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罗冲则是盘坐在凉席上,看着那个乌黑的菱角,几乎是脱口而出。
“菱角!你说那些人坐着一种飘在水面的板子上,从河那边过来的?还带着这个东西,让你交给我?”罗冲看着菱角,突然就没有了困意,有些惊讶的说道。
“是啊首领,你认识这东西?这果子长的怎么那么像牛头啊,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对咱们很重要吗?”大树也疑惑的问道。
~~~~今天木有了,明天继续
第361章 毛竹外交
“唔……也没什么重要的,这东西叫菱角,就是长在水里的一种坚果,壳是黑色或红色,里面有白色的果肉,能吃,但是对我们没有什么大用。”罗冲给大树科普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是首领让那些人特意找来的,原来不是,那首领还要见那个女人吗?”大树恍然大悟的说道。
“还是见一下吧,你说的那个女人我应该见过,当初我去八宝山东面的湿地中寻找水稻时,曾经在里面遇到过一个采集这种菱角的部落,当时我还教了他们制作木筏,看来他们这是已经学会了,就是不知道这次找过来的目的是什么。”罗冲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和菱部落的关系。
“怪不得,我说他们怎么会制作那种能够飘在水上的东西,看起来还跟咱们的木船不一样,而是一种平板的形状,原来是首领教她们制作的,可是首领你怎么没让咱们部落也造那东西啊,我看那个什么筏子造起来应该比咱们的木船容易吧?”大树疑惑不解的问道。
“呵呵,那东西做起来是简单,但是装不了什么东西,在上面站个人还行,用来运东西是肯定没办法和咱们的木船相比的,就算是装人,也没有咱们的船装人多,行了,不说这些了,咱们先去城外看看,问问他们这次来的目的是什么。”
“是,首领。”
大树和罗冲两人说着话就一起动身来到了城外,而坐在城门口端着瓷碗还在东张西望的菱草也很快见到了罗冲的身影。
“神!真的是你!我终于又见到你了!感谢神赐予我们造筏子的办法!”菱草看到罗冲过来,连忙把碗放到了一边,神情激动的扑通一下跪到地上给罗冲来了个大礼,她是真的把罗冲当作神一样来拜啊。
罗冲也没想到她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仔细打量了这个女人几眼,确实是当时拉着自己的小船不让他进沼泽的那个女人,毕竟对方是出于好心,罗冲还是对菱草的印象不错的,于是他连忙让士兵把菱草扶了起来,然后站在她面前,用手势比划着交流。
“你过来找我有事吗?我听说你还有同伴,让他们也过来吧,我是这里的首领,不会让人伤害你们的。”罗冲尽量保持着友好的微笑说道。
等菱草弄明白罗冲说的意思之后,看了一下四周拿着各种武器的士兵,又看了看罗冲,稍微思考一下,她就决定把剩下四个人叫上岸来,虽然看起来很危险,但是她已经确认了罗冲正是那个教她们做筏子的神人,应该不至于杀了自己这些人,要不然也不用那么麻烦。
于是菱草很快就在罗冲的授意下,去了河边把自己的族人叫上岸来,剩下四个人见菱草真的和这个部落的首领接上了头,也很是高兴,连忙撑着筏子来到了岸边,最后几个人合力把筏子拖到了岸上,然后就在菱草的陪同下再次往城门口的地方过来。
“首领,你看他们的那个筏子,像不像游伏上次带回来的那个叫什么竹子的东西,我看那筏子就是用竹子绑成的啊,还有他们拿的武器,好像也是竹子做成的。”大树看着几人拖上岸的竹筏,越看越觉得那东西眼熟,于是就对身旁的罗冲求证道。
“嗯?”
罗冲本来也没在意菱部落几人的筏子,在加上这里距离岸边稍微有点远,他也就没太注意,毕竟只是个自己教她们做的筏子,就算他们学的再好,还能做的好到哪去。
可是当大树提到竹子两个字的时候,罗冲一下就来了精神,竹筏?他们在湿地里发现了竹子?
这个消息让罗冲十分震惊和激动,他没办法不激动,这可是竹子啊,是罗冲一直都在寻找的天然万能材料,可是却一直没有发现哪里有竹子的,闹了半天竹子都在湿地里面,而自己上次进湿地的时候居然没有找到。
不过现在就好了,一个看起来应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部落居然有了竹子,那么接下来不管是吸收了这个部落,还是和他们做交易,汉部落都能获得竹子的来源,这绝对是一大利好的消息。
就在罗冲伸着脖子往河岸方向张望的时候,菱部落的五个人也在士兵的带领下来到了南城门口这里,这五个人中除了菱草之外,还有三男一女,女的拿着一个顶端插了兽骨的竹矛,男的则是身背竹弓竹箭。
罗冲看到几人的装扮,也立刻放下心来,竹筏虽然没看见,但是他们身上的这些竹制武器可是假不了,这是铁定有竹子啊,没跑了。
“神,这就是我的族人。”菱草再次带头打招呼道,剩下的四个族人也在好奇的打量罗冲的样子,他们都是以前没见过罗冲的,此时见到罗冲的穿着打扮也确实感觉很高大上的样子,不过碍于罗冲的身份,他们也不敢多看,匆匆打量了两眼连忙给罗冲行礼问好。
“嗯,你们到底来找我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跟我说一下。”罗冲对他们几人说道。
结果对方几人也都把目光看向了菱草,显然是以菱草为首的。
“神,我们根据您的启示,现在不仅学会了做筏子,还知道了那种能吃的草,只是我们不会控制它们的生长,只能采集那些野生的草籽来吃,所以我想请神教教我们该怎么做。”这一段话有点复杂,不过在菱草来回的往稻田那边比划,罗冲倒是也明白了个大概。
“教你们倒是也可以,不过你们也看到了,我现在是这个部落的首领,自然是要为部落着想的,不可能无偿的帮助你们,所以你想学的话,必须用东西交换,比如你们的竹子。”罗冲说到最后,特意指了指另一个女人手中的竹矛,告诉他们自己想要这个东西。
“竹,竹子?”菱草拗口的学着罗冲的发音,原来这个东西叫作竹子?!
“是的,就是这个东西,我们需要很多,当然,我们也不会白要这么多,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东西来换,如果你们同意的话,我就派人去教你们种植水稻。”罗冲说完这些话,最后还和大树点了点了头,大树怎么会不明白罗冲的意思,当即就让人拿汉部落平时出售的那些货物样品去了。
第362章 ,养鸭子
很快,在大树的安排下,汉部落日常出售的那些商品就摆在了菱部落的几人面前,陶器,白盐,铁锅铁勺,甚至还有一些农具,大树也在一旁给他们一一介绍东西的用处。
菱草几人尝过了白盐,也看完了几样东西,但是她们对其中的陶器和铁锅铁勺并不怎么感兴趣,除了白盐是硬通货外,陶器他们不需要,他们自己能够制作竹筒,铁锅铁勺他们也用不上,他们可以做竹筒饭,而那些农具,他们现在还不知道怎么种植水稻,就算买回去了也不知道怎么用,所以这个东西只有在谈成了之后才能购买。
最后菱草想了一下,又环顾了一下四周,看见远方的那群羚羊和绵羊,她突然对罗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神,我们只想要这个白盐和农具,那些陶器铁器我们都用不上,但是我们想要你们穿的这种东西,还有很多的兽皮。”
罗冲一开始听见她要的这些东西,很是惊讶,不过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菱部落生活在湿地里面,四周的大型食草动物肯定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也就是鱼和水鸟比较多一些,那么他们穿衣服的事情还真是个大问题,他们肯定需要很多的布匹和兽皮用来过冬,这是他们急缺的物资。
想通了这个,罗冲突然又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自己用这么多的东西就跟菱部落换那么点竹子,这不是太亏了吗,啧,罗冲是愿意吃亏的人吗?怎么可能!
不行,还得换个条件,看看再要点什么,湿地,湿地,还有什么最多呢,而且是汉部落目前还没有的东西,突然,罗冲想到一个可以让双方合作互利的买卖,让他忍不住在心里乐开了花。
农耕农耕,和农耕配套的永远是养殖啊,湿地里水多,水鸟也多,最适合的养殖项目就是鸭子啊。
鸭子可是个好东西,羽绒服什么的就先别想了,没有那种密不透风的防绒布根本做不了羽绒服,就算勉强做出来,用不了几天里面的毛也漏光了。可是做不了羽绒服把羽毛拿来做箭矢总没问题吧,这个可是军需物资。
另外还有鸭蛋,鸭肉,在肉食不能保证充足的情况下,蛋类也是很好的蛋白质获取渠道,只不过汉部落现在并不具备养鸭子的条件,想要养鸭子就必须要有个池塘,这是最基础的条件了,没有池塘说别的都是白扯。
但是汉部落养不了可以让菱部落来养啊,他们的生活环境非常适合大规模养殖水禽,到时候不仅他们自己可以吃,还能拿来卖给汉部落,汉部落则是用布匹和兽皮和他们交换,这样罗冲才觉得交易是平等的,不然就只换一些竹子,那也太便宜他们了。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鸭子这种东西比较好养,首先湿地里水草和鱼虾都很多,鸭子就算没有饲料,仅靠这些天然的水资源就能长的很好,再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鸭子适合集群饲养,不容易得病。
这一点在养殖中是最重要的,虽然汉部落也有集群养鸡,但其实规模并不大,总数一直保持在5000只以内,还是用的半散养模式,其实这样的集群饲养并不合适,除了鸡粪容易集中收集之外,别的真没啥好处。
鸡这种东西是最容易得病的,尤其是在养殖密度很大的情况下,像是现代那种关在笼子里根本就不让出来,整成一排一排的高密度养鸡场,那都是一个星期打一次针的,就这还时不时的闹一场鸡瘟,也就是禽流感。
因此罗冲一直严格的要求养鸡场的卫生,而且还一直是半散养模式,就是怕万一鸡群生病啊,而且在人工孵化技术没有突破之前,集群养鸡的缺点是大于优点的。
所以罗冲本来就打算这次回去之后,就把乌鸡私有化,分到各家各户去,让他们单独饲养,这样下了鸡蛋族人们也可以自己食用,不用在等着部落集体分发,会方便上很多,而且还能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
转过来说,鸭子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尤其是如果有活水的池塘,鸭子就会很健康,即使是大群饲养,也不一定出什么问题,非常适合在菱部落那边推广。
想通了这些,罗冲对菱草说道:“你想要布匹和兽皮也可以,但是这些布匹我们制作起来也不容易,如果只是用来换竹子的话,那就太亏了,所以我们也不要那么多竹子了,我们要你们自己加工好的竹制品,用成品来换,你看怎么样。”
“竹制品?什么是竹制品?”菱草不解的问道。
“就是用竹子制作的东西,比如凉席,斗笠,竹筐,笔杆,蒸笼等等,用这些东西来和我们交换布匹和兽皮。”罗冲说这一大堆他们听不懂的名词,别说他们,有的甚至大树都没听懂。
“那是什么东西,我们不会……”
“哦,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我会让人教你们做的,不过你们的那个筏子可能就保不住了,这个你也不用担心,到时候我会安排人送你们回去的。”罗冲对他们解释道。
几个人还是听的一知半解,不过这没关系,罗冲马上就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绝望。
在罗冲的命令下,一群士兵把他们乘坐的竹筏抬了回来,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就把竹筏给拆了,变成了一根根的竹子,然后罗冲又安排了一些汉部落的匠人就在城里教她们制作各种竹制品。
菱部落的五人被留来做客,几天的时间里,他们把竹筏拆了劈成竹条,然后又和汉部落的匠人学习制造各种东西的技法,罗冲也在这段时间里,让新城区的木材加工厂制作了一艘新的木船,还是和之前那个一样的小舟,到时候好把他们送回去。
除了这几天的工艺教学,罗冲还让原来的叉部落长老教他们种地,也就是先讲解一下水稻的生长过程,具体的种植方法还要到时候根据当地的环境来看。
另外罗冲这些天没事的时候还专门给菱草讲了养殖的各种好处,以及怎么在他们那里大规模养殖鸭子,让菱草的眼前顿时一亮,兴趣大增。
第363章 汉部落的使团
养殖鸭子这个事其实要做起来也很简单,首先他们有落脚的陆地,还有大面积的浅水湖泊,也就是所谓的湿地。
虽然没有天然的池塘,可是在靠近岸边的地方圈出一块地并不是什么难事,他们有很多竹子不是吗?直接用竹子做成篱笆在岸边围出一个区域就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抓野鸭子了。
成年的野鸭子善于飞行肯定不好抓,可是抓那些刚破壳没多久,还没学会飞行的小鸭子却很容易,把大的用弓箭射死,小的直接撒网捉活的,之后就是抓回来喂养。
想让这些小鸭子不跑也容易,麻烦一点的可以用竹子扎一个大笼子出来,或者用竹竿架设一个框架,然后在上面拉上大网,让它们飞不出去,简单的可以直接剪掉它们的飞羽,使其无法飞行,不过罗冲并不支持这个方法,毕竟一只鸭子能用来做箭矢的羽毛就是那几根飞羽,这样剪掉就太浪费了。
另外如果菱部落有能力用饲料喂养的话,那就更好了,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词,‘填鸭式……’,比如填鸭式的教学,意思就是说强行的灌输大量知识,而这其实只是它衍生出来的意思,它的原意,其实就是字面意思。
养鸭子就有强行喂食的方法,拿个漏斗塞鸭子嘴里,直接往里面灌饲料,这样把鸭子喂肥之后,它自身的体重也能限制它的飞行。
虽然这样做很不人道,可鸭子本来就不是人啊,跟它讲个毛线的人道,这种东西养殖不就是为了吃吗,唔……另外说一下,这种喂养方式同样适合于养蛇……
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看似汉部落是在吃亏,其实不然,养鸭子只是罗冲自己提供方案,最多派几个人过去讲解一下,竹子不是自己的,鸭子也不是自己的,他有什么能损失的。
反而一旦菱部落有了产出,汉部落独自垄断了白盐和布匹还有兽皮,菱部落想要这些东西,还只能拿他们的鸭子来换,而汉部落并不具备养殖鸭子的条件,用资源和他们换取肉食和蛋类也算公平。
再换一种说法,即使菱部落加入了汉部落,罗冲依然会让他们驻守在湿地竹林里,毕竟那里的竹子不可能放弃,怎么着都需要一个小村子常驻在那里,而汉部落依然要向他们提供白盐布匹等物,只不过名头变成了自己族人而已,所以他们加不加入汉部落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都是给罗冲干活儿,给汉部落做贡献。
再说教她们种植水稻,这事罗冲之前没干过吗?之前他在汉阳城的集市大力推广种植水稻,甚至免费教种植技术,免费提供粮种,现在不过是换了个部落而已。
还有教她们编制各种竹制品,汉部落吃亏吗?看似是吃亏了,这算是技术外泄,可编竹子算个什么技术,就拿编筐来说,那东西基本看一眼就会,还用得着你藏技术,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教出去。
而罗冲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汉部落将会直接从菱部落手中收购毛竹原料,然后弄回来自己加工成需要的东西,可是自己加工不需要人力吗?汉部落光是搞·基础建设就有一大堆的活儿,还有空腾出手来干这个?
现在正好有菱部落愿意出人替自己干,就当是自己出工资雇他们干好了,反正已经雇了那么多的劳工,雇谁不是雇,都一样的。
作为一个要当皇帝的人,心胸自然要宽广一点,眼光放远一点,不能因为这么点得失而斤斤计较,这样是当不了皇帝的,真正的帝王要胸怀天下,看的是长远的目标,战略性的目标,如果真能把养鸭子搞起来,能够带动国民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这才是一个皇帝该做的事。
一个星期过后,菱草等人也学会了汉部落教授的编竹技法,虽然汉部落以前没编过竹子,但是编藤类制品还是比较多的,和编竹子相比,两者本来就没多大的差别,举一反三就是了。
这七天的时间里,菱草等人也对汉部落有了更多的了解,汉部落平时出售的都有什么商品,汉部落族人的生活习惯,米饭到底该怎么做,或者加上一些其他的东西煮粥吃,这些都被菱草学了去,也让他们对大米的吃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天清晨,趁着早晨的天气比较凉爽,罗冲来到河边为菱草他们送行。
因为他们来时乘坐的竹筏已经被毁了,所以汉部落会派出那艘新造的小舟送他们回去,而且和他们同行的,还有罗冲派去的15名使者组成的使团。
使团由曾经的叉首领,也就是现在的柴氏族族长带队,外加一名擅长耕种水稻的族人和一名擅长编制藤筐的族人,还有一只用来传信的巨鹰,剩余12人刚好是一个小旗的士兵,其中多名都参加过以前划船运输矿石的任务,对于驾船可以说轻车熟路了,而这次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使团的安全。
罗冲这么选人也是经过考虑的,叉部落以前就是一个靠近河岸,以捕鱼为生的部落,在罗冲推广水稻种植之后,叉部落也是最先依靠自身优势地形开垦水田的部落,而且在加入汉部落之前,也是那些学习种植水稻的部落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
可以说菱部落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生活方式,都跟以前的叉部落很像,因此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田地开垦位置,以及教她们怎样种植水稻,没有比柴族长更合适的人选了,毕竟这种事他以前就做过。
这次他们过去之后,将会逗留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是六月份,水稻成熟需要三个半月的时间,到深秋之前他们最少还能种植一季,这期间柴族长将会帮助他们选地,然后指导他们耕种,直到一个月后完成插秧才会回来。
而且在禾苗生长的这20多天里,他们还可以规划出来一个鸭子养殖场,完成初步的圈地活动,而菱部落自己的族人,除了打鱼之外也可以顺便用网抓一些鸭子回来,之后就要靠他们自己慢慢完善和积累了,不过以现在的这种环境,相信这个积累会很快的。
第364章 第二个坊市
菱草他们跟着汉部落的使团乘坐小木船走了,等他们回来的时候使团会把船划回来,而菱部落继续使用他们的竹筏当作交通工具,反正他们竹子多的是,也不差那一个筏子。
罗冲来到新城这边也已经有了半个月的时间,这半个月里,他和汉阳城那边通过一次信,而汉阳城那边早已步入正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且根据鼠巫和长老的汇报,教学楼已经又建起一座了,罗冲计划的四栋教学楼,现在也已经完成了一半,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竣工。
汉阳城的建设速度飞快,新城区这边自然也不慢,新城区的规划和汉阳城不一样,汉阳城是个正方形的城池,由四条主大街形成的‘井’字把整个城分成了九个正方形的城区,而新城这边是个坊市,而且还是长方形的城市,自然是跟汉阳城不一样的。
新城坊市的面积比汉阳城要大,由两条主大街横竖相交组成的‘十’字,把整个坊市分成四个大的长方形城区,这四个大区之内又用两条十字形的二级路分成四个小区,也就是说,一个坊市之内就有16个小城区,而这每个小城区都还要比汉部落的城区略大一点,相比之下,新城的一个坊市就要比汉阳城大出7个区的面积。
而这显然还是不够的,新城这边的人口在不断增加,除了汉部落自己的人口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劳工,人数直逼五位数,再加上城内不可能只用来建造住宅,相应的工厂,仓库,也是要有的。
比如已经建成的风车木材加工厂和铁匠作坊,还有专门的一个区用来饲养牛马羊,另外还有储存粮食和饲料的仓库,这些就已经占据了三个区了,再加上新城的住宅占地面积也比汉阳城大的多,剩下的13个区即使都建成住宅,城里都不可能容纳近万人同时居住,所以又要分城了。
新城往哪分?这是个问题。
罗冲原本是计划在新城和汉阳城之间建立一个驿站村寨的,也就是人数一两千左右的那种,但是现在明显不是时候,目标区域并没有大量的水源,山泉小溪倒是有几条,可那完全不足以支撑水稻的生长,没有粮食那靠什么活?
难道还要让两边的城池往中间送补给吗?这根本就不可能,这个村寨按照罗冲的设想,必须满足自身的粮食供给才行,而在那里种植水稻又不现实,所以罗冲打算在玉米和大豆育苗成功后,再建设这个驿站村庄,到时候就在当地推广不怎么需要水的玉米和大豆,作为村庄的主要口粮。
可是育苗的时间还早着呢,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仅靠那几颗种子,根本形不成规模种植,现在倒是有小麦适合在那里种,但是小麦生长周期长,产量又低,在已经有了玉米的情况下,并不能当作第一首选。
既然村庄是没法建设了,新城的人口还必须要分出去,那么干脆按照原计划,在现有的坊市旁边再建设一个坊市。
新城区这里靠近大河,水源充足,四周又是大平原,灌木和草地十分茂盛,树木稀松,不管是直接在这里放牧还是开垦荒地种田,都是十分合适的地点,再说本来新城这边就是打算建造一个大城的,多弄几个坊市也在计划之内。
新的坊市可以先把夯土城墙筑起来,那玩意儿建造容易,速度也快,人手充足的话,几乎十天就能起一座夯土城墙,不过挖土的时间就要另算了。
截止到现在,新城区的建设所用的城墙土,砖块,等建材,都是靠挖掘河道得来的,毕竟就算是种田,也要先把水引过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在建设城市的同时开拓更多的可种植面积。
计划很快敲定下来,就在现有的这个坊市的北面几十米的距离再起一座坊市,规格和现在正在建设的这个完全一样,也是划分成16个城区,这样一来也就能够减少居住地不足的压力了。
给大树交代完了第二个坊市的建造任务,罗冲也继续研究起了造纸,设想着有没有什么机械化的手段代替现在的纯手工加工,现在的造纸进度实在太慢了,想要满足罗冲普及教育的要求,这点产量根本不现实,所以必须寻找新的方法,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代替纯手工,哪怕只有一个环节用机械也好啊,能快一点是一点。
不过这种发明创造可不是一两天就能想出来的,毕竟是一条流水线的生产设备,和单一的工具可不一样,根本不是一个难度级别的,不过罗冲也不是毫无头绪,他就已经对其中的环节想出了改进思路。
比如传送带,在有了竹子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竹子编制一个超级长的竹帘,用来传递抄好的纸浆,然后在这条传送带的下面垒砌一个长条的火炕,然后当下面点上火时,湿纸浆从一头输入,从另一头输出,中途经过火炕的加热直接蒸干,这样就可以大量的节省揭纸和培纸的时间还有人力。
不过这个设想目前还有一个技术性的难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怎么把纸浆均匀的铺在这条竹帘传送带上,而且中间还不能断,速度还要够快,要是做不到这一点,那前面的传送带就等于白说。
说实话,这个也是罗冲回想了现代造纸之后想出来的,现代造纸都是机械化,可没有一张一张抄纸的说法,那造出来都是整卷整卷的,咳,当然不是卫生纸那个卷,而是一两米宽,直径一米多的大纸卷,一卷就有几吨重的那种。
这就意味着现代造纸肯定有那种连续抄纸中间不停的方法,然后传送带和加热蒸干方式应该也和罗冲想的差不多,毕竟他也没见过现代的造纸厂,只能根据稀少的记忆自己想象,而且必须符合现汉部落的生产能力,以目前的生产工艺能造出来才行。
不过老天似乎并不想给罗冲继续爬科技树的时间,因为汉阳城的一封飞鹰传书又把他叫了回去,长老在信里告诉罗冲,北边那两个部落联盟的考察团来了……
第365章 联盟考察团
北方两个部落联盟的考察团是在中午左右到达汉阳城的,带路的两个测绘组成员在刚刚进入汉阳城北侧后山谷口的时候就用了飞鹰传书,通知城内的人他们回来了,留守城池的长老和鼠巫也在第一时间准备好了接待工作,顺便再把这个消息传给位于新城的罗冲。
考察团共有37人,两个联盟各自派出了十几名高层,都是组成联盟的一些小部落首脑,和人员相比,他们带来的牲畜显然更多一些,全是一些蓝灰色皮毛的驴子,这些都是经过他们驯养之后的高原野驴,平时不仅可以骑乘,还能用来驮运一些东西,比如这次,驴子们就驮来了很多画着神话故事的传承石板。
这些石板并不是很大,每一块也就有个大炒锅的大小,直径差不多40公分左右,石质像是天然结晶成的扁片,每一块大约两指厚,并不是人工打磨出来的,表面呈现了黄色和橘红色相间的纹理,上面用不知道什么颜料绘画的图案,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变成了黑褐色。
每块石板重达50斤左右,一个驴子背负两块,光是运送这些石板就有十几头驴子,还有些用来骑乘,或者驮运一些食物。
当他们远远的来到汉阳城外时,眼前的景象顿时就让他们惊呆了,那座实际上只有不到八米高,却在他们眼中显得无比巍峨的青砖城池,此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
整齐如同鳞片一样的砖石,一层层堆砌在一起,这真的像是只有神才能造出的东西,他们心中如此想到,凡人怎么可能有这种能力,看到这座青砖城池的瞬间,他们对游野说出的话已经相信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