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罗冲看完这封信之后是很高兴的,汉部落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自然是好事,只不过汉部落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导致现在四处都需要人手,物资什么的还好说,这个劳动力的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必须得想办法解决才行。
好在今年各个新设郡县的基本建设已经差不多完成了,所以那些食人族的奴隶就能腾出手来了,不过罗冲当然不会让他们闲着养老,正好现在又有了新的建设项目,把他们全都送去岂不美哉。
还有那个什么蛮人部落,居然敢杀害我汉部落的子民,真真是该死,不过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罗冲也不是嗜杀之人,不如给他们一个劳动改造的机会,就全抓起来给汉部落干活赎罪吧。
不过刚想到这,罗冲又犯起愁来,抓人,说的容易,让谁去抓,总不能自己亲自去抓奴隶吧,所以还得组建军队,这还是要人才行。
得,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原点,还是缺人。
论一个新兴帝国有多难?罗冲只想说一句:我太难了。
昔日的春秋战国之争,秦统一六国之争,再到大明驱逐蒙元之战,这些战争中所涉及的军队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有上百万之多,他们哪来的那么多军队,是他们的生产力比现在的汉部落高吗?不,汉部落现在有些方面的科技甚至是超越他们的。
那为什么汉部落没兵呢?还不是因为制度和背景的问题。
想当初战国七雄,随便一个都能拉出来最少20万兵力,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库存的粮食,因为他们用的是义务征兵制度,什么叫义务征兵制,就是不给军饷,不给衣服鞋子,打完了还能活着或许有功,死了连个抚恤都没有。
而且这种义务性质的兵役制度,还必须保证不征独子,一个家庭必须有两个兄弟以上,才能拉走一个当兵,因为剩下的那个人还要留在家里种地,不能因为打仗而耽误了后方的生产。
到了明朝就更丧心病狂了,兵锋最盛的时期,成建制的军队保有量将近300万人,现代中国十几亿人口才多少兵,明朝的时候才几千万百姓,居然有那么多军队,他朱元璋凭什么养得起那么多军队,还不是靠了军户制度。
卫所全都就地屯田,当兵的自己种地养自己,多好,国家只要负责军械和甲胄就好了,军饷不给,粮草也不给,堪称最便宜的军队,也别说,毕竟大明建立之初是真穷啊,老朱也是没办法。
罗冲难道不懂这些吗?义务兵役制度不香吗?卫所屯田不够便宜吗?他也想学习啊,可惜汉部落不给他这个机会。
汉部落各郡县的百姓大多都是刚刚稳定下来的移民,家里都是小年轻,基本上都是年轻的两口子带着两三岁的小屁孩在生活,根本不存在一个青壮出去当兵,家里还能留一个兄弟种地的说法,所以一旦强行征兵,那肯定会影响后方的生产,这是必然的现象。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还是罗冲自己。
汉部落的人口构成基本全部以外来人口加入为主,在汉部落出生的孩子现在最大的才五岁,所以部落的中坚力量还是那些外来人口。
而罗冲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强硬的实行了编户齐民的制度,所有成年男子必须组建自己的家庭另立门户,第一个目的自然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速度,第二个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宗族势力,或者说氏族、小部落的势力。
你不是同族吗,你不是族长吗,那我把你的族人全都给你拆散迁徙到各处安置,你还有什么资本跟我叫板。
还有罗冲经常给一些有功劳的族人赏赐,什么赏赐,先赐你个姓氏再说,原本你是胡氏族的,好啊,我现在给你改姓李,以后你就是老李家的祖宗了,这样你和原来的氏族就成了两家,你还拿什么宗族势力跟老子叫板。
可是这样一来,汉部落就成了一个快速裂变的细胞,扩散的速度变快了,但是却失去了积累,家里有兄弟者少之,刚成年就要另立门户,为汉部落的人口增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变成了想要征兵都没地方征,征了之后就没有人留在家里种地,没有食物就要饿死很多百姓。
罗冲在屋子里转了几圈,让坐在炕上给孩子缝衣服的大夫人和二夫人都看的眼晕,无奈只能以手扶额的坐下。
“夫君又在愁什么事,咱们汉部落现在不是发展的很好吗?”小蝶还是忍不住开了口。
“缺人啊,汉部落发展的是好,但是各处的建设却越来越多,新发现的煤矿要人,湖心岛建厂也要人,出去打仗也要人,游伏那个家伙还从草原占了块地,到时候也是要建新城的,新城也需要很多人,到处都要人,但是各地的移民都才刚刚安稳下来,所以又没办法调动,唉……”罗冲发愁的说道。
一旁的詹萤加入汉部落的时间尚短,对于汉部落的构成也不太了解,甚至她都没有在汉部落的各个郡县转悠过,所以对罗冲发愁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但是小蝶不一样啊,她也算是汉部落早期加入的一批了,对汉部落的发展历程还是比较清晰的,现在听到罗冲说无人可用,于是就奇怪的问道。
“云志的卫山郡那里不是来了很多新人吗,上次听你说新来的人口都过万了,还有浏阳郡,这几年一直都在不停的吸纳人口,他们那里不能抽调一些人手吗?”
罗冲听完一愣,然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对啊,那里有新的移民啊,不是还没有足够的房子和土地吗,正好,就从他们下手好了。”
罗冲说完话就一溜烟的跑出了家门,然后动身前往了卫山郡,搞得小蝶和詹萤一脸懵逼,不过他们也已经见怪不怪了,自家的夫君是汉部落的首领,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出门几个月不在家都是常事,莫得办法。
马不停蹄的罗冲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跑到了浏阳郡,然后当即就找到了浏阳郡守大树。
“今年新增的外来人口有多少,其中青壮年有多少,这些现在都安排好了吗?”罗冲没有废话,立刻开门见山的问道。
“呃,回首领的话,今年新增的差不多有六千多口,成年男子应该有不到两千人吧,户籍都已经登记在册了,房子也都安排入住了,田地也已经划分好了,有的已经种上了粮食,有的今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这些人只能找些手工活来干,或者去做些小买卖。”
大树不明白罗冲为什么火急火燎的跑来问这个,但是在愣过一下之后还是很快的回答道。
“嗯,将近两千青壮,那你这样,从这些人里面招募士兵,你记一下募兵的条件。”罗冲想了想立刻对大树说道。
“好,我拿纸笔。”大树也马上掏出小本本和公文笔,然后看着罗冲等他说话。
“即日起招募士兵500名,要求身体健康没有残疾,年龄18岁以上,40岁以下,家中必须有子嗣,以暂时还没有田地者优先。
士兵待遇,每月军饷30元,战场立功可得爵位,具体根据功劳来定,斩杀敌人有赏,抓获俘虏有赏。
牺牲抚恤,丧葬费50元,赐其长子升爵一级,烈士补助每月十元,补助可以领到其子成年另立门户为止,补助以户为单位,由其寡妻领取,寡妻改嫁由其子领取。
自公告发出之日七天内招满,然后派人将这些新兵遣送至汉阳城。”
第581章 招兵,招很多兵
大树一脸懵逼的记完这些内容,然后不解的问道。
“首领要招兵?咱们要打仗了吗?跟谁打?”
“有人杀了游伏船队的人,这个仇不能不报,咱们汉部落的每一个族人都不能白死,所以要派兵打他们,顺带抓一些俘虏回来,咱们现在那么多的建设项目,缺人手干活了啊。
而且游伏来信,说他在草原弄了块地,所以明年还要在草原建城,这个城也是需要大量驻军的,毕竟离咱们的势力那么远,周围又都是一些强大的势力,不防着他们点我不放心。”
罗冲见大树把招兵的命令记下来,也放松了不少,最起码先办完了一件事,于是就坐下来给大树解释道。
“在草原建城?不是,游伏不是乘船去了下游吗,他怎么跑到草原去了?”大树十分不解的问道,毕竟当初游伏可是从他这里上船走的,还是他亲自送走的,这船还能跑到草原上去?
“你不是听说过草原东边就是个大湖吗?他们顺着浏阳河下游的支流找到一条通往草原大湖的水道,然后就可以直达草原了。”罗冲呷了口茶再次解释道。
“啊?!浏阳河的下游还能直通草原?!”大树直接惊的站了起来。
“很吃惊吧?我刚开始也很吃惊,不过这对咱们汉部落是好事,以后和草原部落的交易,还有和鑫部落的交易,都会更加的方便,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用再担心汉部落缺少耕牛的事情了,有了耕牛就有了更多的田地,有田地就有粮食,有粮食汉部落就能走的更快更稳。”
游伏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不过紧接着他又问道。
“那咱们招的这些士兵,将来长期驻扎在草原上,他们的妻子怎么办?”
“这都是短期的,等草原建了城,有了房子,肯定也要不少人做事,到时候如果他们愿意就直接把女人和孩子都接过去,反正都是汉部落的土地,那边靠着大湖不缺水源,也能种地,在哪生活不是生活。”罗冲对这个倒是看的很开,根本没有为这个事情发愁。
大树再次点了点头就没有说话了,不过罗冲又想起来一件事情,于是就对他问道。
“现在学校怎么样了,没什么问题吧,还有,我让你扩建造纸工坊,这个事情你怎么安排的?”
“学校运转的很好,没什么问题,再说这才几天,那么快就出问题就说明咱们先期的准备工作是错误的,而且浏阳郡的学校比汉阳郡的学校可要完善多了,汉阳郡都没问题,我们这边就更没问题了。
造纸的方面,已经扩建了,现在又新增了二十条抄纸流水线,就是纸浆原料不够,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新的纸浆配比,造船厂那边有很多的木头刨花,这些东西白白烧了,还不如拿来造纸,我们已经开始试制木桨造纸了。”大树听到罗冲的问话也开始回答了起来。
“嗯,这个可以研究一下,毕竟是废物利用嘛,把能用的都用上,尽早扩大纸张的产量。
对了,刚才听到你说造船的事,这个今年也要扩建,而且要出新船形,游伏的信里已经说了,沿途的河道水面都很宽,水位也很深,完全可以造更大的船来提高运输力。
至于造船的人手吗,唔……最近不是要秋收了吗,等秋收都干完了,贴公告出去,船厂招临时工,来了就按月拿工资,这个不是强制的,想多赚钱的就来,不想干的也不强制,大家都累一年了,也是要与民休息的。
还有新船的设计图纸,等我回去之后画出来再给你们。”罗冲想了想再次做出安排。
如果明年草原真的建了城,那么往来的船运肯定会兴起的,船运兴起就需要更多的船,而且还需要能够运输牛马的大船,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新船型需要设计,想到这些罗冲又是一阵头痛。
没办法,这个事还只能罗冲自己来,让那些工匠按照图纸造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想让他们自己设计船只?简直是做梦。
等罗冲安排好了这些事情,看着大树带人亲自把招兵的告示贴出去,罗冲这才再次启程去往卫山郡,不过这次不是骑马去的,而是乘船去的,虽然两个郡只有一山之隔,但还是走水路更加方便一些。
再次来到卫山郡的码头,跟随云志一路向城池走去,但是路过道边卖东西的摊位时,罗冲马上咦了一声,然后就被这里的商品吸引住了。
只见路边的一个专卖陶瓷物品的小摊上,上面摆的不是盘子碗和陶盆,而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一个身穿汉服的女子手托莲花,看起来就像个手办那么大,通体由白瓷烧成,上面又用彩釉上了色,实际上呢,这就是一个陶瓷烧制的灯盏,侍女手中托着的莲花就是放灯油的地方。
不用说,肯定是菱部落的特色了,或者说是那些沼泽部落的特色,毕竟只有他们才会经常接触荷花这种花朵,把荷花的形象放在油灯的创作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像这样的灯盏,已经不能说器具了,完全可以被称作艺术品了啊,这要是将来被考古的发现了,哦豁,几千年前的陶瓷油灯,还不知道能拍出什么天价。
除此之外还有以动物为造形的油灯,比如长腿长颈的白鹤,后背上托着个荷花造形的灯盘。
当然,如果只是油灯那还不算什么,最让罗冲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有以大肥猪为造形,后背开了条细缝的存钱罐,真是奇了嘿。
罗冲忍不住惊讶道,“这都是谁想出来的?”
“就是那些制作陶瓷的工匠啊,光卖盘子碗的,那东西又不是消耗品,除非失手打碎了,否则谁家会天天买,但是窑厂总不能就这样停了吧,所以那些工匠们就变着法的琢磨出了这些东西。”云志看罗冲对这些物件感兴趣,就连忙在一旁解释了起来。
“嗯,不错,这人有脑子啊。”罗冲点点头夸奖了一下,然后也不再说什么了。
汉部落既然以硬币为货币,那有心之人为了存钱发明个存钱罐也是正常现象,总不可能那么巧合,汉部落下面的郡县里又出现一个穿越者吧,罗冲觉得这事不怎么靠谱,如果真的是穿越者,那他肯定会冒头的。
摇了摇头甩出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罗冲就跟着云志到了卫山郡的郡守官署,结果游野正好也在这里,这样正好,人也齐了,罗冲就再次把对大树问的问题又对他们俩问了一遍。
“卫山郡新增多少人了,多少口,多少户,青壮年有多少,有多少分配了土地,多少还没土地的,都汇报一下吧。”
“唔……现在差不多有一万八千多口了吧,之前那些湖心岛里没有搬来的部落现在也收完粮食了,刚来还没一个月,还有沿湖周围的那些部落,最近也都是收完了粮食才来的,还有咱们今年收购甜杆的那些部落,也有不少同意过来的,不过他们下半年的甜杆还没收获,所以可能要等到入冬之前才能搬过来。
户籍嘛,都是一过来就给他们办户籍的,现在差不多有将近五千户,青壮就是户主,没多大差别。
至于土地分发,首领知道的,这些人都才刚搬来没多久,就是分发了土地今年也来不及种什么了,所以基本上闲着的比较多,不过他们带来的都有收获的粮食,而且刚来咱们汉部落,我是没有给他们收税的,这些粮食他们都可以自己存着,所以在明年的粮食收获之前,他们是不会断粮的,这点首领放心。
还有,虽然他们的地现在是闲着的,但是我们已经开好沟渠了,等到明年开春把地翻一翻,绝对是不会影响春耕的……”
云志知道自己的这个郡守是跟罗冲讨来的,但是自己承诺的五万人口到现在还没有弄来,分田地的事现在也没办好,他十分担心罗冲会不满意,然后来个卸磨杀驴把自己干掉,或者撤了自己的郡守职位,所以说到最后基本上就是为自己辩解了,希望罗冲也能体谅一下他的工作。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罗冲一点都没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对此云志倒是很诧异。
“没开始种更好,这样,现在我给你安排个任务,在你的卫山郡招兵,唔,先招两千五百人吧,招兵的条件在这里,你就按照这个公告抄几份就行,然后贴出去,有不明白的让游野帮你,七天之内给我招满,然后让人送到汉阳城去。”
罗冲想了下,然后就掏出一份大树那边抄写的招兵告示递给了云志,让他按照这上面的规矩来办。
“啊?招兵?啥意思啊?”
云志毕竟来汉部落的时间短,虽然这个家伙对管理民生方面比较有天赋,但是对汉部落的士兵和军事制度却不太懂。
“兵就是战士,咱们汉部落的叫法,专门打仗用的,平时就负责防御城池一类的事情。”游野看云志不太明白,就在一旁给他解释道,然后又突然问了罗冲一句。
“首领,招那么多的兵,咱们是要打仗了吗?跟谁打啊?”
“是要打仗,但更重要的是驻防,你哥现在在回来的路上,等他回来了你让他给你解释。”罗冲眯了眯眼不咸不淡的回道。
“那能不能让我去,我也相去打仗啊,现在每天不是出去运人就是到处画地图,我都好长时间没换地方了。”游野一听罗冲说真的要打仗,立刻就开始兴奋了起来。
“没你的事,你给我老实呆着,先配合云志把他说的那五万人口给我落实了,在这之前别想干别的,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懂吗,既然当初接了这个任务,那就要把它干好,干完。”罗冲直接训斥了游野一顿,这个家伙还是不如他哥靠谱,心沉不下来,太浮躁了,能做什么大事。
“那,那行吧……”游野听到罗冲这么说,也只能无奈的答应道。
“首领,我还有个问题,你现在从卫山郡抽调那么多青壮,等明年开春我们春耕的人手不够了怎么办?”云志见游野没话说了,立刻提出自己的疑问。
“你不是说入冬之前还会来一批吗?让那些新来的帮着他们干,愿意帮忙的明年免一成粮税,至于缺少的劳动力,我会想办法多给你们调一些耕牛过来,放心吧,等到明年下半年,咱们汉部落就不会缺耕牛了。”罗冲想了想,立刻做出了安排。
“哦,这样我就没问题了,我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兵招齐的。”
既然首领已经想好了办法,那自己按命令行事就行了,而且还有更多的耕牛倾斜,那自然是再好不过,那些部落为什么愿意加入汉部落,很多人不就是看在有更好的粮食,还有汉部落的先进农耕技术,以及大量的耕牛才来的吗,谁还不愿意干活的时候能轻松一些,最后还能多收获几倍的粮食。
等罗冲安排好了卫山郡的事情之后,就再次马不停蹄的回去了,卫山郡两千五百人,浏阳郡五百人,加起来就有三千了,不过罗冲还是觉得人不够,既然打算招兵,那就干脆多招点。
这次作战的战略意图是啥?是抓活的俘虏,如果只是为了杀人的话,以汉部落的军事水平和装备,五百人就足够碾压那个什么蛮人部落的两千多人了,但是抓活的就不行。
你必须要把他们包围起来打才有可能实现全部俘虏的目的,不然对方一看打不过你,那他们不会逃跑吗?所以罗冲这次需要很多的兵力才行,后期还要在草原驻军,他根本就不嫌兵多。
于是罗冲一路向西又去了汝阳郡,让鼠大也从汝阳郡招兵500人,接着又下令给丹山县,麻田县这两个县各招150人,北边的缚马关县城招兵200人,还有驻扎在各地的原来那个股的士兵155人。
这样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兵力就达到了4155人,由原来的老兵当军官训练新兵,一个老兵带25个新兵,多是多了点,但还不至于出问题,这样训练几个月,等到明年开春,这四千多人在手,罗冲也敢说打遍整个大陆无敌手了。
第582章 你为啥来当兵
罗冲一路着急忙慌的回到汉阳城,虽然招兵的命令是要求一个星期之内招满送过来,等他们过来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前后加起来最起码半个月才能把各地的新兵集结起来,但是罗冲需要提前准备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军营设在哪里,校场设在哪里,这可是四千多人,是需要很大一块地方的,还有粮草,军械,车马,军官,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安排,说起来也算是正规军,可是这玩意好是好,但是真烧钱啊。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军营,需要一块很大的开阔地,但是还不能离汉部落太远了,不然不方便联系,最后思考良久,罗冲才决定把军营设在缚马关北面的山谷外面,那里全是开阔地,离着缚马关又比较近,距离汉阳城也不算远,算是比较合适的一块地方。
但那个地方现在还是空空如也的大野地,连个营房都没有,所以还要重建,这个倒是不缺人手,直接让那些大头兵去干就好了。
再有就是军服,甲胄,这个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对于衣服的事情,罗冲直接安排给了自己的丈母娘去办,她来准备布匹,由鼠大在汝阳郡招募妇女缝制,那边人口多,办这个事容易,旗帜也由汝阳郡来制作,现在汉部落最大的锦缎纺织中心就在那里,不让他们做让谁做。
汉阳城这边当然也不能闲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嘛,如此一来,制作军械的事情就落在汉阳城这边。
罗冲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去年就开始制作的那批弓弩,现在将近一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做成了什么样子。
……
再次走入汉阳城的木工坊,这里依旧是热火朝天的样子,最大的项目还是造船,汉阳城造小船,浏阳郡造大船,一直如此,另外还有那批弓弩。
正所谓冬制木,春制角,夏制筋,秋合和,如今已经到了秋天,所以这批弓弩也到了万事俱备只差组装的时候了。
专门制功的师傅们按照罗冲设计的弓架和专用工具,正在紧锣密鼓的组装着每一把弓。
复合反曲短弓2500把,这是专门用来装备给骑兵的短弓,拉起来比硬木长弓省力,但是射程却比长弓还要高一些,轻箭最远抛射距离300米轻松的一批,重箭无甲目标杀伤距离150米,重箭有甲的目标要到百米之内才能保证射杀,虽然是同样的弓,但是用法太多了,光是不同的情况用不一样的箭矢,选破甲箭头还是杀伤箭头都是个学问。
当然了,汉部落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骑兵,想要武装2500个骑兵,最起码要准备一万匹合格的战马,罗冲上哪去弄,所以这个玩意还不如等在草原站住脚之后,有了更多的牛马再考虑。
既然没有骑兵,那这个骑兵用的短弓就不着急了,但是步兵用的弓弩必须得先弄出来。
只见工匠们熟练的把栎木的弓胎固定在弓架上,再往上面刷上一层鱼鳔胶,然后把木头雕琢的弓梢和弓把粘上去,再把锯成薄片的牛角粘在上面,再用绕绳器把刚刚粘合的两部分紧紧的用麻绳缠在一起,接着就可以放到一边晾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