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389章

作者:大司空

  江南名士、康熙三十年状元戴有祺,被其族侄举报,不仅戴家藏有《滇黔纪闻》一书,而且和戴家交好的诸多江南名士,家里只怕是都藏有此等**。

  活在大清,却用南明的年号,这意味着什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说句心里话,康熙既要拉拢江南的读书人,又十分警惕他们。

  最令康熙恼火的是,复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接了举报之后,非但没有马上查办,反而把举报人杖责了二十。

  准确的说,桐城张家,也属于江南名士的一员。

  只是,张廷玉的亲爹张英,因为担任了鞑清的高官,一直被江南名士们瞧不起。

  张廷玉何等老练,他一听事涉《滇黔纪闻》,就知道要出大事了。

  戴名世掉脑袋,主要就是因为《滇黔纪闻》。至于,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只是民间的牵强附会罢了。

  “皇上,臣以为,应简派满洲重臣,前往江南查办此桉。”张廷玉的家就在江南,他自然要考虑撇清干系的避嫌问题。

  康熙听了之后,觉得甚为有理。

  有了张伯行袒护江南名士的先例,康熙真的信不过汉臣了。

  可是,满洲重臣有很多,派谁去最合适呢?

  几乎不需要细想,康熙已经认定了,玉柱最合适!

  玉柱是康熙四十五年的状元郎,又是货真价实的满洲外戚重臣,由他来查办江南名士的文字桉子,再合适也不过了。

  我满洲亦有文魁也!

  利用满洲文魁,来压制江南的文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合适啊!

  以前,康熙使用玉柱的时候,基本都是朝着外戚勋贵武臣的方向发展。

  现在,是时候让玉柱去江南,宣扬我大清的文治远胜于前朝了。

  “衡臣,拟旨。”

  “是。”张廷玉很无语,怎么又是他呢?

  说来也是很奇怪,也很巧合,玉柱的官爵每次出现变动,都是张廷玉亲手拟的旨。

  “内阁奉上谕,着辅国公、左都御史玉柱,钦差巡按江南诸省,纠弹不法,惩奸除恶……钦此。”

  旨意颁布之后,标志着已经停了五十几年的巡按制度,再次死灰复燃。

  玉柱兼管五城察院的时候,就被授予了都察院左都御史衔。

  都察院左都御史,乃是御史言官之首,相当于秦朝之御史大夫。

  左都御史代天巡按地方,可谓是名正言顺之极。

  张廷玉还真的是吃透了康熙的心事,他拟的旨意里,特意强调了玉柱的宗室之爵。

  宗室外戚出马,一个顶两。

  玉柱的身份之贵重,那是勿庸置疑的。

  于是,在上次陪皇帝南巡之后,时隔数年之久,玉柱将再赴江南。

  只是,这一次,玉柱的再下江南,身份已经迥然不同了。

  奉旨巡按江南,这就意味着,玉柱掌握了对江南诸省文人们的生杀予夺大权。

  玉柱还是老规矩,出门办差,必带美人儿。

  康熙已经习惯了,见玉柱进来了,不等这小子开口,就说:“非武事,妾婢随行,无妨。”

  玉柱赶紧笑嘻嘻的谢了恩,看他那副高兴的样子,就差公开说:知我者万岁爷也!

  “你此去江南,别怕人手不够。喏,这是临时调兵的密旨。”康熙将一份黄澄澄的旨意,顺着桌上,推到了玉柱的面前。

  “另外,朕已经给江宁将军和两江总督,发去了廷寄,命他们两个务必配合你的差事。”

  康熙和玉柱之间,很多话都不需要明说的,自有默契在。

  玉柱哪能不知道呀?

  康熙给了调兵的密旨,又特意叮嘱了江宁将军和两江总督,显然是对江南的汉臣们,尤其是对江苏巡抚张伯行失去了信心。

  嘴巴上说满汉一体,实际上,防汉之心,就和抚蒙一样,都是国策。

  比较有趣的是,大清名为抚蒙,实则是持续削弱蒙古诸部的力道,其实比防汉的措施,还要严厉得多。

  把大量的草原青年们,逼去庙里念经,蒙古诸部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动员实力,肯定会大大的降低。

  康熙毕竟年纪大了,喜欢唠叨,话特别多,拉着玉柱从哈密聊到了宁古塔。

  这一聊不打紧,等玉柱出去的时候,就见天色已晚,时近黄昏矣。

  因秀云和曹春,以及好几个妾室,都怀了身孕。

  玉柱就决定,带上肚子里一直没动静的晴雯、杏娇、杏芯,以及八房那边的贵妾白佳氏和那塔拉氏。

  照例,满洲重臣出京去江南办差,在陛辞后,都要经朝阳门,到通州的官船码头,登船南下。

  只是,动身南下之前,玉柱并未联系何子昌。

  怎么说呢,有些事情,其实是很微妙的。玉柱若是在下江南之前,就和何子昌有过联系,反而会留下巨大的隐患。

  再说了,有钱映岚的协助,玉柱已经基本上搞清楚了,江南读书人的各种派系之争。

  玉柱原本不想带钱映岚一起下江南,可是,这个女人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把玉柱伺候得异常之舒坦。

  唉,玉柱心里一软,也就松了口,顺便就把钱映岚也带上了。

  玉柱是超品的宗室辅国公,按制,只要出京可坐八抬大轿。

  出了朝阳门后,玉柱随即吩咐摆开了钦差仪仗,浩浩荡荡的直奔通州码头而去。

  康熙六下江南,玉柱算上这一次,也是三下江南了。

  (PS:月票赏的多,还有三更!)

第506章 张六哥

  载着玉柱南下的官船船队,一共九条大船。

  其中,最大的那条三层的官船,住着玉柱和他的女人们。

  其余的八条大船,分别是玉柱随行的戈什哈、护卫、仆婢、、仪仗、车马和官轿等等。

  这次出京,比较特殊的是,玉柱请旨带了牛泰及三百名荷枪实弹的新军出来。

  玉柱的理由也是现成的,汉臣不可靠,绿营兵也恐怕靠不住,八旗兵太少了。

  钦差的官船离岸之后,就见玉柱所在的那条大官船上,已然竖起了一大一小两杆大旗。

  大旗上绣着斗大的一行字,钦命巡按江南诸省!

  不夸张的说,就凭这杆大旗,玉柱的船队沿着运河,横冲直撞的直达江宁。

  小旗上,则是一排粗体的黑字,辅国公玉。

  船头最显眼的位置,插着一块硕大的烫金官衔牌,上书数行大字: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恩科殿试,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

  只要玉柱没死,这块令人倍感荣耀的官衔牌,就可以一直排在仪仗队伍的最前排。

  在大清朝,既有出京的钦差,亦有回京的钦差。

  按照大清会典上,关于钦差遇见钦差的规定,主要有三条:出京的钦差为尊,官高的钦差为尊,品秩相同则爵高的钦差为尊。

  所谓的为尊,指的是,在大运河上,官船航行必须是位尊者先行,位卑者靠岸避让的基本原则。

  至于,非钦差的船队,偶遇了玉柱的船队,一律必须靠岸让行。

  从通州到天津这一段的运河,乃是天下最繁忙的运河河段。

  只是,玉柱的船队驶离了码头之后,沿途河面上的大小船只,都在敲打着铜锣的官差们的喝斥下,乖乖的躲到了岸边。

  原本千帆竞驶,川流不息的运河上,彷佛被海啸席卷而过,河面陡然一空。

  此时此刻的运河上,就只剩下了玉柱的庞大船队,顺着空荡荡的河道中央,浩荡前行。

  玉柱负手立于船头,默默的注视着两岸奋力拉纤的纤夫们。

  眼前的这些纤夫,都是官府征发来的徭役。他们不仅没有工钱,还要自带干粮、银钱和铺盖,免费替官府干活。

  万一生了病,若是无钱找郎中瞧病,只能硬挺着赌命。

  来此境已经八年有余了,玉柱比谁都清楚,老四的改革,虽然解决了财政收入面前人人平等的大问题,为大清朝续了命。

  但是,老四却始终没有在乎过,坑民最狠的徭役制度。

  玉柱暂时无力对抗整个清廷。不过,他敢对天发誓,有朝一日,一定彻底废除以民为奴的,万恶的徭役制度。

  主官船,共有三层,一层住着玉柱的亲兵、护卫和管家们。

  二层是女人们的住处,三层则是玉柱和晴雯的逍遥窝。

  不管玉柱有多少个女人,被他从小养大的晴雯,在他的心目之中的地位,格外的与众不同。

  男人嘛,总是得陇望蜀的性子。

  正妻的名分,只能由康熙做主,给了秀云和曹春。

  玉柱自己真心喜欢谁,那也是他的自由选择。

  “爷,歇会吧,别太累了。”晴雯有了和玉柱长时间独处的机会,简直是心花怒放,乐得合不拢小嘴了。

  玉柱探手将晴雯揽入怀中,笑眯眯的说:“卿卿,我正在想你呢,你就来了,这是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晴雯依偎在男人的怀中,柔柔的说:“爷,良田都快荒芜了,您还不能歇着,该努力耕耘了啊。”

  玉柱哈哈一笑,将晴雯拦腰抱起,大踏步朝着榻边走去。

  晴雯有了男人的殊宠,连秀云都要给她四分薄面,却膝下一直无子,实在是大憾事。

  说实话,被耕耘的次数真心不少了,晴雯却始终没怀上身子,她现在比谁都急。

  只是,床榻下边二层船舱里,住的正是钱映岚。

  钱映岚就坐在窗边,却无心赏景。只因,她头顶上的楼板,一直有动静。

  熟透了的钱映岚,岂能不知道,那是什么声音?

  她抬手摸了摸发烫的秀颊,轻啐了一口,唉,必是男人又在辛勤的耕耘了。

  说来也是奇怪,在汤山温泉的别墅里,钱映岚和晴雯被耕耘的次数是最多的。

  偏偏,就她们两个成了难姐难妹,双双没有怀孕。

  运河上,就只玉柱的船队可以航行,速度自然不可能太慢的。

  船队靠岸了天津卫的码头之后,身穿五品官服的天津卫守备,赶紧凑到跳板的跟前,特意递上了他的名帖,指名要找吴江,吴大管事。

  佟家的仆人也觉得很诧异,一般的官员,递了名帖都是想见玉帅,这位守备大人却想见吴江,还真是的很奇怪了。

  吴江也觉得很奇怪,禀了玉柱后,便抽空来见这位守备大人。

  谁曾想,吴江刚在跳板上露面,就见那名守备就长揖到地,非常客气的说:“哎呀呀,吴大管事,卑职天津卫守备张六哥,给您见礼了。”

  吴江皱紧了眉头,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守备,觉得眼熟,又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

  “吴大管事,数年前,您陪着玉帅去南方求学的时候儿,路过天津卫,便是下官跟着伺候的。”

  “哦,哦,哦,原来是你小子啊!”

  经提醒之后,吴江恍然记起,眼前的张六哥当时还是天津卫守备底下的一个委署把总而已。

  “呵呵,还真的是好久没见了呀,张大人,您都高升守备了,实在是可喜可贺呀。”吴江堆出应酬式的笑容,拱了拱手,和张六哥亲热的打招呼。

  玉柱身边的规矩极大,不管是对谁,哪怕是无名小卒,说话都必须要客气。

  至于,是否真的尊重,其实并不重要。但是,面子上必须要过得去。

  玉柱一直教育吴江他们,越是外头的位卑者,越看重尊严和面子。

  说白了,吴江他们只需要克制住歧视的倾向,说几句好听的话,就可以让位卑者很感动了。

  宁可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大人物们,往往都是在小人物的身上,栽的跟头!

  据张六哥的介绍,他其实是前任天津卫守备的内弟,也就是小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