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02章

作者:羽卿书

  游伏惊了,百步长宽,按一步70厘米的算法,百步就是七十米,七十米长宽那就是4900平米,折合汉部落的600平米一亩,那这里最少需要八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产量很低下啊!

第569章 游伏论农

  “那你们是怎么种的,每个人都要种那么多的地吗?”弄明白粟的产量之后,游伏又问起了每个人的劳动强度和耕地大小。

  “我们部落都是一起耕种的,所以没有固定的数量,收获的粮食也是大家一起吃,但是想要获得粮食就必须参与劳动,懒惰的人没资格享用别人的劳动果实,不过我们有姜氏的族民都很勤快。”宣说到这里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管怎么样,他还是为自己的部落感到骄傲的。

  “唔,那你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耕种的吗,你刚开始的时候可是说了愿意教我们的。”游伏再次提出要求。

  “这当然没问题,不过还是先去吃饭吧,等吃完饭我就带你去看。”宣提议说道。

  “好。”

  两人说着话就走了回去,那些去除草的男人们也都回来了,各回各家开始吃饭,小孩子们也被大人叫了起来,部落里还是有了热闹的景象。

  还是昨晚吃饭那个地方,宣和勇还有他妹妹,以及汉部落的八个人,每人都端着一碗白米粥,里面还加了些用盐腌制的碎肉干,游智还拿出一个小碗,倒了些腌菜在里面,那是一种汉部落特有的食物,用辣椒、萝卜干、榨菜粒、花生米、青豆、黄豆腌制的咸酱菜。

  这也是罗冲发明的,用的食材都是汉部落常见的东西,基本家家种的都有,普通百姓都吃的起,早上如果不做菜的话,就着白粥吃一些咸菜,也能保证一上午活动所需要的盐份。

  汉部落的几人早就吃习惯了,但是对于第一次吃这种食物的有姜氏的几人来说,哪怕是最普通的白粥和咸菜,也是让他们欲罢不能的美味。

  “这个东西太好吃了,里面放的都是什么,怎么做的?”勇一边呼噜呼噜的喝着白粥,一边咔哧咔哧的嚼着咸菜,还抽个空出来询问咸菜的配方。

  “里面的东西太多了,都是一些蔬菜,我们自己种的,就像种粮食一样,你们也一样,不一定全都种粮食吗,如果找到了好吃的植物也是可以自己试着种的。”游伏给他解释道。

  宣闻言愣了下,然后突然问道,“这么好吃的食物,还用了那么多纯净的白盐,一定很珍贵吧?”

  游伏听完笑了笑说道:“不,这是最便宜的东西,我们汉部落的每一个族人都吃的起这样的食物,我们的早餐基本都是这样的,咸菜都是自己家做的,也许有些不太一样,毕竟大家的口味不同吗,但是每天都能吃上,这个不算什么,能每天都吃到肉才是好日子。”

  勇和他妹妹再次被游伏的话惊住了,愣愣的看着他,都忘了继续吃饭。

  “汉部落的生活居然那么好,这么好吃的咸菜居然每个人都吃得起,还能天天吃?!”

  而宣就深有同感了,对啊,菜不算什么,有姜氏每天也能挖一些野菜来吃,但是想让所有的族人都能每天吃到肉食那就太难了。

  或许一些小部落的人会说,我们天天都能吃肉,那是废话,不会种地,人口又少,不打猎吃肉你吃什么,也只有同样人口超过两千之数,全部以种地为生的有姜氏才能有这样的体会,吃肉的艰难,要知道吃饱和吃好那是两码事。

  等吃完早饭之后,宣就带着勇还有游伏他们几人来到了那片空着的农田旁边,带着一些有姜氏特有的农具,来传授他们部落的种地技术。

  有姜氏的农具主要有五种,耒(lei、3声),耜(si、4声),耙(pa、2声),镰,锄。

  耒是一种用木头做成的东西,主体是一根一头削尖的长木棍,在削尖的那一头绑上一根两掌宽的横梁,看起来像是一个十字架,这东西主要是用来翻土的,使用的时候双手持长柄,把尖头对准地面,然后脚踩短横梁把尖木扎入泥土,然后向后按压木柄,可以用来掘土,功能类似铲子,但是没办法把土铲起来,只能用来松松土。

  耜是一种耒的变形工具,主体还是耒的样子,一根长木柄,末端有个短横梁,但是最靠底部的位置还加装了一个动物的片状肩胛骨,这样一来就更像铲子了,也可以看作铁锹,同样是翻土用的工具,不过比较少,毕竟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肩胛骨,而且也不结实,连接点全靠绳子捆扎固定,特别容易损坏,所以修理农具也是有姜氏的日常之一。

  耙子就很好解释了,汉部落也有这东西,一种用木棍和树枝做成的钉耙状农具,主要功能就是平整土地,前面把土先翻松一遍,后面再把地块整平。

  镰也很常见,就是收割时用的镰刀,一般用木棍和骨刀做成,有时也用石刀。

  锄头也容易理解,木棍加上一块三角形的尖锐石头,做成鹤嘴锄的样子,非常的原始和简陋,但有姜氏的族人就一直用着这种简陋的工具来生产。

  宣和游伏在旁边看着,勇带着几个有姜氏的男子在做演示,几个人站成一排,手里拿着耒耜一起翻土,翻完土就撒‘种子’,种子用粟米的壳代替,等撒完种子再用钉耙把土盖上,之后又用陶罐子浇水。

  勇对几人介绍,他们部落的老人会看天象,能够预测哪天下雨,一般他们都会赶在下雨前播种,这样就不用浇水了。

  而且粟这种粮食非常耐旱,水少点没事,但一定不能多,不然就会烂根生病,最后直接减产或绝产,所以种植粟的时候,一定要把田选在稍高的地块上,这样便于排水,总之就是要记住,一定不能让田中积水。

  游智在旁边看的摸了摸鼻子,想笑但又不好意思笑出来,就一直在那忍着,他觉得有姜氏这种种地的方式实在太差劲了,要是汉部落也用这种方式,估计那么多的族人早就饿死了。

  宣古怪的看着游智的表情,觉得有些生气,这正教你们种地呢,你们居然不好好学,还在那里偷笑,于是就问道。

  “游智,你对我们种地的方式有什么看法?”

  “啊?哦,没什么看法,我只是觉得这样干活是不是太慢了,如果百步长宽的土地只能养一人,那要种出你们两千多人需要的粮食岂不是要累死。”游智也是摊摊手说道,表示不是我想说的,是你非要我说的。

  游伏撇了这个侄子一眼,吓得他吐了吐舌头,一旁的勇丢下手中的工具,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的出他们这样干活确实很累,而且效率十分低下。

  “昨天我听你们说,汉部落也种粮食,好像还不止一种,那你们汉部落是怎么种的?”宣也不和游智这小年轻一般见识,而是转头对旁边的游伏问道。

  “哦,这个啊,我们汉部落粮食种类很多,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和粟差不多的麦子,还有大麦和小麦之分,和粟差不多一样高,也是四五个月一熟;

  另外一种是水稻,水稻还有粳米和糯米两种分类,刚才我们吃的白粥就是用粳米熬煮的,糯米黏性大,很多人不爱吃,我们汉部落现在种的也少。

  最后一种是玉米,长的很高,比人还高,上面会结两个长满玉米的棒子,玉米的米粒很大,但是吃起来比较硬,煮着吃也是不错的,也是我们汉部落的主粮之一。”宣掰着手指头说道。

  “那么多种?”宣吃惊了,虽然没见过游伏说的这些东西,但是光听他列举的数量,这一会儿就说了三大类,五小种了。

  而且米他刚刚也吃了,虽然没有小米特有的香味,但是喝起来也有一股特殊的甘甜,在解饥方面也不错,最起码他早晨喝了一大碗,到现在还没觉得饿。

  “还有很多,花生,黄豆,豇豆,高粱等等,但都不是主粮,我们汉部落族人主要吃的是稻米和玉米,麦子也吃,不过现在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长的比较慢,还需要经常搭理。”游伏继续介绍着汉部落的种植情况。

  “还有?”勇也吃惊的接了一句,没想到汉部落居然有那么多种粮食,人家都是挑着种,换着吃,而自己部落却只有一种,啊,不,如果细分的话,除了粟他们还有黍,也就是黄米,看起来和小米没啥区别,只是稍微大那么一点而已。

  “那你们汉部落是怎么种地的,那么多的种类,一定不好管理吧?”宣继续打听着,想要解开心中的疑惑。

  “我们汉部落和你们不太一样,呃,怎么说呢,之前和你们差不多,大家一起种地,一起收获,等收了粮食再由部落分发。”游伏想了想说道。

  宣在一边点了点头,果然,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吗,不管你有多少种粮食,还不是要这样种。

  “但是今年我们首领改了规矩,给每家都分了自己的地,按功劳凭爵位,按爵位分地,但最少的人家也能一个人分十亩,比你们的百步长宽还要大一点。”

  “分地?!把地分给每个人让他们自己种?”

  有姜氏的人全都惊了,这回就连首领宣也不例外,他们实在想不通,一个人那么多的土地,就意味着要干很多的农活,而且生产工具有限,不是应该集中部落所有的资源放到一起使用,大家一起来种地吗?

  “一个人能种那么多?”勇好奇的问道。

  “多少都能种,但你要看时间,要是用的时间长了,耽误了农时,那就是干的再多也是白干,到时候粮食没熟天就冷了。”宣则是在旁边回了一句,然后又向游伏问道。

  “你们一个人分那么多地,是自己一个人干吗,这样肯定来不急吧?”

  “来的急,而且也不是你说的那样的,我们首领是给成年人分地,只要成年后结了婚自立门户,那么男子就能分得十亩粮田,只能用来种植粮食,女子能分到十亩辅田,专门用来种植菜蔬和桑麻,如果有了孩子还能继续分地,生一个孩子能分得五亩,至于是粮田还是辅田也要看孩子的性别。

  所以基本上每家都有二三十亩地,这个二三十亩大概就是你们的三个百步长宽,一般都是两个人一起种,孩子如果大了也会帮忙。”游伏继续解释道。

  宣很快从这里面听出一个问题,男女成年结为配偶就要另立门户,然后男女各分一块比百步长宽还要大的地,两个人一起种植那么多的地,那一定很累很累吧,而且生了孩子还要继续分地,孩子那么小,地肯定也是大人种,这样岂不是要干的活更多了,那百姓为了休息和偷懒,会不会故意不要孩子,这样汉部落岂不是人就越来越少了?

  怎么还有这种规矩,部落的首领不应该想办法促进人口增长吗,哪有这么折腾的,汉部落的首领是个傻蛋吧。

  宣很快就指出了这里面的不合理之处,但是游伏立刻就解释道。

  “你理解错了,不是这样的。

  我们汉部落的族人分田地,那地就是自己的,上面种出来的粮食也归个人所有,但是要把所得的粮食上交部落一部分,我们首领称为粮税,剩下的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你想拿多余的粮食来跟别人换东西也没人管,但是必须先把粮税交上,不然会被惩罚。”

  “种出来归自己?还要交给部落一部分,怎么还有这样的规矩?”勇和另外几个人都是大为惊奇,想不到汉部落种地居然是这样的,粮食居然能归自己所有,但是为什么要交给部落,自己本来不就是部落的一员吗,那这个粮食交给部落是什么意思。

  “那你们要给部落交多少,剩下的粮食够族人自己吃吗?而且部落要这些粮食干什么用,族人会愿意上交?还有生孩子还要分地,这样不是更累,大家岂不是都不生孩子了?”宣追问了起来。

  “呵呵呵,这个粮税可有用了,最主要的用处就是用来存储,部落把族人吃不完的粮食收集起来统一存储,如果遇到灾年,比如干旱或者水涝,今年的粮食减产或者绝产,部落就可以把这个储存的粮食拿出来帮助族人度过难关。”

  宣和勇听完点了点头,觉得这样做确实有道理,但是他们有姜氏统一收获,统一分配,剩余的粮食统一储存,这样也是没问题的啊。

  “至于交多少,我们汉部落的粮税现在是十税四,也就是当年所得粮产的四成。”

  有姜氏的众人一听顿时惊呼起来,“交那么多?这也太高了吧,那族人自己剩的粮食还够吃吗?”

  “够的,我们的稻米和玉米都高产,最关键的是种植时间短,三个月就能成熟,每年最少能收获两季,一亩地就能养一人,如果按照你们的说法,百步长宽的地,我们的水稻和玉米能养活八个人。”

第570章 改良农具

  接连的震惊之后,有姜氏的人再次被游伏所说的粮食产量给惊住了,就是他们早晨刚刚吃到的那种粮食,居然有如此高的产量,三个月一熟,如果一次收的粮食不够吃的话,还能再种一季,等于相同的土地面积获得了两倍的粮食产出,确实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但是在震惊之后,宣也再次提出了新的问题。

  “如果每年种两次的话,那要干的活岂不是更多了,光是翻地都来不及吧,更别说两年连种一块地都会导致产量降低,病害增多,你们还在一块地上一年种两次,你们是怎么保证两次产量都那么高,而且没什么病害的?”

  有姜氏种田的历史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和理论,他们是知道粮食连作会导致减产和病害增加这种问题的,可一直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用休耕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来解决,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之前汉部落遇到的游耕部落粘部落更惨,他们直接种个两三年就换一块地,整个部落一直处于半迁徙状态,还不如有姜氏来的稳定呢。

  “嗯,我们部落也有这种问题,或者说种地的都会有这种问题,但是从一开始我们首领就知道,还有他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

  我们首领说,泥土中有养份,这些养份可以供给粮食的生长,但是这些养份是有限的,如果连续种植就会把泥土中的养份用光,这样粮食没有供养就会减产,长的不够壮,也会容易得病,就像瘦小的小孩长不高一样。”

  游伏在那里解释着,宣听完则是琢磨了一会,嘴里念叨着‘养份’‘泥土’‘用光’这几个词,然后点了点头,显然也认可了这种说法,而且对汉部落的首领也有了更高一层的印象,这个人肯定是个有智慧的人,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先知道问题是怎么发生的,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好用对症的方法治疗不是?

  汉首领的这个思维逻辑是很厉害的,有的人都想不到这些,更别说让他想出解决办法了。

  “那你们首领有什么好主意解决这些问题?”宣再次问道。

  “泥土中的养份不够了,那我们就往泥土里面加养份就行了啊。”游智在一旁接了一句。

  有姜氏的众人立刻醍醐灌顶,纷纷哦了一声,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呢,可是那个养份是什么?

  看到宣和勇几个人盯着自己,游伏没等他们问出来就自己说道。

  “施肥,我们把粪便收集起来扔到一个大坑里堆着,再添加一些粮食的秸秆或者野草和草木灰,把它们放到一起高温发酵,嗯,高温就是必须天热的时候,等全部腐熟之后再把这些肥料埋到田里,哦对了,必须在播种之前,埋在粮食生长的土层下面,所以土地要深翻才行,后期粮食灌浆的时候也可以追肥,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肥料兑水稀释,然后直接从地表施肥就行了。”

  宣听着这个不可思议的方法,从来没想过粪便居然还有这样的作用,这是什么原理,难道是取之于土用之于土?这是天地自然的循环?

  人吃了粮食而排泄粪便,粪便回归田地又能促进粮食生长?这实在是太不可思了……

  “这是你们祖先传下来的方法吗?你们首领是怎么知道的,还有,这方法管用吗,只要把粪便在天热的时候堆上一段时间再埋到田里,这样就能不让粮食减产?不让病害增多?”宣想了一会后再次问了起来。

  “不,光这样还不行,施肥能有效的补充养份,但连作的话还是会有一些影响的,不过我们首领也有办法,既然连作就会受到影响,那我们不连作不就行了吗?”游伏笑着回答道。

  “可是你刚才还说一块地每年要种两次的。”勇在一旁提醒道。

  “没错,是一年种两次,但没说要种同一种作物啊,我们可以先种一季水稻,然后再种一季玉米,或者大豆,也可以把大豆和玉米间作,不种水稻,或者小麦和大豆,小麦和玉米,甚至也可以种一季粮食再种一季蔬菜,这样把两种不同的粮食轮流种植,我们首领管这个叫轮作,用这种轮作再加上施肥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你说的减产和病害的问题,甚至还能增产,长出更多的粮食和蔬果。”

  有姜氏的众人再次惊了个呆,用粪便施肥就够匪夷所思的了,居然还有把几种不同的粮食轮流种植来降低减产和病害的方式,这个就更加让人想不出来了。

  不过宣可不会承认这是有姜氏的无能,而是不具备那个条件,有姜氏只有粟和黍这两种作物,说是两种,其实就是黄米和小米,说白了还是基于一种作物衍生出来的两个亚种,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像汉部落的大米和糯米一样,实际上都是水稻。

  有姜氏只有这一种粮食,他们还怎么轮作,就连实验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更不可能会发现这种轮作带来的好处了,所以他们没有掌握这项技能也是有情可原的。

  宣和勇等人都为这个新得到的理论陷入沉思,吸收着刚学到的知识,不过这个时候宣和勇又突然反应了过来,他们压根就没有第二种粮食,知道轮作有用又能怎么样,而且还要施肥,一年还要多种一季,工作量增加了一倍还多,他们怎么忙的过来。

  “游伏,你还没回答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呢,两个人干那么多的活,你们是怎么干的过来的?”宣提醒道。

  “哦,这个啊,主要是我们汉部落用的农具跟你们不一样,材料不一样,形制也不一样,比你们的更省力,速度也更快,而且我们还有帮手帮我们干活儿,游智,把你的兵工铲拿来给他们看看。”

  游伏这一提游智,有姜氏的几人也板着脸看向了他,刚才勇带着几人演示怎么翻地的时候,这个小子居然在那里偷笑,还说要是汉部落也这样种田,肯定都饿死了云云,实在是让人气愤。

  游智看到几人不善的目光,也是讪笑了下,然后从后腰带上拔下了兵工铲递给了游伏。

  游伏则是把兵工铲递到了宣和勇的面前问道:“你们看看这东西和你们的耒耜相比怎么样?”

  勇接过了那把兵工铲,这东西他见过,早晨还看到游智拿这玩意儿劈柴禾呢,这东西不应该是个类似石斧的武器和工具吗?怎么会像耒耜呢?

  但是经过游伏的提醒,他拿兵工铲和耒耜一对比,还真的差不多,说白了耒耜就是最原始的铲子啊,和铁锹还真没啥区别,只是耒更加的简陋了一点而已,连个铲子面都没有。

  左右翻看了一下兵工铲,勇就直接动起手来,拿着兵工铲像是耒耜那样翻土,还真的很好使,效率和翻土的效果都比耒耜要强的多,就是木柄短了点,但这东西汉部落的人既然随身携带,还用来砍东西,显然就不是专用的农具,而是具备了挖掘和砍削两种功能的工具了,既是工具又能当作武器使用。

  游智又从旁边的一个随从那里拿了一把兵工铲递给了宣,宣也试着用这东西翻了翻土,发现确实要比他们的耒耜好用,然后他又敲了敲铁质的铲面,立刻发出金属特有的铛铛声,然后他又把勇手里的那把也拿了过来,两相对比之下,发现这两把兵工铲居然一模一样,简直像是双胞胎一样,就更加的不可思议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的工具,那也是要和耒耜一样一下一下的翻土,本质上除了更结实一点,更耐用一些,和耒耜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用这玩意儿就能提高翻地的速度?宣还是不太相信,于是他就把这个疑惑提了出来。

  “这只是我们随身带着用来掘土和砍柴的工具,并不是专门翻地用的农具,我们汉部落用来翻地的,是一种很大的,叫作‘犁’的工具,它不是像耒耜一样一下一下翻土的,而是一种拉着走的工具。”游伏再次介绍道。

  “犁?那是什么?怎么拉?”宣和勇不解的问道。

  “唔,这个我怎么给你们解释呢,哎?有了,这样吧,你们拿根绳子来。”游伏想了想突然说道,宣点了点头,勇就跑去拿绳子了,没过一会就拿来一条用树皮一类的纤维拧成的绳子。

  游伏直接把这根绳子绑在了兵工铲的铁铲和木柄的连接处,当作一个简易的犁使用,先把兵工铲的铲头侧着斜插进土里,使木柄45度朝向后上方,再把绳子扔到前面,然后他就对着宣和勇说道。

  “宣首领,你在后面压着手柄,然后跟着勇走,要记住不能让铲子离开地面,就保持住这个角度,一直让铲子朝前,勇你去前面拉绳子去,往前走直线就行。”

  游伏给两人安排着,宣和勇有些搞不懂,一把铲子而已,加根绳子能起到什么变化,不过看着游伏一脸认真的表情,还是照他说的试了一下。

  宣就在后面按压着木柄,一开始还没什么反应,但是等前面的勇开始拉动绳子之后,铲子立刻被拽着向前移动起来,如果后面没人把着的话,那兵工铲肯定被直接拉出地面了,但是有宣在后面压着,铲子前面的铁片只能一直侧立着斜插在土里,然后随着绳子的牵引快速向前,在泥土中留下一条又深又长的沟壑,但是翻土效果并不明显,毕竟铲子立起来只是一条线而已,能有什么翻土效果,但确实是在泥土中犁出了一条深深的线。

  但这毕竟是临时制作的工具,兵工铲的木柄也很短,跟在后面的宣只能蹲着前进,可只是这样拉了几米的距离,他立刻被这个犁地的效果震惊了,只是加了一条绳子而已,居然会有那么大变化,这也太快了吧!

  “停,快停下,勇,你把这个东西换成咱们的耒试试。”宣立刻说道。

  勇回过头来看到身后一条被犁出的深深痕迹,也是有些惊了,知道自家首领肯定是想到了什么,于是就把工兵铲的绳子解了下来,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绑在一根木头制作的耒上,两人再次用这种临时制作的工具犁起地来。

  耒的木柄很长,宣这次在后面就可以站着扶木柄了,感觉比刚才轻松了不少,不过前面拉绳子的勇就费劲了,圆锥形的木尖增大了在泥土中的阻力,让他拉起绳子来更加费力,速度也下降了一些,但再慢也要比一下一下的在地上戳要快。

  后面扶着木柄的宣和周围的几个有姜氏的族人已经惊的张大了嘴巴,但是宣却突然笑出了声,连忙招呼前面的勇。

  “勇,你回过身来倒着拉,你快看后面的地。”

  勇听完就回过头来,发现身后的土地已经被犁出了一条浅浅的沟壑,那把绑着绳子的耒尖正好就停在沟壑的最前端,显然是证明了地上的这条沟壑就是用这个工具干出来的。

  然后他就按照宣的命令,把绳子缠在自己的腰上,背朝前脸朝后倒着拉绳子,这样他就可以看到身后工具的运行方式了。

  只见在自己的拉动下,那个耒的木尖深深的插在泥土中,然后被绳子牵引着向前,把前面的泥土全部翻开,那些碎土又从木尖的两边向外滑动,最后在后面形成一条了沟壑,这翻土的效率和他们的耒耜一比简直逆天啊,可也只是加了一条绳子而已,居然就有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游伏,你们汉部落的犁就是这样的吗?”宣两眼放光的看向游伏,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

  “差不多吧,不过我们汉部落的犁要比这大一些,前面是一个用钢铁打制的铁犁,就是和这个兵工铲一样的材料,后面是一个手扶的弯柄,我们首领说这叫曲辕犁,比你这种直的柄更容易受力,犁地更快,更有效率,而且翻得更深,最关键的是,我们汉部落不用人拉犁。”游伏一边比划一边介绍道。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