的时候像是这样放下来,就可以用来坐人了。”罗冲率先找了个车厢中段的位置,然后将墙上的长椅放下,就拉着汤瑶坐了上去。

  众人一看首领的示范,口中也啧啧称奇的赞道。

  “这设计有意思啊,椅子还是藏在墙上的,要不是首领提醒,我都还没发现那是椅子呢。”牧野郡的郡守坚盾感慨道。

  “嘿嘿,其实这就是咱们首领想出的主意,因为咱们汉部落的人口没多大的流动性,所以火车能够赶上有乘客的时候极少,为了不让客运车厢闲置下来,首领就想到了这个主意,弄出了一个客货两用车厢。

  刚才你们也看到了,这椅子平时不用时就折起来藏于墙壁之中,车厢立刻就变成了空空如也的货运车厢,等需要拿来客运的时候,再把椅子给放下来,如此便能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车厢,不至于造成闲置浪费。”听到有人对车厢设计的夸奖,同样在这一节车厢中的林飞立刻就介绍起了这种客货两用车厢更详细的信息。

  “哇!原来这个也是首领设计的,首领天马行空的想象,果然是吾等拍马也难及啊。”坚盾心服口服的说道。

  同在一节车厢的闻农和鳌飞也表示赞同,他们研究所就有不知道多少的东西,后面多多少少都存在有罗冲的影子,每研制出新东西的时候,他们拿给罗冲去看,罗冲都好像未卜先知一样,能够点评的头头是道,甚至只是观看一眼,就能提出改进的意见,而且这些改进意见,只要他们按照首领说的做了,多多少少都会有收获的,这才是他们最佩服的地方。

  待众人都找位置坐好,站台上的进近指挥员也吹着哨子,挥舞着小旗,向兼职列车长的司机发出了允许出站的指令。

  下一刻,车头方向突然传来一阵阵呜呜呜的汽笛声,打破了这个安静祥和的清晨。

  呼——呼——呼——呼——

  司机打开蒸汽管道的阀门,蒸汽涌入了气缸,推动活塞和连杆做功,火车终于缓慢的行动了起来。

  罗冲也看向了挂在车厢一头的机械钟,现在是早上八点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趟车足足要跑上八个小时才能到目的地?!

  .

  .

  .

  一会儿还一章

第932章 确定探索出发地

  一百七十六公里,八个小时跑完,这是什么概念?

  这个时速是研究所预估出来的,毕竟之前也从来没实际测试过,根据设计理论来说,也就是气缸活塞的运动速度再乘以动力轮的直径算出来的,大概是五十公里每时辰,换算成小时就是二十五公里每小时。

  这个速度也就和电动自行车的时速差不多,属实算不上多快,战马冲锋时的速度,短时间都能达到七十五公里每小时,可你挡不住它拉的多啊!你用多少匹马能拉这么多东西,还能跑出这个速度?

  而且像是钢筋和蒸汽搅拌机这种大件,用马车根本就没法装,汉部落的标准钢筋都是六米一根的,什么马车能有六米长?但是用火车一节车厢的长度就能装两根,这种窄距火车车厢的长度都是十二米的,如果是宽距重载铁路,一个车厢就能有二十五米长,只可惜现在还弄不出重载铁路的钢轨。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比出时速的快慢,罗冲还安排了一队运送给各个郡县民用铁锭的马车车队同行,另外还有罗冲的几十个亲卫,也全都骑着战马跟随火车前进。

  火车刚刚启动,亲卫们就骑着战马蹿出去了,一转眼就只剩下了一路扬起的尘土,而那队运送铁锭的车队,也开始出发,刚开始是要略快于火车的,但等火车提起正常行驶速度的时候,那些马车车队立刻就被甩在了后面,很快便不见了踪影。

  火车的客运车厢里,众人也在互相聊着天,讨论着这火车的各种好处,还有自己的乘坐体验。

  因为轨道太短的关系,每一百米就有一个接头,所以跑起来的震动声尤为明显,‘况且况且况且’的声音不觉于耳,一声接着一声。

  但是大家这才上车十来分钟,心里那股第一次见到火车,第一次乘坐火车的新鲜劲还没过去呢,所以仍然不觉的这声音有什么不妥,甚至还觉得这咣当咣当的声音好听。

  “哎,你们说,这火车跑起来为什么咣当咣当的啊,不会是有什么地方没做好吧?”前面的车厢里,一个从浏阳郡造船厂来的代表不解的问道。

  这家伙跑起来就咣当咣当个没完,他还以为是哪里没装好,像是随时要散架一样,但是这话肯定不能说出来,毕竟是第一次正式试运行,说新车要散架,怕不是要找抽。

  同车厢的一个动力研究所的工匠说道,“非也非也,你听到的这震动声,只是车轮和轨道撞击的声音而已,这火车车轮是铁的,路也是铁做的,铁与铁相撞,又怎么会没有声音呢?声音大点也是正常。”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