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23章

作者:羽卿书

  他们虽然走了一个多月,可是实际路程并没有跑上多远,就这么远的距离,用巨鹰传递信息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所以当天傍晚时分,罗冲就收到了游野的来信。

  信是被鹰锐接收的,拿到信件后他马上就去找了罗冲,而此时的罗冲还正在家中统计需要运送到两个联盟的物资和士兵。

  “首领,来信了,有一只阿祖卡送来了一封信。”鹰锐刚进罗冲的院门就开始大声说道。

  “信?从哪来的?”罗冲听到喊声,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我也不知道,我没打开看,不过好像是从北边过来的。”鹰锐回答道。

  北边,那边只有游野的测绘侦察队,罗冲给他们配了两只巨鹰,其中一只已经跟随考察团回来了,他们现在只剩下一只,这是碰到了什么事情需要跟自己的紧急联络,难道他们已经找到食人族的聚居地了?

  罗冲快速的打开兽皮书信,扫了一眼里面的内容,结果顿时皱起了眉头,侦察队居然出现了重大牺牲!

  死了三个人,还有三匹马,这绝对已经算重大牺牲了,毕竟他们一共才几个人,这相当于少了三分之一的成员。

  “首领,是侦察队的吗?出了什么事?”鹰锐看着罗冲皱起的眉头,不禁对信的内容好奇起来,只是他加入汉部落尚短,还没有学会那么多的汉字。

  “不是什么好消息,侦察队有三个队员牺牲了。”罗冲沉重的说道。

  鹰锐心里猛地一震,还想继续问问,可是见罗冲专注看信的模样,就忍住没有打扰。

  恐怖的天雷,会升高的山体,巨大的裂缝,每次打雷都会发出闪光,还有数不清的怪物吼叫声,雷雨停止之后山体还会下沉?!

  这是什么意思,是神秘学作祟?还是科学原理?罗冲一时陷入了沉思。

第373章 压电效应

  罗冲很快的抓住了几个关键点,高原地区的雷暴天气,山体的抬高和震动,而且雨过天晴之后山体又落了回去,裂缝什么的肯定是因为山体抬高引起的,这个不在参考之内。

  至于游野在信中描述的,裂缝地下和山洞中传来了恐怖的叫声,他甚至怀疑下面可能有什么鬼东西,这一点被罗冲自动忽略,按照他的惯性思维,先尝试用科学解释一下,解释不通再研究别的说法。

  那么综合起来,有用的条件就是‘雷雨’‘山体的升降’这两个关键点。

  是雷雨导致地下暗河水位暴涨,使的整座山飘了起来?

  罗冲很快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结论,那得多大的水才能让整座山都飘起来,就算地下暗河发了大洪水,顶多也就是冲击一下山体,最多造成一些不明显的震感,甚至连他们听到的叫声,没准都是地下洪水产生的激流在山体腹腔内产生的回音。

  排除了雨水的原因之外,那么就剩下雷电了,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分析的话,‘裂缝中的闪光’没准可以解释,也许是雷电传导到了山体的内部,引起什么物质发生了物理反应,从而造成了闪光。

  可这依然不是重点,重点是雷电导致了山体的升高和下降,唔——用科学一点的名词来说,那就是山体产生了形变。

  这样一来信息就更明确了一点,雷电导致了山体的形变!?

  罗冲做出这个结论的判断也是有依据的,这并不是信口胡说,游野在信中明确表示了‘山体在雷雨发生之后开始升高,雨过天晴之后又回落到了原位’,那么就是说,这个形变的过程是在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消失之后,形变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罗冲努力回忆着以前学过的知识,在物理学上,电流导致的物体形变,这个应该是压电效应吧!?貌似也只有‘压电效应’这个说法放在这里能解释的通。

  上学的时候但凡认真听讲的人都应该知道,物理学有一种电效应,那就是在一类物体上施加外力,可以导致物体产生放电现象,而在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压电效应。

  同理,当直接给这类物质接通电流之后,就会使其产生形变,也就是电能转化成了动能,说白了就是物体变形产生了向外作用的力。

  而这个反应,就被称作逆压电效应……

  呃,虽然说起来很牛掰的样子,其实利用这种压电原理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每天随随便便就要接触一大堆。

  比如一块钱一个的塑料打火机,当我们按动后面的按钮时,打火机就会瞬间释放几千伏特的电火花,引燃喷出来的液化气体,甚至还有不少人把打火机里面的那个黑色的压电装置抠出来玩过。

  其实这就是对压电原理的利用,那里面装了一个很小的压电陶瓷,只要向下施加压力,就会导致里面的陶瓷片释放电流,同理,利用这种物理现象的还有做饭用的燃气灶。

  只要按下开关的按钮,炉子的火盘中的电极就会释放电火花点燃天然气,这个基本上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而这就是压电效应。

  可游野他们遇到的应该是逆压电效应,也就是雷电导致了物体形变,当然,这种原理的东西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手机,更详细一点的说法,就是听筒和话筒。

  压电效应运用最多的物体就是各种晶体,人造的压电陶瓷就不说了,天然形成的东西中,就是石英,水晶,或者金属矿物析出的结晶体,只有这种东西才会和电流产生压电效应。

  就拿水晶来说,这种东西只要被接通电流,就会产生剧烈的震动,或者轻微的变大,同理,对水晶施加一定的力,也能让其产生电流。

  而且水晶这种东西对‘力’和‘电’十分敏感。

  举个例子,比如把水晶这东西切成一个直径三四毫米,厚度零点几毫米的薄片,在它的上面连接正负极,然后和其他的用电器连接在一起产生回路。

  那么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地方,在距离它十几米外有一只蜜蜂振动翅膀,这个震动就能被水晶片捕捉到,然后水晶片因为空气的震动受力产生电流,最后在用电器上显示出来震动的频率,只要有几组这样的装置相互对照,就能检测捕捉到目标物的大小和方位,甚至距离。

  是不是很像声纳和雷达?其实这个就是运用压电效应的原理。

  同理,这个玩意儿也被运用到话筒上,当我们对着话筒说话时,音波引起的空气震动就会传导到话筒里面的压电元件上面,然后震动的力又产生了强弱不同的电流,最后通过无线电发射装置把电流变成电信号传到另一个人的手机上,另一端接收到电流信号后,又把这个电流传给了晶体片使其发生形变,然后晶体片震动通过空气传递出去,又变成了声波,在遥远的另一端,完美的把声音重现出来,这个就是运用的逆压电效应,即——晶体通电发生形变,产生震动。

  这个东西不仅在生活中常见,军事上也用处颇多,雷达什么的就不说了,别的比如炸弹的触发引信,通过撞击使晶体受力然后释放电火花,引起内部的炸药爆炸,还有超声波武器。

  另外在医学上也有很多的运用,通过给晶体通电产生形变而引发震动,用于制造超声波,B超机,体外碎石机,都是运用的逆压电效应。

  说了这么多,放在这次的事件当中分析,罗冲十分怀疑那座山的下面有一座储量十分惊人的晶体矿脉,可能是石英,也可能是水晶,又或者是金属析出的碱盐结晶,比如硫化铜、硫化铁什么玩意儿的。

  这些晶矿因为高原雷暴获得了强大的电流,然后产生了剧烈的震动和形变,一小块可能没什么威力,可如果是整个晶矿一起震动形变的话,真的有可能把山顶起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到底是个什么矿?

第374章 寻矿

  经过罗冲的分析,那里有矿是肯定的,而且还是晶体矿,不过到底是金属还是石英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他更倾向于那里有水晶。

  因为高纯度的水晶产生的压电效应才会更大,而且游野也在信中交代裂缝中出现明亮的闪光,这个倒是也容易理解,假设下面是个水晶矿的话,那么这些晶石在剧烈的震动和挤压之下再次发生放电现象也很正常,所以只要有大量的电火花在水晶中流动,那些透明的晶体把电光无限折射最后照亮整个矿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是不透明的石英或者金属矿脉,那么它们产生闪光的可能则极小。

  虽然水晶不是什么金属矿脉,但是它的用处依然不小,纯透明的水晶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根据透明度的不同,它的纯度也不尽相同,但最干净的水晶基本都有99.999%二氧化硅含量,是用来制造特种玻璃最好的材料,或者说,它本来就是一块超级干净的玻璃。

  至于为什么叫作特种玻璃,是因为用水晶做成的玻璃不仅透光性好,适合制作各种光学仪器,而且还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也常用于制作各种容器,尤其是实验室用具,比如烧杯,温度计一类的东西。

  传统的普通玻璃熔点也就在五百到六百度之间,但是水晶玻璃的熔点则是在一千两百度左右,直接就翻了一倍,虽然它制作起来更加困难,但是也有自己的优点。

  普通玻璃由于成分不纯,就需要很多的催化剂添加,比如炭,纯碱等,但是水晶玻璃不用,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块天然的‘玻璃’,所以水晶玻璃的加工方式就像‘直接融化,再次塑性’一样,可以说只要温度够高,基本就不需要额外的催化剂,然而这对已经能够冶炼铜铁的汉部落来说,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那到底是不是水晶矿还无法确定,因为这一切都只是罗冲的猜测。

  想通了这其中的关键,罗冲立刻给游野回了一封信,信中先是对牺牲的队员表示哀痛,并说出会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让游野他们就地安葬死者,然后主要交代,那个山里并没有什么神灵或是魔鬼,而是有一座晶矿,那些山体抖动升降的异象也是因为雷电打到晶石引起的,让游野他们不要害怕。

  其次,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最好能够深入山洞探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两块晶石拿回来当作样品,然后再继续侦察下去,务必要找到食人族的聚集地。

  最后,罗冲在信中询问游野需不需要什么物资补充,当然只能是不太重的东西,这样他可以让巨鹰直接给他送过去。

  信件当天晚上就发了出去,巨鹰的夜视能力很强,而且它们长期生活在浮岛附近,对地磁也相当的敏感,也就是说方向感很好,这也是罗冲为什么敢于让它们夜晚送信的原因。

  信送走的第二天上午,游野就收到了罗冲的回信,这也让整个小队幸存的队员都长舒一口气,这至少证明他们还能联系到部落,虽然远隔千里,但是依然感觉背后有整个部落在支持,他们并不是在孤军奋战。

  这种感觉非常好,尤其是对于一群刚刚经历灾难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比恐惧和孤独更吓人的了。

  游野很快阅读了罗冲的回信,并讲给其他的队员听,当他们听说首领判断那是一座晶矿之后,所有人顿时放下心来,虽然不知道晶矿是什么,但是游野知道矿这个字,他们使用的铜器和铁器都是从矿里面提炼出来的,说白了就是一堆石头,一堆死物而已。

  恐惧源于未知,然而当他们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自然也就不会再恐惧了,比起不知道长成什么样的怪兽,和根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灵,如果只是一堆石头,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队长,我们还要进那个山洞看看吗?首领让我们进去找石头?”那个鹰氏族的队员问道。

  “是啊,首领是这么说的,那我们当然要进去找找。”游野神情放松的说道,看过罗冲的回信后,他现在已经不害怕了,只是进去找两块石头而已,只要不会再次打雷,那就没什么好怕的。

  “可我们不是有矿了吗?为什么还要再找一个矿,而且我们还根本不知道那种石头长什么样,山洞里面那么多石头,我们怎么知道是哪一块?”鹰氏族的队员再次问道,似乎还是对昨晚的经历心有余悸,不是那么愿意进入山洞。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你难道不知道矿石对咱们汉部落有多重要吗?如果没有铜和铁,咱们现在能过上那么好的生活吗?没有那些金属工具,咱们能种那么多的粮食吗?没有你手中的金属武器,咱们能保护家人不被食人族杀死吗?”游野一连串的反问脱口而出,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不悦。

  “这次能够为部落发现新的矿石,你们应该感到高兴才对,要是这些新的矿石能做出更好用的东西,那么对全部落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只要我们能将矿石带回去,肯定会受到首领的奖励,将来在族人们的面前,你们也是有功绩的人,难道你们不想吗?”游野看着他们不说话,平复了一下心情,再次对他们鼓励道。

  “我也没说不愿意去找啊,这不是不知道那种石头长什么样吗……”被训了一顿的鹰氏族队员小声的嘀咕道,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胆小。

  “这个问题好办,首领既然说是矿石,那肯定跟咱们见的普通石头不一样,咱们只要把那些长的不一样的石头每样拿一块就行了,总会有一种是首领需要的那个,到时候带回去给首领看看就行。”游野立刻做出决定道。

  “那好吧,我们什么时候进去找石头?”

  “当然是尽快,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这次就不用你进去了,留下几个人在外面守住营地,只要看好咱们的马匹就行,我只带两个人,一共三个人进去就行,就算有危险,也省的咱们全搭进去。”游野坚定的说道。

第375章 文房四宝

  经过短暂的准备,游野选定了两个队员跟自己一同再次进入山洞,剩余的人则是在外面坚守营地,他们甚至都不用出去打猎,光是马肉和狼肉就够全队吃上一阵子了,实在不行还有巨鹰也能帮助他们捕食,所以一行人压根也没带什么干粮。

  游野三人也是轻装上阵,全都是长刀加兵工铲,一人配备短弓和箭矢,其他两人则是临时制作的短矛,再加上临时制作的大量火把,还有两个兽皮袋子,以及少量的烤肉干和水,三人就开始向山洞深处进发了。

  而远在南边的汉阳城,考察团的人还在准备需要带回去的物资,当然,趁着这段准备的时间,他们也能继续深入的了解一下汉部落。

  罗冲也在早上给新城的鼠大去了飞鹰传书,命令他调派两个小旗的士兵回到汉阳城这边来,自己有另外的任务交给他们,这两个小旗再加上之前去挖石墨矿的两个小旗,正好临时编成一个总旗使用,他们将会分成两队分别派去两个联盟执行任务,直到明年冬天再带着他们一起回来。

  事情安排下来,除了要继续等待游野那边的消息,罗冲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教学楼的建设依然在紧张的进行,这点不需要罗冲来管,但是关于糊窗户纸还有造笔的事情却需要他亲自安排。

  首批的一千多张纸根本糊不了几家的窗户,但是罗冲这个首领自然是最先享用的。

  罗冲安排人把纸张全都刷上桐油,而且还要反复刷上几遍,然后充分晾干,最后再拿来糊窗户,这个过程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罗冲没时间盯着这种小事,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比如制造铅笔、毛笔、墨棒、砚台,还有粘土印章。

  毛笔按照罗冲的规划,还是暂时先制作一批狼毫小楷出来,狼毛直接从狼皮上薅就行,笔杆就用截断的箭杆,也就是食人树的尖刺,这个先让族人准备就行,到时候罗冲再指导他们制作。

  另外就是批量制作墨棒了,这次和之前临时弄的一点不一样,想要更多的材料用来制作墨棒,当然还需要专门建造一个用来烧松烟的窑。

  这个窑不需要多么复杂,只要有一个简单的燃烧室,外加一个长长的烟囱就行了,而且这个烟囱还不能太小,必须能供一个人行走才行。

  只要把大量的松木堆积到燃烧室里点燃,再让松烟沿着烟囱排出去,那么松烟中的那些油性烟灰就会附着在烟囱壁上,最后从通风口出去就只剩下青烟了。

  按照这个过程多进行几次,就能从烟囱里面刮下来厚厚的烟灰,甚至可以直接用铲子铲,最后把这些烟灰收集起来,再用鹿角或羚羊角熬成的胶水和成泥巴一样的墨泥,再放到木制模具里压成长条的方锭,最后晾干就可以了。

  到了使用的时候,仅需在砚台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把墨棒放在里面研磨化开即可,这样就能得到漆黑的墨汁,就像故事里王羲之练字用光十八缸水一样,其实那就是用来调墨汁的水。

  至于砚台,为了普及教育,自然不可能用多么奢华的材料和工艺,罗冲准备交给瘸子来干,直接用粘土烧制一批粗陶砚台即可,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和一块砖头的造价差不多,老百姓也能用的起。

  相比这些,铅笔的制作是最麻烦的,但是没有还不行,用铅笔画图纸可不是毛笔能够代替的,所以再难也要制作出来。

  首先就是把石墨和粘土粉碎,然后研磨成粉末,这个用锤子和磨盘就能解决,之后就是把两种粉末按照比例加水调和,揉成泥巴团之后挤压成笔芯的形状,为此罗冲还要先制作一台挤出机才行。

  当然这也没有多么困难,其实它的原理就跟做饸饹面一样,弄一个筒子,头部安装一个带有小孔的模头,然后把面团放进去,从另一端用木锤或者其他东西把面团挤出去就行,最后从模头的小孔中挤出来的就是细面条,这里只是把面团换成了石墨泥而已,就算真的拿来一个做饸饹面的工具,理论上也是一样可以用的。

  筒子和模头都好办,考虑到铅笔芯的粗细和机械的精确性,直接用失蜡法浇筑一个青铜的就好,其他整体的架子和挤出装置,都用木头就可以,把筒子垂直固定,上面加一个杠杆的压锤,人力就可以操作。

  接下来就是把挤出来的‘面条’截断到铅笔的长短,大概18厘米就好,然后就是晾干,最后入窑烧制,使其硬化,铅笔芯也就完成了。

  理论上这样的笔芯已经可以用来书写,但是很容易断,而且容易把手弄脏,所以还要加个木头外壳。

  这个也不是很难,以直径一公分的铅笔为例,先把木头锯成五毫米左右,宽十厘米,长度和铅笔等长的薄片,再用特质的刨花刀在木板上开出来一排十个半圆形的凹槽备用,凹槽的直径是铅笔芯的一半就行。

  组装的时候把已经烧至完成的铅笔芯排到木板的凹槽中,然后刷上一层胶水,再把另一块开槽的木板扣在上面,最后用重物压紧,使两片木板牢牢夹住笔芯。

  晾干之后,再用‘V’字形的刨花刀从木板的两面开槽,直至把木板整个切透,这样加上开槽的四个面,和木板上下的两个平面,最后就能一次性切出十根正六棱柱形的铅笔。

  至于大小两种开槽的刨花刀,直接用铁片打制,它的原理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实例,唔,理解起来就和家里擦土豆丝的那个玩意儿差不多,只不过这不是用来擦土豆丝的,而是用来擦木板。

  这样的铅笔就已经算是加工完成了,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如果想要美观的话,还可以在外面刷上一层彩色的油漆,或是印上几个字,但是罗冲觉得没有必要,首先原木色的铅笔也十分美观,另外花费人力物力用来装饰铅笔也有点浪费,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最后一项要做的事情就是之前说的粘土印章了,当然这么说有点不正确,换个称呼或许可以叫做‘活字印刷’。

第376章 缚马关

  虽然现在的造纸作坊的产量远远达不到印刷书籍的需要,但是活字印刷同样是个极为耗时间的工作,毕竟要把所有的汉字全都刻出来,而且不止一套,这个工作量还是相当大的。

  至于不止一套的原因,那当然是为了印刷需要,因为一篇文章仅在一页之内,同一个字就会出现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每个字只刻一个的话,那根本没办法用来印刷。

  而且不仅如此,还有不同大小的字号,每个字都要刻出好几个大小型号的印版才行。

  另外还有最后一个难点,那就是写反字,众所周知,其实活字印版就和印章没什么区别,而想要把字迹印出来是正的,那印章就必须是反的才行,而目前这个工作,除了罗冲别人根本无法完成。

  但这个工作对于罗冲来说依然是个难题,本来写毛笔字就一般水平,写正的还凑活,写反的简直要命,想用什么东西复写也很困难,因为毛笔写字本来对纸的压力就很小。

  所以罗冲想了想,还是用那种透墨的宣纸先写正字好了,在纸薄的情况下,墨迹就会渗透纸背,到时候在根据反面的字迹练习就好了。

  于是他再次给瘸子下了任务,让瘸子用粘土和高岭土7比3的配比制造浅棕色的泥锭,首先把土磨细,两种混合均匀后再揉成泥巴,最后做成不同规格的长方体泥胚,然后晾干备用即可,等最后刻完字再统一烧制,顶多也就是半炉的事儿。

  做完这些安排,罗冲再次腾出手来,他坐在院子里搭建的凉亭下开始思考目前的建设规划,自己已经在这个世界度过三个冬天了,等再过几个月进入秋天,他就会迎来穿越这个世界的第三个年头,之前做出的计划已经因为各种因素发生了改变,所以他也要适当的调整建设方向了。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汉部根本没有领地之说,虽然族人哪里都可以去,但确实没有明确的标注哪里是汉部落的地盘,所以,是时候圈地了。

  圈地的好处很明显,只要划分了明显的领地,就能更有效的利用起这些土地资源,不管是军事防守,还是农耕放牧,对于土地的使用率都能增强,之前没有这样做,一是当时没有那么多人,二是也没那个必要,人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也无法开发那么多的土地。

  但现在不同,汉部落的人口很快就会超过两万,来年甚至更多,再使用这种部落的经营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必须改变。

  汉阳城的建设项目已经接近尾声,预计最晚到初秋,最后的学校和豪宅就能完全建成,然后就只剩下简单的装修任务了,到时候汉部落除了日常的种地之外,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将得到解脱,这也就给了罗冲圈地的机会,手里有人才能干活儿啊,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嗯,就是这样。

  之前就已经做出计划,汉部落将会以建立据点的方式向外扩张,然后在据点连线形成的‘领地’内建设村庄,最大程度的使用土地,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关在城里。

  随着人口的增加,房屋和农田只会越来越多,而远离河道的位置,汉部落也有了小麦可以种植,保证这些土地的使用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靠着河道生存。

  尤其是随着明年两个部落联盟的加入,汉部落就会再次获得4000人口,对于这批人口的安置,罗冲已经有了主意,他们将成为汉部落第一个插出去的钉子,也会是公有制转向私有制的开端。

  这四千人口相当于汉阳城的居住人口了,显然不可能继续塞在汉阳城里,所以他们将成为汉部落向外圈地的第一步,罗冲准备把第一个据点设在汉阳城北侧后山以北的那个山谷入口,也就是第一次伏击食人族,并在那里围捕野马的地方。

  那个地方可以说是个天然形成的隘口,两侧都是高山,中间一条狭长的山谷,最窄的地方只有700米左右,如果在那里拉起一道夯土城墙,再往城墙后面放置一个4000人的村落,那么这些人依靠先进的武器,足以在那里挡住任何从北方来犯的敌人,为汉阳城形成一道坚实的屏障。

  如此一来,敌人想要从北方进犯汉部落,要么只能攻破城墙,要么就沿着水路前进,或是从大西北绕远路到汉部落的西面,但是想要直接长驱直入就不可能了。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