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化军
庄浪埋保道:“何必如此客气?这一路上,在外面走路,吃的喝的都不如意。晚上生起火来,柴草不足,连肉都烤不熟。唉,却不想遇到这种鬼天气。”
两人一边说着闲话,一边等着炉子烧开。今年冬天不知怎么回事,天气冷得厉害,
一会火烧开了,分别向里面下肉。吃了好一会,庄浪埋保才长出了一口气,道:“这可算是吃得饱了!自离开胜州,一路北来,许多日子才到这里,吃上一顿饱饭!”
何三郎道:“大王,过了这里,后边的日子便不会如此难挨了。前面的河目、兀刺海,都离着不远呢。进了山里,那便是大王治下,还会如此难过?”
庄浪埋保叹口气:“我的治下,还比不上这里呢!但愿有人迎上来,不再吃这些苦头。狼山以北比这里更冷,那里的天气,着实不敢想是什么样子!”
何三郎叹了口气,只顾着吃肉喝酒,也懒得多说些什么。年前攻这一带,已是春天,正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却不想,留在这里,一下子就碰到这样冷的冬天,留在这里的士卒,都想着怎么混过这冬天。
一夜无话,第二日曹将军没有回来,庄浪埋保不再等待,招呼了自己的随从,向西而去。
过了河目军之后,一路北上,沿着黄河北流而行。走了一日,到了山中,庄浪广良突然指着远处对庄浪埋保道:“大王,快看那里,是不是鞑靼人?”
庄浪埋保急忙抬头,就见到山口处,站着几个人影。离得太远,看不清面目,只见服饰与自己这些人不同,正是许多日子不曾见过的鞑靼人在那里。
心中大吃一惊,急忙吩咐众人戒备。等了一会,不见那几个人下来,庄浪埋保道:“已经见到了鞑靼人,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下来冲击我们!命令各军,派出的探子远一些,不要被人兜头截了去路!”
一众随从应了一声,打起精神,探子向前而去。
小心翼翼,到了兀刺海城,不见鞑靼人攻击自己。庄浪埋保在驿馆里,对庄浪广良道:“鞑靼人在外面,盯着我们回住地,必然存了不好的心思。你带两个人,先回住处,让他们点起人马,前来迎接我们这些人。只要回去,鞑靼人便没了用处,攻不破我们的住处才是。”
庄浪广灵应声诺,带了两个自己熟悉的人,出城向北部山外去了。
兀刺海在狼山之中,秦长城和汉长城的中间,不是一般游牧部族可以攻打的。庄浪广灵走后,又等了一天,庄浪埋保才等来城主。
在官厅落座,城主秦仲良吩咐上了茶来,道:“大王,不知路上发现鞑靼人是怎么回事?”
庄浪埋保想了想,把前几日发现鞑靼人,且一路上一直都在的事情说了。最后道:“城主,我部驻狼山以北,入冬以来,各自选地居住。如果鞑靼人大举前来,着实可虑。不过,依我们所知,鞑靼人在北边不多,大举前来,当联合多部南下才是。”
秦仲良道:“既是如此,我可派一支队伍,护送城主回自己住处。这些鞑靼人,只要仔细留意,想来闹不出太大的事情。此事我会上报,听候上面处置。”
庄浪埋保拱手行礼:“若能如此,就谢过城主了。北边冬天苦寒,这一两个月,还能作战,只要再过些日子,路上根本行不得人,不要说打仗了。”
秦仲良点头:“我等来这里,并没有多少日子。到了冬天,这一带到底如何,不瞒大王,心里都没有底。今年最好没有战事,不然一切难说。”
庄浪埋保道:“以前也有鞑靼人进窥内地,只是有少量人观看,未有大战。此时见鞑靼人,也有可能是他们听闻党项战败,前来观看而已,并不是要来作战。”
秦仲良笑道:“不管如何,他们的人已经到了。放心,我会四处广派游骑,看看有多少人前来。如果来的是大军,必然遮掩不住。只要发现了他们踪迹,那就一切好说。对了,鞑靼可以派多少人来?”
庄浪埋保想了想,道:“按着以前估计,最多一两千人。”
听了这话,秦仲良不由皱起眉头:“一两千人?有什么用处!我一城之中,也足够凑出这么多人手应战!只要找到了们行踪,大军齐出,哪里有他们四处威胁!”
庄浪埋保叹了口气道:“城主,话虽强此,可现在正是冬天,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鞑靼本是游牧民族,分散四处,要战时便集合成一支强军,不战的时候,则在四处游牧。我部在狼山以北,阴山北边的大片牧场,不知究竟,谁知道他们驻扎在哪里?”
秦仲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如果是这个样子,事情并不容易办。鞑靼人分驻四周,除非能得到核心人群,把他们驻防的地点搞清楚,而后快带出击。现在这个样子,只怕不可行。
现在狼山一带,实在太过于寒冷,宋军准备不足。现在就是胜州一带从中原调运物资,想分发到下面手中,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物资,要让秦仲良的人出战鞑靼人,有些过了。特别是现在军中的人员许多是新补进来的,作战经验并不十分丰富。
第119章 使节
杜中宵看过了庄浪埋保递来的关于鞑靼人的描述,放在一边。沉思一会,拿笔过来,让杨文广所部西移丰州。同时派人斟查路线,准备来年天气转暖,命人从修都修路到丰州。
鞑靼人口稀少,不管南来的目的是什么,从丰州到沙州一线,最多只有两三千人。他们一旦大规模过阴山,被宋军抓住踪迹,想跑可就来不及。杜中宵估计,鞑靼人南来,最大的目的还是观察宋军。现在契丹两帝开战,宋军如何作为,对他们影响很大。
契丹要进攻宋军,一条路是振武县,另一条路是沙州。宋军对这两个地方看管较严,一有大军,立即报告,契丹并没有突然进攻的机会。
站起身来,杜中宵在屋内来回走了几趟,到了门口,看着北边的群山。一过阴山,气候便就突然变得寒冷,而且降水减少,是天然游牧区。河曲路一带,是可耕可牧之地,与那些地方不是同的。这个年月的人口不是后代可比,阴山以北,往往千里之内才有一两千帐人口。这样少的人口,出动大军几乎无用。
要想解决阴山以北的鞑靼人,当在河曲路二三十年,地方发展起来才行。在此之前,只能尽量让鞑靼人不南下。一旦南下,就给予较重要的打击。
叹了口气,杜中宵回到案后,随手翻着桌上的公文。来河曲路,马上就要一年了,突然想家。
富弼快步走进来,对杜中宵道:“节帅,赵滋那边来的公文,伊州要向京城派遣使节了!”
“哦——”杜中宵起身,接过富弼递来的公文,仔仔细细看过了。想了一会,道:“伊州只有两三千户,除了州城,还有纳职和益都两县。其实都是一地,不过分成三城而已。我军已占领居延,他们再想在使节中夹杂商户,不大可能。此事——”
说到这里,杜中宵站起身来,走了几趟,道:“可命赵滋,让伊州准备使节,来年开春入京!”
富弼点头称是,又道:“西州那里并没有回复,又该如何处置?”
杜中宵道:“随他们去吧。只要进了伊州,铁路修到那里,西域其他势力均不在话下!”
富弼想了想,道:“节帅,西域除了伊州之外,还有黑汗国及割鹿、突骑师等诸多势力。如果我们只收伊州,其他势力可说不定会怎么想。”
杜中宵道:“随他们去想吧。我们不入西域,不知那里到底什么情况,猜来猜去,又能猜出什么事情来?听人说,那里地方数千里,只有少数几个势力有城,人口极少。又有人说,各城地方广大,人口众多,极是繁华。不看一看,知道哪个说的是真的?吩咐赵滋,凡是有想到中原朝贡的人,尽皆接纳。”
富弼点头称是。他到了胜州,一心想着做出大事,不负这一任。现在看来,契丹内战,党项紧守城门,
开拓的地方只能在西域。从胜州到河州,河州再到居延县,地方广大,虽然通了铁路,火车跑起来也极是不便。由于这一线人口太少,运输的多是军事物资,误不了事,只是浪费了些。
杜中宵想了想,又道:“吩咐赵滋,派人搞清到伊州去的路途。铁路一到居延县,马不停蹄,便就向伊州修去。不管伊州那里的人怎么想,铁路一定要修过去!”
富弼称是。商量了些其他事务,便就急匆匆地离去。
杜中宵到门口,看着北方的群山,心中的主意慢慢定了下来。河曲路到现在,契丹和党项一时都没有借口,想对外扩张,只能是远在数千里外的西域了。有了铁路,跟以前不同,只要沿路能修铁路,便就可以一路修过去。一直修到河中,甚至修到欧洲去。
这个时候,欧洲的东罗马帝国尚在,盘踞君士坦丁堡。如果能跟君士坦丁堡接上,避免了中间的波斯垄断商路,一切就都是值得的。一条铁路,绕过中间的各大势力,太划得来了。
赵滋坐在案几后,一边吃着梨子,一边看手中公文。居延这里除了这一座城,周围漫天黄沙,只有几座村子分布在居延海周围。赵滋带一万余人住在这里,除了偶尔到外面打猎,就是在案几后看公文。
一个士卒进来,交给赵滋一封文书,口中道:“将军,节帅来信。”
赵滋把手中的梨子放下,随手拿过公文来,打开来看。见是让自己紧守居延城,窥伺伊州,不由口中道:“节帅说的容易,紧守居延,窥伺伊州,以图西域。这个鬼地方,最近的城也在两千里之外,怎么个紧守法?唉,但愿明年铁路快些修到这边,许多事情便就容易许多。”
把公文随手扔在一边,想想又不对,重新拿起来,对一边的卫士道:“收起来,收起来!”
说完,拿起梨子,有一口没一口地咬着,一边想着心事。
居延这里,因为是一条内流河在此处形成湖,周围全是沙漠,再无人家。向南两千里外,是甘州和肃州,向西两千里外,是伊州。向东两千里,则是河州。至于向北是一千里还是两千里,有什么地方,赵滋还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处苦寒之地,不是地理重要,哪个肯在这里驻扎?
吃完梨子,赵滋起身,出了自己帅帐。外面风光旖旎,路两边是漂亮的大树,天上白云如团,让人心旷神怡。可只要出了城,走不多远,就会看见黄沙。
看了会风景,赵滋叹了口气,重要回到自己的案几旁,坐下想心事。一直没有下雪,到河州的道路还通畅,不过现在早晚温差大,经验不足的,就容易被冻死在路上。需要的物资早已经备下了,现在是几天一趟到河州的人群。除了送消息,还运些稀缺的货物。
拿起公文看了两眼,赵滋一把摔在案上,觉得浑身不自在。想了想,实在无事,赵滋道:“唤几个善于骑马射猎的人来,随我出城打猎!直娘贼,再过些日子,连猎也打不成了!”
几个士卒称是,快步出厅,喊随赵滋出去打猎的人。
党项人走的时候,把这一带垦荒种地的人全部带走了,只留下一座空城。赵滋人来,全部都是自己的兵马,连个本地的人都不见。在这里住上几个月,只觉空虚寂寞。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快步过来,向赵滋行礼道:“将军,伊州来了使节,正在外面求见!”
赵滋有些不耐烦,道:“什么鸟使节,这个时候到我们这里来!”
本想让使节先待着,自己打猎归来再与他交谈。想想不妥,只好收了弓马,快步回到帅帐。
(身体还是不舒服,再请一天假吧,读者见谅莫怪。)
第120章 坐山观虎斗
陈希志进了帅帐,向赵滋行礼。赵滋回礼,让陈希志落座。
吩咐上了茶,赵滋道:“使节此来,不知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再过些日子,路就该封了。”
陈希志道:“伊州城主决定年后去京城朝贡,为免意外,让小的到城里暂住。将军,朝廷大军驻在这里,西域诸国怎能没有想法?”
赵滋道:“什么样的想法?伊州之主,是如何想的?”
陈希志摇了摇头:“城主未入中原,不知中原什么样子,又能够怎么想?无非是过一天是一天,等到将军帅大军到城下,拱手而降罢了。此番让我到这里,便是这个意思。”
赵滋摇了摇头,没什么跟陈希志讲。自己带兵驻居延,来年是南下攻甘州和肃州,还是攻西域,并没有准信。倒是伊州听说这里过万宋军,自己吓自己,几个月来是战是和,争战不休。
送了陈希志去休息,赵滋带了亲兵,自去野外狩猎。数日之后,杜中宵的军令到了居延,赵滋才知道河曲路已经决定,全力进军西域,抛下甘州和肃州先不管。
伊州城主陈希明站在城头,看着漫天黄沙,对身边的人道:“已经一个月没有客商到来,想来到中原的路已经封了。不管好坏,又安稳渡过一个年头,实在可喜的很。”
彭连道:“将军,宋军大军在黑水城。若是补给充足,数千兵马来攻伊州,如何阻挡?”
陈希明摇了摇头:“挡?用什么挡?不说两国差距之大,就只说两地的兵马,黑水城随随便便就可以派出近万人,我们全部兵马算上,只有区区一千余人。一千余人对万人,这种仗怎么打?”
彭连道:“话虽如此,可总不能不放一枪,城池拱手让人吧!”
陈希明摇头:“人力有时而尽,没有办法的事,就不要去费脑子了。明年初春,通了路途,我便带人亲自去京城。只愿天子明鉴,留我们一条善路。”
彭连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高昌回鹘也是大国,但进攻伊州,最多只有几千人,过万人的军队他们凑起来就非常困难。而且对高昌回鹘来说,由于缺少后方,即使派了军队,也没有后续的粮草,守起来并不困难。宋军可是不同,居延虽然离此一千余里,后方物资充足,派来的兵马无法阻挡。
陈希明本来还想以武力阻挡宋军,等陈希亮介绍了宋军情况,说了铁路即将修到黑水城后,便就熄了这想法。铁路一到黑水城,由那里进西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然修到那里做什么。有铁路支撑,中原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数万大军在那里,伊州用什么来挡宋军的进攻?
挡不了,那就享受好了。陈希明已经决定,来年亲自带人到京城朝贡,两国将来的关系,就看中原皇帝怎么想。如果宋军要修铁路到这里,那也只能由他们去。
抖了抖身上的貂氅,陈希明问彭连:“高昌那里怎么样了?到中原不通,正是他们出力的时候。如果突然派大军来,我们难以抵挡。”
彭连摇头:“没有消息。鬼谷口避风驿一直派得有人,除了十日前一支商队,再无人迹。我找高昌的人打听过了,由于龟兹战败,高昌兵力聚于焉耆,并无多余兵力进攻我们。”
陈希明点了点头:“如此最好。高昌和黑汗斗个不休,我们自与宋朝讨论他们入不入西域。”
说完,转身高声道:“走,回去饮酒!今天晚上烤一只羊,我们自己先快活!”
众人一起欢呼,随在陈希明的身后,涌进城去。不管明天如何,今朝有酒今朝醉。
胜州官衙,杜中宵、富弼、张昇以及李复圭、田京和张岊围着一张大桌,看着上面的沙盘。几个年轻的参谋,紧张地把手中的红旗、蓝旗插在上面。
杜中宵手拿一根长杆,指着儒州城道:“此城位于山外,一旦失守,耶律洪基大军就必须退回到山南去,以石门关、居庸关等地来守。据前方来的消息,耶律洪基已带大军到昌平,死守儒州。而耶律重元则带大军到了奉圣州,双方以儒州为阵地,攻伐不止。”
富弼道:“听闻,契丹在儒州布置了大炮一百余门,位置更高,架得又好,重元攻击不力。如果时间久了,重元攻儒州不下的话,耶律洪基带大军翻过山,战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杜中宵点头:“有了炮跟没有炮,作战是完全不同的。契丹人用的是我们的旧炮,新炮军中一直没有遗失,他也的工艺也制不出来。旧炮虽然差,威力却不能小觑。”
张岊看着沙盘,皱着眉头道:“幽州虽然重要,却易守难攻。耶律重元进攻的方向,只有儒州一地而已。既是如此,何不换个地方,比如去攻上京?”
杜中宵摇头:“上京虽然繁华,驻的兵马也多,却是游牧驻扎之地。耶律仁先入上京之后,派兵扫平四周,各族无不畏服。耶律重元进攻上京,则费的兵力多,而且抓不住仁先主力。此时耶律洪基在后方调集重兵攻西京,无非换一个样子,还是跟现在差不多。”
说到这里,杜中宵指着桌上的沙盘道:“契丹虽大,现在却分别集中在云州和幽州。其他地方大多自保,并不是十分紧要之地。洪基在儒州城上设炮,重元攻起来十分吃力,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当是旷日持久之战才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一仗打得越久越好。”
富弼点了点头,道:“契丹内战,外事没有精力参与。朝廷的命令,是我们尽量不刺激,让他们自己打个你死我活!当然,如果契丹守将放肆,就应该迎头痛击!”
众人称是,一起看着参谋把整个战场摆好,把各方的旗子插上。
儒州恰好位于山前,是大同府进攻幽州的必经之地,虽然属于大同府,耶律洪基却提早派人占住了那里。现在他统大军在山后的昌平,支撑儒州抵挡耶律重元的进攻,布置相对合理。
这一战没有多少道理可讲,从大同府到幽州的道路,南边的都是宋地,只有这一条路。耶律重元只好硬着头皮,把手下的大军派到那里,跟洪基大军死战。
众人看着沙盘的布置,都觉得头痛。其他路线都被堵死,只有这么一条路,这仗打着可不容易。
杜中宵坐下,对众人道:“北边的路已经封了,帅府少了许多事情。今日诸位就在这里,仔细研判一下契丹双方的战事。到了晚上帅府备酒,我们把酒言欢!”
第121章 派人探望
看着窗外的雪花,杜中宵道:“好一场雪!这是今年的第二场雪,下过了,明年无忧。”
陈希亮道:“节帅,此地的雪其实不大,不过气候太冷,下来便就多日不化,看着好看而已。”
杜中宵摇头:“签判,话不是如此说。胜州这里地处极北之地,雨雪不多,土地贫瘠。我们到了这里之后,雨水充足,又连下两场雪,不是上天恩赐?”
陈希亮点头称是,与其他人一起笑着饮酒。
杜中宵摇头,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乱七八糟想着心事。
今年闰七月,气候来得早,现在只是十二月上旬,已经到了最冷的时候。关外的冬天实在难熬,杜中宵曾做过知火山军,也对胜州寒冷的天气发愁。因为太过寒冷,好似一切都冻住了一样,除了火车站的火车,这里的一切都好似静止了。杜中宵一个人在胜州,对这种环境极是不耐。
今天下雪,杜中宵带了州衙里的几个官僚,到官酒楼来饮酒。什么上天恩赐这种话,不过是杜中宵安慰自己。心中真正的话,是这日子太无聊了,实在想有点事情做一做。
饮了一会酒,文同道:“节帅,下官有一同道,善画獐猿,名为易元吉。其人惟擅此技,不善为诗文,没有功名。前些日子来信一封,说有意到河曲路这新拓之地走一走,长其见识。”
杜中宵指着窗外的雪道:“他若受得了这苦寒,来了我们自然欢迎。”
文同摇头:“节帅误会,易兄要来,也是要到年后了。虽然现在有火车,出行一趟也不容易。”
杜中宵想了想,道:“好,年后来也欢迎。自然们占河曲路,这一年到处安排人手,不知不觉间就忙了一年。来年不会如此了,要好好做些事情。他来了,正好可以安排画匠,多画些小人书卖出去。”
文同点头。河曲路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就是小人书了,除了最早杜中宵安排的那一本,后来又出版了几本,正好把河曲路战事画了一遍。这是文人作画的余兴节目,并不误了他们正事。
这个年代,画家的地位并不高,在城市里单靠这一项技艺,生活并不宽裕。易元吉这些人,因为需要经常外出采风游览,日子过得比较拮据。杜中宵为一路之帅,手头宽绰,只要有人来,报酬吸引人。
说起此事,杜中宵道:“来年正经的事情少,本地的百姓又不多,你们手头的正经事不多。似文同这般,愿意吸引人到这里讨生活的,是好事。我估摸着,等到春天,要做许多事情。不管是琴棋书画,只要真有本事,到了这里,过上舒适生活是不难的。诸位若是有相熟的人,可以介绍来此地。”
几人一起应诺。在杜中宵手下,他们的地位不高,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地位可就不低了。这一任幕职官做完,签判陈希亮可为知州,其他人也多可以做通判之类。文坛上,谁不认识几个擅长书画的人?如杜中宵这般,除了做官,其他本领一切皆无的人,实在并不多见。
饮了一杯酒,杜中宵道:“胜州这里,说起来城中有数千户人家,其实平常百姓占几分?说句难听点的话,现在城中的百姓,一大半都是为衙门做事,于普通城市来说甚不寻常。转过年来,要想办法吸引内地的人过来,把市面繁荣起来。百姓们做得好了,就可以把衙门撤掉,清点市面。”
录事参军戴庄道:“节帅说得有道理。不过,这里新辟之地,地又严寒,急切间只怕没有人来。”
杜中宵道:“只要有钱赚,还怕没有人来?我看来年,可以拿出几万贯钱出来,吸引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