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第483章 集体赐爵
罗冲制定的20等爵,从第十级开始,就成了一个分水岭,第十级的少梁已经做到了郡守一职,算是地方官的顶峰了,从第11级开始,就要真正的登堂入室,进入帝国权力的中枢,朝堂。
第11级爵位是‘大夫’,戴梁冠,可任中央小吏,从军的话也能当卫指挥副使,相当于副团级官员,等级福利依旧是加地一倾。
第12级为‘少尹’,尹是辅助的意思,少尹这个等级,就可以去做各监的副手了,比如主管全国教谕的国子监(教育部),主管天文节气,历法,时间,季节测量的钦天监(国家天文台),主管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督水监(国家水利部),主管钱币铸造发行的少府监(中央银行),主管军械、军需制造的军器监……
从军可以做卫参军,副团级军事主官,相当于参谋,主管军法和训练,还有出谋划策。
第13级为‘正臣’,可任各监主官,也可以到各部堂任吏员,或者到监察院任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yang纪委和最高检察院,从军的话可以做卫指挥使,正团级军事主官,手下最少有一千多人。
第14级是‘少卿’,可以任‘九卿’的副手,例如大理寺少卿(全国最高法院)的副手,或者鸿胪寺少卿(外交部)副手,司农寺少卿(农科院,并负责提供皇室饮食材料)……
除了这些职位之外,‘少卿’这个爵位也可以到部堂里做司吏,管理部堂的专项事务,比如户部下属,专门管户籍的长官,只向上面的正副尚书负责。
少卿爵从军的话,可以任卫司马,相当于团政委,负责舆论宣传,思想引导,情报,后勤等等。
第15级就是‘上卿’,可以任九卿的主官,或是到部堂做司吏,爵位福利还是加地一倾,这里从上卿开始,在福利方面就又是一个分水岭了。
如果这个爵位从军的话,可以任偏将,不过一般情况下没有这个编制,只有在战时,一场特定的战争中,会临时任几个偏将,可以根据情况带领一个或几个卫单独行动,比如前锋军的将军,或者保护侧翼的偏师将军。
从第16级到20级,开始分文武两个系统,文武爵位分别是‘上造’(男爵);‘少上造’(子爵);‘大上造’(伯爵);‘少宰’(侯爵);‘太宰’(公爵)。
这五个最高等级,福利待遇看具体情况而定,第16级的上造(男爵)没有封地,可以根据皇帝的意思,适当再加几倾地,武爵的话可以授尊号,但是不能用地名。
从子爵到公爵这四个爵位,可以有封地,也可以是虚封,只给名号和其他的奖励,但是没有实际封地,有实际封地也不会太大,一般封只封乡县一级,最大不能超过县。
得封地之人可以享受封地内农税的一半税收,但是没有封地的管理权,封地内的官员还是以国家指派的为准,一切政令都跟朝堂一致,私自更改当地政令的受封者视为谋反。
另外就是文官系统,从16到18级,上造,少上造,大上造,这三个爵位就是六部的主要官员组成了,最大的大上造可以担任六部尚书,也就是六部主官。
至于最后的那两个少宰和太宰,可以视为内阁阁老,或者左右丞相,但是对于一个亲政集权的皇帝来说,只要罗冲还活着一天,就不会设这两个官职。
第一是没有必要,只要有六部辅助,罗冲就能忙的过来,第二则是没有这样的人才,就现在的汉部落,除了罗冲这个创始人之外,还没有一个人有独自管理整个汉部落的能力。
什么是宰相,宰相就是皇帝的副手,辅政大臣,皇帝没空理政的时候,或者老皇帝死了,新皇年幼不能理政的时候,宰相就要自己领导整个国家走下去,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管不了皇室之外,可以管整个国家所有的事。
这个权利实在是太大了,罗冲还不想早早的把手中的权力分出去,不过倒是可以提前培养一两个这样的人才,万一自己死的时候,也好封个左右丞相来辅佐自己的孩子。
再或者取个折中的办法,等二世皇帝继位的时候,整个内阁出来辅佐皇帝,内阁的主要任务是审理下面各地发来的奏疏,内阁的阁老们要先看一遍,然后在下面写上自己对这件事的意见,再送去给皇帝看,皇帝如果认为没问题的话,直接红笔画个圈就行了,表示同意按内阁的意见处理。
这样的话,掌管天下的权力还有一半在皇帝的手里,皇帝也起到了最后拍板的作用,如果皇帝不同意内阁的处理意见,还可以再把几个阁老叫过来讨论,开个小会商量一下。
这种模式很适合继任的新皇帝执政,但是对于罗冲这种开国的高祖来说,根本没那个必要,这世上怎么管理一个国家,谁还能比他懂得多。
以上这20等爵,前三等由县级行政主管核实功绩后授爵,而且要备案,年底统一上报中央,四到六级由郡级行政主官审核授爵,备案,七级以上要把有功之人的功绩上报中央,由中央审核后再决定是否授爵。
十级以下的爵位可以世袭三代,每传一代降一级,十级以上世袭五代,每代降一级,直到最后重新变成庶民。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担心随着帝国成立的时间越来越长,人口越来越多,有爵位的人也越来越多,到最后无地可封,或者爵位太多而导致爵位贬值,到时候出现大夫多如狗,伯爵满地走,下面的百姓们对爵位的渴望就没那么强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省的有人占着茅坑不拉屎,也许老子确实有本事,凭自己立功得了爵位,但是儿孙却是一事无成的笨蛋,那这爵位如果一直世袭的话,就太糟蹋那些福利了,土地就那么多,还是发给有能力的人比较好,这叫物尽其用。
这还只是《汉礼》中的一部分内容,仅功爵篇就如此复杂,但是还不能没有,这是维持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的根基。
春季的二月一日这天,罗冲来到了广场的旗台这里,这次的活动虽然不是祭祀,但也不比祭祀的重要性低。
广场这里早早的竖起了几块大木板,上面就贴着罗冲设置的各种爵位,旁边的大桌子上还有一堆的发饰,也是对应各种爵位的。
这次的活动罗冲并不是主角,而是坐在一旁当嘉宾,整个活动由汉阳县的县令主持,先是为今年春刚成年的几百个男男女女举行了成年礼,并给他们颁发了代表庶人的黑色头巾,然后就是这群年青人自己去相亲了。
接下来则是对汉阳城的几百户户主普及爵位,还有私有制分地的具体事项,以及从今往后的军事化管理,还有交税服役的公民义务,等这些都给他们普及的差不多之后,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了,迁徙令。
“族人们,奉首领的命令,今年要从汉阳城的居民中抽调300户迁往新建的汝阳郡还有缚马关,首领说了,你们可能不愿意搬到别的新城去,但是没关系,因为部落会对迁徙者提供一些补偿。”
这话一从县令的嘴里说出来,下面的人群中顿时就嗡嗡嗡的议论起来。
“啊?不是说有好事吗?怎么就突然要搬到别的城去住了,说的好听,还新城,明明还是一片啥都没有的荒地呢,搬过去少不了又要从头建设,这得哪辈子才能完活儿啊。”
“可不是,我还是觉得现在的家舒服,虽然是小了点,但是已经住了好几年了,这要是搬到新城,没准还要住草屋。”
下面的人纷纷议论起来,但是大多人都是不愿意搬走的,在这座汉部落的第一座城池中居住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骄傲,这座城哪怕比新城再破,那也是他们自己建造出来的,狗还不嫌家贫呢,他们又怎么会嫌弃自己亲手建造的家园。
“都听好了,凡是愿意迁徙到这两座新城的人,均赐爵一级,前三年农税减半,每亩地只要交两成农税即可,到官府借牛马不用花钱,有愿意搬迁到新城的,可以立刻来我这里报名。”
结果就在大家还在议论的时候,汉阳县令的下一句话就爆出来了,这次底下的百姓们非但没有安静,反而讨论的更热烈了。
“哎,哎,哎,听到没有,愿意搬迁的赐爵一级,可以当公士了。”
“当这公士有什么好,能吃还是能喝,我还是觉得待在这老城过着舒服。”
“你咋还没听明白,刚才首领不是和县令都说了,从今以后部落不再给大家发食物了,大家都可以凭户籍在县令那领取自己的地,以后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可以自己放在家里,只要交给部落一小半,剩下的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再也不是以前部落平均分的时候了。”
“是啊,可这跟迁到新城住茅草屋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了,县令不是说了吗,愿意搬迁的赐爵一级,而且三年之内粮税减一半,就是去借牛马耕地也不要钱。
得了公士爵还可以多分20亩地,这得多收多少粮食啊,还有交给部落的也省了一半,三年啊,能多攒多少粮食。
到时候这些粮食吃不完,还能存起来,或者用这粮食换一些别的东西,比如拿这粮食换了首领说的钱,再用钱去买肉吃,或者买鸡雏,羊羔,猪仔,以后自己家里就能多养一些牲畜,天天都能吃上蛋和肉了。
而且养的牲口越多,造的粪也越多,等沤成了熟粪浇到地里还能让粮食长的更好。
这么多好事摆在那,你不去我去,我得先去占个名额。”那人说完了这些话,立刻就挤出人群,跑到县令那里报名了。
这一番话,自然是罗冲教人说的,他心里明白的很,现在私有制刚刚推行,虽然自己给的搬迁补偿看起来很优厚,但是能知道这些福利到底好在哪的人却不是很多,因此罗冲才提前找了一些托放了进去,主要的目的还是为百姓们解释清楚福利的好处,而不是煽动他们搬迁。
至于一下子封出去300个公士,罗冲丝毫不在乎,这三百人将会分成两批,一批去汝阳新城,一批去缚马关县城,两地总人口近两万人,两万人里出300个公士算个屁啊。
再说这爵位封的也不亏,汉阳城所有的居民,按照功绩足够所有人升一级了,毕竟整个汉阳城都是他们建设出来的,足足用了三年啊,就算没有功劳,光是积攒苦劳也够他们全体升一级了。
罗冲安排的托们也确实起到了带头作用,纷纷在人群里普及有了爵位之后的好处,下面人的对这件事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不喜欢私有制,因为他懒,公有制的时候虽然不是吃大锅饭,但粮食和肉还都是部落来分的,就算自己平时干活的时候少干一些,到手的食物也不会少,可是分地之后,自己再偷懒不干活可真的会饿死的。
另一种就是比较有想法的了,这是一群有私心的人,他们渴望得到自己的财产,对首领提出的‘分地,自己种粮自己吃’的口号十分赞同。
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是因为粮食吃不完可以换成钱,钱又可以拿来换其他的各种东西。
这里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有的女人在跟自己丈夫说,多存粮食,存够了粮食找个木匠为自己家做台织布机,以后就可以自己织布做衣服穿,甚至织的多了还能卖了换别的东西。
也有人家里孩子多,分的地也多,一两个种地太累,想多存点粮食回来卖了钱买头牛,或者买两头驴,到时候好帮自家干活儿。
同样也有爱吃肉的,想卖了存粮换成猪仔羊羔,从此过上顿顿有肉的日子。
也有嫌汉阳城的房子太憋屈,听说新城分的宅基地比较大,而且得了公士爵位,分到的宅基地会更大,所以也有人因为这个原因加入了搬迁的大军。
只要人有欲望,有私心,想多给家里攒东西,自然就会从人群种冒头,这事有利有害,但是罗冲就觉得利比害要大一些,私心可以让人产生欲望,有欲望就会有竞争。
良性的竞争不仅没有坏处,反而还能促进集体共同进步,再说罗冲也给他们提供了那么多上升的渠道,没理由会有人出来搞事情才对。
第484章 再设四县
活动当天,在各种私心,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罗冲要求迁徙到新城的300户很快就凑了出来,另外,除了这300名新晋的公士爵位,其他等级更高的爵位也封出去了一些。
例如鼠大,兽牙,血屠这三个人,一起被封为了第六级的固身爵位,分别被派到各地执行军务,鼠大被派到新建的汝阳郡,奉命组建一支新的队伍,用来驻防汝阳郡;兽牙作为罗冲的本家,是绝对可靠的亲信,罗冲直接把他派到浏阳郡,那里外来人口较多,人员复杂,必须要兽牙去坐镇才行,任务同样是组建新军在当地驻防。
血屠来了汉部落也有两年了,他之前的族人都死了,老婆孩子也都死在了火部落的侵略中,现如今又在汉部落新找了两个女人,又生了一个孩子,也快满岁了。
之前一直给鼠大做副手,当副股长,现在也算可以独当一面了,罗冲直接把他派去了缚马关那里驻防,做当地的军事主官。
还有之前各总旗官,也都升任了其他职位,骑兵总旗柴多多和刀盾兵总旗胡满仓都被留下驻守汉阳县。
枪兵总旗施六和弓兵总旗谭剑奉命组建一支新军,继续向西拓展,他们的任务是负责保护一个驻点集市,位置就在托孤岭下方至西面森林之间的那块大平地上,其战略目的,一是为了继续向外拓展,设立新县,二则是为了把整个西山纳入汉阳郡的守备范围,这样一来,位于西山上的盐矿就真正的处在汉部落的管辖之下了。
那个地方他们也很熟悉,正是三年前如梦水谷的春会上,罗冲直接买下了他们几百人,回来的时候就是走那个位置回来的,顺便还带领他们在托孤岭上阻击过火部落的进攻,就连三年战斗时留下的一排稻草人,现在还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排木桩,上面的草人早就被火部落烧掉了。
除了这些军事上的安排,还有一大批的善作和智作爵位被封了出去,都是汉阳城内的厉害工匠,管火窑的瘸子,冶金的大嘴,纺织工坊的裳,木器工坊的木桶等负责人,都被授予了第四级的智作,下面的几个优秀学徒也评上了善作爵。
还有原蛇部落的佘族长,直接授予了第五级的固首爵位,理由是蛇部落献出多种能治病的草药,功劳累积到固首爵,对此大家也没有人反对,反而还有些羡慕。
当然这爵位也不是白给的,刚发完了爵位,罗冲就给佘族长下发了新的命令,继续寻找有用的草药,为汉部落的医疗事业累积经验。
至于他们尝草药的时候会不会毒死人,罗冲一点都不在乎,别看现在爵位封的爽,其实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想得爵位,哪有不付出点代价的。
稍后的几天时间里,从浏阳郡迁来的2500户人口也陆续抵达了汉阳城,不过这里只是一个中转站,在汉阳城稍作休整之后,这批队伍里分出了500户,约2000人,再加上汉阳城迁出去的100户,以及新收服的粘部落100户,共计约3000人一起开赴缚马关,他们将在那里开垦农田,建设新的缚马关县城。
其余的1000户,约4000人,再加上粘部落的另外100户,还有汉阳城的100户,共计5500人左右,一起开赴汝阳郡,和那里驻守的高山部落、芋部落1000多人会合,合计约7000人口,一起建设汝阳郡,汝阳新城边长一公里,比汉阳城大了近6倍,人少了建设进度就会拖的太慢,所以才不惜调动了那么多人口过去。
浏阳郡迁来的2500户还剩下1000户,罗冲又从中抽取了500户,再加上汉部落向外迁徙的100户,共计约2500人左右,在谭剑和施六的带领下,去托孤岭下方的小平原驻防,并在那里组建一个新的集市,同时开设劳力市场,吸纳外面的‘野人’来跟他们一起建设新的县城。
这个位于托孤岭下面的新县,被罗冲命名为‘丹山县’,因此地位于汉部落领地最西,且周围地势开阔,傍晚经常能看到漫天红霞,把旁边的托孤岭都映得通红,因此被称作丹山,此地的集市也被称作‘丹山集’。
如此一来,被大树调来的2500户就还剩下500户,还有2000多人呢,这些人同样需要安排,罗冲最后想了想,决定把他们分为两半,其中1000人派去了汉阳城西南方30公里外的原编部落驻地,那里还有几千亩的苎麻田,每年都需要派人去采集,现在人多了,罗冲干脆在那里新设一县,名为“麻田县”。
1000人设县,人确实少了点,不过没关系,最多再过一个月,北方的那两个部落联盟,合计4000多人就要来了,到时候再从这里面抽调2000人过去也没问题,这样一来麻田县的最初人手就有3000人了,足够用来建设新城。
最后剩余的250户,约1000多人,被罗冲又调回了河东岸,不过不是让他们回浏阳郡,而是派到原黑鼠部落东北方向二十公里处。
这个地方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资源,但是地理位置又特别的重要,向东步行三天的路程可以到浏阳郡,向西步行三天可以到汉阳郡,向西南三天可以到汝阳郡,向东北三天可以穿越暗黑森林抵达八宝山矿场,正好位于四个地方中间,不在这个地方搞个城实在是说不过去。
其实这个地方罗冲是来过的,早在考察浏阳新城选址的时候他就来过,浏阳郡距离汉阳郡太远了,足有100多公里,步行需要六七天的距离,就算是野战军快速行军,每天走四五十公里的速度,也需要两三天,给两地的沟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当初罗冲就打算在两地中间设立一个驿站,而那个驿站,正是罗冲说的这个位置。
这个地方他曾经实地考察过,北面是一个很宽的缓坡,山坡上面就是暗黑森林,山坡南面就是浏阳平原,森林,草地,灌木从应有尽有,而山坡的下面就比较开阔了,那里原本有一条兽道,也就是野兽经常通从那里走,逐渐形成的小路,后来被马匹车辆碾压之后,已经变成了一条能够通车的土路,成为了连接浏阳、汉阳两郡之间的主干道。
山坡的上面有流经暗黑森林的数条溪流,虽然水量不大,但是终年不断,这几条溪流的位置,还是当初实地考察的时候大树告诉他的,树部落以前就住在暗黑森林里,对里面的环境当然再清楚不过。
在这里建设城池,可以挖水渠把几条溪流引过来,然后在缓坡上开辟农田,山地种水稻不太方便,但是种玉米没问题,而且有水源,山下又靠大路,周围还有森林可以提供木柴,再养一些兔子,乌鸡,还有猪羊,提供几千人居住一点都没问题,完全可以在这里设县。
考虑到这个县的主要用途,罗冲给这个新县取名为‘四通县’,有四通八达之意,可以给各地来往的行人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初期建设人员就是剩下的那一千人,一个月后再从南下的部落联盟调来2000人,一共凑出3000人为首批建设人员。
不过新县没有人压场子也不行,罗冲想了一下,最后把驻守在汉阳城的胡满仓和柴多多分别派去了麻田县和四通县,让二人分别主持两地的军政事务。
至于汉阳城的防御任务,那就不需要了,留几个看门的就行,向西有丹山县,向西南是麻田县,北边有缚马关,东边有四通县,南边半小时水路距离就是汝阳郡,敌人怎么打也不可能直接打到汉阳城来,就算真的有敌人从缝隙里钻到了汉阳城周边,汉阳城只要闭门不出,再飞鹰联络周围的郡县出兵,就能给敌人来个反包围,然后中心开花。
有周围的丹山、麻田、缚马关、四通这几个县在,就相当于汉阳城的四个大门,再加上汉阳城城高池深,别的城都是夯土城墙,汉阳城却是土包砖的城墙,就算放着敌人进攻,他们也轻易打不进来,这样的城池,放在这样的年代,基本就是无敌的防御了。
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也就是春季的整个二月,各部都在频繁调动,近两万人汇聚在汉阳城,领取了各种建设物资和人员之后,再度踏上迁往各地的道路,各地所迁人口也在二月中旬顺利抵达各新县城址。
现在这个时间种地还不晚,早点把地开垦出来,今年最少还能收两季粮食,足够各地自给自足,而他们早期的粮食,则由汉阳,浏阳两郡提供,等过上三四个月,到夏天的时候,他们就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了。
春季二月下旬,也就是在这个紧张而又平静的日子里,来自北方的两个部落联盟终于到了,浩浩荡荡的4000多人,以及各种牦牛、野驴之类的牲畜,但是当他们来到汉阳城,来到罗冲面前的时候,带来的却是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以及一群狼狈不堪的族人。
“伟大的上天之子,我们在开春南下的时候,又跟食人族的队伍遇上了,他们足有上千人,还都是男性,我们打不过,只能向南逃跑,好在我们有不少的牲畜,族人们也擅长骑术,所以暂时摆脱了后面的敌人。
但是他们会不会跟上来,我们就不知道了,不过我觉得很有可能,毕竟有好几千人迁徙,还有那么多的牲畜,一路上留下的痕迹肯定不少,天子要早点做准备才行,不然很可能就被敌人打到跟前了。”两个部落联盟的盟主十分紧张的对罗冲讲述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这情况倒是让罗冲诧异了起来,去年他还专门派了游野去北方侦察,得到的结果是,并未发现巨猿的所在地,也没发现什么在外面攻伐食人族队伍,他们到也是幸运,在食人族聚居地外围转了一圈就回来了。
现在再次回想起来,的确有点不正常,因为去年一整年,食人族都没到汉部落周边活动,难道他们是因为好几次进攻失利,损兵折将之后暂时一心只求猥琐发育,不敢来找罗冲刚正面了?
罗冲越想越有可能,要不然为什么敌人明明就知道有一个叫作汉部落的部落,还有弓箭和刀盾这些武器,可却迟迟不肯南下,反而一直在北边活动,甚至还打起了这支南下队伍的主意。
这是从一群攻城略地的亡命徒,直接退化成了拦路抢劫的土匪啊。
不过纵然是罗冲再瞧不起他们,该防备的事情也是要防备的。
他先是用飞鹰传书向各郡县发出通告,警告他们食人族大军可能会南下,让各郡县做好防御准备,同时要组织巡逻队在各县周边巡逻,以防突然遭到袭击。
防御做好了,主动出击的事情也不能放下,罗冲再次将游野派了出去,并给了他一支骑兵小队,让他们作为斥候,北出缚马关,向外寻找食人族的踪迹。
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要射杀一些食人族的图腾战士,然后给他们挑起火来,再把他们引向缚马关。
缚马关那个地方的县城虽然没建好,但是两道单独的城墙却已经在冬天建好了,两堵高大的城墙,和两侧高耸的石头峡谷共同组成的瓮城,现在完全能够用来作战了。
瓮城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用来挡住敌人的,而是应该像它的名字一样,请君入瓮,把敌人想办法骗进去,然后再关上门暴捶。
这就是罗冲的初步作战计划了,战略目的不是以杀伤人为主,而是以尽可能的活捉俘虏为主。
这可都是上好的劳动力啊,只需要一天管两顿饭,给两身衣服,也不用发工钱,什么脏活累活都能让他们干,杀死他们很容易,但是活捉却有困难,也不知道这次的作战目标能不能实现,希望这次能多抓几个奴隶吧,汉部落的活实在是太多了。
第485章 第485 草原行
游野带着一队骑兵从北面出关了,这队斥候将会沿着几个方向分头侦察,不过最主要的路线却是两个部落联盟南下时走过的路线,因为如果敌人真的是尾随他们过来的话,就很有可能是顺着他们的足迹追过来的。
罗冲在汉阳城本部这里也没闲着,立刻让人用车队往缚马关那里运送了一大批木板还有各种武器,其中以木制的盾牌、长枪,还有兵工铲这几种武器最多。
雁翎刀什么的制作起来太慢了,即便有风力自动锻锤也不行,因为实在没那么多经验丰富的铁匠,因此工兵铲这种简单易造的多功能装备就成了最适合快速列装的短兵器,尤其是这玩意还能用来当斧子一样砍人,这对于那些用惯了石斧的新人来说,比汉部落的雁翎刀更容易上手,几乎不用做什么训练。
除此之外,就是向缚马关方向加派人手,先前的人手差不多都被罗冲分出去了,所以他直接从刚刚到来的两个部落联盟抽调了人手,将联盟里所有青壮男丁整编成了两支队伍,一队直接开赴缚马关作为支援,另一队则是留在了汉阳城作为机动部队使用,万一敌人没有被引到缚马关,而是去攻击了其他方向,他也好用这支部队紧急支援。
用来临时训练两支队伍的教官,则是之前被派去的两个小队的战士,他们在联盟生活了半年之久,语言交流已经不是问题,既能听懂罗冲的命令,也能和手下的人无障碍交流,避免了将不知兵的尴尬情况。
对于罗冲的安排,两个联盟的高层也很配合,没有丝毫的质疑,因为罗冲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本来就不一样,北方的那些部落,有很多都是十分相信石板预言的,而他们也相信,罗冲就是预言中能领导他们战胜敌人的上天之子。
汉部落这边一边在忙着人手调动,一边还要建设新城,汝阳郡这样的‘大后方’也开始积极的耕田,负责生产粮食,从今年开始,他们这个郡的7000多人就要实现自给自足了,不能老是吃汉阳郡的救济。
不过和即将发生战争的汉部落不同,在草原南边尽头的海岸附近,这里却一片的祥和。
刚刚渡过海峡,来到草原附近的鑫部落新任商长老牛尾一行,就在这里遭遇了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