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09章

作者:羽卿书

  “那你们汉部落会不会出人再去攻打他们?”姜宣再次试探道。

  “这事我不能做主,全听我们首领安排,如果首领同意,那我们肯定会去的。”游伏随便扯了一句搪塞过去就不再说话了,而是回到船舱之内去写今天的航行日志。

  姜宣则是留在了二层的露天甲板上,若有所思的看向那个蛮人部落,不知道如果当初有姜氏和游伏他们起了冲突,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船队继续向西北方行驶,又过了几天的时间,他们再次经过了当初遇到了狸部落的那片布满沙洲的河道,鳄鱼们还是在河边和沙洲上晒着太阳,似乎上次船队带来的屠杀并没有让他们迁徙的打算,甚至有些鳄鱼已经在沙洲开始筑巢打洞了,为即将到来的冬眠时间做准备。

  游智这只舔狗也把自己亲手打磨的木梳子送给了蕾,两人在船上进展神速,只差蕾的哥哥勇点点头,两人就能正式的在一起了。

  勇对游智倒是没什么不满意的,妹妹能嫁到汉部落那么强大的部落他也没什么意见,只是两个部落相隔的太远,如果首领不同意有姜氏加入汉部落的话,到时候也许就是一辈子都看不到自己的妹妹了,所以勇也不敢轻易的答应,反正他们这次去汉部落之后是会住上一个冬天的,时间还长,到时候再看看呗。

  有姜氏的其他护卫也整天呆在狭小的甲板上眺望着沿途的风景,这对他们来说可是难能可贵的经历,毕竟长那么大也没走出部落多远,到过最远的地方也无非是跟着勇去大河对岸的另一个部落换盐而已。

  饶是自诩智者的姜宣,在接连半个多月的航行中也是无数次感慨,那么久了,还没到汉部落,这汉部落的人还真是勇于开拓啊,他们居然敢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跑出那么远,真是不可思议。

  一直等到航行近一个月的时候,姜宣才在河边看到了写着‘漢’字的旗帜,那里有一个很大的码头,还有一个看起来非常大的建筑群,以及沿着河岸开垦的农田,不过现在早已被收割干净,现在只剩下贴着地面的半截秸秆。

  “我们这是到汉部落了吗?这里就是汉部落的城池?”姜宣站在二层甲板上指着河岸上的那片建筑说道。

  “不用了,这里不是城池,只是汉部落在外面修建的一个码头而已,还有我们的人在这里从事生产,还算不上一个城池,只能说一个据点而已,或者说基地。

  所以咱们不在这里停船,到了这里,再有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到浏阳郡了,我们船上不缺物资,还是早点回去的好。”

  游伏看着荆言在鹿部落这里修建的据点,也是颇为惊讶,没想到他们的动作居然那么快,这就已经把基地修好了,宽大的码头用木头和砖石修建,一看就非常的结实,而且还能停靠多艘大船,毕竟这可是运送矿石的码头,如果承重能力不够的话,说不定那些沉重的矿石就能把码头压垮了。

  还有码头旁边巨大的露天堆场,那是专门堆积等待运走的矿石用的,修建的非常大也非常平整,全部堆满矿石的话,怕是连运一周都运不完。

  堆场旁边的大院子也很显眼,那里面有住宅区,还有办公用的二层小楼,以及大量的仓库,毕竟这里虽然产出煤矿,但是却需要从汉部落源源不断的运输工具和其他生活物资过来,不然荆言也不好招募当地的土著来给汉部落的采矿队干活儿。

  荆言的建设进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这家伙为了从一个小吏晋升成为一个郡守,正玩命的表现着自己,他甚至想要先建出一个郡城出来再告诉罗冲这边有多少人的事,这样到时候才好让首领看到自己的能力。

  就在原来鹿部落的居住地那里,一个超大的工地已经开始动工了,岸边的几座砖窑在不停的冒着烟,旁边堆积的不是已经烧好的青砖就是等待入窑的砖胚。

  就眼前的这情况,不用想游伏都知道肯定是荆言把鹿部落的人口都忽悠到了他修的那个大院子里,还有城建工地上的那些工人,应该也是他从周边的部落忽悠来的,从浏阳郡出来的小吏,用的最熟的手段就是通过招募劳工来吸引人口加入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主意当初还是首领想出来的呢……

  姜宣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场景,感到不可思议,那么大的规模,居然只是汉部落在外面的一个用于生产的据点,他们这个据点也太大了吧,光是看地盘的话,比有姜氏也小不了多少,如果算人口,应该比有姜氏还要多些,这样的地方,居然只是一个据点,那真的到了汉部落的城池,还不知道该有多大。

  不对,刚才游伏好像说这只是一个用于生产的据点,生产什么东西,居然要让汉部落投入那么多的资源?种粮食?不可能,虽然这里也有一些田地,但是明显不够几千人食用,再说种地在哪不能种,需要专门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来?

  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姜宣终于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游伏倒是也没有完全隐瞒,但说出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

  “这里的人是专门挖石头来的,这个地方有一种我们非常需要的石头,但是我们汉部落现在的那些城池周边都没有,所以才建了这么个基地。”

  “挖石头?什么石头居然那么重要,居然要跑那么远来挖?”姜宣似是无心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那石头是黑色,具体有什么用处就不知道了,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去下游了,我就是一个为汉部落在外面探索世界的,这些生产建设的事情都不归我管,所以我不清楚。”

  游伏再次的搪塞道,毕竟有姜氏现在还不能算是自己人,对于这种社稷部落机密的事情,还是少说点好,万一出点什么事情影响了汉部落的建设进程呢,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姜宣见游伏还是没说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于是也不再问,就开始继续欣赏沿途的风景,而且刚才游伏也已经说了,按照这个速度再走上两天就能抵达汉部落的一个郡,因此姜宣内心的期待也就更盛了几分。

  可是就在这天的下午,他们就遭遇了一艘迎面从上游南下的船队,一共两艘和他们一样大的帆船,样式也差不多,也同样打着汉部落的旗帜,一直等两支船队互相驶过的时候,通过双方交流,游伏才知道了这是去给荆言那边的煤矿开发基地送物资过去的。

  据了解,这个以开发煤矿而设立的据点,现在俨然成了浏阳河东岸一个新的人口吸纳中心,就像是两年前的浏阳郡,现在浏阳郡这边的人口被吸纳的差不多了,但是浏阳河东岸还尚未开发,如今却全都便宜了鹿部落那个据点,也不知道荆言那个家伙现在到底弄来多少人了。

  游伏的船队再次行驶了一天一夜之后,终于在路过煤矿据点的第二天下午抵达了浏阳郡的码头,太阳已经偏西,但是这里的码头却依然很忙碌。

  两艘从卫山郡驶来的货船正停靠在码头上卸货,那边出产的竹制品颇受浏阳郡的青睐,尤其是最近新出的那些造形奇特的瓷器,也非常的畅销。

  尤其是存钱罐这东西,卖的不只是一个瓷器而已,还有百姓们存钱的理念,让以前不知道怎么存钱,为什么存钱的人产生了储蓄的想法,只是汉部落的帝国银行暂时还没有提供存取业务,所以百姓们才有了这种主意。

  听到游伏的船队归来的消息,大树亲自出城来到码头上相迎,而跟随在游伏身旁的有姜氏众人和狸部落众人,却被眼前巨大的聚居地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这就是汉部落的城池?!这就是汉部落的郡城首府?!这也太大了吧,光是农田就一眼看不到边。”

  游伏给大树介绍了一下有姜氏的‘使团’和狸部落的移民之后,也开始带着他们向官署区的坊市走去,今天已经到了傍晚,众人不可能连夜赶往汉阳郡,所以只能现在这里住上一晚了,不过好在这里有的是地方给他们住,而且游伏的船队中也有不少的船员就是浏阳郡的当地人,他们直接各自回家就行,等待着首领的奖赏和下次出发的命令。

  姜宣和姜勇则是带着自己的族人跟着游伏往城里走,宽阔的大道上不少的行人赶着牛车、马车、驴车回家,车上装的都是成捆的玉米秸秆,这些东西都是要运回家储存起来当作饲料的。

  现在还是十月初,除了早熟的玉米收割了之外,豆子,小麦这些作物还赖在地里死活不出来,其他的都已经收割的差不多了。

  众人在沿途走着见到最多的东西就是运载着很多的东西的车辆,前面全都是用牲畜在牵引,这让从来没见过车长什么样的姜勇和姜宣瞪大了眼睛。

  不过城外的人口依然算不上多,虽然不少,但是分散到那么大的地方,不可避免的会显得有些稀疏,直到他们跟着游伏进了城,刚刚放学的学生们背着书包拿着书本乌压压的从校门中涌出的时候,他们一行人才知道了什么叫作人多。

  而且这数千的人口居然还全都是小孩子,下至六七岁的幼童,上至十一二的少年男女,没想到汉部落这边的一个大院里就藏着这么多的人口,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人。

  “游团长,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许多的小孩?”姜宣再也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第585章 姜宣恰柠檬

  “这里就是我们汉部落的学校,专门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的地方,按你的话说,就是传承,传承汉部落的积累下来的知识。”

  游伏在出发之前也是在浏阳郡这里住过一个多月的,当时白天在船上训练操船技能,晚上就在这里住,所以早就知道了这处十分巨大的院落就是浏阳郡的学校,只是那时候还没开学,再看眼前这情形,应该是已经开学有一阵子了,所以游伏才会这样对姜宣介绍。

  “把那么多的孩子集中起来来教?”姜宣不可思议的问道。

  “是啊,你不是都看到了吗,全都再这个院子里,我们首领管这种教学的地方叫作学校。”游伏再次接话道。

  “那,那我能进去看看吗?”姜宣一脸期待的看向了游伏。

  “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地头,游伏也不好直接答应,所以就把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大树。

  “没问题,你们可以进去转一转,我已经让人给你们准备好了客舍和晚餐,现在还没做好呢,先转一圈也无妨。”

  大树知道游伏所说的‘使团’是什么意思,八成就是被游伏给忽悠来的,等他们的领导见识一下汉部落的富庶,吸收进来的几率就更大了,以前大树也没少干这种事,这个时候自然知道该怎么配合,所以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下来。

  “好,那我们就先进去转转,姜首领请。”见到大树没有反对,游伏就直接领着有姜氏的几个人,还有狸部落的首领几个人一起去了学校里面。

  学校的大门是一个门阙形建筑,宽敞的大门左右各耸立着一个高高的门阙,下面是用砖石和夯土建造,顶上则是飞檐盖瓦的亭子。

  这种东西就是所谓的阙,从老秦一直到强汉,再到盛唐,这种建筑风格都一直流行,但是阙这个东西最初的作用,大概就是在门口两边立两个瞭望台的意思,有点像是现代的门卫,不过阙的象征意义更重一些,学校的这两座阙楼可不是瞭望台,因为它的门口里面是有门卫的。

  走进大门,门口就是一片青砖铺就的硬化地面,正对门口是一个巨大的花坛,里面种满了从如梦水谷移植过来的发光花草。

  而在花坛的前面,则是一个巨大的石雕,造形不是人物或动物,而是一本巨大的书,石书是翻开的状态,上面还刻了学校的营建时间和学校名字,以及首领对学子们的那一句留言:为大汉之崛起而读书。

  过了花坛周围还是青砖铺就的路面,路边还移植了不少油桐和荧柳作为行道树,蜿蜒着通向了学校各处的建筑。

  再往前走上没多远,一行人就见到位于学校正中的教学楼,三栋几十米长的筒子楼成品字形排列,中间则是正对着升旗台,红底黑字的漢字大旗正在高高的旗杆上迎风招展。

  有姜氏和狸部落的众人看着眼前这些庞大的建筑已经快要把眼珠子瞪了出来,现场表演了一番目瞪口呆的最佳解释。

  人力居然能够建造出如此宏伟的建筑!!!

  再跟自己的部落一比,有姜氏的最高建筑,那个石头搭成的祭台简直就是个渣渣,狸部落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文明程度还不如有姜氏呢。

  清一色的砖块垒砌出笔直的墙体,方方正正的造型无一处不显露出规整二字,红漆的格子木窗排成一排,上面糊裱着洁净的白窗纸,楼顶的斗拱相互扶持着向外探出,牢牢地托举着上面的四面琉璃瓦屋顶,瓦当瓦盖瓦托一应俱全,在夕阳的光辉下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有姜氏虽然有传承,但是姜宣此时却找不到任何一个形容词来表达眼前建筑的宏伟和精致,愣愣的站在原地就这么看着。

  有些走的比较晚的学生刚从教学楼里出来,还偷偷的对着这边指指点点,也不知道在讨论着什么。

  “咳咳,这就是我们汉部落的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姜首领要进去看看吗?”游伏见这家伙已经被震傻眼了,但是又不能陪他在这干站着,所以就出声提醒了一下。

  “啊?啊,哦,看,我还能进去看吗?”被游伏这么一问,姜宣突然回过神来,但是却突然有了一种不敢进去的心态,仿佛眼前的建筑就是神灵的宫殿,自己这个凡人冒然闯入就会亵渎了神灵一般。

  虽然来之前想过汉部落会有多么发达,肯定会比有姜氏强上许多,但姜宣却从没想过会是这般模样,换句话说,他也许根本就想象不出来这样宏伟的建筑,哪怕在罗冲的眼里,这只是个三层高的筒子楼而已。

  “当然能进,这里本来就是让人进的,跟我来吧。”

  随口应了一句,游伏就领着他们进了最中间的那栋主教学楼,众人拾阶而上,来到大厅前的平台,八扇对开的格子木门高达三米,门前的木头门槛也有一尺高,更是显出了大楼的威仪。

  走进大厅,正对门口的就是向上的楼梯,两侧则是长长的走廊,游伏没有直接带着他们上楼,而是先从一楼的教室开始逛起。

  推开一间教室的木门,里面的学生还没有走完,有几个学生还在做值日,也有的孩子正奋笔疾书的抄写黑板上的数学题,为了省纸,老师们经常把作业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抄下来带回家写。

  一群孩子看到大树跟着一群人走进教室,立刻停下手中活计起身拱手作揖行礼,口中呼道:见过林公。

  大树姓林,又是浏阳郡的郡守,一般百姓大多直接叫他林郡守,姓氏加官名,简单直接,但是学校中的这些孩子,刚刚学了一个月的汉礼,就已经有了点样子,在学校里喊郡守不合适,但对方又是非常有名的男性长辈,所以用姓氏加一个公字表示尊敬就再合适不过了,因此才有林公的称呼,至于其他的人,学生们也不认识,既然郡守在这里,那肯定就喊他就对了。

  “嗯,值日做完就早点回家吧,不要在学校逗留太久了。”

  “是。”众学生再次躬身答道。

  但是大树又看到一个小孩还在用铅笔写着什么,过去一看,却是这个家伙不仅抄完了黑板上的题目,还直接在这里做起作业来了,于是就问道。

  “这黑板上的数学题不是让你们抄下来回家写吗,你不回家偏要在这里写,若是父母担心着急了怎么办?”大树不解的问道。

  “回林公的话,小子家妹年幼,尚不能自己走路,每日傍晚总爱嚎哭不止,家母担心小子学业,便让小子在学校写完作业再回家。”那七岁的男孩听到大树的问话,便放下铅笔起身回答道。

  大树点了点头,捋了下没有多长的胡子,“那你就快点写吧,早点回家省的大人担心。”

  “是,小子谨记。”男孩说完行了一礼便又开始坐下奋笔疾书,嘴里还念叨着三七二十一的小九九。

  看到这个班里还有人,众人也不好打扰,于是就退出了教室,又找了间没人的教室参观,但是姜宣那个家伙,除了看看黑板上那一个都不认识的阿拉伯数字,还有教室内的布置之外,最关注的就是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了,然后突然间,他就察觉到了之前游伏没有给自己解释清楚的地方,汉部落居然有了严谨的礼制,这可是文化程度的一个分水岭啊。

  什么是礼制,这就是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区别,这是真正开化了的象征,远不是自己的有姜氏能比的。

  再次进了一个空的教室,里面已经被打扫的一尘不染,桌椅板凳也被值日生们摆放整齐,黑板上的作业还没有被擦掉,虽然姜宣不认识那写的是什么,但也能明显的看出这和刚才那个班的东西不一样,但也相差不多,反正他都不认识……

  游伏给他们依次介绍了汉部落的教学方法,黑板和粉笔的用途,学生们怎么学习等等,然后就领着人上了二楼。

  对于高层建筑内安置楼梯这种神奇的创意,不管是有姜氏的众人,还是狸部落的人,全都感觉无比的神奇,更是对这种多层建筑的创始人崇拜不已。

  “这楼……楼梯够结实吧?”姜勇半信半疑的把一只脚踏上楼梯,还是很小心的问道。

  “你就放心吧,看到楼梯下面那些比人还粗的大梁了没有,就算楼梯上塞满了人,这个楼梯也不会塌的。”

  游智说完就直接拉着姜蕾几步窜上了楼梯,上楼去追赶游伏他们去了,剩下姜勇在下面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走了上去,但依然还是死死的抓着扶手,这样的表现直接惹得游智哈哈大笑,没想到当初那个敢在水里拼命的汉子,居然会有畏高这样的毛病,这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来到二楼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除了比较高之外看起来和一楼没大多的区别,随便挑了两个教室参观了一下,游伏就带着他们上了三楼,不过为了显出上下楼的通道又多又方便,这次则是带他们走的侧楼梯,虽然不如中间的大楼梯宽敞,但多一个楼梯就能多分担一些上下楼的人流,也表现出了设计者对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一直等爬到了三楼,当姜宣等人站到了一间教室的窗户前,这才感受到浏阳郡的规模之庞大。

  从窗户向远处眺望,几个相同大小的坊市依次排列,坊市内的街道房屋鳞次栉比,又正值傍晚时分,一家家的房顶上都冒出了炊烟,放学的孩童和巷子里的黄狗兜兜转转的做着游戏,再向远望一些,竟能俯瞰整个码头的全貌,数不清的大小船只停靠在河边,以牛马作为牵引的车辆也载着各种货物着急的向着各个坊市赶去,真是一派人间天国之美景啊,梦中的神国也不过如此吧。

  从来没上过高楼的众人就这么愣愣的站在窗台前眺望着远处的景色,直到游伏出言将他们唤醒,这才又去了其他方向的教室观看。

  事实证明,教学楼作为浏阳郡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确实具备了观景楼的功能,从东面的窗户可以俯瞰隔壁的坊市和码头,从南边的窗户就能看到被一条条水渠分割规划的农田,农田的面积对于姜宣来说更是骇人,他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汉部落没有那些先进的农具和牲畜,怎么才能耕种的过来。

  还有,那些引水过来的水渠更是夸张,不知道要动用多少的劳动力才有可能修成,甚至还有那些杰出的设计者,是谁想出的这种用水渠灌溉农田的方法,如果有姜氏也有这种能力,他们就不会只在河面开垦农田了,离着河水比较远的地方,也能像汉部落一样开发大片的田地。

  再走到北面和西面的窗户,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色,学校另外三栋同样高大的教学楼,还有文具商店、食堂、操场这样的设施,再到学校之外的各种工坊,不远处的郡守官署,以及下辖各司用来办公的独立院落,无不显出井然有序的硬朗作风,城内的街道规划的也很好,四通八达不说,两边还移栽了树木和绿化带。

  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个汉部落,有姜氏的众人只感觉自己越来越自卑,旁边狸部落的几个人倒是心情很好,毕竟他们已经明确表示了要加入汉部落,这就意味着以后他们也属于这里的一份子了,倒是没什么好羡慕的。

  “游团长,不知道咱们所在的这个浏阳郡有多少人口,汉部落又有多少个像浏阳郡一样大的聚居地?”

  等领着姜宣他们转了一圈后,最后回到了一个类似客栈的官方招待所里,丰盛的食物被摆上饭桌,姜宣这才问起这个曾经问过游伏一遍的问题,虽然曾经听游伏说过,但是听别人说是一回事,自己亲眼看见的又是另一回事,这给人的直观印象是非常不一样的。

  游伏也不知道现在浏阳郡有多少人口,于是只好看向了旁边的大树。

  “浏阳郡这里的坊市大概有两万多口吧,位于西边的一些新设村庄也有两千多人。”大树简单的答道。

第586章 堆满大街的军用物资

  姜宣听完点了点头,大树的回答和当初游伏告诉自己的差不多,如今亲眼参观了被他们称为浏阳郡的地方,也确实证实了游伏当初没有吹牛和撒谎,一个被称为郡的聚居地有两万多人口,确实没有夸张。

  “上个月首领来了一趟,又去卫山郡那里看了看,现在卫山郡差不多也有两万人左右了,我们两个郡加起来最少四万以上。

  汝阳郡那边也得有一万出头,汉阳郡的郡城首府加上周边的三个县也要将近两万人,对了,还有四通县没算,铁矿和铜矿那边也没算,荆言那边的新基地也没算,但是这些全都加起来的话,咱们汉部落少说也有八九万人了。”

  大树掰着手指细数着几个郡县的人口,但是姜宣却听不太明白,只听到这里多少那里多少,然后他就发现只是这一会儿,大树就说出好几个地名出来,看来汉部落还真的是很大啊。

  稍微感慨过后,姜宣就专心对付起了面前的美食,尝试着汉部落这些他从来没见过的美味,当初游伏到有姜氏的时候,也不过是拿出了一些腌咸菜和肉粥给他们吃,但那毕竟是船上的条件有限,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浏阳郡这里可以说是要啥有啥。

  各种蔬菜瓜果,还有各类肉制品,就连粮食都能分出好几种,煮玉米棒子,蒸饭,粽子,烙面饼,蒸馍,想吃啥随便拿,招待所里管够,把植物的叶子和肉类炒制成的食物更是奇妙的体验,没有铁锅和油脂的有姜氏是尝不到炒菜这种美味的。

  就像面前这道用韭菜段、猪皮丁、黄豆、辣椒、玉米粒炒成的菜肴,看起来又好看又好吃,本来用筷子就不怎么利索的姜宣看到这道菜更是急得差点没把筷子摔了,好在这里准备的还有木勺,这才免去了姜宣看着菜却吃不到嘴里的尴尬。

  正所谓想要了解一个文明的程度,就要先看看他们怎么吃,这点确实是有根据的,因为单从菜品的种类,就能看出这个文明已经熟练掌握了多少种食材。

  就从眼前这桌菜来看,汉部落绝对是很强大的,不光吃得饱,人家还能吃的好,还能天天换着花样的吃,这是那些天天愁着下顿饭用什么东西才能填饱肚子的人能比的吗,肯定没的比。

  美美的吃过一顿大餐,到了第二天早上游伏就开始带着他们往汉阳城那边赶,船队中的许多船员都是浏阳郡的本地人,所以都被游伏直接放了假回家,赏赐什么时候下来,船队什么时候再次出发,这都要等着首领的安排,所以跟着游伏一起走的人并不多。

  游伏自己带着二三十个亲信人人都骑着马,有姜氏和狸部落的人们则是乘坐马车,宽大的四轮马车把两边的车梆放了下来就变成了两排长长的座位,一辆车坐十个人中间还能剩出许多空间放些东西。

  这种乘车出行的方式再次吸引了有姜氏和狸部落的众人,和先前的帆船不同,帆船在内河中航行是十分平稳的,稍微有点波动也不是很明显,就是人多的时候有点拥挤,但是陆地上的短途交通更能体现汉部落的运输能力。

  说实话,坐马车的感觉真的不怎么舒服,车没什么问题,主要是路,从汉阳城到浏阳郡本来是没有道路的,正所谓世界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就成了路,这条路也是那么来的,全靠来来往往的车辆硬生生的压出来了一条路,路面的车辙很深,马车的轮子基本上就是卡在那些车辙里面行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轻轨……

  但舒不舒服在姜宣看来并不重要,只要能拉东西就行了,有这样方便的运输工具就不应该要求更多,换句话说,人要懂得知足。

  不过很明显,汉部落是一个不懂得知足的部落,尤其是汉部落的高层管理人员,换句话说就是汉部落的首领。

  “我们首领打算挖一条人工运河,从浏阳郡一直挖到汉阳郡去,这样对于两地的交通也比较方便一些,而且运河沿岸可以开凿更多的水渠,让浏阳郡西边的这块平原多出更多的农田。”游伏骑着马跟在马车的旁边对姜宣介绍着刚刚看到的运河。

  姜宣想了半天还是不能理解这个理论,为什么明明有了马车这么好的东西,还要浪费人力物力去挖这样的一条人工河,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再说了,这么大的工程,要挖到哪辈子才能把这条河挖通。

  “汉部落需要来回运送很多东西吗?为什么要开垦那么多的农田,汉部落现在的粮食不够吃吗?”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的姜宣干脆直接问了出来。

  “运送东西是肯定需要的,而且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多一条快速通道总比没有强,开垦农田也是需要的,汉部落现在虽然不缺粮食,但以后缺啊,每家每户都在不停的生孩子,而且我们首领对生孩子还有奖励,只要生了孩子就能分到五亩不用交税的免税田,谁不想多生几个。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