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46章

作者:羽卿书

  于是乎,在游伏的一阵溜须拍马,首领真厉害之后,罗冲便赏了这家伙一套文房用具,笔墨纸砚铅笔五件套,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东西,类似于笔洗一类的,罗冲摊摊手爱莫能助,有本事你找瘸子给你单捎一个,要不就自己别吭声,随便找个瓷碗代替一下。

  游伏已能做到书写了,从和罗冲以往沟通的信件便可看出,他就是对新出现的这些东西感兴趣而已,可要是让他进教室上课,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估计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

  罗冲没有管这位浪荡子,只让他尽快去采集栗子和油桐,然后就在教室里继续给学生们上课,日子是一天天的过去,罗冲讲的字也越来越复杂了,不过现在一般的字早就难不住大家了,毕竟都已经学习了那么长的时间。

  可是就在那这一天,罗冲正在讲课的时候,窗外一只巨鹰来回盘旋,不停的发出鸣叫,仿佛是在寻找罗冲。

  罗冲定睛一看,那鹰腿上飘着两条黑色的布条,顿时明了,哦,原来是浏阳郡的消息。

  他很快的就到外面接了信封,打开之后,里面只有寥寥数言,却让罗冲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首领,冬日临近,南方诸部落秋储不足,所以有很多部落趁机加入我部,浏阳郡人口已破两万众,可是野民投奔仍然不断,至冬日前有突破三万之势,浏阳郡仓储粮食恐怕不足,怎么办,是否准许大量宰杀牲畜,以备冬日所需?”——林树敬上。

第455章 开源节流

  我擦,老子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废了几年的时间才攒下这些牲畜,你居然想宰了它们吃肉,你怎么不去吃翔呢,这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啊,罗冲忍不住心里暗暗的骂道。

  等罗冲骂完了大树,再把信件拿起来一看,这特么越看越气啊,谁说原始人是傻子的,我特么一巴掌呼死他,都是一群凑不要脸的玩意儿,这是摆明了钻公有制的空子,来占汉部落便宜的啊。

  浏阳郡的建设从去年冬天开始选址清地,然后立刻招募附近的部落开工建设,紧接着又调集了近7000人口加入,这劳动力一多,建设的速度便也快了起来,而后又是从周围继续招募劳工,同时也吸引一些部落投靠和加入。

  这一年的时间里,也确实有不少的人口加入,可和现在突然猛增的势头相比,这一年里加入的算个啥,为什么他们早不加入晚不加入,偏偏在冬天快要来临的时候疯了一样的投靠,为啥,还不是看见了公有制的弊端。

  什么是公有制,那就是吃大锅饭啊,虽然汉部落现在早已是分户而居,各家做各家的饭菜了,但是食物的来源,还是部落统一分配的,那些现在赶来投靠的部落,大多就是抓住了这一点。

  现在已是秋天了,所有部落都在储备过冬的食物,可是有些部落或许是认为他们自己储备不了那么多,又或者是犯了懒癌,干脆就想吃白食,你汉部落不是招人吗,那好啊,我们临冬天的时候再去,到时候也不用干什么活儿,还能等着部落发食物吃,反正我现在加入汉部落了,那就是汉部落的人,你总不能看着我饿死吧。

  这特么妥妥是有预谋的啊……

  足足憋了一年啊,什么活儿都没给汉部落干,现在冬天要来了,大量的劳作都将停止,这个时候你拖家带口的来了,你特酿的早干嘛去了,这不是吃白食是什么?!

  罗冲在一间空教室里气的拍桌子,可是气有什么用呢,问题该解决还是要解决的,眼下的粮食储备就那么多,可是人口却在激增,同样的食物却多了那么多张嘴,粮食不够已成定局,这些汉部落好不容易招来的人口,难道还能再让他们饿死吗。

  气过了,骂过了,罗冲的心情也渐渐的平复下来,信里面已经说了,按照这个突然猛增的势头,浏阳郡人口超过三万已是板上钉钉的事,那么用现在仓库里的粮食,怎么来养活三万多人口呢?

  这个问题很严峻啊。

  浏阳郡因为首年建设的原因,初次开垦耕种的田地并不是很多,而且水稻只产出了一季,没办法,种的太晚了,水稻收割之后,虽是又抢种了玉米,但是罗冲害怕时间不够,到时候玉米不能成熟,反而糟蹋了这些来之不易的种子。

  所以粮食都是有数的,哪怕冬天之前能够再收一季玉米,可也没有多少的用处,没办法,人太多了。

  粮食有限,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没有粮食不是还有肉吗,浏阳郡那里的畜牧养殖确实很吊啊,光是高鼻羚羊和买来的绵羊,加在一起就有上万只,其余还有大量的牛马,只不过这些牛马都是珍贵的畜力,不能随意宰杀,另外还有大量的花猪。

  自从噜部落投奔以来,浏阳郡就在一直极力的扩大花猪的养殖规模,怎么扩大呢,那就是养着呗,多繁殖,但是却不吃,而今几个月过去了,新一批的小猪仔都已经有了半米长,所有的花猪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从原来的六七百头,到现在竟有了近3000的数目。

  没办法,主要是猪这种动物太能生了,光是从肚子上那两排乃子就能看出一二,一窝就要生十个八个的,多的时候一窝能生十三四个,这么恐怖的繁殖数量,而且还只繁殖不吃,实在是想不多都难啊。

  不过罗冲仍然不想就这样大肆宰杀,因为这是整个汉部落的基础,来这里三年多的时间了,发现有驯养家猪的部落却只有噜部落一个,这些经过驯化的家猪也全是他们提供的,至今还未发现别的品种,要不然罗冲也不会如此宝贝这些猪,这些将来可是要在整个大汉推广的啊,怎么能就这样随意杀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只能从开源节流上下手了,首先就是节流,人口多了,嘴自然也多了,那么就不能像从前那样大吃大喝了,必须要学会节俭,省着点吃才行。

  以前人不是特别多的时候,浏阳郡还能每天三顿饭,最少两顿白米饭,或许这也是能够有那么多凑不要脸之辈被吸引来的原因,但是现在不能这样了,必须节流,狠狠的节流,让这帮人吃白食也不能吃的那么开心,嗯,那就改为一天两碗稀粥吧……

  除此之外,便是开源,粮食不够,那就用别的食物凑呗,浏阳郡不愧为‘留羊郡’,羊是真的多,且繁殖极快,这可是一岁就能性成熟,一岁半就能繁殖后代的玩意儿,不杀一批实在过意不去,而且早点杀还能多省出一些草料,用来给其他牲畜过冬,嗯,那就先杀一半吧,5000头,先从老弱病残开始,然后尽快用盐腌制起来,然后留着冬天煮肉粥用吧。

  至于其他的牲畜,自然是不能这样大规模屠宰的,所以开源不能只朝牲畜下手,还要从别的地方想办法,而在这个季节,对于一个靠水而生的部落,什么东西最适合用来储备食物,那自然就是河里的鱼啊。

  这个时候正好是海鱼大批量洄游的日子,罗冲这几天早就发现河里的鱼回来了,而且汉阳城这里也分了人手开始捕捞,捞上来的数量很多,多的数不完,不过对于这些,罗冲倒是已经观察了三年,也算小有成就。

  那就是此鱼乃海水鱼,秋天的时候便会回到淡水中繁殖后代,然而这些鱼下了鱼卵之后,就再也不打算回海里了,它们会每天游荡在淡水里,直至死去,然后新出生的小鱼便会在河里养大,等它们度过严冬之后,便会再次遵循祖宗之法回到大海中去。

  所以说,这些繁殖过后的鱼,就算罗冲不去捕捞,它们也再回不去大海了,不捞白不捞啊,反正也不要钱。

  另外一点就是,这汉阳城的河水里有鱼,每日都能捕获甚多,浏阳郡自当应该效仿,可是根据罗冲得到的消息来看,却还有些出入。

  大树不是没尝试过在浏阳郡捕鱼,但是那里的情况却跟汉阳城这边不甚相同,汉阳城这里的小河真的很小,宽不过十米,深不过五六米,想在这里捕鱼,容易,反正河就那么大点,鱼还那么多,你能跑到哪去?

  但是浏阳郡那里的河流,宽百八十米,深不知几丈,鱼更多,不过容量却是太大了,就算鱼多,也大多都在河中央,那些鱼也不傻,谁没事会往河边的浅滩跑啊,这也就给大树他们的捕鱼平白增加了困难。

  鱼能捞上来吗?当然能,只是太少了,现在浏阳郡的渔业产出也就能让城里的居民打打牙祭而已,想把鱼当成储备粮,那就太难了。这倒不是说当初罗冲的那种捕鱼办法没用,主要是现在的人口不同啊,当初100个人吃两千条鱼,和现在两三万人吃一千条鱼能一样吗?

  罗冲揉了揉太阳穴,眼看着那么多的肉藏在水底,自己却拿不上来,这怎么行,想捞大河的鱼,当务之急是造船,最起码要有个三四条船,然后在河中间广撒网,这样一来,那些鱼自然无路可逃了。

  但是这个计划最大的困难便是没有船只的问题,浏阳郡是新城,那里倒是有一座风车锯木厂,可是生产各种建材和工具还来不及,哪有时间造船,之前倒是造了一艘小的,是专门用来联系菱部落的,况且杯水车薪,那一艘孤零零的小船更显萧瑟。

  现在唯一的一点渔产就是这条小船供应的,想建新船,这倒是没问题,只是时间不够啊,材料也不太多,浏阳郡那边的工匠也没有多少造船的经验,估计一个月能弄出来一艘都是快的,等他们造出来三四艘船,估计早就漫天大雪,冰封河面了,到了那个时候,船还有个屁用。

  这样一想,索性罗冲也不着急了,干脆直接等到河水结冰了再说,冬天又不是没办法捕鱼,到时候直接上冰面上打孔捕鱼,肯定比划船捕鱼强多了,毕竟这都是一群旱鸭子,让他们熟练驾驶一艘小船,也是需要时间磨合的,等他们练的差不多了,河水也该结冰了。

  改三餐为两餐,俱都是稀粥,杀羊腌肉,以备不时之需,沿河捕鱼,这……还是等冬天吧。

  敲定了浏阳郡的过冬储备计划,罗冲又拿着大树的这封信冷笑起来,想占老子的便宜,呵呵,这辈子只有我罗冲占别人的便宜,你们居然还想占我的便宜。

  罗冲一边冷笑,一边取出白纸奋笔疾书,他要给大树回信,先是将他骂了一通,然后又把自己想的几条措施写上,最后便是罗冲的报复手段,‘凡新加入的各部族人,每户需在冬日前垦田十亩,违者驱逐出城,停粮。’

  你不是偷奸耍滑,故意拖到这个时候才来吗,你不是不想干活儿就不劳而获吗,那好啊,现在既然来了,那就把没干的活儿给老子补上吧,你看谁家的粮食不是凭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为啥你就想白吃白喝。

  不想干?那好,汉部落不缺你这样的人,从哪来的还滚哪去,你不跟大家一起共同劳作,凭什么让你吃大家种出来的粮食。

  写完了这封信,罗冲才得意的笑了笑,他几乎可以看到那些人开荒时一脸悲愤的样子,但是这些家伙绝对不会走,因为像这般好吃懒做的人如果走了,那他只能饿死,只有想办法留在汉部落,才能得到活下去的保障,现在别说让他垦田十亩,就是二十,三十也不是不能商量啊。

  他们一定会喜欢的……罗冲冷冷的笑道。

  现在垦田倒是可以种一季冬小麦,只是麦子的种植时间太长,且产量低的令人发指,大量种植根本行不通,现在正是大汉帝国的草创阶段,可以说各方面都在尝试,唯独这个麦子却不可以多种,都种了麦子,到时候结不出那么多的粮食,大汉必生乱局。

  不过这倒不是说所有人都跟麦子绝缘了,种当然是要种的,而且要不断地选育培育,扩大亩产量,减少种植时间,而后再向百姓们推广。

  当然,和水稻玉米这两种高产作物不一样,麦子是弱势群体,但是正应了那句话,物以稀为贵,只要长脑子的就可以想出来,在大家普遍都在吃白米和玉米的时候,这一丢丢的小麦会有多贵,麦子,是大汉帝国最奢侈的粮食,嗯,没毛病。

  所以种冬小麦是不可能了,但是提前翻一翻地也有好处啊,可以把原来的荒地开垦成良田,如果土壤之中有虫卵的话,那么翻上来之后,也肯定会在冬天冻死,明年开春时,只需要让他们跟着便是,别人种什么,就让他们统一种什么。

  麦子这种东西,在帝国草创阶段肯定不能有,只有什么时候各个仓库的存粮都放不下的时候,才可以有人提出种麦子,因为这样没有压力,肯定不能冒着饿死人的风险去种麦子不可,那样的人绝对是傻叉,幸好罗冲不是……

  信送走了,罗冲也开始张罗起了捕鱼的事情,尤其是冬捕,这玩意儿则需要一张巨大的拖网,最好以麻纤维揉捻编制而成,另外还有专门凿冰打孔的工具,冰镐,钢钎,鱼钩,等等不可描述之物,都在罗冲的指挥下开始动作起来,看上去竟也如此协调。

  不过即便再快也要等上三个月,要不然河面都冻不结实,还谈什么冬捕。

第456章 丰邑乡,缫丝,活字

  缚马关的工程正在修建,现在第一道城墙已经矗立起来,由于这是平地起城,城下又没有护城河,所以城墙修建的较高,当然了,这一道瓮城的城墙主要是防御用的,当然要高一些,而且还要够宽,因为将来还要架设床弩或者火炮。

  第一期工程是瓮城的两道夯土城墙,高15米,底宽八米,顶宽六米,从横截面看就是一个梯形的大土堆,这是为防御巨猿而立的高强,高一些倒是也没什么。

  将来这里的城墙还将营造第二期的工程,那就是包砖,不过这个还要等有人迁徙过来之后,才能完成,现在这点人,能把墙筑起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鹰锐一直在盯着奴隶干这个事情,食人猿围城之时,他就已经在汉部落了,也亲眼见过那些怪物,现在首领让他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他自然比谁都上心,毕竟他见过怪物的恐怖之处,这里没有护城河,单靠城墙抵御,所以还是高一点的好,自然也要结实一些。

  山谷里的独耳小队也很顺利,他们在山中不止找到了溪流,还顺着溪流找到了一个不是很大的瀑布,瀑布下是一汪清澈见底的深潭,悬崖的水流不断冲击下来,产生如雷鸣般的撞击声,在山谷中隆隆作响。

  这个瀑布倒是罕见,到现在为止还是汉部落发现的第一个,不过也没什么用处,无非就是提供饮水罢了。

  独耳一行立刻重新规划了水渠,直接将原来的溪流引流过去,然后扩大供水量,整个沟渠弯弯曲曲的引入山谷腹地,最后统统汇聚在一个水塘之中,为这一城一县之地提供了干净的饮水,同时大量的清水同样也能用来灌溉。

  另外就是在瀑布的水潭和沟渠的交界处,制作一个水闸,用来控制下游山谷水库的供水量,这样一来也就不用担心下游的山谷发水了。

  山下有了这个水库,也为将来这里的村镇扩建提供了可能,倘若以后想在缚马关和汉阳城之间开辟村落,只需从这个水库挖一条沟渠继续向南延伸即可,大大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

  石头负责的开荒工程也在进行,他们先是沿着预定城址的位置砍伐灌木,直接清理出一圈防火带,然后找了一个无风的日子,一把火将城址烧成了白地。

  清理完城址之后,这一行人就开始在两侧的山谷采伐树木,去掉枝桠堆砌在山中,再把圆木就近堆放起来,留着明年正式建城的时候取用。

  时至九月末的时候,汉阳城这里也已经造出来了6艘新的木船,不停的往来于汉阳郡和汝阳郡之间,为这座新的城池不断输送养料,得益于芋部落的加入,这里已经有了一千两百人口,再加上每天从汉阳城来这里帮工的人,人数直达一千五百,勉强也算是有了个城池的样子。

  更多芋部落的族人搭乘着木船前往汉阳城,在帮忙运输物资的同时,也对这个自己新加入的部落有了更多的了解,然后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当初加入汉部落的决定,因为他们都看到了汉阳城的美好生活,而他们也正在首领的指挥下建设新的家园,他们看到的,终有一天也能从他们自己的手中诞生。

  另外,他们也从原来的芋部落变成了汉部落现在的于氏族,大首领赐了姓氏,从此他们就同其他的汉部落族人一般无二了,而且加入汉部落的好处几乎是立竿见影的,之前还说要用劳动才能换到的物资,现在早已运送到了新城这里。

  一船船的瓷器,陶器,水桶,铁锅,铁质工具,农具,布匹,源源不断的抵达汝阳郡的岸边,让每一个新加入的族人都喜不自胜,不管是新搬来的高山部落,还是原来的芋部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欢呼,拿着这些精美的器具,穿着暖和的毛布衣服,他们也开始以自己身为汉部落的子民感到骄傲,因为这都是其他部落得不到的好东西。

  坐镇于浏阳郡的大树接到了罗冲的指令,也开始按章办事起来,命令大量前来投奔的野民开垦荒地,以家庭为单位分发任务,再令专人丈量土地,然后一家家的核实。

  这些前来投奔的刁民虽然极不情愿,但是也没办法不从,要不然就会被赶出城,也有刚刚到了这里,还没有正式请求加入的部落,他们在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投奔,因为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入冬了,他们在迁徙的路上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采集过冬的储备,现在转身离开也只能饿死在山林之中,还不如老老实实垦上几亩田在这里求一个落户名额。

  而汝阳郡的‘老人们’也对这些新来的看不顺眼,毕竟就是因为他们的出现,才让自己每天三顿饭变成了两顿稀饭,都没有从前吃的饱了,这帮人自然是不高兴的。

  所以即便罗冲不下这个新人垦田的任务,这些平白来和他们分享食物的人也不招人待见。

  你不为部落做点贡献,好意思吃我们种的粮吗?

  浏阳郡的人口规模在快速增大,也不知道他们都是从哪来的,只知道从南方而来,但是让他们说具体位置,谁也说不明白,就算他们能说清楚,汉部落这边也没人认识。

  新人开垦了土地之后,暂时也住不上豪华的砖房,大树只能再立一城,然后紧急建设土坯棚屋,现在只能暂时对付一下,因为冬天很快就到了,造砖房已然是来不及了,所以只能用夯土的房子代替,这土房十分简陋,但是大部分砖房有的功能,这里的土坯房也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土房里面不怕火,可以烧炕取暖。

  新城的建设申报也送到了罗冲这里,让他给这个新城赐个名,罗冲想了想,之前的两个城都是乡镇级别的,一个临泽乡,一个尚田乡,那么这次的就叫做丰邑乡吧。

  ········

  按说这些乡其实应该叫作坊的,因为罗冲想在浏阳郡这里设立小京都,作为现在的首都使用,毕竟浏阳郡这里的平原不小,几十万亩的平地呢,足以养活很多人了,这里未来的人口一旦发展起来,一定是堪比京都的大郡。

  且这里紧靠大河,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运输物资都极为方便。

  不过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浏阳郡现在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说什么京都实在是扯淡,连过冬的食物都要罗冲这个首领来想办法,唉……

  批复了大树的建城申请,以及命名和相关事宜,罗冲也开始忙碌自己的事情。

  桑氏族的人们已经采集了大量的野生栗蚕蚕茧,但是他们对加工方法还是一无所知,到底能不能把这些蚕茧成功的变成布料,一切还只能靠罗冲来办。

  在纺纱车间的一个角落里,一台新的纺纱机正静静的摆放着,这是用初代机改装而成的,如今却已是面目全非,全然看不出还有哪里像原来的样子。

  特质的长方形铁盆被架上缫丝机,下面的炉子里烧的是木炭,这样燃烧之后温度更高,而且基本上没什么烟,所以即便的平常人家也是可以用得起的,至于铁盆,用不起可以换成陶盆吗,没什么大不了的,终究只是一个加热的工具。

  铁盆像是一盆鸳鸯火锅一般,被里面的隔断一分为四,大部的人都看不懂,罗冲本来是想给他们解释的,后来一想还是算了,说了他们也未必能听懂,一切看成与不成吧,如果真的能行,那他们自然也就明白了。

  “来人,将挑选好的茧子放进热水里,然后用筷子搅拌一下,要记住,每个槽里只能放八个,开始吧。”罗冲站在一旁,开始了汉部落第一次缫丝的指挥工作。

  操作的是桑丘这个族长,以及她之前带的那个翻译,两人拿出一个细密的藤筐,然后就从里面数了茧子放到铁盆中,每个水槽都是八个,不多不少。

  前几天桑丘两人也曾问过罗冲,为什么一定要用八根蚕丝为一股呢,怎么不是五根或者六根,这个,说实话,罗冲自己也不知道,这都是前世小时侯上学时那个喜欢养蚕的老师告诉自己的,可是他现在能怎么说,他也很懵逼啊。

  蚕丝的直径只有人类头发的十分之一,太细了对于纺织来说并不方便,不过罗冲已无法确定,这到底是老师说的,还是从古至今的传承数目。

  不过罗冲对此却有很大的不认同之处,比如前世马王堆出土的丝衣,其中的一整件衣服,就能直接叠一叠塞进火柴盒里,这样的衣服是有多薄,有多轻?

  古人是怎么织出那么薄的丝绸的,如果说他们纺线时用了八根,罗冲死都不相信,不过虽不至于用一根蚕丝来织布,但是两三根那般的细致估记还是有可能的。

  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目前的情况下还是先把丝绸织出来再说别的不迟,先证明可行,然后再慢慢改进呗。

  桑丘用筷子搅拌着水槽中的蚕茧,上面很快就出现了脱丝现象,这是蚕茧上面那一层用来固定的‘吊床’已经分解了下来,把这些‘吊床’用手挨个撕掉之后,继续放在水槽中搅拌,没过一会儿,上面果然有几根丝缠到了筷子上面,这便是大功告成了。

  桑丘和翻译两人都很激动,还有周围几个围观的人,有罗冲的岳母大人,还有小蝶。

  “这个丝好细啊,如果用这个织布,那一定会很薄,就是不知道织出来会是什么样,罗冲,这个能让我来织吗?”小蝶在一旁问道,眼睛里满是期待,她对于纺织方面任何的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

  感兴趣好啊,有眼界,对新鲜事物保持强烈好奇心,能独立思考,有主见的人,才是适合这个时代的人,不然全都暮气沉沉的汉部落也就不用发展了。

  “可以啊,到时候由你来织第一匹丝绸。”罗冲答应的很干脆,巴不得给她找点事做。

  只是两人说话的功夫,桑丘和翻译两人就已经找齐了四组线头,然后又在罗冲的指导下,把四组四线穿引到机器的各个关节中,最后绕在了纱锭上。

  再接下来就是脚踏板提供动力了,随着飞轮的快速转动,蚕茧的丝线开始被逐渐剥离,每一组的八个蚕茧都紧紧的聚在一起,因为丝线被飞轮拉扯开始不停的飘在水面上抖动。

  茧子变小的过程用肉眼几乎无法辨别,因为丝线实在是太细了,一个还没栗子大的蚕茧里,就能抽出一千米左右长短的蚕丝,其粗细程度可见一斑。

  由于有了之前两代纺纱机的研制经验,这次的缫丝机改装的很成功,第一次上机就能正常工作,这让罗冲很开心,不过看着纱锭上蚕丝累积速度如此之慢,罗冲也是无语了,无聊,没办法,纺织这个工作本来就是无聊直接的行业,每天不停的重复同一个动作。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现在花样太少的缘故,纺织的技法只有平织一种,染色也只能染单色,不会套色,不会印染,所以才会显得很无聊,因为能玩的花样太少了。

  好不容易等到第一轮的四束丝纺成纱线,罗冲都忍不住有些困了,当然,这么点东西是肯定不够拿来织布的,所以还要如此往复,不停的缫丝,直到把这次采来的蚕茧全部缫成丝线,要不然都不够折腾一回的。

  罗冲是个大忙人,他没空在这里继续盯着,那么多的茧子,只有这一台机器,全弄完怕不是都要下雪了,于是转身便走,有这功夫还不如继续刻自己的铸币钢印模子。

  回到了教室里,下午第一节是自习,不过现在的自习课全都被罗冲安排刻字了,他自己也坐在讲台上对着放大镜绘制钱币的图案,然后再行雕刻,但是让罗冲没想到的是,他才刚坐下没多久,被罗冲委派负责所有刻字工作的白起就来找他汇报了。

  “首领,咱们的胶泥活字,第一个字号的所有常用字都刻完了,全是边长八毫米大小的,我们是不是先烧出来一批。”

第457章 一劳永逸的金属字模

  第一批胶泥活字刻出来了,这让罗冲很欣喜,五六千的常用字,每个字都需要刻出十个以上,最多的足有几十个,这加在一起可是有数万个字啊,动用了全学校300人一起干活儿,这才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刻出第一套字。

  虽然只是一个型号的,而且还比较小,但是这个边长八毫米的字体跟现代的书本印刷体相比,已经是很大的了,其字体面积差不多和普通香烟的横截面积一样大,因为大部分的香烟直径就是八毫米。

  “烧,当然要烧,先烧出来一批,试试印刷效果,如果不行,我们再换其他材质的。

  不过说到其他材质,我倒是想出一个主意,或许可以做到一劳永逸。”罗冲立刻拍板决定道。

  “首领,什么叫一劳永逸?”白起不解的问道。

  “一劳永逸就是,咱们只要干一次,以后就再也不用刻字了,而且每个字只需要刻一个就行,然后就可以大量的复制出来。”罗冲微微一笑,为自己突然想起的一个方法感到十分高兴。

  “有了胶泥活字,字倒是可以不停的印出来,难道活字的泥块也能复制?!”

  白起一脸震惊的样子,他觉得这事很扯淡,简直是在侮辱他的智商,毕竟他可是亲自跟着同学们刻了几个月的字,这其中的辛苦他是深有体会的,可是这话从首领的嘴里说出来,又没来由的让他觉得可信,毕竟首领可是无所不能的天子,那就是老天爷的儿子啊。、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