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674章

作者:大司空

  当年,老四安排老十六去摘桃子,面对的也是玉柱如今的局面吧?

  虽然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但是,玉柱丝毫也不着急。

  不管是谁,若想承袭和硕庄亲王,都必须过慈康皇太后那一关。

  当初拟定遗诏之时,玉柱特意安排母后垂帘的远见卓识,渐渐展露出了无与伦比的威力。

  只是,过了申时后,玉柱正想出宫,却被老五单独找了去。

  老五找玉柱并不是想商量庄亲王的事儿,而是有些为难的说:“最近,京城里的治安状况,持续恶化,步军统领之职,又一直空缺着。好弟弟,你看派谁去合适呀?”

  玉柱暗暗冷笑不已,老五啊,老五,亏你还是所谓的安答呢,我阿玛隆科多尸骨未寒,你就惦记上抓兵权了?

  “五哥,步军衙门里的那批骄兵悍将,确实需要派有名望的重臣震慑之。如果五哥你不反对的话,小弟我倒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玉柱的毫不迟疑的表态,令老五瞠目结舌。

  老五做梦都没有料到,玉柱居然臭不要脸的自荐了!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玉柱的不揽权,给老五造成了一种错觉,他真是八辅臣之首了!

  玉柱的话,说得很有技巧性。他并没有说,五哥,你觉得小弟怎么样?

  而是,五哥你若是不反对的话,小弟我就志在必得了!

  这么一来,老五若是公然反对的话,将来恐怕就很难继续合作下去了。

  老五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呐呐的说:“此事重大,还需从长计议啊!”

  实际上,老五本无坏心,他只是觉得,玉柱掌握的兵权过大,对名声不利。

  照老五的原计划,是打算用郡王或是贝勒的爵位,替换步军衙门的控制权。

  这么一来,玉柱不至于因为功高震主,导致将来无法善终。

  但是,老五刚张嘴,就被玉柱的悍然自荐,彻底的堵死了别的想法。

  望着老五低头耷脑的落寞背影,玉柱心里一片透亮,曾经亲密无间的安答之谊,已成往事!

  大丈夫,岂能一日无权?

  这个权,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捏紧刀把子!

  离开了刀把子的支持,看似显赫无比的辅政王大臣,都是沙堆上的城堡,轻轻一推,也就垮塌了。

  从皇太极开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自带了集权的基因。

  令玉柱没有想到的是,外面还有强敌的情况下,看似温和敦厚的老五,居然耐不住性子,这就想把爪子伸到他的碗里来了。

  实话说,玉柱宁可马上和全体满洲勋贵撕破脸皮,也绝无可能放弃手头掌握的兵权!

  只要丢了兵权,玉柱和他的一大家子,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上的曹爽,明明是执政多年,又掌握了大魏国兵权的大将军,却轻信了司马懿的所谓洛水之誓。

  结果呢,曹爽傻乎乎的交出了兵权之后,富家翁的美梦还没做几天,就被司马懿找借口诛了三族。

  从此后,政归司马氏,曹魏政权名存实亡也!

  老五刚出宫不久,玉柱就递牌子,请见了慈康皇太后和小皇帝。

  玉柱说:“京城人心惶惶,治安状况也跟持续恶化,杀人越货之徒,公然横行市井之中,臣请皇太后和皇上,尽快简派大臣,接掌步军衙门。”

  小皇帝一听这话,马上意识到,只怕是有人刺激了玉柱吧?

  步军统领的职位,不管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过分。

  此前,因隆科多的横死,步军统领的职位,一直悬而未决。

  一直不怎么着急的玉柱,突然提出步军统领的补缺问题,在小皇帝看来,显然是,朝局出现了微妙变化啊。

  小皇帝急得抓耳挠腮,却又没办法插嘴。唉,谁叫他尚未大婚呢?

  皇帝若想亲政,必须在大婚之后,这是规矩!

  只要不大婚,就是未成年,必须由母后垂帘听政,代行皇权。

  辅政王大臣,虽有八个之多,却无领班的存在。

  这里又看出了,玉柱这个老政客的远见卓识了。

  平时,老子可以不管事,任由你们去享受权力的滋味。

  但是,谁敢把爪子,伸到老子的碗里来了。

  对不起,别说是安答了,就算是玉皇老儿,老子也敢翻脸!

  就在小皇帝急得直冒汗的时候,早就和玉柱通过气的慈康皇太后,当即表了态。

  “大行皇帝龙驭殡天之前,最信任的重臣,便是你了。你又先后三次兼管过步军衙门,皇帝,你觉得呢?”慈康皇太后冷不丁的问了小皇帝。

  慈康皇太后的意思,摆明了就是让玉柱继续兼管步军衙门。

  尚未亲政的小皇帝,若敢提出异议,废立之祸,也许转瞬即至了。

  “回皇太后额涅,臣儿以为,柱兄确是接掌步军衙门的的最佳人选。”小皇帝把眼一闭,捏着鼻子认了。

  “既然皇帝都觉得你忠勇可嘉,那就这么定了。叫张廷玉。”慈康皇太后狠狠的坑了一把小皇帝之后,顺势一锤定音的拍了板。

  这人呐,大事焉能糊涂?必须快刀斩乱麻!

  等老五得知消息之后,木已成舟,生米早就煮成了熟饭!

第956章 软饭的最高境界

  玉柱兼任步军统领,邬思道被抬入汉军正白旗后,兼任左翼尉,孙承运则兼任右翼尉。

  原步军衙门的右翼尉隆兴,则升为顺天府尹,并授世袭罔替的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除此之外,还赐银五万两,以及赐豪宅一座。

  内城的豪宅,向来都是有价无市,拿着银子都买不到啊!

  顺天府尹可比步军衙门的右翼尉,油水丰厚的太多了。

  隆兴接了旨意后,美滋滋的去上任了。

  玉柱的慷慨大方,给了诸多老部下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年头,大家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跟着玉柱卖命,不就图个高官厚禄,封妻荫子么?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都是擅长分配利益的高手。

  忠君报国的口号,能当饭吃么?

  养兵的第一要务,就是足饷!

  不足饷,就必须答应丘八们,在获胜之后,有抢劫的资格。

  既不足饷,又不许战后抢劫,嘿嘿,擎等着营内哗变之后,乱兵砍下你的脑袋吧!

  步军衙门,在玉柱的眼里,也就相当于北洋军阀时期的京畿卫戍司令部+帝都警察局+乱党侦缉处。

  三万多步军,都属于是轻步兵的概念,武器以刀弓为主,火炮全无,步枪全无,只能平时维护一下京城内外的治安。

  真正的野战打击力量,肯定是武装到了牙齿的新军。

  把邬思道这个大阴谋家,摆进了实权极大的步军衙门之中,嘿嘿,正所谓知人善任也!

  重用孙承运,和是不是结拜兄弟,没有半文钱的关系。主要是,老孙在夺宫和守门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忠诚可靠。

  玉柱率领新军出击的时候,敢把后背交给老孙掌管,可见是多么的信任?

  旨意发布之后,步军衙门居然成了玉柱的后花园,老五对玉柱失望之极。

  现在退了,将来才能善终啊,玉柱怎么这么糊涂呢?

  可问题是,兵权的大事上,玉柱能退后半步么?

  自从老皇帝死后,朝廷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的出来。

  先是隆科多被戴铎害死了,接着是老四和老八不见了踪影,然后是,弘皙也不见了。

  尽管,很多满洲勋贵,对老皇帝的遗诏,表示很不理解。

  但是,拟诏的重臣之中,既有张廷玉,又有马齐,而且是由满蒙汉三文书写,并加盖了皇帝之宝。

  更重要的是,老皇帝驾崩后不久,遗诏是当着所有人的面,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下来当众宣读的。

  老四继位的遗诏,符合上述的所有条件,并且,还晚了足足六天才颁布。

  嗯哼,却被历史砖家们,鉴定为真,他们不愧是真砖家!

  和老四炮制的那份遗诏相比,玉柱搞出来的这份,更有说服力。

  玉柱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份矫诏,如果落到历史砖家手里,也会被认可为真吧?

  辅臣们的案头,已经堆积如山了。

  康熙爷诸位妃嫔的加封问题,庄亲王的继嗣问题,诸皇子的加封问题,宗室王公大臣的加封问题,老四、老八和弘皙至今下落不明的问题,还有户部银库告急的问题,玉柱扩大了兵权的问题,等等。

  当然了,还有个大问题,也一直悬而未决!

  那就是拥立首功之臣,玉柱、孙承运及新军将领们的加封问题!

  有功不赏,将来,谁还会替爱新觉罗家出死力呢?

  尽管,京里的操莽谣言,老五已经信了七分。但是,玉柱的手里捏着刀把子,谁敢妄动?

  当年的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和司马师率领三千死士成功偷袭了皇宫后,马上让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事,控制了曹爽的营地,又让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了曹羲的营地。

  本质上,司马懿的搞法,和玉柱没啥区别,他们都是在第一时间,控制了京城里的兵马。

  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才侥幸骗过了曹爽那个傻蛋。

  玉柱呢,以少胜多,一战就彻底击败了丰台大营的一万八千多名纯正的八旗重甲兵,军威显然更胜司马老儿一筹。

  江山从来都是打出来的!不打,哪来的军威?

  一万多名俘虏,至今还押在新军的营地里呢,谁敢造次,不要全族脑袋了么?

  不过,小皇帝的心思,和满洲旧勋贵,有着很大的不同!

  老八和老四,无论是谁笑到了最后,小皇帝都必死无疑。

  诸臣皆可降,唯主公不可尔,正是这句话,说服了孙权孙仲谋。

  绕了一大圈回来,比较诡异的是,小皇帝居然成了玉柱最坚定的盟友。

  老五和老七,故意不主张下旨,主动召回老十四和年羹尧。

  玉柱明明心里透亮,却故意闷不吱声。

  新军的扩编,最需要的不是银子和粮食,也不是合适的武器,而仅仅是时间而已。

  而今的眼目下,能不撕破脸皮,尽量不撕破脸皮,成了玉柱的最高处事原则。

  所以,玉柱偶尔露了一次獠牙之后,又恢复到了此前的百事不管的半赋闲状态。

  如果老皇帝还活着,肯定会一针见血的戳穿玉柱的画皮:霍光就是这么干的!

  这人呐,都有侥幸心理,老五和老七也不例外。

  为了安抚玉柱,老五和老七商量了一下,他们一致认为,干脆厚赏玉柱。也别封贝勒了,直接封郡王算了,还是世袭罔替的那种。

  只是,当老五和老七,单独请见慈康皇太后的时候,却遭到了太后的断然拒绝。

  “玉柱能封贝子,已经是大行皇帝的不世天恩了。岂能一再捧杀,让拥立首功之臣,将来没有好结果呢?”慈康皇太后的一番话,义正词严,堂堂正正,无可辩驳。

  老五和老七,本非善辩之人,当即被喷得哑口无言了。

  就在这时,小皇帝忽然坐下御座,给慈康皇太后扎千行礼,异常诚恳的说:“禀皇太后额涅,儿臣本不该多言,但是,柱兄功高盖世,若不重赏,恐难平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啊,请您老人家明鉴。”

  大行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别看慈康皇太后一直不受宠,却始终以贵妃或皇贵妃的身份,权摄六宫。

  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宫斗争经验,让慈康太后,一眼就看穿了小皇帝的小心思。

  拉拢玉柱,以抵御老四和老八,很可能的起兵清君侧!

  必须承认,大清的儿皇帝们,普遍自带装孙子的基因。

  顺治为了麻痹多尔衮,居然肉麻的加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康熙为了迷惑着鳌拜,私下里,一直以叔父相称。

  咸丰刚死不久,才几岁的同治帝,就公开唤郑亲王端华为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