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花氏族长,我看你支支吾吾,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现在就是让大家想办法的时候,任何人有话都可以直说,你不用害怕,有话就直接说出来吧。”
那被称作花氏族长的中年男子顿时一个激灵,有些战战兢兢的站起身来,然后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大家的目光都看向自己,不免有些紧张。
他踌躇了一会儿,才说道,“大人,我们逃吧,向上游逃命,我们是挡不住大水的。”
这话一出,屋子里的众人顿时嗡嗡的议论了起来,让大树也是一阵皱眉,现在问的是办法,你这到好,直接让大家逃命,这不是扰乱军心吗,该死的。
“你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有数万人居住在此,有的是人力,为什么就不能挡住大水,说的你好像见过洪水有多厉害一样。”大树立刻训斥道。
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那花氏族长真的点了点头,他显得有些激动,立刻大声嚷嚷道。
“我见过,我真的见过,洪水太可怕了,眨眼之间就能冲垮山石,无数的山间走兽都被大水冲走,就连我们部落也有不少人被大水卷走了,要不然我们生活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往上游迁徙。”
一下子,与会的众人就惊呆了,这段话里的信息量有点大啊。
在座的诸位都知道,秋末的时候从南方涌入一大批移民,但是这些人为什么突然迁徙北上加入汉部落,却没有知道其中的原因,起初罗冲和大树都以为,这是那些前来打工的部落带回去的影响,让南方更多的部落认识了汉部落的富庶,因此才决定投靠汉部落,想过上更好的日子。
可却没有想到,他们迁徙北上真正的理由,确实因为南方的下游发生了洪水,大水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才不得不向上游迁徙的。
而且,从他的话里也可以得知,这岂不是说去年的时候,下游已经发生过洪水了。
“你说的是真的?为什么早不说。”大树立刻恼怒的质问道。
“我,我,既然加入了汉部落,以前的事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没想到现在连上游的汉部落也,也……”花氏族长小声嘟囔着,最后也不敢再说下去了。
大树冷冽的目光扫向了下手的众人,那些秋末才加入汉部落的众首领们都纷纷低下了头,不敢与大树对视。
“你们在场的众族长里,还有谁的部族是因为下游的洪水才迁徙过来的,是的话就站起来。”大树冷冷的说道。
一句话毕,下手的众人果然站起来一片,这些都是秋末从南方来的小部落,总人口有上万人,涉及的各中小部落足有七十多个,而眼下这些人中,站起来就有四五十人,也就是说,下游有很多部落都见证了洪水的肆虐,迫使他们不得不向北迁徙,最后加入汉部落。
“我说哪来的这么多人,浏阳郡的劳工集市创办了一年的时间,陆陆续续加入汉部落的人口总数也没有超过万人,可秋末那一两个月之内,就有上万人前来投奔,原来是下游遭了灾,他们无处可去,又缺少过冬的储备,因此在北上迁徙的途中,遇到了那些劳工部落,从他们的嘴中知道了汉部落的强大,这才决定要投靠汉部落。”大树心里恍然大悟道。
“那你们谁来说说,下游的洪水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淹了多少地方。”大树对那些站起来的小族长们继续问道。
“我知道,是夏天的时候,我们那里下了大雨,下了好几天,还打了很大的雷,把山上的树都打倒了,后来紧接着就发了大水,不仅冲倒了很多的树,还把山冲倒了,很多巨石都从被水冲了下去,要不是我们居住地在山上比较高的位置,肯定就没了。”一个小族长立刻惊恐的回忆道。
第469章 新行动计划
听完这人的描述,大树又把目光扫向了其他人,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证实。
“我们那里也下了好几天的大雨,但是没有发生洪水,只是在大雨过后十几天的时候,河里的水越来越多,最后直接从河道里漫了出来,把我们的居住地都淹了,因此不得不向上游迁徙。
那情况跟现在咱们这里很像,河水越长越高,最后水漫大地,我觉得,我觉得咱们还是向北接着逃吧。”另外一个小族长也跟着说道,只是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小到只有身边的两三人才能听到。
其实这种逃跑的想法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有,主要还是秋末加入的那些小部落,他们在汉部落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因此也没多少认同感,不过这不代表他们愿意舍弃汉部落的好生活。
所以他们虽然有逃亡之心,但是心里最大的愿望,还是整个汉部落一起逃走,只要能和这数万人在一起,到哪里不能过上好日子,而且就算是率领自己的旧族独自离开,他们也能保证过上比以前好的生活,因为在汉部落的这几个月,他们已经从汉部落学到了很多既简单又实用的生存技巧,以及工具的制作。
不过他们想要独自离开,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大树在这里坐镇,他怎么会放这些白吃了一冬天粮食的人口离开汉部落,别说罗冲不同意,就连那些已经加入一年多的各部族长都不会同意。
因此,等会议结束之后,大树先让那些新部落的小族长们离开,然后把那些老族长留了下来,并严厉的告诫他们,盯紧那些新人,谨防出现逃户的事情,众族长们也欣然答应,他们可是从自己族人的嘴里省出了粮食来喂这些新人的,眼看着以后还有数不清的工程要干,他们怎么会同意让这些新人逃跑。
安排好这一切后,大树也立刻把浏阳河的水文变化,以及从那些小族长们口中得知的,关于下游去年发生洪水,河水暴涨淹没大地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写成一封书信,然后立刻让巨鹰送了回去。
紧接着,罗冲也在当天收到了大树的这封回信,看了里面的内容之后,罗冲不禁舒展了眉头,他的预测是对的。
事情果然如他猜测的那般,去年夏天,浏阳河跟汝水河的下游发生了大暴雨,暴雨导致了山洪爆发,还有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这些掉落的巨石、树木、还有大量的泥沙阻塞了下游的河道,导致水流不畅,大量的河水开始在当地蓄积起来,导致河道的水位越来越高,最后淹没了下游大量的土地,逐渐形成了一个堰塞湖。
现如今经过了半年的河道淤塞,以及水量的不停增加,下游的堰塞湖越来越大,终于把能盛水的地方都盛满了,这也就导致了上游的水位也开始不停的升高,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浏阳郡、汝阳郡、汉阳郡,都将被不停上涨的河水淹没,成为一片汪洋。
这样的情况,会一直持续,直到有一天下游的水流自己重新找到一个突破口,淤积的河水才会从新的缺口向下奔流,最后伴随着水往低处流的定律,下游就会逐渐被冲刷成一个新的河道。
只不过这不是罗冲想看到的,他可不想让自己用了三年时间积攒的家底全都付之东流,然后一夜回到解放前,再次变成刚穿越时的穷光蛋。
所以他不能等下去,汉部落也不能坐以待毙,搬家?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知道的事情的起因,那只需对症下药就行了,而这个办法就是,找到当初山体滑坡的地方,也就是河道被阻塞的地方,然后想办法在那里重新打开一个缺口,让堰塞湖中蓄积的水重新回到下游的河道里去,恢复以前最初的样子。
就像当初大禹治水时总结的那样,堵不如疏,现在这种情况,修建堤坝阻挡河水泛滥是不可能做到了,只能从下游的河道淤塞处想办法打开一个口子,让水再次流动起来。
想到这里,罗冲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计划,现在汉部落虽然没有大船,但是小船却是不缺,这几个月的时间,为了明年能够让汉阳郡和汝阳郡之间的交通更加方便,木工坊一直在不停的造船,现在已经有了21艘平底小船,再加上之前用来运输矿石的两艘船,就有了23艘木船。
这些船皆是两头方,吃水浅的内河平底驳船,每艘船长八米,宽三米,一次最少能载20人,还能装上不少的工具,而且在内河水道中通行率极高,虽然在各种船舶种类里,这种小船只能算的上舢板级别,但是数量多了一样有用,有了这20多艘船,一次就能运载四百多人,如果全部都是壮年劳力,那么用来打开下游的缺口应该也足够了。
想到这里,罗冲不再犹豫,现在正是争分夺秒的时刻,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冰雪的融化速度也在加剧,真的到了下个月春天来到之际,也许事态就已经无法挽回了。
更何况,万一真的到了春天还没解决,那明年的春耕怎么办,得不到新食物的补充,到时候整个汉部落都将陷入食物危机,然后就会引发控制不住的大乱,那罗冲辛辛苦苦筹划的大汉帝国就要胎死腹中了。
把大树的回信塞到抽屉里,罗冲立刻拿出一沓新纸,开始提笔疾书,再次给大树修书一封,信里面先是让他做好防洪的准备,多备沙袋用来阻挡城门,以及各城的粮仓和柴草,也要做好防水的准备。
其次就是要求让大树调派一批人过来,这批人里要有那个见过山体滑坡的小部落族长,以及其部族内的青壮劳力,另外还要柴氏族,也就是当初靠捕鱼为生的叉部落的青壮劳力,最好还能从沼泽中的菱部落抽调一批青壮,最后要凑出不少于300个青壮男丁,人数不够可以从下面各部族里抽调,要求身体健全,以熟识水性者为佳。
这些人要在收到信的两天之内凑齐,然后用车辆和马匹运输,从征集人员开始,到把人运送到汉阳城,必须在四天之内完成,对命令不许质疑,收到命令立刻照办。
写完了这封信,罗冲待墨迹晾干,立刻让鹰锐用巨鹰送了出去。
这样一来,浏阳郡就能调集300人手,那么罗冲只需要再从汉阳城抽调100人就够了,两边合计400青壮,加上罗冲亲自指挥,还是有信心解决下游淤塞问题的。
没办法,虽然这次的行动有一定危险,但是罗冲还必须去不可,不然别人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调集来的这几百人,让他们当苦力炮灰干活还行,让他们全权负责这次的行动,还要完美的解决这次的危机,想都不要想,放眼整个汉部落,除了罗冲自己,竟无一人能担此任,罗冲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敲定了行动计划,罗冲这边也开始着手布置起来,浏阳郡承担了主要的人力,汉阳郡这边虽然出的人少,但是行动所需的全部物资却要从这边出。
除了最重要的船只外,还要有船桨,船桨不够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拿铁锨代替,这玩意儿即可用来铲土,也能用来划水,一个工具当两个用,还能减少一些载重。
除此之外,还有用来确定方位的罗盘,也就是指北针,钢制的撬棍,长柄斧头,大锤,钢钎,钢锯,打火用的燧石,引火用的桐油以及大量的绳索。
工具备齐之后,还要筹备一些随身的武器,以及各船上用的旗帜,这里面除了挂着旗帜的长枪,剩下就以弓箭弩机为主了,汉部落现有的几架弓弩,也全被罗冲安排了进去。
另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粮食,这次出去很可能就是十天半月的时间,要备齐400人的吃喝才行。
到了这里,行动的物资也就算凑齐了,不过这次行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开下游堰塞湖的淤塞之处,所以他们这支船队的任务,其实就是清除障碍,可是现在筹备的这些工具,到底有没有用还真不知道。
所以罗冲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带上一些清除障碍的大杀器,比如硝·化·甘·油之类的玩意儿。
当初罗冲亲手制备的一批硫酸还没用完,一直用大坛子封存着,后来在浮岛盐湖的周围发现了硝矿,所以罗冲再次用硫酸干馏了一批硝酸备用,现在都一直和硫酸封存在一起,只是目前缺少甘油而已,但是甘油这东西并不难做,只要想弄,这几天的时间完全可以弄出来足够的用量,因为汉部落现在根本不缺油脂。
想了一会儿,鉴于是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的堰塞湖,那么河道淤塞的地方,就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崩落的山石,小一点的还好说,碰到巨大的山体岩块,没有炸药还真不好办。
为了提高这次行动的成功率,罗冲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准备一批甘油为好,于是就立刻派人开始制作甘油。
甘油的制作过程并不危险,只需要往油脂里加入纯碱,使其中硬脂酸和甘油分离,最后把甘油干馏浓缩一下就行了,而且制作这些甘油的同时,还能生产出大量的肥皂,以供日常所需。
安排完这些准备工作后,罗冲也开始在汉阳城内抽调青壮劳力,首先被找来的就是这几年专门负责操船,运输矿石的船运小队,一共有十几人,他们平时都是在采矿队编制的,现在全被罗冲征集了过来。
其余的人选又从各个城区中抽调,而且还是以家中有孩子的为先,这样就算行动中死在外面,家里也能有个传宗接代的孩子,不至于家破人亡。
就这样准备了四天的时间,汉阳郡的人选,物资都准备充足的时候,从东边浏阳郡调来的三百人也乘车抵达汉阳城了。
这其中的很多人还是第一次来到汉阳城,尤其是那些才加入了汉部落几个月的新人,看到比浏阳郡更加繁华,更加高大的建筑,心里也不禁暗暗称奇,尤其是那栋五层高的木楼,还有两侧的四栋青砖教学楼,更是让他们叹为观止,这些都是在浏阳郡不曾见到过的。
不过既然召集了这么多人来这里,当然不是让他们来旅游参观的,而是有正经事要做。
大部分人都被带到了空荡荡的军营内驻扎休息,只有那些自称去年夏天见过山洪爆发,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小首领们被带入了县衙的办公楼内。
在顶层的大办公室中,罗冲坐在了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屋子中间的空地上摆着一个火盆,里面烧的则是用来冶炼金属的木炭,没办法,这楼里一没暖气,二没火炕,只能靠烧炭取暖了。
见几个小首领被戴进屋子里,罗冲也立刻坐直身躯,紧了紧身上的熊皮大衣,一脸严肃,正襟危坐在办公桌后。
几人一进来,先是打量了一下这个汉部落传说中的首领,这次毕竟还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在那么近的距离观察首领,结果却没想到手下人员数万,掌管几座城池,领地足有数百里的首领,居然那么的年轻。
咳咳……
就在这时,几人身旁突然传来了低声的咳嗽声,然后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什么,瞬间扑倒在地,给罗冲齐刷刷的行了个跪拜大礼,而罗冲这个汉部落的天子,自然是有资格接受这样跪拜的。
等众人行礼之后起身,罗冲直接开门见山,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一件事情。
“你们这几个人,都是见过山洪和山石崩塌的,那么如果我能带你们回去,你们还能认出来以前的河道,还有那山石崩塌之处吗,我需要你们中有人能做向导,带我们找到河道旁的山体崩塌之处。”
这下几个小首领是听明白了,原来首领那么着急的把他们叫过来,是想让他们带路去他们老家看看啊,只不过现在那里现在都被水淹了,到处都是水,还怎么过的去呦。
第470章 船队出发
“首领,我们应该能认出来,就算那些山谷被淹没,但是那些大山总不可能也被淹掉吧,只要那些山还在,我就可以认出来。”其中一名中年的小族长回话道。
罗冲也点了点头,这话说的有道理,只要山还在,那就一定能分辨出从前的地理位置,当然,前提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地形才行,这也是为什么罗冲一次叫了好几个小族长前来的原因,有几个人相互印证,出错率就能大大降低,现在时间紧迫,他可不想在外面白白浪费时间。
“你是哪个部族的族长?”罗冲问向刚才回答的这人。
“回首领,我们部落加入汉部落之后,被林树大人称为花氏族。”那中年的小首领立刻回答道。
“嗯,希望你们真的可以找到山体坍塌之处,好了,都下去休息准备吧,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罗冲似是喃喃自语的说道。
“那个,首领,河水下游已经被大水淹没了,我们还怎么过去啊,那里很危险啊,咱们要不还是,还是……”
花氏族长在转身之际再次向罗冲问道,他想建议罗冲带着整个汉部落逃跑,可是环顾了一圈四周的装饰,最终还是不敢说出来,因为他知道说出来也没用,首领是不可能听自己的话逃跑的。
别的不说,就说他现在身处的这处木楼,这是多么高大上的建筑,屋子里陈设的豪华桌椅,温暖的火盆,明量的白纸格窗,如果这些都是自己的,恐怕自己也舍不得离开吧。
“这个你不用操心,此次行动,你只要能够作为向导,为部落找到山体崩塌之处即可,现在都下去准备吧。”罗冲自然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因此有些不悦的瞪了他一眼,挥挥手直接将几人赶走了。
不过众人都是一路乘坐车马来的,倒也说不上劳累,这回还是第一次来到汉阳城,见到这座同属汉部落治下,但是却比浏阳郡高出一头的城池,心中不免好奇,所以都想在城里转转,各处参观一下。
因此在得到允许后,也在鹰锐的带领下参观起汉阳城来。
冬天的汉阳城其实没什么好看的,各处都是一模一样的民宅,没有一点特色建筑,有特色的建筑全都集中在了中央城区,办公大楼他们已经见过了,学校现在也没什么好看的,四栋教学楼里只有印刷工坊还有人在工作。
离开了学校,其他值得看一看的就是工坊区了,现在虽然是冬末,但是天气依然很冷,纺织工坊已经停了,工坊里的女人们一整个冬天都窝在家里的火炕上缝制衣物和鞋子,这里也只剩下冶金坊和木工坊有人在干活。
冶金工业现在只有汉阳城才能看得到,这里毕竟发展最早,各种配套设施也最成熟,这里除了冶炼铜铁之外,也负责打造兵器和农具,各种工具,几个小族长们也得到允许可以参观一下,于是,他们满怀着好奇的目光,在这里见证了各种工具在铁匠的手中诞生,也从中感受到了汉部落的强大。
毕竟他们已经加入汉部落有几个月的时间里,也知道汉部落能在短短时间内崛起,靠的全是这些坚固而又锋利的工具。
不过也仅此而已,现在汉部落冶金部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了,在罗冲的亲自主持下,现在的冶金部又分裂出了一个特殊部门,那就是铸币厂,这个特殊部门真的很特别,除了内部的员工之外,没有罗冲的允许,是任何人都不得入内的,可以算的上汉部落目前最神秘的一个部门,虽然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叫铸币厂的部门,但是什么是铸币,铸币是干什么用的,却根本没有人知道,因为罗冲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公布私有制开始的命令。
他本来还想在这几天说的,却不想突然遇到了洪水危机,因此只能继续拖延下去了。
众人离开冶金坊之后,又去了木工坊,木工坊在浏阳郡也有,只是规模和设施没有汉阳城那么齐全,人员也没汉阳城的木工坊多,但是这里制作的东西,却让他们感到了好奇。
只见木工坊外的空地上,摆放着很多巨大的长条形‘木盆’,每个都比房子还大,十几个排成一列,倒是显得颇为壮观。
“这是什么东西,我在浏阳郡的岸边也见过一个类似的,但是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鹰族长知道这东西的用途吗?”几个小族长中的花氏族长再次提问道。
眼前的这个鹰氏族族长很有地位,一看他头上的银白色锡冠就知道这是他惹不起的人,现在加入汉部落的族长们越来越多了,可是得到首领赏赐锡冠的,两只手就能数过来,这些能够得到锡冠的人,不仅是因为加入汉部落的时间比他们早,同时为汉部落做出的贡献也不是他们这些后来者能比的。
比如前些日子见的那个游氏族的族长,据说就是他带领汉部落的商队,辗转跋涉数千里,为汉部落开辟草原商路,现在汉部落里使用的牛马,饲养的绵羊,还有他们身上穿的毛布,羊裘,都是商队不远千里弄回来的。
再比如眼前这位鹰氏族的族长,主管汉部落的信息传输,天空上那些往来的巨鹰,全靠他的部族驯养,而自己,正是被巨鹰带来的一封书信,才从百里开外的浏阳郡调到了这里来的。
而鹰锐听了这问话,也不由自豪的说道,“这东西叫船,你在浏阳郡的岸边看到它,正是因为这船是一种能在水上载人的工具,你们明天要启程去下游,就是要坐着这些船去的。”
几位小族长听后震惊莫名,他们来到汉部落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见识了各种车辆,有用人推的,有用牛马牵引的,这倒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汉部落还有可以在水上行使的交通工具。
有人说看一个文明的发展程度,直接看其运力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这话倒是没有夸张,从最初的肩扛手提,到出现人力车,畜力车,直到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这之间的运力提升何止千倍万倍,而在运输方式的发展上,汉部落更是直接跨越了数千年的漫长演变,直接一跃出现了四轮马车,这就已经是工业革命前,陆路运输的巅峰之作了。
当然,花氏族长这些小首领们自然不可能有这种见识,但是他们这几天来亲眼见到的各种交通工具,就已经是这些生活在山中狩猎采集的原始人无法想象的神器了。
参观完了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他们也回到了军营内休息,这里早已有人送来了厚实的毛布衣服还有羊皮袄子,这一趟他们将要出去很长时间,少不得要在外面风餐露宿,虽然这个时候冰雪都融化的差不多了,但是夜间的气温同样维持在冰点以下,所以防寒的装备都是必不可缺的。
而在另一边,汉部落榨油坊外面的一处棚子里,也在不停的准备干粮,不过由于熟米饭不易保存和携带,因此这次行动统一用面饼来当作干粮携带。
面饼是厚实的发面饼,形似锅盔,但是锅盔到底长什么样其实罗冲也不是特别清楚,他只知道把发面饼晾干了可以放个把月都不会腐败,这就足够了。
面饼从几天前就开始制作了,发面都是在各家的火炕上完成发酵的,盆里放上面团,里面揉上一些糖浆水和鸡蛋,盖上盖子,再捂上兽皮,一晚上就能发酵好了。
之后这些发面再被集中收集起来,送到油坊外的棚子里烙成面饼,这里有一个特质的铁板,四周用砖块垒成炉灶,下面烧火,上面就能烙饼了。
按照每人每天三个计算,足足做了五天的量,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这次大家出去,还要每人背15个饼,饼不是很大,也就和一个成年人的手掌般大小。
当然,这些都是应急用的,锅和米才是这次的主食,天那么冷,最好还是要在路上找到可以靠岸修整的地方,然后架上锅煮热食,五天的口粮,只是在没有条件热食的情况下才用的,比如说,找不到合适的登陆点,或者登陆点周围缺少燃料。
当然,肉干和咸鱼亦不可缺,这次的行动说白了都是体力活,吃不饱可是没办法干活的。
就这样,在连续准备了几天后,时间到了冬季最后一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也就是队伍出发的日子。
木工坊的船只都被抬了出去,从最近的城门出城,然后放入护城河,再用绳索从岸上牵引到汝水河中,与之前的那些船只会合。
参与此次行动的400人整装待发,被大力和羽毛点人头分队伍,20人一队,由一个曾经负责船运的族人带领,老人负责指挥,新人听从号令划桨,没人指挥的话,这些人非要在河里转圈不可。
罗冲也在岸边和出来相送的众人告别。
“鹰锐,我不在时,汉阳郡的各项事务暂由你负责,城内的事务你交给县令去做就行,你只负责监督和督促,而且这段时间要做好春耕的准备,不能因为防水患就把春耕耽误,各种农具的数量,保养工作,都要提前检查,查漏补缺,耕地用的牛马也要照顾好,我可不想解决了水患之后,回来还要亲自督促农耕事宜。”罗冲对鹰锐叮嘱道。
“请首领放心,我会好好守着家的。”鹰锐郑重的点头答应,同时也很高兴罗冲对他的信任。
“好了,我们这就出发了,有什么急事找我可以飞鹰联系。”
“是,鹰锐明白。”
就这样,和众人告别之后,罗冲也登上了一艘木船,站在船首,拔出腰间的长剑天子怒向前一指,对身后的各船发出命令道:“出发”。
当然,船队行使的过程自然不可能像罗冲那样意气风发,而是进度十分缓慢。
不过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虽然这次召集的众人大多都是会游泳的,但是大部人却是第一次接触船只,所以对于划船的技巧还要现教才行,好在这个并不复杂,只需要听从各船长敲击空竹的号令统一划桨就行了。
如此这般,众人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逐渐熟悉了划船的节奏之后,队伍行进的速度才加快起来,而伴随着船队越来越向南行驶,河道的水面也开始逐渐宽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