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司空
隆科多想了想,觉得玉柱说的有道理,越过庆元,提拔了他儿子,倒是两全其美之策。
“阿玛,不如这么着吧,就让柱儿替他十九哥,在户部里谋个有实权的差事,您看如何?”隆科多主动松了口,佟国维保住了大家长的面子,庆元的儿子也得了实惠,可谓是三全其美了。
美中不足的是,庆元算是没啥指望了。
回府的路上,隆科多和玉柱共乘一辆马车。
隆科多想了想,小声说:“你手下的新军归建后,皇上特意派人联系上了各标的标统。照我说啊,这是皇上有意重用他们了。”
玉柱微微一笑,说:“阿玛,天下都是皇上的,皇上想干嘛,就都由着他去了。我呢,只要尽好臣子的本分,也就是了。”
隆科多重重的点头,刻意压低声音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你小子是个机灵鬼儿。皇上的脾气是,伱越想抢的东西,他越不可能给你。你回来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新军的军官了,我看啊,这步棋走得非常正确。”
昏暗的灯笼光下,玉柱和隆科多相视一笑。
他们父子两个,都是伺候老皇帝多年的心腹之臣了,对老皇帝的脾气,基本上,算是了如指掌了。
隆科多当年,就是靠着包打听的技能,才获得了康熙的青睐。
佟国维有八个儿子,且都是康熙的表弟。
但是,康熙最信任的却是老三隆科多。除了出身之外,显然是和隆科多的特长,更相关了。
玉柱晋升为镇国公后,原本老皇帝在西华门外的赐第,就由内务府收回了。
老皇帝重新赐了座大宅子给玉柱,宅子就在东华门外不远处的金鱼胡同里。
为了显示对玉柱的恩宠,老皇帝特意拨了十几万两银子,让雷家班正在紧锣密鼓的改建。
玉柱虽然不想结党,但是,手底下总要提拔几个自己人的。
如今的玉党小集团之中,就属山西布政使杨森的地位最高,其次才是正三品的汤炳。
身为东阁大学士,提拔个把自己人,根本就不叫个事儿。
老皇帝最忌讳的是,像索额图和明珠那样,勾结皇子,并结成庞大的党羽。
所以,玉柱在私下里酝酿着,打算把杨森调进京城里来,出任户部的仓场侍郎。
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第二天御门听政的时候,大学士嵩祝和萧永藻,当着老皇帝的面,又吵架了。
如今的六名内阁大学士之中,嵩祝和萧永藻是死对头,马齐就是个划水的墙头草,李光地的年纪大了,也不怎么爱管事了,王掞就更绝了,遇事就狂拍老皇帝的马屁。
玉柱呢,非必要的情况下,不会插嘴任何的政务。
老皇帝被吵得有些心烦了,就摆了摆手,说:“跪安吧。”
“嗻。”
玉柱正跟在萧永藻的身后,打算出宫回户部,老皇帝突然发了话,“玉柱留下。”
萧永藻深深的看了眼玉柱,心说,这小子别看丢了兵权,圣眷却一直不衰呀。
玉柱陪着老皇帝进了内书房,老皇帝坐稳之后,忽然眼圈一红,颤声道:“朕又失去了一个亲人。”
没等玉柱反应过来,老皇帝忽然抬手抹了把眼眶,哽咽道:“九弟,他圆寂了。”
哦,玉柱这才恍然大悟,顺治私生的那个儿子,出家于五台山的难定大和尚,圆寂了。
玉柱赶紧摸出右边袖口内的帕子,轻轻的在眼眶上一抹,泪水立时流了下来。
老皇帝都悲伤了,玉柱敢不哭么?
君臣二人,相对哭了一阵子。
等老皇帝收了泪,玉柱这才红着眼圈说:“汗阿玛,臣儿以为,应派重臣前去五台山,处置难定大师的一应后事。”
老皇帝点点头,叹息道:“朕已经想好了,就派你和老十二一起去吧。”
“嗻。”康熙死了唯一健在的弟弟,玉柱也没敢讨价还价,答应得异常痛快。
当天,宫里便下了旨意,命玉柱为正使,老十二为副使,一起去五台山祭奠佛祖。
出京去五台山的路上,老十二瞥了眼马车外的图理琛,冷笑道:“你我都来了,还派了这么个玩意儿,跟着一起来,真恶心。”
玉柱淡淡的一笑,没搭理老十二的抱怨。
老十二可比老十三幸运多了。
老十三参与了太子起兵谋反的事之后,就被康麻子彻底的厌弃了。
玉柱曾经亲耳听老皇帝说过,只当没有老十三那个儿子了。
别看老十二总是吃席,他至少有个贝子爵位,经常还可以替老皇帝办点杂差。
所谓杂差,就是上不得台面,但又很重要的那种差事。
比如说,宫里死了几个太监或是宫女,善后处理的事宜,一般情况下,都由老十二去处置了。
见玉柱没有吱声,老十二也知道他的嘴巴极严,就又抱怨说:“老十四也就是嘴巴上会带兵,实战经验全无,别说与你相提并论了,连我都不如。”
这话就很是不中听了,玉柱抬眼看了看老十二,叹息道:“十二哥,你呀,就是太心急了。你当年若不是暴露了啥,汗阿玛也不至于如此啊。”
听出了玉柱的若有所指,老十二不禁老脸一红。
当年的事儿,玉柱那时还小,肯定不可能知道内情。
老十二心里是明白的,其实是,他和生母的对话,被康熙在无意中听到了。
真论出身,德妃、良妃和老十二的生母万琉哈氏,都是上三旗包衣的宫女出身,大家的地位大致相等。
太子被拉下马后,老十二原本以为,他也有机会靠近大宝。
谁曾想,老皇帝却一如既往的安排他负责吃席之事,老十二的心里简直要凉透了啊!
玉柱心里很明白,老十二一直想拉他上贼船。
可问题是,老十二不仅年纪太大了,而且,也是个心狠手毒之辈。
玉柱若是扶持老十二上了位,只怕是,从登位的那天起,就惦记着要除掉玉柱了吧?
以玉柱对老十二的了解程度,本质上,老十二和老四属于是同类人。
只不过,老四更加的狡猾,更加的擅长隐忍,以及更加的心狠手毒罢了。
“十二哥,这天下乃是汗阿玛的天下。他老人家想给谁,就给谁。唉,老二想抢,什么下场?”玉柱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老十二,免得他干出了傻事儿。
老十二被当头棒喝之后,好半晌,才回过神,幽幽的说:“你说的一点没错,天下是汗阿玛他老人家的天下,想给谁,就给谁。”
玉柱品出了老十二的不甘心。不过,老皇帝看不上他,这就没办法了呀。
说实话,老皇帝待老十二也真算不错了。
试想一下,一个专业吃席的哥哥或是弟弟,早早的就和大位无缘了。
任何一个新皇帝登了基之后,只要老十二自己不做死,至少可以安稳的当个富贵王爷吧?
再看老大、老二的悲剧性下场,老十二又何其幸运?
(PS:三更提前送上了,勤奋的小柱子,求赏月票的鼓励!)
第574章 神转折
五台山,横跨代州和忻州两地的五个县境,以代州的五台县为中心。
因五台山的塔院寺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一直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
在大清朝,只要说起五台山,就特指五台县境内的塔院寺。
康熙多次到五台山来,都驻跸于塔院寺内。
实际上,五台山上,最大的寺庙是显通寺。显通寺和塔院寺本是一家寺庙,前明万历年间,奉旨拆分了。
顺治的私生子,在圆寂之前,就在塔院寺内出家,法号:难定。
据说难定大师的师傅,就是著名的行森大师。
也就是老电视剧里,唆使顺治出家,被烧死的那位行森大师。
行森大师,字慈翁,号茆溪,乃是明末刑部侍郎黎绍爵之子。
由于太行八陉的存在,从京城到五台山,要么走易州广昌县境内的蒲阴陉,要么走真定府井陉县境内的井陉口,进入山西。
蒲阴陉,通往山西境内的大同要塞,道路崎岖难行。一般情况下,达官贵人去五台山,都不从这条路入晋,而走井陉那边。
井陉,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是,井陉上的娘子关就不同了。
著名的娘子关战役,就是太原会战中的一次战役。
玉柱和老十二,名义上是替老皇帝去五台山祭佛,乃是正儿八经的奉旨钦差。
沿途的官员们,高接远送,惟恐巴结不周。
在真定府,老十二品尝到了常山郡热切丸子,不禁赞不绝口。
常山郡热切丸子,并不是球形丸子,而是直径5厘米、长约20厘米裹着一层荷叶的圆柱形食品,因为食用时需要趁热切片,故名热切丸子。
它与保定的焖子、深泽的肉糕似而不同,以其独特的口感享誉真定。
另外,真定的崩肝,虽然是凉菜,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康熙朝之真定府,到了雍正朝时,为了避讳“禛”字,而改名为正定府!
玉柱一行抵达了五台山后,清修禅师、提督五台山番汉僧众的老藏丹巴,率领全山有头有脸的僧众,摆开盛大的场面,迎接钦差大臣的到来。
明亡清兴之后,五台山的寺庙最高负责人,要么出自于京城的崇国寺,要么来自于雪域。
行礼如仪后,玉柱提出,要去难定大师的圆寂处,瞻仰参拜一番。
老藏丹巴猜得到玉柱的来意,便亲自领着他和老十二,去了难定大师所居的塔院寺方丈禅院。
到了地方之后,玉柱代表老皇帝,检查了难定大师的所有物品。
在一只金黄色的包袱里,玉柱发现了,贴了封条的一只锦匣。
玉柱凑近仔细一看,贴封条的日子,正好是难定大师圆寂的半个月前。
封条完好无损,嗯,就是这个了。
难定大师的身份很特殊,玉柱抬臂打了个手势,随行的御前侍卫便上前,捧起了锦匣,严密的保护了起来。
老十二的心里很好奇,但是,他也知道,不该问的,不能问。
东西到手后,玉柱便长松了口气,放心的去了菩萨顶,和老藏丹巴商议难定大师的后事。
玉柱是正儿八经的宰相,又是领了密旨来的。
有玉柱亲自坐镇五台山,难定大师的后事,自然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没有二话。
只是,等闲人都退下后,老藏丹巴忽然领着一个五岁左右,眉清目秀的小童子,跪到了玉柱的跟前。
“不瞒中堂大人您说,此乃难定大师的孙辈骨血,名唤小难。”
玉柱和老十二不禁都大吃了惊,好家伙,难定大师竟然还有后代?
没听老皇帝说起过啊。
“唉,小难是个苦命的孩子,他阿玛过世很早,额涅也走了。”老藏丹巴故意语焉不详。
玉柱和老十二都听出了其中的蹊跷。
只是,皇家之中有很多不能为外人所知的隐秘,不管是玉柱,还是老十二,都不敢细问。
老藏丹巴很正经的说:“难定大师在时,五台山自然可以养他。现在,小僧实在是不敢啊。”
玉柱听懂了,老藏丹巴这是想甩锅出来,免得连累了他自己。
老十二拉下脸,厉声喝问老藏丹巴:“这小童的事情,有无禀过京里?”
玉柱心里有数,小难的事儿,老皇帝肯定是知道的。
只是,不知道怎么的,玉柱和老十二离京的时候,老皇帝竟然只字未提。
这就很有些棘手了呀!
老藏丹巴十分坦然的说:“文殊皇帝知道此事。”
雪域的大和尚们,对康熙的称呼,皆为文殊皇帝。
既然老皇帝已经知道了此事,老十二也就被堵住了嘴,不敢再说啥了。
玉柱见老藏丹巴和老十二都眼巴巴的望着他,不由微微一笑,淡定的说:“既是难定大师的血脉,那就让小难随我进京面圣吧。”
上一篇: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