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第二,就是兴办更多的海产品深加工企业。
海鱼这东西,它可不只是能用来吃而已,而且就算是吃,也有各种吃法。
比如可以在琼州岛和拓海郡那里兴办罐头厂,将海鱼制作成各种口味的罐头,以此来延长其保质期,这样就可以将鱼罐头销往草原还有北地的八郡,从而扩大消费市场,毕竟没有消费,你怎么带动生产。
而且常吃海鱼对身体也有多种好处,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即可强身健体,丰富内地百姓的菜单,还能让沿海百姓更加的富裕,当然汉部落也能从中收到不少的税收。
而且深加工方面还有其他的利用,比如鱼的内脏,可以做成有机肥料,卖给农民用于肥田,毕竟光指着粪便也不一定够用,除非养殖业非常发达,有大量的牲畜粪便可以满足堆肥的需要。
鱼的骨头和皮也可以打碎后磨成粉,制作成饲料,用来养殖猪牛羊,甚至是陆地的淡水鱼虾养殖,还有鸡鸭鹅等禽类,这些都是非常高的营养,禽畜经常食用鱼粉还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鱼肉给人吃,制作成鱼干或者罐头,鱼皮鱼骨喂养牲畜,制作饲料,就连最没用的内脏,也能拿来制作有机肥。
光是这一项深加工,就能带动一整个农牧产业链。
而且工业方面的影响也同样不能小觑,发展渔业,首先得有船,那就得有造船厂,这就能养活多少人,做罐头还得有铁皮罐头厂,玻璃厂,陶瓷瓦罐厂,这些负责包装的企业。
而且东西生产出来还要销售吧,运输到汉部落全国各地,又能带动起整个帝国的运输行业,这又是一笔收入。
总之,发展渔业不仅能开拓人的视野,还能为汉部落带来海量的财富,将来光是每年从这些相关产业收税,都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个先期投资是怎么算怎么值。
.
.
.
这章2500+字,明天开始日万
第920章 奋进型完工了
大命元年三月,整个春天都在汉部落各地的建设中度过,各地的工程项目纷纷启动,粮仓和机井房拔地而起,琼州岛的移民和官员也已经全部就位,正忙着改造水田,收割第一季度的玉米,然后在四月份推广水稻的种植。
也就是三月底的这天,新钢郡动力研究所负责人林飞的消息,又一次传到了正在家中休息的罗冲耳中。
“首领,新钢郡的林飞来信,说是奋进型机车马上就要完工了,他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和检测,所以提前给首领送来了消息,问问首领的意思,是否要过去检验。
另外,他们还问,如果要试车的话,就要先铺设第一条铁路,这个铁路修在哪里,是修在新钢郡的矿上,还是修之前准备建造重载铁路的那条线?”亲卫站在罗冲书房的办公桌前,毕恭毕敬的陈述着信中的内容。
“嗯,拿来给我看看。”罗冲伸手接过了信件,里面果然是林飞的通知还有询问,另外这家伙还与时俱进,拍了一张火车头的照片一起发来给自己看,看照片中的情形,火车头基本上算是完工了,但就像林飞说的那样,这玩意儿想要实验,你还是得有一条铁路才行,不然总不能让火车去土路上跑吧。
照片中的火车头,大约有一间房子长,光是前面的圆筒状锅炉部分,约摸有个三四米,高度不是很高,和站在旁边的成年工人做比较,也只到成年人的腰腹部那么高而已,可能也就一米三左右的高度吧,显得十分小巧,一点也没有蒸汽火车威武霸气的样子,倒像是个大号的玩具。
轨距是标准的七十五厘米,但是车头的宽度约有一米以上,后面的车厢还要再宽一些,如果是客运的车厢,并排坐上两个人没有任何问题。
罗冲看后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就开始思考起第一条铁路路线,铺在矿山上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影响力太小,因为百姓看不见,除了山里那些矿工,别人谁知道汉部落有了火车?
所以罗冲决定先铺之前计划的重载火车路线,就是那条从新钢郡炼钢厂直达卫山郡码头的线路,只不过现在因为技术不达标的原因,暂时放弃了重载铁路,将其定为一条窄距的轻轨。
这样的轻轨铁路修建起来,比铺一条供马车行驶的土路慢不了多少,主要是不用给地基打桩,只要整平之后夯实压平就好了,因此罗冲直接决定下来。
他立刻提笔写了一封回信,将刚才自己的意见写到了纸上,然后一边用手扇着纸上的墨迹,一边对传信的侍卫嘱咐道。
“你立刻将这封回信送回给林飞,让他按照信中的意思铺设铁路,我会给他调集铺设铁路的奴隶,你让他跟大力商量,派人来监督和管理,另外告诉他,我明天启程前往新钢郡,让他们好好检查车头,试车的那天,我肯定要出现在车上。”
“诺!”侍卫拱手应诺,然后从罗冲手中接过了信件转身离去。
这个时候小蝶和詹荧两人突然端着一盘点心和热茶来了书房,看到罗冲正拿着照片在看,小蝶就问道。
“夫君就不能在地上站着看吗?为什么一定要在车上?你是部落的首领,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汉部落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罗冲听完直接把那张火车头的照片递给她二人观看,口中还安慰道。
“你们看看,虽然这东西是实体车,但也没有多大,车头还没有驴子长的高,底盘还不到炕沿,这东西跑的也不快,跟咱们院里那个模型差不多,而且这一路跑的都是平地,新钢郡到卫山郡那条线的平原地形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就这样的车,这样的路,我坐在最后面一节车厢里,能出什么事?就算半路上跳下来也不一定会受伤。”罗冲安慰着两人说道。
“可是……”詹荧还想继续劝说,但直接被罗冲给打住了。
“好了好了,不会有事的,这是咱们汉部落的大事,我肯定非去不可,这次的试车,将来可是要载入史册的。”
见罗冲态度坚决,两人也不好继续说什么,罗冲拉着两个大着肚子的老婆说了会儿话,便开始叫来了亲卫,然后派出几人分别去通知各个方面的人。
有的负责明天罗冲的行程安排,有的则是出远门,去通知调集奴隶,还有的去联系负责这个工程项目的负责人。
新钢郡通往卫山郡码头的铁路线,简称‘新卫线’或‘新卫铁路’。
新卫线全程处于平原丘陵地带,多土少石,铺设简单,单程约一百五十公里,不过罗冲打算并排修两条线,一来一往,允许两头同时发车,这样不至于浪费运输时间和成本,否则从新钢郡往卫山郡发车时,卫山郡就不能往新钢郡发车,不然两辆车就要撞头了。
所以这往返一来一回,大约就是三百公里的距离,具体修建下来,可能还要多一些。
比如新钢郡这里就要最少需要修建两个站点,一个是直通新钢郡煤站的,用来给新钢郡补充炼钢用的焦炭燃料,然后还有一个站点要修在轧钢厂那边,用来把轧钢厂的产品运出去。
另外最好还需要一个通往粮站的站点,用来给新钢郡补充粮食。
所以铁路线的铺设,最经济合理的方案,就是修一条延长线,将这三个仓库站点连接在一起,另外还有留出一个接头,将来方便继续向外延伸。
卫山郡方面,卫山郡也是个大郡,沿湖平原地区,土地肥沃,良田无数,人口数万,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六个县城,其中主要的码头所在,也就是郡守官署所在的卫山县城,这里肯定是要有一个站点的,而且是主要站点。
另外还有一个处在卫山县西边的县城,路远县,这个城正好在新卫铁路的必经之路上,所以也要设一个站点。
卫山县的北面,靠着大湖排布的依次还有启明县,千舟县,伊泽县,以及位于湖心岛上的密岛县,但是湖心岛是肯定没办法通火车的了,汉部落不可能在沼泽湖泊里架桥修铁路的,技术方面都做不到,而且也没必要。
至于其他几个县城,最好还是让火车通过一下,这样就能将沿线的县城经济全都带动起来,他们有什么特产,都可以通过火车快速流通起来。
这条线不是很长,修建难度也比较低,甚至连修建的人员罗冲都想好了,就用去年年初从草原的开源郡外俘虏的那一千多鑫部落的战俘,让鑫部落这些战俘来给他们修建铁路,也好让他们见识见识,自己当初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部落。
.
.
.
.
(1/4)
第921章 曾经那些被俘的奴隶
罗冲的命令很快就被亲卫们送到了各个地方,新钢郡的林飞和大力接到命令后,立刻就开始组建施工和管理队伍,好在新钢郡这里都是现成的,这边的矿上本来就有按照编制分好队伍的矿工。
另一边荆严的东薪郡那里也收到了通知,让他把当初俘虏的那一千六百多名鑫部落的降卒送去卫山郡,然后再从卫山郡送往新钢郡,说是那边有一条路需要这些奴隶来修。
荆严一听这个消息,再算算日子,就知道这是火车研究的差不多了,当初大家正旦节在首领家拜年的时候,就说的差不多这个时间造好火车。
想来如今应该是要修建铁路吧,否则又怎么会弄这么多的奴隶过去?
虽然调走一千多的奴隶会让东薪郡的煤炭产量短时间内减产,但只要部落的火车实验成功了,以后自己这边还会缺人用吗?
所以荆严毫不犹豫的就将这些人装上船送走了。
……
这些鑫部落的俘虏被抓到汉部落已经有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了,自从当初在开源城外被汉军俘虏之后,他们就被装上了帆船,从草原洪湖一直运到了东薪郡,然后就在东薪郡那里挖了整整一年的煤矿。
原本他们并不是很配合,但是在经过了一两个月的调教,付出了近百人死亡的代价之后,这些人终于选择了顺从。
虽然挖煤很脏很累,汉部落的人也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全都当作牲口一样使唤,可一天三顿的饱饭还是有的,而且只要够听话,汉部落那些监工也从不随便打人。
于是越来越多的奴隶就习惯了这种生活,虽然麻木枯燥又极为辛苦,但好歹还活着不是吗?!
本来他们已经认命了,甘愿在煤矿里挖掘那些黑石头挖到死,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黑石头是用来干什么的,可是今天却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有监视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提前下工,并把他们赶去了河边洗澡。
虽然平常他们也洗澡,可那也要等到天黑了,大家都吃完了饭才能一起去洗,不明所以的奴隶们就这样被赶到了河边,然后乌泱泱的走到了码头的河边下水洗澡,好在三月底的天气已经是春末夏初了,河水并不是很凉,奴隶们也是洗的很舒服,不过还是有的人心里疑窦重重。
“叔,他们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让咱们提前下工?”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对身旁的族叔问道。
当初鑫部落派往开源郡的那两千步兵,全都是氏族兵,军队里全是亲戚关系,所以现在这些奴隶里面仍然有很多人是以亲戚关系相称的。
“这咱怎么知道,不过你看那边的几条空船,看起来不像是运煤的,可能就是专门运咱们的吧。”那个被叫叔的男人猜测的说道vba。
“啥?把咱们运走?不会吧,我看他们汉部落用这些煤从来就没有够的时候,我以为咱们就要在这挖一辈子煤了,他们能把咱们带到哪去?”
“嗐,现在说这有啥用,去哪都得去,反正都是干活吃饭就对了,我现在也不想别的了,只要能活着就行。”
“我就怕他们要让咱们去干什么其他危险的活儿,会丢命的活,那咱们可怎么办?”少年担忧的问道。
“这,倒是真有可能,不过你应该不用担心,就算真的有什么活儿需要用人命填,也肯定是先选我们这样的年纪大的,你们还年轻,把你们留下还能干好多年活的,汉部落舍不得你们这些小娃去死。”
少年听完自己叔叔的话一阵苦笑,虽然听起来觉得刺耳,但他也知道叔叔说的是对的,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汉部落完全把他们当作干活的牲口来看,就算真的要杀几头牲口祭天,那也肯定先杀老的就对了。
过了一会儿,少年继续搓洗着身上的黑泥,一边继续问道。
“叔,可我听说咱们部落今年初之前,已经被汉部落打下来了,你说这是真的吗?”
“那谁知道呢,打不打下来都一样,反正咱们又不可能回去,部落的人也不可能来救咱们。”另一边的中年人已经彻底死心的说道。
“少说话,快点洗吧干净,要不然一会抢不到饭吃,你们就饿着肚子吧!都老实点,今天吃完了这顿,就送你们去别的地方干活儿了。”
就在下面的奴隶们边洗澡边聊天的时候,有监视他们的管教就突然出现在码头的栈桥上,手里拎着皮鞭对他们大声吼道。
奴隶们不敢继续废话,听说晚了没饭吃,都开始加速清洗自己,然后又全都爬上了岸,一起在管教的带领下去吃饭。
至于趁着下河洗澡的时候逃跑?那是不可能的。
什伍连座制度了解一下?跑了一个全伍一块杀,其余同什的另外五个人也要挨鞭子、断食。
起初这些人刚被抓过来的时候,当时还有一千七百多人,那时候的战俘确实产生过逃跑的想法,但是给他们按照什伍制度编好组之后,再有人逃跑,全伍直接鞭打致死,最后还要斩首,一千七百多人,硬生生因为连座制度被杀的还剩一千六百多。
近百人在严酷的连座制度之下惨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再有人想要逃跑时,同伍的四个人直接将想要逃跑的那人举报了,或者刚发现人不见了就开始主动去追去找。
为何?还是因为怕死啊。
后来因为这个制度弄得,奴隶们现在全都按什伍编队做事,不管是干什么,吃饭睡觉拉屎,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同伍的人落单。
后来大家习惯了这样的制度之后,也就没有人再去想逃跑的事情了,因为太不值,逃出去的可能性也不大,再有就是这里距离竹岛太远了,他们根本就无力跑回家乡。
……
奴隶们老实的跟着管教去吃了饭,当天晚上就被押上了帆船,他们和运煤的船只组成了船队,一起前往卫山郡的码头,这还是这些奴隶们自从被俘以来,第一次离开东薪郡的煤矿,前往汉部落的其他地方,更是第一次知道,他们挖出来的那些煤被汉部落运到了何处,运过去干什么?
三天以后的一个清晨,奴隶们早早的在船舱里啃完了干粮,然后就被管教们催促着起来活动活动,等下他们就要下船了。
众人闻言十分紧张,不知道离开了他们已经待了一年的煤矿,汉部落又会把他们送到什么地方去。
不少人直接来到了甲板上,然后就看到了至今为止自己所见到的汉部落第三座大城,卫山郡。
卫山郡的码头处,大大小小的帆船停靠在这里,已经提前抵达的运煤船正停靠在这里,有人正在用吊篮和木制起重机转运船上的原煤,还有从湖心岛炼焦厂运来的焦煤。
两种不同的煤炭分装在两种马车上,马车已经开始在街边集结,车夫们都在码头附近的小摊上吃饭,等这里的装卸结束之后,他们就要成群结队的赶着大车将这些煤炭运往新钢郡了。
只不过这些赶车的车夫们都有些郁闷,他们最近已经听到了风声,部落要修一条从卫山郡码头这里直达新钢郡的路了,而且听说上面要跑铁车,不再需要他们这些马车了。
虽然知道就算修成了铁车走的路,他们也不可能失业,但是搬家换地方肯定是需要的。
汉部落目前就是这种情况,不管怎么改革,不管你从什么岗位上利用高科技节省裁撤下多少人,都可以将裁撤下的人力妥善安排,汉部落根本没有失业一说,因为本来就不够用的,这边用不上你了,其他地方也有的是活给你干。
只不过住久了之后再让他们搬家终归是有些不舍。
等这些车夫们吃完了早饭,又从小摊上买了些干粮,大家重新来到码头时,却看到码头上刚刚停靠了几艘船,栈桥上面正有捏着鞭子的管教指挥一些奴隶排着队上岸。
车夫们全都互相对视了一眼,心中暗道,这八成就是来修路的奴隶来了。
.
.
.
.
(2/4)
第922章 你姑姑会同意吗?
庞大而繁忙的码头边,水里是正在装卸货物的大小船只,岸上是排队等在载货的四轮马车,旁边是高高耸立的白色灯塔,远处就是巍峨的卫山郡城墙。
这里远比东薪郡要大的多,论城池的规模,可能比不上他们曾经见到过的开源郡城池大,但论繁华的程度,就是三个开源郡也不一定能比的上这里。
这是从鑫部落来的奴隶们第一次见到这么繁华而又庞大的城池,而这里同样是属于汉部落的领地。
“好了,都别看了,按照各自的什伍编制站好。”管教们立刻开始喊着号令整理已经上岸的奴隶队伍。
众人迅速按照平时的什伍分配站好队伍,然后就听见管教再次说道。
“现在五个什分为一屯,每一屯扛上一面旗帜,然后大家跟着旗帜排队行军,不许喧哗,不许打斗,不许逃跑,胆敢违令者,一律连坐重罚,好了,现在分队伍。”
管教们简单的给奴隶训了训话,然后就开始将相邻的五个什的队伍分成一屯,然后给其中一人一柄用竹竿挑着的白旗,上面写着新卫线铁路工程队第某某屯的字样。
从这个番号中也很容易看出,将来肯定是要按照编制给这些人分配工程任务的。
奴隶们并没有能在这个繁华的城池待上多久,等分好了队伍之后,便排起了长长的行军阵型,一路向西途补行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