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24章

作者:安化军

  除了河曲路经略司和胜州的公使钱外,杜中宵作为节度使高官,还有专属于自己节度使的一份公使钱。按照常例,这份公使钱,应该入杜中宵的腰包,是节度使的福利之一。杜中宵不缺这个钱,能剩下就存起来,该花就花,不能委屈了自己,也不能委屈了属下。陶十七是跟在自己身边的旧人,因为自己公务缠身,杜中宵便让李复圭和戴庄两人轮流招待,招待费从公使钱里出。

  这处羊毛纺织产业属于经略司和胜州共同所有,赚的钱两者均分。当然,经略使例兼本路首州的知州,上司是同一个人,分的不必那么清楚。李复圭和戴庄了解了火山军的羊毛产业之后,都对这里寄予了厚望,对陶十七格外客气。眼看到了安装的尾声,两人一起陪在这里。

  光靠朝廷拨来的钱粮,可过不上好日子。以前的边路帅臣,都会各出奇招,增产创收。以前多是利用权势和手下人力,进行各种贸易,宋朝称为回易。贪财的大部入自己腰包,不贪财的,则作为军中的福利,给属下额外的赏赐,改善军的生活。

  杜中宵显然不是个贪财的人,帅司产业,对军中是一个大进项。火山军的羊毛产业,现在每年有过十万贯的收入,官府这方面的商税就过万贯。那里都是手工小作坊,胜州引入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一年又该赚多少钱?有了这些钱,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三人带了随从,出了新建的羊毛工厂,向数里外的胜州城而去。工厂不建在城里,是因为羊毛产业有一定的污染,处理不好,气味难闻。这里刚好有一处小湖泊,便从胜州那里挖了一条小运河来,通到湖泊。羊毛洗涤之后的废水排入湖泊,沉淀之后,再通过排水沟排回黄河。有工厂在这里,这个小湖泊今后就此废了。不过这个年代,一处周边无人的小湖泊,又有哪个在意。

  一路上,李复圭和戴庄一口一个待诏,对陶十七极是客气,称呼又有些滑稽。陶十七是伎术官,升到使臣后,一部分使职专属他们,与武职体系分开。大部分伎术官使用的使职,属于东班,西班则是武职专属。由于这些使职多是酒坊、

  酒库、毡毯之类,既跟陶十七这些人员的本职工作不符,也不雅观,只有弓箭库、军器库少数几个使名稍微沾点边。朝廷有意为他们新增一些使职,真正成为一个序列。许多人都提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名字出来,如火炮使、火枪使诸如此类,与弓箭、军器等成一个体系。

  伎术官以前地位低下,没有什么惯用的尊称,常称待诏,是翰林院官员最常用的一个称呼。问题是这称呼现在用得太滥了,市面上画画的称待诏,碾玉的称待诏,就连理发的都称待诏。称陶十七待诏,确实是尊称,但一旦跟民间称呼联系起来,就让人哭笑不得。

  李复圭和戴庄对陶十七没有合适的称呼,只能够如此。以陶十七跟杜中宵的关系,他们借几个胆子也不敢亏待陶十七,更不要说,现在还求着陶十七办事呢。

  进了城,李复圭道:“城西商场旁边,有一家官酒楼,胜州城里首屈一指。我们在那里选了一个阁子,定了一桌酒宴,待招莫要嫌弃。”

  陶十七道:“这如何使得?我到这里,只是公事,如此客气,倒有些不安了。”

  戴庄道:“不说待诏是节帅旧人,就单以公事来论,你把那处工厂帮着我们建起来,一年不知赚多少钱财。这且不说,有了这工厂,周边的牧户可以到这里卖羊毛,于百姓大有益处。我们请些酒饭,正是理所应当。今夜城中还有几位官员,待诏一起认识一下。”

  一边说着,到了商场旁边的官酒楼,早有小厮领着,到了定好的阁子那里。

  签判陈希亮、推官文同、司理参军张唐英早早已经等在这里,与陶十七相互见礼。

  这几位幕曹官,全是进士出身,若在以前,怎么可能会对一个伎术官如此客气。陶十七是随在杜中宵身边多年的人,再加上这两年工业发展,伎术官的地位提高,大家才聚在一起请陶十七的酒。

  没有这个由头,这些幕曹官想用公使钱到这处最豪华的酒楼饮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不用公使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又有几个人舍得?

  各自落座,小厮上了酒菜,李复圭领着饮了几巡酒。

  酒过三巡,话题便就到了正在建的羊毛工厂上。陈希亮道:“待诏,我听说新建的羊毛工厂,是用蒸汽机来纺纱织布,用人绝少,产的又多,不知是不是这样一回事?”

  陶十七笑着道:“签判,蒸汽机只是提供动力,如何能够纺纱织布?纺纱织布有别的人机器,蒸汽机只是带他们的。不过比以往的人力来做,用人是少了许多,那是不错。用机器纺纱织布,用的人少了倒在其次,最关键的是产量多了,而且产出的布均一,这才是大家喜欢的理由。”

  文同道:“敢问待诏,这样用蒸汽机来织布,别的地方也有用的?”

  陶十七道:“那是自然。最早这种用蒸汽机的工厂,是开在京西路,用来织棉布的。不是如此,这几年棉布的价钱怎么降了这么多?知道此事,经略相公才吩咐人,重做了机器,在这里建处工厂。”

  众人一起点头:“原来如此。”

  这些人里,只有李复圭以前在京西路为官,知道怎么回事,其他人只是一知半解,不知究竟。蒸汽机的名字大家听得熟了,但到底能干什么,怎么使用,大多都说不清楚。

  又饮几杯酒,张唐英道:“若是工厂用了蒸汽机,难道以后羊毛织出来的布,会跟棉布那样便宜?”

  陶十七连连摇头:“自然不能。一是羊毛的价钱不是棉花可比,比棉花贵得太多了。再一个,羊毛纺纱织布比棉花难得太多,好多地方不能用机器。现在的工厂,用的人是织棉布的数倍之多,机器只是在几个比较容易做到的地方使用,比不了的。”

第84章 实在听不懂

  从酒楼出来,太阳西垂,凉风起来,竟然带了寒意。塞外的夏天,来得晚,去得却格外早。

  陶十七辞别了众人,带着随从,向城外而去。他住在工厂里,带着一众人安装机器。住在城里,太过不方便。等到把机器安装完成,还会留下人在这里,到秋天收了羊毛,一起调试。

  正行走间,突然旁边一个高声道:“那边是陶殿直吗?许多年不见!”

  陶十七回头一看,是多年前自己在唐龙镇认识的卖马小王子,穿着一身汉装,站在一家店前。

  口里应着,上前行礼,陶十七道:“小王子,你怎么也在胜州城里?”

  王普道:“殿直,莫再要称我小王子。我带在带着族人,在东胜那里落脚,建了个庄子,牧羊兼且种田。前些日子胜州城里租店铺,我运气绝好,租到了这处铺子,卖些酒食。殿直,当年你是随在经略相公身边的人,怎么相公再回唐龙镇时,却不见你?”

  陶十七笑道:“你也莫要再称我殿直,我现在铁监做事,人称我待诏。有了官身,哪里能跟从前一样,相公到哪里我随到哪里?在京西路的时候,我就被安置在铁监做了。”

  王普道:“天色尚早,待诏到我店里饮口茶,如何好站在店门前说话?”

  把陶十七让到店里,几个随从各自在外面找个位子坐了,王普和陶十七到小厅里坐下。上了茶,王普道:“待诏,不知现在做些什么事情?此次到胜州来所为何事?”

  陶十七道:“嗯——现在铁监做事,就是搞些新的机器,诸如此类——”

  王普听了笑道:“明白,明白,待诏做的这些事情,小的一无所知,说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陶十七笑笑,有些不好意思。王普说的得对,自己做的事情,跟他们说的再详细,他也未必知道是干什么。别说他一番人,就是城里的汉人,大部分也不理解自己做的事情。

  喝了口茶,陶十七道:“此次到胜州,是奉相公之命,送纺羊毛的机器来了。”

  王普听了一怔:“我也听说了中原运来机器,要在胜州开什么工厂,纺羊毛织呢布。原来机器是待诏运来的,着实是失敬。”

  陶十七有些自豪地道:“不但是我运来的,就是我带人制出来的。所以运来之后,还要我带人在那里安装。非要装得好了,才能离去,不然误了今年羊毛的季节。”

  王普听了,一时惊在那里,好一会才道:“原来待诏有如此本事,能制出机器来,着实厉害!不知这机器长什么个样子,有哪些好处呢?”

  陶十七想了一会,道:“机器的样子,就是机器的样子呗,难说长得像什么。至于好处,那可就多得数不清。第一条,用的人少,加工的羊毛却多,纺出来的纱多,织出来的布多。第二条,机器纺出来的纱、织出来的布,质量都极稳定。上一批什么样,下一批还是什么样,可跟人工纺的、织的不一样。仅仅这两条,就不得了了,胜州百姓就有了饮碗。”

  王普道:“以前在火山军我看过,那里的人纺纱织布,你家做这个,我家做那个,都极用心,而且做得又快。以前我们部落也织布制毡,万万是做不到那样子的。这些年,部落里没人再织布制毡了,都是把羊毛卖到火山军。胜州这里的工厂用机器做这些事,难道还会胜过火山军?”

  陶十七听了笑道:“火山军那里,如何能跟胜州的工厂比?等到这里的工厂开起来,火山军所有做这产业的民户加起来,也比不过这里!工力做事,怎么能跟机器相比!”

  王普给陶十七倒上茶,道:“听待诏这么说,以后岂不是会缺羊毛?产多少羊毛,工厂里都能够收掉?火山军那里,虽然做得好,但远处的羊毛卖到那里,就没什么意思了。”

  陶十七点头:“那是自然。以后整个河曲路的羊毛,都未必够胜州这里使用。周边放牧的,也可以卖羊毛到这里。听经略话里的意思,以后只要铁路通到的地方,多少羊毛都可以卖到这里来。”

  一个技术比较原始的工厂,实际无法吸收数千里之内的羊毛产量,特别是河曲路周围有好几个全世界数得着的大草原。但问题是,这里的人口太少了,空有草原,却无足够的绵羊。很多地方,都是千里之内几千人口,大片的土地荒无人烟。

  这里有放牧的优良地理条件,却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几十年就面临一次巨大动荡。晚唐五代中原战乱不断,周边的游牧民族纷纷内迁,参与角逐。中原稳定下来之后,在契丹和宋朝的驱逐下,又大量地向远处迁徙。党项崛起之后,再一次受到驱逐,出现了大量千里无人烟的地区。

  庄浪部数千帐,就已经是几千里内最大的部族势力,为地方豪族。如果在中原内地,这点人口只是一个不大的县,在后世只能算一个较大的村子。河曲路及周边局势,其实是空有大量资源而没有开发。

  胜州城一地,来的营田厢军和百姓,工商业发展起来,足以把铁路沿线的所有资源吸光。

  王普听着陶十七介绍将来的羊毛工厂,就像听人讲神话一般,想象不出世上竟然还有这种事情。

  到了最后,对陶十七道:“我租了这处铺子,在这里开一家食肆,以为从此有了赚钱的生意。可听待诏一说,以后羊毛工厂那里有多少收多少,价钱还好,是另一条生钱的路子。回家放羊,收了羊毛卖给工厂,说不定比这里食肆赚的钱还多。”

  陶十七道:“若是一般的食肆,只怕是如此。你这里不同,铺面在最热闹的地方,每天来往的行人人山人海,赚的钱可就不说不好了。”

  王普连连点头:“待诏说的极是。不瞒你说,我长这么大,家里祖上传下来是部族首领,以前见过的钱,还没有这几天赚的多。唉,以前只知道辛辛苦放牧牛羊,一日三餐裹腹,便是求不来的日子。直到数年之前,知道了还能够到宋境卖马,是生财的门路。第一次卖马回来,只有几十贯纯利钱,我揣在自己身上,晚上睡觉都是睁着眼睛。一路上既怕人偷抢,又一直在盘算着为族里买什么东西,那种感觉,又是担惊受怕,又是喜悦无限,一辈子也忘不了。想那个时候得了钱,买什么呢?就只敢想买些粮食,买些盐巴,喝两口酒,再好的东西想也不敢想了。与现在比起来,真真是两个世界!”

  陶十七大笑:“员外也是自小苦过的人,现在虽然发达了,还是知道节俭,非他人可比。”

  其实王普怎么说也是首领,他过日子都是如此,其他一般族里百姓是如何就可想而知。

  看看天色不早,陶十七站起身道:“我该回去了。以后得闲,再来找员外说话。”

  王普急忙起身,送陶十七出了门,拱手道:“下次待诏来,请你饮酒。我这店里菜色虽然不如对面官酒楼精致,却有自己的特色,待诏来尝一尝。”

  陶十七拱手谢过,带着随从,踏着月色摇摇摆摆出了胜州城。

第85章 大比武

  张岊快步进入杜中宵官厅,叉手唱诺。

  杜中宵道:“枢密院让你一个月后带一千兵入京,公文可曾看过了?”

  张岊道:“回节帅,末将已经看过了。正是因为此事,末将才来见节帅。节帅,末将与其他从随州来的将领不同,入军中不过数月,真正指挥作战,特别是与禁军较技,只怕丢了河曲路兵马的脸面。”

  杜中宵笑道:“河曲路兵马的脸面,是几次大战挣来的,怎么可能如此容易就丢了?此次进京京是输了,丢的是你自己的脸面。说起来,你入军中的时间,可比禁军将领整训的时候长得多了,怎么会担心不如他们?尽管去,发挥自己所学,真碰到不世出的名将,败了并不丢人。”

  张岊叹了一口气:“末将出身农家,后来从军,认字也不多。自归为节帅属下,着实用了心力学习新的东西。只是——又是读书认字,又要学各种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知识,着实有些惭愧。”

  杜中宵起身,来回走了几步,道:“你如此,其实禁军的将领也是如此。朝廷如此做,不是要让你们较量,而是要看一看,京城中的军校教出来手将领士卒,和河曲路的军校里教出来的将领士卒,到底有什么不同,以后可以取长补短。当然,既是较量,就有胜负,没有胜负之心是不行的。这样吧,士卒训练上你就不用费心了,我再另找人负责选汰。明日便就让杨文广回胜州,专门教你。”

  张岊听了大喜,叉手道:“谢过节帅!杨将军数次带兵作战,连番大胜,有他指点,就好办了!”

  杜中宵道:“将军,你现在要学的,是书本的知识。此次回京,除了两军演练,还要考试。从你之下,军中的各级军官,俱要按教材考试。士卒同样如此,不过他们考的内容不多,主要看军姿和阵列。双方演练胜负是一,考试成绩是二。两者合起来,百官才会做一个评判。”

  张岊面色有些发苦:“末将难的,就是以前识字不多,书本上的知识学起来分外吃力。”

  杜中宵正色道:“你这样想就是不对的。军中教材当初编的时候,就因为将领士卒识字不多,尽量浅显易懂。如果连军中的教材都读不明白,将来朝廷新编教材,用的多是馆阁官员,那就更难。军中的将领,从最初开始演练,不识字的人很多,还不是一点一点学会了?杨文广来,只是哪些知识重要,哪些知识相对不重要,帮你理出个头绪来。但学习,还是要看你自己。”

  张岊听了,额头上不由冒出汗来。杜中宵说的是实情,但此事也不能怪张岊,现在军校里的主要内容是训练士卒,就连各级军官,也都是在练士卒的内容,真正的高级内容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张岊主要是靠自学,向在军校的各级教员请教,学习进度自然不可能快了。再者说,河曲路原来的各级将领,在京西路演练学习了数年,哪里是他几个月可以比的。

  杜中宵道:“不过,此事你也不必过于担心,京城的禁军将领也是如此,跟你一样。真正考试可能比你强的,反而是那些落第的举人。他们与士卒训练为辅,学这些教材为主,而且人数又多,考得比你们这些军中的人好不稀奇。军中考试不是考进士,考得好只是一部分,真正如何还是要看在军中带兵打仗的本事。杨文广来了,一方面帮你把要学的知识理出个头绪来,另一方面教你如何演练,如何带兵。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的少,演练更是没有。将领只学书本是不行的,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演练真正理解掌握,才是根本。此次回京重要,但也没有想的那么重要,你只尽心就足够了。”

  张岊叉手称是。

  虽然京城的军校是由河曲路去的将领主持,教官多是河曲路抽调的将领和老兵,但在位于京城,必然受到其他官员的影响。特别是枢密院,直接干涉军校事务,不可能依着几位提举的意思来。与河曲路的军校比起来,必然有很多地方不同。这种不同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难说得很。

  所谓旁观者清,以前营田厢军的演练方法,不一定全是对的。位于旁观者的位置,可以指出许多不足,找到更好的方法,换一种不同的形式。不说他们,河曲路自己这里,就改了许许多多的内容。

  但哪些是真正有用的,哪里是不当的修改,没有人说得清。这种事情,一牵扯到理论,那就掰扯不清楚了。要讲打嘴仗,河曲路的将领,怎么可能是朝廷官员的对手?打仗看胜负,最后便是用这么一个办法。直接比一比。三个月结束,各自选一千士卒及相应军官,到京城演练。

  参与此次演武的,要求不能用原河曲路人员,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卒都是后来整训的。河曲路便选了张岊带队。除了他也没有别的人,杨文广和赵滋都被认为是宿将,没人和他们比。

  杜中宵上书反对,认为这样非常不合理。军官的培训其实没有正式开始,现在演武,对检验军官素质作用不大。朝廷没人理会,合理不合理,先比一次再说。不如此做,大官们心中实在没有底气。

  见张岊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杜中宵笑道:“将军,莫要把此事看得过重。朝廷要进行演武,无非是对现在军校教的效果凡中没底,非要看看才能放心。士卒训练三个月,比较一番是可以的,这些时间足够了。将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数年时间,根本学不完全。京城回来,选汰士卒,将领才真正开始进入学习统兵作战的时候。那时只要用心,以后再去比过就是。”

  张岊沉默一会,突然道:“节帅,你是认定此次入京我会输?”

  杜中宵摇头:“不是我认定你会输,而是不管怎么算,我们输的面大一些。”

  张岊道:“节帅如何这样认为?”

  杜中宵道:“京城数十万禁军都是从天下选汰而来,论兵员素质,可不是我们可比的。如果只是按士卒训练,他们练出来的兵,应该强于我们才是。而且禁军一向号令严明,上四军,可不是其他不在京禁军可比。我们练得苦,只怕他们练得更苦。单比士卒,我们赢的机会着实不多。”

  张岊沉默一会,才点头:“节帅说的实情。”

  杜中宵又道:“此次入京你要想赢,一个办法是考过别人,你自己也知道难。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演练时,取得让人无话可说的胜利。军队是打仗的,士卒再是军纪严明,将领考得再好,仗打不过就是不行。对于我来说,其他两项都不理要,只要两军对战时,你带军打胜了,就足够好!”

  张岊叉手:“末将领命!”

  “杨文广来了,最重要的就是教你如此带军作战,如何在演练中取胜。当然,能学到知识,把基础打牢,那就更好。记住,京城禁军也会这样做,那里还有窦舜卿呢,莫要大意!”

第86章 逝者已矣

  张岊举酒,对杨文广道:“将军饮酒。”

  放下酒杯,张岊又指着桌上的一盆肉道:“将军请用菜。”

  吃过了肉,张岊还要说话,杨文广抬手止住:“我们分属同僚,你如此客气,我如何待得下去!”

  张岊叹了口气:“有什么办法?现在军中方面大将,你和赵将军都是从随州就跟在节帅身边,到了河曲路又连立大功,实至名归。我年后才来,侥幸做到这个位子。偏偏这次入京演练,又选了我,心中着实忐忑。一切顺利还罢了,若是一个闪失,被人打得败了,损了节帅威名,回来如何交待?”

  杨文广道:“节帅不是计较这种事情的人。只要你尽力,不管结果如何,节帅不会怪罪的。”

  “纵然节帅不怪罪,丢了河曲路大军的脸色,我也担待不起。河曲路连番大胜,数十年来没有哪支军队可比。此番输了,岂不让人小看?”

  杨文广看着张岊,过了好一会,才道:“说实话,此番入京城,若只是比兵员阵列,我们十之八九输了。禁军精兵都是从天下精挑细选而来,哪个能跟他们比?仅是军姿队列,不过严加训练而已,他们只要知道上诀窍,并没有多难。此次入京,要想取胜,还是从双方实战演练想办法。朝廷约定,此次的将领和士卒都不用河曲路旧人,都是学这几个月而已。将军入河曲,到底是曾经在屈野河一战实战带兵,见过真正战阵的。剩下的约一个月时间,我们就在这上面下功夫,将军用心就是。”

  张岊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依旧忐忑,却不好再说什么,只是与杨文广饮酒吃肉。

  此次入京,意义重大,虽然杜中宵没说什么,张岊心中明白。两军的表现,直接反映出了河曲路军校和京城军校的区别,影响后续朝廷安排。两军的胜负,关系到杜中宵的脸面。杜中宵不再需要这些东西给自己增光,河曲路的军队可不同。表现得差了,会让人以为前面的胜绩全是运气,让人小瞧。

  不知不觉进入闰七月,白露凝霜,秋天突然一下子就来了。

  这一日杜中宵正在书房闲坐,签判陈希亮急急进来,递上一封公文道:“节帅,随州公文。”

  杜中宵不明所以,接过公文展开,看完轻轻放在书桌上。过了好一会问陈希亮:“人已经到了吗?”

  陈希亮道:“回节帅,已到火山军。下官已派公人,到火山军前去迎接。”

  杜中宵站起身来,看着窗外,道:“已经快要一年时间了,没想到,最后是这个结果。你用我印信吩咐赵滋,与他部所属当年与刘淮相熟的人都回胜州,一起去见一见吧。”

  陈希亮应诺,见杜中宵没其他吩咐,转身告辞离去。

  刘淮去世之后,杜中宵上报朝廷,到他老家找寻族人,迎刘淮尸骨回去,以承其兵。地方官府找了几个月,没有任何音讯,刘淮一脉早已经断绝。没有人迎尸骨回去,只能暂存于唐龙镇,实在没办法,最后可能就安葬于异国他乡了。杜中宵甚至让人找合适的道士,准备建座小庙,在唐龙镇安葬刘淮。

  消息传到随州,知州李绚不死心,最后脑筋动到了曾经跟刘淮相过亲的范贤身上。去年刘淮去世之后,杜中宵曾经托李绚,给一笔钱,让范贤择良人而嫁。不久之后,范贤就出嫁了,不久前生子。

  李绚怎么跟范贤说的,杜中宵不知道,这种事情也没有办法细说。最终的结果,是范贤和丈夫同意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名义上过继给刘淮,把他的尸骨迎回随州。随州的公人带着公文跟范贤夫妇一起,已经到了火山军,让杜中宵帮忙。

  河曲路打了这么多仗,前线阵亡的最高级将领依然是刘淮,有特殊的意义。营田厢军北来,一切都过于匆忙,对于前线的情报一无所知。内乱突起,如果不是刘淮带人守住城门,唐龙镇可能就到了耶律重元手中,那样就一切不同了。刘淮带人守住了唐龙镇,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后边的战事,营田厢军才可以从容不迫,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打了这么多仗,最危急的依然是唐龙镇一战。

  刘淮战殁,杜中宵想给他应得的礼遇,却没想到这么复杂。没办法,营田厢军的主力是中原的拉纤厢军,他们本就是处于社会的底层,本是边缘人。刘淮还记得他老家在哪里,许多人连老家都不知道,许多少人是糊里糊涂长大,连父母都不知道。当他们立功受赏,想回去光宗耀祖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家门。

  李绚迎刘淮回随州,并不是多事。以刘淮的身份,得到的封赏,埋葬地可以立庙建祠,朝廷每年有专款拨付的。对于地方来说,这样一座英烈祠,也是地方脸面,地方官当然要争取。用后世的话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在随州,是知州的德政。

  不过让范贤的第一个儿子过继给刘淮,杜中宵觉得很别扭。两人只是相亲见了一面,刘淮接着就坐上火车,到河曲路打仗了。对于两人来说,对方只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没必要强行联系到一起。依着杜中宵的想法,即使让刘淮安葬在随州,也不必如此,那本就是他生活的地方,地方祭祀就是。不过朝廷不这样想,没有这样的由头,刘淮只能在唐龙镇立庙安葬。

  叹了口气,杜中宵走出书房,看着院里的树叶已经泛黄,落叶在风中飞舞,心中滋味难言。

  五天之后,杜中宵带着杨文广、赵滋等一众随州来的旧将,站在城门前,看着范贤跟随州来的公人一起,扶着刘淮的灵柩,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与刘淮一起南去的,还有三副家中无人的灵柩,附刘淮庙中祭祀。营田厢军连番大战,虽然多次大胜,死的人其实不多。但这不多的人里,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孤身一人在世,无人为他们料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