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这就是咱们要修的路?要是我没看错的话,那东西应该是铁吧?那么多的铁,汉部落居然用那么多的铁拿来铺路?!”奴隶们震惊的根本不敢相信的说道。
“嗐,咱们管那干嘛?只要汉部落愿意用铁修路,咱们修就是了,还是应该听管教的,好好学,好好看,别回来自己没学会,到时候就只能回去继续挖煤了。”旁边的人不以为意的说道。
汉部落用什么修路,这对他们来说重要吗?并不,只要他们还有利用价值就够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反正自己也无力产生什么影响。
各个屯的工匠分别领了任务,厂房前的空地上已经被人用树枝在要修的路旁插好了标记,还在树枝上挂了细绳子和红布条,看起来十分显眼,这样的标记一直遥遥的延伸向东方,正是他们过来的方向。
稍近一点的地方,树枝和绳子还有布条都已经被拔了个干净,转而换成了画在地上的白线,都是有人用铁锹铲着白灰按照之前的标记画下来的,两条白线中间的区域,就是他们即将施工的区域。
大家明白了之后,就开始分配任务,有人用铁锹和耙子正在整平地面,把高出来的地方铲平,垫在有坑洼的地方,还有人拿着特别宽的木板在地上用绳子拉着耙平。
接下来就是让打夯的小队上前夯实地面,等夯过一遍之后,再次从别处拉土过来填进去,然后继续夯实找平,将地面夯到下陷,再从别处拉土补充,反复夯实,最后用石碾碾平。
直到路基略高于地面半米左右的高度,才算达标,而且画出的白线中间的区域需要找平,路基两边的地方,也要用土垫出两米宽的斜坡才行,斜坡的外面,还要挖出排水的沟渠,沟渠的两边最好再种上树。
这样的路基等铺好了枕木和钢轨之后,再铺上碎石,也就是道砟,然后往两边的斜铺上撒上草籽,或者直接移植一些草皮,就能防止水土流失,下暴雨时也不会把路基冲垮,路基略高于地面,本质上就是为了防止下雨冲垮路基用的,两旁的排水沟,同样出于这样的目的。
毕竟是黄土修成的路基,别的不怕,就怕水,该做的防范措施是一定不能少的。
第925章 这样会把他们累死的
新卫线的修建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用来垫路基用的土方,周围到处都是矮小的丘陵,那些小土包随意在附近挑选一个,铲平了就行。
有的管教带着自己的屯专门去周围挖土,然后再用马车运到工地上,拿来垫地基,路基两旁挖掘的排水沟里的土,也可以就近垫在地基上。
由于参与的人多,足足有三十二个屯,分别部署在不同的工序,第一天上午所有的人全都去铺地基,就修出了两公里的路程,这还只是他们刚开始不熟悉的原因,所以显得有些慢。
再加上机车厂门口那片空地延伸出来的路段,等到傍晚天黑要收工的时候,整个工程队已经铺好了十公里的路基。
毕竟只是一条简易的黄土路基,而且还是单车道的,轨道宽度才七十五厘米,枕木的宽度一米出头,下面的路基再一边宽出来一些,总共修两米宽就足够了,而且也不用修多余的宽度出来,毕竟这不是跑马车,火车只能沿着轨道走,不可能来回晃悠。
到了晚上,工地旁边的旷野中已经搭好了一片帐篷,有的帐篷都没有,就直接扎堆铺上草席,找个小土包后面一躺,工人们就呼呼大睡了。
修铁路的工人从来都是最苦的,这还只是平地上的铁路,最多风餐露宿而已,要是山区的铁路,开凿隧道,架设桥梁的话,不光苦,而且还危险,搞不好因为什么就会死人。
等到第二天工人上工以后,工程队就被分为了四部分,一部分继续去周围挖土,一部分铺地基,一部分打夯,最后一部分就开始铺设钢轨了。
铺钢轨的这一队一共有六个屯,一个屯负责摆放枕木,两个屯负责钉道钉,剩下三个屯负责运钢轨。
因为钢轨足足有一百米长,而且距离轧钢厂也不是很远的原因,所以林飞直接让那些工人用人力把钢轨挑过去。
几个管教领着那三个屯的人到了轧钢厂门口,然后看到里面的场景之后,瞬间把他们惊的目瞪口呆。
只见轧钢厂的门口处,上万根铁轨整齐的堆放在车间里,那些钢铁堆得像是小山一样高,原本在他们印象中应该很贵的铁,在这里却好像地上的泥巴一样不值钱。
“我滴乖乖,这些都是铁吗?难道这个城池就是汉部落专门炼铁的地方?咱们之前挖的那些黑石头都是这里炼铁用的啊?!”有个十几岁的少年惊讶的叹道。
一旁年龄稍大的工人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他们要是知道汉部落有这么多的钢铁,当初说什么也不会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跑来打汉部落,这么多的铁,要是全都做成武器和铁甲,恐怕全汉部落每人一套都还富余吧?就这样的一个部落,他们拿什么打?
要是用这些钢铁做成农具,汉部落又能开垦出多少农田,种出多少粮食?能养活多少人?
请问一个不愁粮食,能养活无数人,还能给无数人装备铁甲钢刀的部落,究竟该怎么打?
对不起,打扰了,这还打个屁啊!就算他们人人头铁,恐怕也没汉部落铁多。
工厂里不停的传出机器轰鸣的噪音,蒸汽机的转动声,橙红色的钢锭被挤压的声音,赤红色的铁轨被挤压成型,然后滚落到一旁的架子上自然降温。
看着一根根不停产出的钢轨,这一百五十个奴隶工人只觉得震撼莫名。
“咱们不会就是要用这些铁铺路吧?汉部落的铁多的已经用不完了,都要拿来铺路了吗?”人群中还是有人忍不住的吐槽道。
“好了,都别说话了,都排好队站过来,咱们看看怎么把这东西弄到工地上去。”有带队的工头拍了拍手,然后指挥奴隶们前去抬钢轨。
一开始他们的想法是五十人一对,将铁轨放在两边,然后用绳子绑好跨在扁担上,然后五十个人排成一个纵队,大家一起用扁担同时挑起两根钢轨。
但是等他们抬起来的时候,才知道究竟有多么吃力,一百米的距离上,平均每个人之间只有一米多的前后距离,两根钢轨就是七千斤重,分担在这五十个人的肩膀上,平均每人就要负担一百多斤的重量。
这其实就相当于每人用扁担挑起两个箩筐的粮食,然后排成一个纵队向前前进,虽然比较吃力,但对于这些经常干重活的人来说,还是能挑起来的。
而且钢轨足够长之后,转弯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只要够长,即使是钢轨也能任意弯曲,只是拐个弯问题不大。
等第一个屯挑着两根一组的钢轨前往工地之后,第二组又赶紧的跟上,然后是第三组,一百五十人同时运送六根钢轨走向工地,全都被扁担压的龇牙咧嘴。
几个工头和管教看到这情况之后,忍不住讨论起来。
“我说,这样用扁担一次挑两根,是不是有些太重了,可别把人给累死了。”
“不会的,其实算下来并没有多重,就算是村里的农人挑两筐粮食,差不多也是这个重量,只不过钢轨太长,所有人步伐必须保持基本一致,要不然有些不好走,单论重量是没什么问题的,你别忘了有那么多人呢!”
“别别别,我看着是挺玄,这一趟两趟的还不显,可是等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咱们今天的任务是运多少根?
昨天的路基铺的有十公里,一公里就是二十根,十公里二百根,就这么不停的挑过去,能把他们累吐血。
而且你们别忘了,这可是越走越远啊,真把人累死了那么多,咱们受处罚是小事,耽误了工程的进度,咱们都没好果子吃。”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两个屯抬一根吧?这样太浪费人力了,而且得抬到什么时候去?”又有一个工头反驳着说道。
“要我看,这一趟就算了,反正就是抬到机车厂门口,总共就没几百米,下一趟就一个屯抬一根,一百米的铁轨,两米一个人,一边站一半,这样连扁担都不用了,而且还能保持平衡。
等铺出去一公里之后,咱们就找林所长问问,看看能不能直接把火车开出去,用火车拉着铁轨和枕木,咱们一边往前铺,一边往前运,你们说怎么样?
你们不会真想靠着这几百人,把几千斤重的铁轨挑到一百公里外吧?那样真的会累死人的。”
几个人想了想,便一起点头同意了下来,这是个好办法,也省得来回跑了,就是不知道那辆用来实验的样品车究竟行不行,能不能担起这个运输建材的任务。
工头和管教们合计了一下,留下管教在这里负责接下来的钢轨运输,工头们则是一起去找项目的负责人林飞了,也就是动力研究所的所长。
另一边,机车厂门口的铁轨断口处,负责铺枕木的工人也在忙碌着,他们牵着马车从附近的仓库里拉来了一车车黑漆漆的枕木。
这些枕木全是之前就开始从浏阳郡的造船场运来的,木头用的是周围几个郡县采伐的松木,然后使用造船场的设备将木材截成段,再剥掉树皮进行烘干,等烘干之后再用蒸汽台锯将其按照枕木的规格切成木方,最后再将这些枕木统一进行热处理。
也就是把枕木的表面烧黑,烧到表面碳化的程度,基本上用火烤一烤就差不多了,这样处理之后的枕木不容易发霉变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内防腐,而且可以防虫蛀。
其实真正的枕木,最好是在表面用沥青刷上一遍用来做防腐处理,只不过汉部落现有的沥青,都是从炼焦厂的煤焦油里作为副产品提炼的,本来产量就不大,现在又直接用在了造船的防水上,基本没有多余的沥青可以供汉部落奢侈的刷枕木,所以只好用表面碳化这种方法来做防腐处理了。
经过火烧的木头耐久度还是挺高的,就像小时候街边的木头电线杆,基本就是黑漆漆的被烧过那种,戳在路边风吹雨打几十年,长了不敢说,二三十年还是有保证的。
这些已经表面烧黑的枕木,按照轨距的1.6倍来算,每根长一米二,宽二十厘米,高十六厘米,两端距离边缘十公分处,用铁丝缠绕两圈拧紧进行捆扎,防止因为钉入道钉而使枕木开裂。
铺设的时候,站点与站点之间的长距离路线,因为火车运行的速度快,所以枕木的密度要大一些,间隔要小一些,每隔三十五厘米摆放一根,如果是站点内部,就可以将这个间距扩大到四十厘米一根,反正火车进站的时候都要减速,枕木稀疏一点也没关系。
按照这样的密度进行铺设,每公里的正线就需要1818根枕木,数量虽多,但铺设起来并没有多难,这个没有技术难度,只需要整体的摆好就行,无非就是来回装车卸车比较累一点。
等到挑钢轨的三个屯将六根铁轨挑过来的时候,负责铺设枕木的一个屯的人,也已经把最近一公里内的枕木都排列好了。
.
.
.
(2/3)
第926章 怪兽出笼
咣当一声,两根铁轨被重重的摔在地上,激起一阵烟尘,才走了几百米的工人已经累的瘫倒在地上,都忍不住喘起了粗气。
好在紧跟其后的管教连忙走了过来,吩咐负责后勤的人给他们送来了绿豆汤,供他们补充体力。
然后管教才对他们说道,“如果大家觉得太重,那咱们就一次搬一根过来,不过先告诉你们,今天就咱们三个屯负责搬运铁轨,一共要搬两百根,天黑之前搬完,大家心里做好准备,明天就开始各屯轮换。”
众人一听,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们刚才是真的担心让他们就这样挑上一天,那样还不真的要累死?
另一边搬运枕木的也不轻松,虽然来回都有马车来拉,但是枕木的重量也不轻啊,实心的木方,一根一米二长,就这一根就有几十斤重,还要搬上搬下,同时他们还要负责用铁丝给枕木的两头捆扎,五十个人负责这个工作,一公里就是将近两千根,同样也不轻松。
如果说挑钢轨和搬枕木都是苦力活儿的话,那负责固定钢轨的就是体力活加技术活儿了。
另外两个屯的工人,一共十个什,每个什又挑出了一个什长和一个伍长,共二十个人正在跟着林飞派来的工匠学习固定铁路的方法,然后等这二十个人学会了,再让他们各自带四个人,这样方便快速学习。
“大家看好了,路基上面放的这一排黑木头,就叫做枕木,你们在干活之前,先用这长头铁锤量一下枕木之间的距离,如果没到位,再用铁锤从两边轻敲一下,直到间距正好和铁锤的锤头长度一样就行。
“然后再拿这个黑色的胶垫,这东西是用麻团和沥青,还有橡胶混合压制的,把这东西放在枕木安放铁轨的地方,然后再往胶垫上面放一块这个钢板座,把它俩对齐。”
负责教授他们技术的工匠,将一片一厘米厚的锻造钢板放在了胶垫上面,胶垫主要是起到缓震还有增加摩擦力的作用,省的钢轨在枕木上左右晃动。
而那块锻造的钢板轨道座上,正中间正好有个卡槽,可以将铁轨的底面卡在卡槽里,避免铁轨的晃动,卡槽两边多出来的钢板上,每侧还有三个孔,是用来砸入道钉用的。
几个工匠先教他们把枕木定好位置,然后又在上面摆上一张胶垫和钢板轨座,接着指挥众人合力将一根铁轨抬到了枕木上,这才继续教授他们下面的环节。
“都仔细看好,把钢轨放好位置之后,就用这个道钉插到这个板座的孔里,带钉帽的这一边压在钢轨的底座上,然后用锤子砸进去,一边砸上两个,把钢轨从两边卡住,然后底座的外面这个孔再砸一根钉子,把这块钢板也钉在枕木上,大家先看我做一遍。”
那工匠说着话,就招呼工人先把圈拉大一点,向后退出两步,给自己留出空间,然后先检查枕木距离,再进行微调之后,将道钉立在钢板上的预留孔中,然后抡起大锤几下就将一根手指粗的道钉砸入了枕木中。
道钉一般都是平头的,没有尖锐,所以砸进去的时候就会把木材的纤维一起砸断,砸进去,这样就不会把枕木砸的裂开,如果用尖头钉子的话,是肯定会把枕木砸劈开的。
工匠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砸钉子的技巧。
道钉虽然很大,但也有钉子帽,也就是钉子尾端凸起的那个扁平状物体,不过和寻常钉子不同的是,铁路道钉只有一面的钉帽是向外凸起的,目的就是专门为了用它按住铁轨的边缘。
想用这样的钉子把轨道卡住,钉的时候就要稍微向里斜上一点,这样两边的钉子就能将轨道咬的更紧,等到一根枕木上的十二根道钉全部钉好之后,工匠再次拿出几个曲别针形状的弯形弹簧扣出来,然后对众人再次说道。
“大家看好,等道钉钉好之后,再用这个卡子,往每个钢轨与枕木的连接处卡上一个,直接用垂直于钢轨的角度卡在上面,然后用锤子砸死,这一根枕木上的活儿就算完成了。
这每一节钢轨,就有一百八十多个枕木要钉,现在你们来按照我说的办法亲自操作一下,有不会的就可以再问。
记住了,你们这些人是必须学会的,因为你们要去负责教同一个什伍的人学习这个技术,如果学不会,下场你们自己应该知道吧?”
等工匠教完这二十个伍长和什长之后,便让他们立刻动起手来,两人一组,同时从一根枕木的两头下手,这样施工的时候,速度就会比较快。
他们从工厂内延伸出来的部分,和他们刚铺的那个接头位置开始施工。
二十人一字排开,都开始矫正枕木的间距,然后就开始钉入道钉,再用弹簧扣将轨道彻底卡住。
几个工匠站在旁边来回巡视,发现谁钉的不好,或者顺序弄错,就会亲自在一旁现场指导,一直到他们钉好了第一节百米长的铁轨时,这群人也把基础的工序和操作技巧都搞明白了。
然后这些什长和伍长又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开始给自己的队员讲解这个轨道安装的流程,以及技巧和注意事项,就这样,这两个屯共一百人的安装小队,就开始缓慢的安装起来。
等众人安装好五百米的钢轨时,这一百人的安装工就基本把步骤和流程,以及注意事项都摸清楚了,大家安装轨道的速度也开始快了起来,只要枕木和铁轨到位,他们一百个人只需要十分钟左右,便可将一节百米长的铁轨安装完毕。
就这样一直到了下午,整个铺装铁路的六个屯,已经把铁路从机车厂这里向外铺出去了1.6公里的距离,也就是这个时候,负责整个项目的林飞做出了让铺路队暂时停工的决定,他接到下面几个工匠的报告之后,和首领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同意工匠们的提意,现在就把火车开出去,拉上需要的各种材料,边铺边往前走。
现在都已经铺出去1.6公里了,要是还按照原来的方法,五十个人一次搬一根铁轨徒步走过去,先不说累不累的问题,光是来回走路就浪费不少时间啊,效率实在太低了。
罗冲向林飞询问了奋进型样车的情况,以及火车车厢是否能够担任这个任务,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奋进型的样车一个星期前就弄好了,甚至都刷好了黑红两色的油漆,至于运载铁轨的车厢,这个倒是没有现成的。
按照车厢宽度是轨距的2到2.5倍来算,那么这条轨距只有75厘米的铁路,上面使用的车厢宽度就是一米五到一米八左右的宽度,为了节约成本,以及提高车体的稳定性,罗冲将车宽定在了一米六宽,这个宽度如果用来客运的话,并排堪堪可以放下三个座位。
再按照车厢长度是宽度的七到八倍来算,那么一米六宽的车厢,长度就是11.2米到12.8米之间,罗冲直接凑了个整,将车厢长度定成了十二米。
因此之前机车厂生产制造的客货车厢,就全是按照一米六宽,十二米长一节制作的,只不过用来拉货的车厢四面都有车厢壁,限制了承载物的长度,运那些零散的枕木可以,但是运一百米长的钢轨显然是不可能的。
想要运输钢轨,最少也需要八节车厢才行,而且还得是平板车,这样才能让钢轨贯穿八节车厢,放在平板上面。
这样的平板车厢,机车厂里现在是没有的,不过好在他们生产了许多货运车厢的半成品,也就是只有前后两个轮架,然后轮架上装上了车厢底板的大梁,但是没有车厢底板,更没有立起来的车厢壁,站在大梁上面都可以看到下面轨道的那种。
换个说法,就是刚给车厢铺好的龙骨和肋骨,还没包上肉和皮。
这样的车厢自然是无法用来装矿石或者运人的,甚至连枕木都装不了,但是却不妨碍装载钢轨,反正那东西长,从一号车厢一直伸到八号车厢了,就算下面全是窟窿,它也漏不下去。
说干就干,林飞和罗冲还有几个火车项目的研究员商讨了一下,最后制定了计划,把奋进型的样车开出去,后面挂上八节半成品的车厢桁架,用来露天运载钢轨,然后再挂上八节完全体的货运车厢,装满八个车皮的枕木,最后再挂上四节客货两用车厢,用来运载道钉、轨座、胶垫这些配件,还有锤子、铲子、镐头等工具,以及负责铺路的人员。
林飞和一众研究所的工匠和研究员们都兴奋极了,他们生产的火车终于要开出去了,虽然今天注定跑不出十公里,毕竟只是出去负责拉钢轨而已,但最起码终于能看到这个小家伙出去了,众人还是很兴奋的。
奋进型样车第一次发车,林飞自告奋勇非要当第一任司机,他绕着车头指挥着工匠们到处检查,该加机油的地方加机油,该加煤水的地方加煤水,他又亲自检查了各项操纵系统,然后就开始点起了锅炉。
奋进型的火车头很小,毕竟只有半个人高,驾驶位也不大,所以这个车型并没有什么司机副司机和司炉的配置,只有一个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一般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控制火车,还有加煤和添水的工作,放一个副驾驶,纯粹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用的。
林飞没有找什么副驾驶,他一个人就干了司炉和司机两个人的活儿,虽然弄得满手都是黑灰,但却忙的乐此不疲,没一会儿,锅炉水箱里的水就沸腾了起来,产生大量的蒸汽,然后再被许许多多的烟管和废气管进行二次加热,使之变成过热蒸汽,最后一松阀门,汹涌的冲向了车头两侧的气缸之中。
轰——
蒸汽涌入气缸,推动活塞,带动连杆,推拉着三对主动轮猛地向前转了半圈,整个火车头突然一震,向前蹿了半米出去。
四周围观的众人都兴奋不已,这个‘大家伙’真的动起来了。
呜————
林飞突然拉响了汽笛,火车头顿时发出一阵尖啸,他站在驾驶位上大声喝道,“都闪开,火车要出站啦。”
他高兴的像个玩弄着大玩具的孩子一样,收了汽笛,又开启了送气的阀门,蒸汽再次涌入气缸内,火车也开始缓缓的前进了起来。
呼——呼——呼——呼——
一股一股的白气从车轮两边喷薄而出,奋进型的样车自出生以来,终于驶出了那个制造它的车间。
车间外,本来被集合在这里准备搬运枕木和钢轨的四个屯奴隶们,他们突然一脸懵逼的看向了车间方向,刚才那几个管教和工头告诉他们在这里等着之后,就一起去了那个车间里,随后没多久就从里面传来了很多人闹哄哄的声音,好像里面的人都很兴奋一样,然后又突然传来一声不似人声的尖啸,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响,反正声音很大就是了,随后又又源源不断的烟气从那个车间门口喷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是不是着火了。
奴隶们很懵逼,他们知道这个城池是汉部落炼铁的基地,也知道先前那个轧钢厂的车间里存放了很多的钢轨,但是眼前这个车间里面是干什么的,他们却不知道,只知道他们要修的铁路,就是从这个大车间里的地面上延伸出来的。
所以说,这里面应该装的就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吧,否则为何专门花那么多人力物力修一条铁路通到这个大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