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377章

作者:大司空

  实话说,逾制的问题,可大可小。就算是有点小问题,以老十八的盛宠,也无大碍。

  但是,明明可以提前注意点,以避免麻烦,又何必落下话柄呢?

  这些年,老十八虽然封了府,领的差使却是大沽口监督造洋船。

  在一般人的眼里,这就不是个正经的差事。

  在康熙朝,皇子阿哥们的正经差事,就应该是管部。

  只有管了部,才捏到了实权,别的差使都是浮云尔。

  但是,老十八在大沽口那边,着实大开了一番眼界。

  出海的洋船,高大威猛,足有三层甲板,载货量更是数倍于大清的所谓海船。

  自从康熙允许在大沽口对西洋通商后,如今的大沽口,可热闹了。

  老十八常年待在码头上,他比谁都清楚,每天到港的西洋商船,多则七、八艘,最少也有三艘。

  以前,大清对洋商们,采取的是按船征税的简单办法。

  现在,根据玉柱定的章程,卸了船的货物才征税。

  除了奢侈品之外,普通商品的税率均为五分之一,税基则按照市场上的零售价,倒推回去。

  想当年,英国人赫德管理下的总税务司,居然是整个大清最清廉的衙门。

  有些东西啊,确实该反省了。

  洋人,有其强盗和屠夫的一面,也有相对守信用的一面。

  思想要开明,不要僵化,博采各国之长。

  对于洋人的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了。

  老十八看得很清楚,自从大沽口开埠之后,朝廷税收可谓是源源不断的增加。

  在广州,有十三行做官府的白手套。结果,朝廷征税十两,买办奸商们却赚走了五十两。

  长期来看,朝廷的名声都给败坏了,却便宜了买办奸商们,极不可取也。

  在大沽口,在爱丽丝的协助下,衙门里的官吏直接和洋商打交道,直接征税,这就避免了奸商从中牟取暴利的巨大空子。

  一言以蔽之,大沽口的征税体制,就是英国税务局的翻版。

  好的学来,坏的丢弃,就这么简单!

  “成婚了之后,想不想换个差事?”玉柱信口问老十八。

  老十八放下手里的茶盏,抄起一把瓜子,一边磕,一边说:“不瞒大哥您说,我现在啊,还就爱和那些洋玩意儿打交道了。还真别说了,这些西洋的奇巧银技,就是讨人喜欢,可以卖出高价。”

  听老十八滔滔不绝的夸赞洋货的畅销,玉柱微微一笑,提醒说:“你想过没有,那些畅销的洋货,咱们自己其实也可以请人来干的。就说你屋里的那个大座钟吧,荷夷的货,卖得贼贵,一千多两银子一座。若是咱们有本事复制了来,只卖三百两一座,肯定要大赚特赚了。”

  玉柱来的那个时代,工业化的伟大成就,就是走洋人的路,让洋人无路可走,让洋鬼子们再也无法躺赚暴利了。

  一言以蔽之,只要是天朝完全掌握了的工业技术门类,并可以大规模的批量生产,那个门类产品的全面白菜化,就指日可待也。

  英国人肯定不是好东西。

  原本,大清的茶叶和瓷器,都是创造贸易顺差的绝对主力。

  结果,英国人硬是想方设法的偷了技术和资源过去,搞出了他们自己的山寨版。

  就算是英国人在三锅那里种植茶树成功了,到1840年以前,洋鬼子们依旧需要靠贩卖鸦片,来填补巨大的贸易逆差。

  玉柱见老十八对洋货很感兴趣,索性就让老十八带队搞研究了,专门山寨那些畅销的洋货。

  宫里的造办处,就有两个,一个是内务府的造办处,一个是养心殿造办处。

  这两个造办处里,能工巧匠多的是。

  只可惜,这些顶级的工匠们,只能服务于皇家,技术和产品无法商用化,白白浪费了大好的资源啊。

  让老十八的负责山寨洋货,还有个妙处。

  以老十八的盛宠,隔三差五的找老皇帝讨要顶流工匠,要十个总要给一个吧?

  日积月累的,大沽口码头集团就是高技术的国企之中,大规模山寨洋货的典范了。

  当然了,老十八也是个地道的明白人,他真想管部了,老皇帝也不可能允许的。

  在康熙朝,老皇帝的亲儿子之中,管部的阿哥,无一例外,全是满洲旗女所生。

  汉女所出的皇子,成了管部的阿哥,这是想翻天么?

  再说了,老十八是玉柱的嫡亲妹婿,他的势力若是膨胀了,肯定会惹来老皇帝警惕的目光。

  何苦呢?

  八爷党的教训,还不深刻么?

  玉柱手握滔天的实权,一直没有结党,更别提专权了。

  就算是步军统领衙门里,玉柱距离一手遮天的一言堂,也还差了很远。

  老皇帝的脾气,玉柱了如指掌。

  谁冒头了,势力膨胀了,老皇帝就要削谁。

  从贝子府出来之后,玉柱回家去了玉烟的院子,隔着屏风,把今天做的安排,详细的做了说明。

  “哥哥,我想吃宛氏炙肉了……”

  玉烟的话没说完,就被一声轻咳,给打断了。

  唉,没办法,自从赐婚了之后,宫里来的嬷嬷姑姑们,盯得死紧,让玉烟完全动弹不得了。

  “嗯,馋了呀?好说,我叫人去把宛氏炙肉请到家里来,就在院子外头摆开炉子,可好啊?”玉柱发了话,玉烟身边的精奇嬷嬷们明知道不妥,却都没敢公开反对。

  如今的玉柱,已经是她们这些下人们,必须仰望的高山了。

  不客气的说,玉柱只须使个眼色,看似人模狗样的嬷嬷们,很可能就会掉到宫里的水井里,和东海龙王去做伴了。

  过了几天,玉柱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老十四在皇太后的驾前,露脸尽孝心,大获赞誉。

  结果,一向少管闲事的皇太后,破例在皇帝的面前,替老十四求了情。

  老皇帝一向是纯孝自诩,既然皇太后发了话,也就顺水推舟的复了老十四的贝子之爵。

  玉柱一听就知道了,好厉害的德妃娘娘啊。

  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

  如今的康熙的身边,有且只有德妃一个老伴。

  德妃确实是个狠角色。

  她年轻的时候,以色事君王,晋妃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等君王年老之后,德妃又以温柔体贴的老伴身份,常侍于康熙的身旁。

  人老,肯定话多,某空就是如此,屡教不改。

  如今的康熙,已经无法欺负女人了,他的身边缺的是知心的老伴。

  老十四的复爵,必然会加快八爷党变成十四爷党的速度。

  老四,你怎么看呀?

第492章 公然抗旨

  在老皇帝的亲自督促下,玉柱的敕建辅国公府,很快建成了。

  实际上,西华门外的这座辅国公府,原本是敏贝子府。

  敏贝子死后,因其绝嗣,就被内务府收回了。

  按制,辅国公府,与贝子府规制相同。宅基高二尺,正门三间,启门一间。堂屋四重,各广五间,压脊用望兽。门柱红青油饰,梁栋贴金,彩画花草。

  在大清,贝勒府、贝子府、镇国公府和辅国公府,规制大致相仿,区别主要是压脊兽的不同,以及筒瓦的颜色不同。

  但是,郡王和亲王府就不同了,其规制陡然跃升了好几个台阶,令人必须仰望高山。

  这座敕建公爵府,说是玉柱的新家。实际上,内务府重新装修的时候,玉柱根本就插不上嘴。

  里边的景致和摆设,大到亭台楼阁,小到香炉琴架,都是老皇帝钦点的。

  这且罢了,老皇帝还挺细心的,考虑到了玉柱有两房正室太太,索性在正院两侧,各修了两座七进的深院。

  就连后花园,也是左右各修了一座,让秀云和曹春可以各游各的园子。

  客观的说,玉柱的辅国公府,可能不及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那么精致。但是,无论是规格形制,还是占地面积之广,都远远胜于大观园。

  大观园属于别墅的性质,只要有钱有地,谁都可以建。

  玉柱的公爵府,单单是正门三间和望兽压脊,就秒杀掉了大观园。

  老皇帝住过的园林,玩过的山水,比玉柱多得多。

  没有艺术细胞的玉柱,完全无法与鉴赏水平极高的老皇帝,相提并论。

  大清会典里,只规定了正门间数、门钉、正殿规格、压脊兽和筒瓦的颜色等等,却没有规定,正院旁边的院子应该如何。

  在老皇帝的催促下,玉柱只得先后和隆科多、庆泰商量妥了,要带着妻妾和子女,搬到辅国公府去住。

  老皇帝很看重秀云的高贵出身,玉柱只得把公爵府里的东院给了秀云,西院给了曹春。

  反正吧,两边的院子,几乎一般大,有些区别的是,曹春这边的后花园是江南园林的风格,秀云这边则是北方山水的调调儿。

  搬家的这天,庆泰极为不舍,抱着小福彭,就不肯撒手。

  玉柱哪有不明白的,庆泰这是想留下小福彭。

  只是,爷爷养孙子,一般都是以溺爱为主。

  为了孩子将来不成旗下纨绔,玉柱把心一狠,索性装没看见似的。

  临分手的时候,庆泰咬着牙关,说:“你小子,是个心狠的。”

  玉柱索性把糊涂装到底,笑嘻嘻的说:“阿玛,就隔了几条街而已,他想回来,您想过去看他,都方便啊。”

  “哼,不稀罕,滚吧。”庆泰真的很生气,拉下冷脸,赶玉柱走人。

  庆泰是玉柱血缘上的亲八叔,名分上的亲阿玛,关系太亲了,玉柱自然不怕得罪了他。

  到时候,带着孙子们,回来打扰老爷子,庆泰有再大的气,也自然会烟消云散的。

  血缘亲人,和外人的区别,就在于容错的次数多寡。

  外人之间,基本上翻一次脸,交情也就到了头。

  亲父子,不管怎么骂,怎么吵,原谅和包容的概率,远远大于外人。

  玉柱的新家,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美中不足的是,公爵府所处的胡同名字极其难听,竟然是狗尾巴胡同。

  比较方便的是,玉柱成了宗室的公爵之后,秀云和曹春进宫去拜见皇太后的时候,已经有资格各带一名随朝侍女了。

  比较遗憾的是,贝子夫人出行,车驾的形制很特殊,却无规定的仪仗。

  按制,亲王福晋、郡王福晋,和贝勒夫人出行,才有显威风的仪仗。

  隆科多这边,倒是风平浪静,没有半点波澜。

  因为,等玉烟出嫁了之后,隆科多和李四儿肯定要回西安的。

  以前,秀云和曹春,各居一府,隔得比较远,大家自然是相安无事。

  现在,两个正室太太居于同一个屋檐下了,牙齿难免咬着嘴唇,难免要有纠纷了。

  不过,玉柱当众发了话,上半月夜宿于秀云这边的东院,下半月去曹春那边。

  男人嘛,只要表面上一碗水大致端平了,女人之间的矛盾,也就少了很多。

  乔迁的这天,玉柱并没有大肆张扬,只请了几个交情深的朋友来作客。

  老十八早早的就来帮忙了,老五带着天桥的杂耍班子来了,老七定了二十桌上等的私房菜席面儿,孙承运专门请了昆腔班子进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十二带了宫里“南府”和畅音阁的知名小戏子班。

  南府,就是宫里升平署的前身,此时以招募的民间艺人为主。

  此时的畅音阁,尚没有乾隆朝那么大的规模,还属于是草创阶段。

  八年了,玉柱的好朋友基本班底,也就是老五、老七和孙承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