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千牛卫的任命仪式由鹰锐主持,和虎贲卫的过程一样,先是一级一级的叫军官上前接受任命,然后领取各部的军旗到下面站队,再等着最后分那些基础的队员。
等这些正兵全都分完之后,整个校场上就只剩下一百多个新兵零零散散站在那里,他们的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因为他们自己明白昨天考核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现,这一百多人就有很多连十公里都没有跑下来的,别的项目基本也是垫底的存在,现在那边都把部队分完了,唯独把自己这些人晾在这里,难道是不准备用我们了,想把自己赶回家?
很多人一时间都有些沮丧了起来。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两个卫所的卫司马又拿出一张名单开始喊人了,直接把剩余的一百多人扫空,最后这些人被两个卫所平分,分别组建了一个后勤加强总旗,和那些负责战斗的总旗不同,后勤总旗直接下辖了五个小旗,比那些战斗部队的编制还要多出两个小旗出来。
一群垫底的扑街被分到了后勤部队,这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不过这样也好,反正干啥啥不行,但是出吧力气,给大家搬搬东西赶个车,做个饭,修补修补东西还是没问题的。
有人忽然想到,“对了,那个分不清颜色的假瞎子也是后勤部队的吧,听说还让他当了铁匠,现在我们也是后勤部队,这么说岂不是我们也能学点什么手艺?”
“啊?后勤部队还能学手艺的吗?那我要学木匠,这样等我退伍了就能回去进浏阳郡的造船工坊,造船的那些木匠工资可高了,要是能领头的大师傅工资都能顶好几个人的,不过必须要能看得懂图纸才行,我要是能学会了木匠,回去当个造船的大师傅就好了。”旁边的一名后勤兵听了战友的话语忍不住憧憬道。
“是啊是啊,这么看来能当后勤兵也是不错的,就算将来退伍回家也能学门手艺,这安排的挺好。”
最后一批垫底的新兵刚刚被瓜分一空,还在底下小声议论着,就听到前面的检阅台上再次传来了新的命令。
“虎贲卫刀盾兵,以总旗为单位,上前列队,领取甲胄装备。”
“千牛卫弓弩手,以总旗为单位上前领取甲胄装备。”
嘹亮的命令声响起,让坚盾的心神一阵激荡,终于要领装备了,不知道自己会领到什么样的甲胄和武器。
第597章 奇葩的侦查装备
虽然士兵们对装备都很期待,但是军队的纪律摆在那里,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列队上前领取了自己的装备。
刀盾兵的甲最厚,这点立刻就被坚盾证实了,只不过和他见过那些教官穿的皮甲不同,这次装备的全是银光闪闪的铁甲,拎起来重量还不小,而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铁甲连教官们都没见过。
一个个凸起的三角形铁片互相咬合在一起,上面连个铁环或者线绳都没有,完全看不出到底是怎么把那么多铁片固定在一起的,不过仅仅是这样看着,都知道这种甲胄的坚固程度。
没错,刀盾兵装备的都是山纹甲,这种冲压制造的山字形铁片三个端都有卡槽,可以在任意方向随意添加新的甲片,根本不用麻绳或者铁环,就能连接的十分牢固。
而且和普通扎甲不同的是,山纹甲表面并非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个凸起的小金字塔,如果把甲胄平摊在那里,从侧面看就像是连绵起伏的山脉一般,这种立体表面的铠甲,相比于平面铠甲的防御力更高,对作用在甲胄表面的力能起到缓冲的作用,更何况甲片互相咬合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把山纹甲变成了里面两层的铁片。
坚盾在长官的指导下穿上了山纹甲,他先是把沉重的甲胄翻开,立刻就看到了内里覆盖着一层原色的厚麻布,这是防止甲胄反面的那些卡笋会挂到衣服,在甲胄的边缘,外面的铁片和里面的麻布都被硝制过的黑色羊皮做了包边处理,一是为了固定,二是为了防止甲片多出来的卡笋伤人。
沉重的铁甲套在了身上,再用宽厚的牛皮腰带束紧腰身,最后戴上插着红色盔缨的头盔,把两边的带子系在下颌处,这一身铠甲就算穿好了。
坚盾在原地蹦了蹦,感觉身上的负重不少,这一身的铠甲少说也得40斤往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明白了昨天下午那个负重长跑的考核是干什么用的,原来就是为了挑选刀盾兵……
铠甲穿好之后,别的武器也都发到了他们手上,人手一把兵工铲,这是每个兵种都有的,作为工具和副武器使用,一把开了刃的碳钢雁翎腰刀,可以直接挂在腰带上,这是坚盾梦寐以求的武器。
碳钢这种材料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生锈,但是碳钢也有别的钢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稍微磨一磨就会非常锋利,这对于军械的日常维护来说很重要。
最后当然就是刀盾兵的另一个专业武器了,大盾牌。
汉部落使用的盾牌一直是木头盾牌,纯橡木制作,厚度两公分,这种硬木十分坚固,两公分的厚度在这个时代足以抵挡常见的攻击方式,包括弓箭,长矛,木棒,石头,石斧等武器的袭击,最主要的是,木头盾牌便宜,造价低,易普及,对于一款军用装备来说,光是最后一点就够了。
盾牌的里外都刷了漆,用来防腐防潮防虫蛀,内里刷的是桐油,当作清漆使用,外面则是刷的红漆做底,中间又用黑漆做了绘画图案,比如千牛卫的盾牌正面图案是一头公牛,图案的造型由罗冲提供,看起来像是兰博基尼的车标,实际上罗冲就是从那玩意儿上模仿来的。
虎贲卫的盾牌外面是一对面对面双足而立的老虎,看起来有些像是标致车的车标,只不过把标致的狮子换成了剑齿虎。
坚盾对这些盔甲和武器十分的满意,甚至可以说大大超出了他的期望,他小心的把腰刀从黑铁木刀鞘拔出一小节,然后立刻在刀镡(刀柄与刀刃中间的护手)的前方发现了几个小字,分别是漢阳、冶工、金恒这六个字。
分别代表武器的出产地汉阳城,制造单位冶金工坊,这把刀的具体工匠负责人金恒。
等坚盾再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就连盾牌和兵工铲上面也标记了这些署名,可见这些武器的制造要求是多么严格,物勒工名,这可是具体到单个负责人的追责办法,将来这把刀要是出了问题,坚盾甚至可以想到那个叫金恒的工匠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刀盾兵的武器装备很快就被发放完毕,旁边的弓驽兵们也没闲着,由于弓弩手一般不会放在前面冲阵,所以他们的铠甲就被直接减弱了,全是麻绳串联的铁片扎甲,看起来就和以前的皮甲差不多,甚至还没有皮甲那么厚实,不过这也大大降低了弓弩手们的负重,让他们轻便了不少。
弓弩手的兵器也是一把兵工铲,外加一架蹶张神臂弩,以及一个腰挂的牛皮箭壶,内附50支弩矢。
弩箭和弓箭不同,弩箭一般比弓箭略短,而且只有两片尾羽,箭头也多为小直径的三棱形,这是为了便于平放在弩臂上发射,弓箭则正好相反,弓箭一般都比较长,末端三片尾羽,箭头也比较大,有些还带倒钩。
没有例外的,这些武器上面也都有各自的出产地和负责人。
等刀盾兵和弓弩手都领完武器之后,剩下的枪戟兵也开始领取了装备和武器,枪戟兵所穿的铠甲同样是山纹甲,其中长枪兵配备的主武器是一杆七米五长的长矛,矛头很短,只有十五厘米,副武器也是兵工铲,同时还配有一面直径半米的圆盾,上面还缺了一块半圆形的缺口,那是用来架长枪用的。
大戟兵就只有一杆三米五长的铁戟,副武器是兵工铲,没有盾牌之类的防具。
这些都是量最大的基础武器,要说装备最复杂的,当要数斥候股的士兵。
斥候就是侦察兵,这个军种装备的武器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多的,尤其是罗冲前世也当过侦察兵,对于侦察兵所用的武器那是最熟悉和看重的。
侦察兵没有铁甲,每人只装备一套半身的黑色皮甲,不过却是用游伏带回来的鳄鱼皮做的,硝制之后再刷上黑漆,上面的纹路看起来十分漂亮,防御力很高,还比较柔软坚韧。
侦察兵同样没有铁盔,而是人人一个藤编的圆形斗笠,摘下来也可以当作一面小盾牌使用,这就是他们的防具。
而侦察兵的武器更是多种多样,反曲复合弓或者神臂弩任选一把,二十支装箭囊一个,锹镐两用兵工铲一把,腰佩短猎刀一把,袖珍罗盘一个,绑腿匕首一把,竹制吹管一支,吹箭一百支,迷幻菇麻醉汁液一罐,打火燧石一块,油脂一罐,剑麻绳索一捆,牛皮双肩背囊一个,两米短矛一支,就差人手一个望远镜了,只不过现在还不具备大量装备的条件。
这些装备堪称复杂到变态,但却是侦察兵最实用的东西,所有的东西几乎都能用上,一百米距离有弓弩,三十米有投矛,十五米之内有吹箭,近身能用藤牌斗笠和兵工铲,这些都没了还有匕首和短刀,燧石和油脂便于生火,绳索用来攀爬或者捆人,袖珍罗盘用来辨别方向。
可以说这样的装备,不管是用来侦察、摸哨、捕俘、敌后纵火,都能用得上,已经是这个时代能够装备的最好侦察装备了。
这样的神豪装备一出,凡是被选中当侦察兵的新兵立刻就被其他兵种羡慕了,鳄鱼皮的皮甲呀那是,多么稀有的东西,又结实又轻便,可比穿一身铁甲轻松多了,而且一个人还有那么多的武器和装备,精致的短刀和匕首,以及袖珍罗盘,都只有他们侦察兵才有,就连每人一把的兵工铲,人家那个都是折叠铲头,锹镐两用的,后面拴上绳子还能变身飞爪,用来攀岩……
如果仅仅是这些就让他们眼红,那最后出场的骑兵就更让他们眼红了,几乎全覆盖的山纹甲,铁头盔上还配有面具,每人配备三匹马,马匹的面部和前胸居然也有铠甲,全套的马具每人三副,配备的武器有兵工铲,反曲复合弓,箭壶,90公分长的窄刃雁翎刀,精钢头马槊一把。
这样的装备简直亮瞎眼,虽然骑兵在整个部队的占比不算高,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但罗冲却是走的精兵路线,全员都是精装高配,这样武装出来的骑兵,最少也要能做到以一打五才算是合格,要不然就太对不起这套装备了。
到了最后,就连那一百多个后勤兵,也每人领到了一身铁扎甲,武器则是兵工铲,外加以前淘汰的那一批三米五的长枪,还有一些投矛,都是以前老兵们换下来的武器。
等到这些士兵们全都领完装备之后,最后的八个卫所级主官也被罗冲亲自授予装备和武器,以及印绶,虎符,令箭,令牌等物品。
将军们一水的鱼鳞甲和云翅盔,这些鱼鳞甲层层压叠,同样是两层铁片,每块甲片之间都用铁环相连,制作起来颇费工时,所以也只有将军们能穿这样的甲胄。
将军们的武器更是可以享受私人定制的特权,比如鹰锐的八面长剑,薛栋梁的唐横刀,还有两人的军法皮鞭,柴多多的硬弓和马槊,胡满仓的长柄关刀,施六的三叉戟,血屠的空心盘龙棍,全部由纯钢打造,这家伙的那根祖传木棍终于在见到新武器的时候扔了。
发完了这些装备,罗冲亲自给两个卫所的指挥使和卫司马颁发虎符,令牌,印绶等物,指挥和司马各有一块银印,发往中央的公文必须同时盖有这两块印章才能生效,令牌则是个人身份的证明,主要用于通报入城之用,也可作为信物用来紧急时刻传递消息,通体青铜铸造。
至于调兵用的虎符,一共也有三块,这是一个立体的东西,首先是一个老虎被从中间分成了两半,指挥使和卫司马各执一半,用来战时调兵之用,一半用来统兵,一半用来调兵,而罗冲的手里则是有一块令牌,令牌可以越过虎符直接收回兵权,同时具有统兵和调兵的作用。
这个令牌的实际用途相当于虎符的底座,上面正好有卡槽,可以先把两半虎符和二为一,然后和令牌的卡槽相接,这样就能形成一头老虎站在令牌上的小型雕像,十分的精巧。
令箭则是用木头做成的,三指宽,长一尺,每一个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都必须用令箭书写清楚,然后还要加盖军事主官的印章,否则军令无效,这些令箭在战后还要封存上交中央存档,用来判断指挥官是否瞒报军情,以及是否有指挥失误等状况发生。
这一点现代军队里就有,所有命令都要存档,上级可以随时抽查,避免指挥官出现指挥失误,也用于战败后的追责调查。
等把这些东西全部发完,整个整编过程就算是完活了,不过还差最后一个新兵入营的誓师仪式没有完成,这个过程将会由罗冲亲自带他们做,这可是个给士兵洗脑……啊,不对,是教育思想的好机会,绝不能直接省略过去。
四千三百多名甲士在校场上列阵以待,罗冲独自站在检阅台上,姜宣等人站在罗冲的身后,然后就听罗冲站在那里大吼一声,升旗,击鼓,唱军歌。
罗冲的一声令下,八名职位最高的军官同时上前,托起一面巨幅的漢字国旗来到检阅台的旗杆前,等把旗帜挂到了旗杆上,新兵们也开始在老兵的带领下唱起了罗冲编写的军歌《大汉儿郎》。
长刀所向,直指那北方的豺狼;
残阳如血,流淌在南下的路上;
旌旗猎猎,引领着东进的兵将;
战鼓隆隆,响彻在西征的战场;
千帆林立,驶向那大洋的远方;
汉家自古好儿郎,荡气又回肠……
在激昂的军歌中,汉部落的国旗缓缓升上了旗杆的顶端,数千人同时呐喊同一首军歌的气势,更是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就连不怎么听得懂汉语的姜宣也深深的被震撼了。
等到升旗仪式结束之后,八名升旗的最高长官转身向后,对着下面的数千将士大喊道。
“全体都有,举起你们的右手,在国旗下宣誓。”
哗的一声,那是铁甲摩擦的声音,四千多名战士整齐的举起了他们紧握成拳的右手,面色肃穆的看向了前方飘扬的国旗。
所有的士兵们开始在长官的带领下致誓词:
我是大汉帝国将士,我宣誓,服从首领的领导,全心全意的为族人服务,服从命令,忠于职守,严守军纪,保守秘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帝国。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598章 排水量五百吨的新船
数千人的誓词汇成同一个声音,其声势之浩大,不仅震慑姜宣这个外人,就连现场的这些官兵们也深深的被自己给感染了,其实这就是人的从众心理,越是规矩森严,环境密封的军营里,这种思想情绪就越好管理,当然,如果有了不好的事情,传播的也是最快的。
不过刚刚经历了配发装备武器的事情,此时士气正是最盛的时候,尤其是前不久这些人还都穿着形色各异的私人服装,如今前后左右,凡是目光所及之处的所有人全都穿着和自己一样的军服,一样威武的铠甲,再加上手中一模一样的崭新武器,一种‘我就是大汉军队一员’的豪情就油然而生。
可是说,从今天开始,他们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整体。
整顿完军队的罗冲并没有立刻离开,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以前早晚各一次的队列跑操都被改成了着甲操练,这也算是给他们增加一点负重吧,顺便也是为了让他们早日习惯穿着盔甲作战。
铜皮的哨子也被发到了所有的小旗手中,每人一个,从前为了操练部队每天喊口号都能把嗓子喊哑,如今有了哨子这个神器,校场上只剩下了哔哔哔的铜哨声,以及战士们偶尔喊出的口号,这东西到了那些基层军官们手里,全被他们稀罕的不得了。
另外军营中的鼓讯也大部分被军号所取代,很多能用军号表达的讯号都换成了号讯,新的司号员则是由两个卫所的各级亲兵中抽调培养,最低放到股级编制,司号员的教官由罗冲之前亲自教的那几个人负责。
除此之外,罗冲还亲自训练了那几百个侦察兵,最主要的是教他们使用那些装备,然后就是大量的练习了,另外还有罗冲前世在军种学习的擒拿术,军体拳等搏斗技巧,最后又教了他们怎么摸哨,怎么侦察,侦察的时候主要侦察什么,怎么抓俘虏,怎么拷问拷问俘虏获得情报。
让罗冲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批的侦察兵学的很快,他们的擒拿术和军体拳学的不怎么样,但是对于各种装备的熟悉速度,以及搞侦察的那一套东西却学的非常快。
后来罗冲总结了一下原因,这才想明白,这群人都是从各个部落加入汉部落得来的,可是在加入汉部落之前,这些人哪个没有打过猎?
说白了侦察,野外生存这一套东西,放到现代的士兵身上或许用教,但在这个时代,放在汉部落的这些兵身上,却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东西其实和狩猎的区别也不算大,都是先发现猎物,然后追踪猎物,捕捉猎物或者杀死猎物,唯一多出来的可能就是拷问俘虏的刑讯手段了。
至于装备的熟悉速度快,那是因为侦察兵的装备本来就和原始人打猎三件套没啥区别,兵工铲就相当于石斧,投矛还是那个投矛,只不过换了铁做的矛头罢了,两把刀相当于以前的骨刀或者石刀,现在这些东西只不过更加锋利,更加顺手了而已。
其他需要大量练习的就是弓弩和吹箭,这两件都是远程武器,以前很少有人玩过,现在想要玩的溜只能大量的练习,没别的办法。
针对这种情况,罗冲就刻意减少了他们的侦察训练,主要以熟练武器使用,还有军体拳和擒拿术为主。
其余的各兵种则是在老兵的带领下开始每日的日常练习,队列、体能这是常态,武器练习能占半天的时间,最后则是阵法变换的练习,三天两头还会把体能训练换成足球比赛,用这种娱乐的方式排解战士们训练的压力。
罗冲花了十天的时间把这些新添加的东西交给他们之后,自己就不必每天都要亲自去教了,只要督促他们认真练习即可,然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军营的大帐中不出来了,每日只在里面画图。
姜宣每天都会去校场上看战士们训练,然后回到营帐中看罗冲画图,虽然他完全看不懂,不过最近他的汉语学的很快,没办法,身边全是说汉语的人,不会说就没办法交流,这学习的速度自然就快了。
这天姜宣再次出去观察了一圈,然后回到了罗冲的大帐中,看着罗冲在白纸上用铅笔和各种尺子圆规等物继续画着图纸,就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汉首领这是画的什么?都画了好几天了还没画好?”
“这是新型的船图,必须早点设计好才行。”罗冲一手尺子一手铅笔,头也不抬的说道。
“这画的是船?!”姜宣惊了,然后紧接着又问了一句,“是不是和我来时坐的那种帆船一样?”
听到这里,罗冲这才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然后淡淡的回到:“是帆船,不过比你坐的那个还要大一些。”
“比那种船还大?!”姜宣再次惊住了,“大多少?”
“大一倍多吧……”罗冲再次开始低下头画图。
姜宣听到这话直接愣在了原地,他不知道船到底需要怎么制作,但想来绝对不容易,曾经他第一次坐上汉部落的双桅帆船时,就已经被汉部落的制造能力惊为天人,可是现在眼前的这个汉部落的首领居然说他要造比那还大一倍的帆船,如何能不让他惊讶。
罗冲身为当事人却是不管这些,全神贯注的绘制着几种新船的图纸。
汉部落需要船,需要很多的船,更需要很多的大船。
远的先不说,光是这次军队南征就需要很多的船只运送兵力,不然罗冲拿什么一次性投入四千多的兵力?
到时候不仅要运送士兵和辎重,等打完这场战斗之后,还要把那么多的俘虏押送回来,这都需要大量的运输船。
当然,这都是短期的目标,可是往长期看呢,不管是在草原建城,还是运输下游的煤矿、铜矿、汞矿、沙子等矿产,都需要更合适的运输船只,设计指标就要求载重量大,易操作,航速快等特点,拿现在的这种双桅帆船运送煤矿?门儿都没有……
所以汉部落研发新的船型是迫在眉睫的,必须要大船。
汉部落的造船史从最开始的八米长小舟,到现在的二十米长,六米宽的双桅帆船,如今已经愈发的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了,因此罗冲这次直接整了个载重量400吨以上,排水量超过500吨的‘大船’。
大船有多大呢,直接把现有的帆船长度翻了一倍,变成了四十米长,六米的船宽变成了十米,两根桅杆变成三根垂直桅杆,一根船艏斜桅。
虽然比原来的体积大了一倍不止,但是这个新船型的理论航速却比原来的还要快上许多,首先是增加了风帆的面积,这等于直接增加好几台更加有力的发动机,因为随着船体的拉长,新船不只是增加了桅杆的数量,就连桅杆的高度也要同步增高,这样新船的一具风帆的面积就能相当于老船的全部风帆了。
再有就是更加流畅的船型,原来的双桅帆船长20米,宽6米,长宽比是3.33,现在船体拉长到了40米,宽十米,长宽比变成了4,这就表明了新船的船体更加的瘦长,按照流体力学的说法,也就是新船航行的阻力更小。
别看新船比原来的体机大,但是单论速度,这就相当于在问是一根竹竿在水里漂的快,还是一只圆形的木盆在水里漂的快,两个物体的排水量都差不多,甚至竹竿的排水量更大一些,但很明显的瘦长的竹竿绝对比木盆航速要快的多。
哪怕长宽比只增加了0.66,航速的提升都是显著的。
不过对于船舶来说,长宽比也并非是越大越好,长宽比越大航速越高,这是船舶制造中的一条铁律,带来的航速加成固然可观,但是越瘦长的船型转弯半径就越大,小半径急转弯的话还容易因为重心偏移发生侧翻,这也是一条铁律。
也就是说,像这种四十米长的大船,在浏阳郡最多百来米宽的河段,想要调个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罗冲准备把这些大船停靠的码头放在新建的卫山郡那里,在湖里完成大船的掉头,只要通过了浏阳郡这段流域,到了下游少则两百多米,宽则数百米的江面上,就不用再为调头的事情发愁了。
另外为了方便制造,降低制造难度,提高生产速度,罗冲直接用一种船型的基础开发了两种船出来。
一种是同体积的沉斗型运输船,另一种则是上下共四层的楼船。
沉斗型运输船采用同样的龙骨和船壳,还有相同的桅杆和帆具配置,但是却没有甲板,只在船艉有个一层的艉楼供船员居住,前面的部分直接就是向下凹陷的舱斗,可以直接往里面堆积各种矿石,晴天直接露天运输,雨天盖油布用来防雨,说白了这才是真正的木盆,连个顶棚都没有。
楼船就不一样了,同样的龙骨,但是船壳要比沉斗船高出许多,上下共四层,两层在水线以下,两层在水线以上,船艉还增加了一层艉楼,所以船艉可以看作有五层,这是专门设置的制高点,用来观察四周。
这样的楼船不是用来运输矿石的,而是主要运送大批量的人员或者其他怕水的货物,主要用来经商和探险还有运兵,两种船型各有用处,哪个都不能缺。
罗冲这些天就在详细的完善这些设计,因为这种大件的工程设计必须在建造之前就考虑到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所以必须提前想到,不然等造好了再想改装可就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