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08章

作者:安化军

  庄浪埋保随着士卒进了官厅,见里面坐着两位官员。上位坐着的一位四五十岁年纪,两络黑髯,下位坐着的二三十岁,面白无须,一时不知该怎么称呼。

  犹豫一会,拱手道:“黑山监军司刺史庄浪埋保,来见杜经略。”

  杜中宵起身:“在下杜中宵,河曲路经略使。这位是河东路经略使韩相公,刺史前来见过。”

  庄浪埋保没想到韩琦也在这里,急忙拱手行礼:“拜见韩相公。”

  韩琦道:“刺史不必多礼,请坐。”

  在客位落座,韩琦道:“刺史一路辛苦。后衙备了酒筵,今夜为刺史接风!自今归顺朝廷,有什么事但讲无妨。不管是刺史自己的事,还是部族的事,朝廷一力为你做主!”

  庄浪埋保忙道不敢,道:“今日午时,我已献兀刺海城——”

  韩琦摆手:“刺史既已离开那里,就不必费心思了,自有杨文广和城中将领处置。刺史且安心歇息些日子,多想想以后。有什么要朝廷帮忙的,多与我讲就好了。”

  庄浪埋保见韩琦不想讲兀刺海城,也就住口不说。看来宋军眼里,兀刺海城不怎么重要,反而自己这位刺史,在他们眼里重要得多。

  客套几句,杜中宵道:“天色不早,我们到后衙饮几杯酒,如何?”

  庄浪埋保谢过,与杜中宵和韩琦一起,到了后衙。

  院里掌了灯,一株大杨树下摆好了酒筵。这本是杜中宵和韩琦今夜用的,庄浪埋保来了,便为他接风。这个季节本地没什么青菜,无非是煮的、炒的、炸的肉,惟有一只烤鸭是本地难见的。倒是桌上摆的水果,如柑桔、梨子之类,显得尤为珍贵。

  众人落座,士卒倒了酒,杜中宵道:“未登第前,我家里蒸酒为生。这几瓶酒,是家里前些日子特意托人带来,是我当年亲自蒸出来藏到现在的酒。酒是陈的香,刺史尝一尝。”

  庄浪埋保道:“这两年,兴庆府里也有白酒卖,只是酒是陈的香这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经略是酿酒的行家,既是如此说,今夜就见识了。”

  十三郎道:“经略岂止是酿酒的行家,蒸酒的法子都是经略创出来的。党项偏远,不知酒是陈的香不足为奇。不瞒刺史,这几瓶酒,拿到京城里面卖,百两银子也卖的。”

  庄浪埋保吃了一惊:“不想此物如此珍贵,谢过经略。”

  酒是前些日子家里知道又打了胜仗,韩月娘特意让人带来的。本来是招待韩琦,庄浪埋保刚好赶得巧。十三郎更巧,他熟知杜家的事,知道这酒难得,自己都难得喝上一回。

  韩琦举杯,道:“庄浪刺史今日归顺朝廷,以后同殿为臣,且满饮此杯!”

  饮了酒,庄浪埋保只觉得绵软醇厚,留有余香,下肚之后觉得浑身发热。与党项卖的白酒相比,不那么呛喉,多了香气,但却少了一口下肚如炭火滚过一样的爽快。

  十三郎一杯下肚,闭上眼睛,陶醉在那醇存的味道里。自到西北,好久没有喝过杜家出的这种真正好酒了。军中有官酒,多是京城运来,什么羊羔之类,当作补药,反失了酒的醇正香味。

  杜中宵道:“刺史用些菜。现在初春,万物刚刚苏醒,没什么好物。等过上几个月,能够种出菜来了,那才是丰盛。这一只肥鸭,是今日亲兵从附近射来,炉里烤得火候刚刚好,刺史尝一尝。”

  庄浪埋保看那鸭子切下来的肉泛着油光,里面的肉肥嫩,是自己所没有见过的。旁边放着葱断,还有一碟酱,不知怎么吃法。自己客人,几人都等着自己先动,不管许多,夹了一块肉起来。

  鸭肉甫一入口,先就一股香气冲上鼻子,脆嫩的鸭皮香美无比,舌头都快要化掉。

  庄浪埋保何曾吃过这种精细食物?几口咽下去,赞道:“果然是中原美食,北地绝难见到。我活了几十年,第一次吃到此等好物,酥嫩香滑,好!好!”

  十三郎道:“这鸭子有些腻,刺史吃两块葱段,能够解腻。”

  说完,示范着平起忽段,蘸了酱,放到嘴里。

  庄浪埋保学着,吃了蘸酱的葱,只觉一阵香甜入口,果然是不一样的感觉。

  杜中宵和韩琦相视微笑。今夜太过仓促,没有什么珍贵食物,不过对于庄浪埋保来说,已经是从未见过的美味。党项本就落后,元昊立国后,又故意提倡胡风,饮食还退化了。庄浪部族在黑山北,在党项也是偏远地区,庄浪埋保确实吃得比较粗劣。

  饮了几杯酒,庄浪埋保尝了桌上的食物,觉得自己献城是明智之举。哪怕是普通的人,这里做出来的都比自己以前吃的不知好了多少。简简单单的肉块,这里拿面裹了,油里炸过,也是香酥可口,没有丝毫异味。哪像从前,只知道白水煮肉,蘸些盐巴,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真像杜中宵跟庄浪师道说的一样,将来这里可以随便买中原货物,那是什么日子?

第38章 兵临渡口

  官衙内除官厅外,大多被僻为新的指挥所,就连附近的一部分民房都被征用。

  杜中宵、韩琦和十三郎站在地图前,研究着附近的形势。

  自此城南下,大约二百里外就是顺化渡,附近数百里内过黄河的优良渡口,勾通东西的要道。

  韩琦指着地图道:“白马监军司兵马西来,贺兰山守军北上,都要过顺化渡口。这里是沟通东西南北的要地,守住此处,河曲数州就尽为我所有!”

  杜中宵道:“不错。顺化渡一路向东,就是河清军。守住了顺化渡,依托黄河,这一线就是本朝所占地域。白马监军司五万,贺兰山守军五万,挡住了这十万大军,这一带从今以后就为本朝所有。”

  韩琦道:“十万兵马,听起来数目不少,其实正军不多。以前西北禁军对党项十万,五万人也尽够了。你这里有枪有炮,若能提前布置,应该是有胜算的。”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不错。只是要让党项承认这些地方为本朝所有,甚至重回羁縻,仅仅守住是不够的。此战要胜,还要大胜,要把党项打痛,让他们再也不敢来战。”

  十三郎道:“经略,这可是不容易。我们守,党项来攻,攻不下来就退回去了,如何大胜?一路向南打到兴庆府,现在全军心有余力不足,必须要休整了。”

  杜中宵道:“营田厢军训了数年之久,这几个月打的都是顺风仗,虽然连连获胜,成色却还有些不足。一个优秀的将领,一支强军,既要善于在进攻中防御,又要善于在防御中进攻。依托既有阵地,在总体防御的时候,局部进攻,大量歼灭来敌。这一仗如果打好了,营田厢军就脱胎换骨!”

  说到这里,杜中宵指着地图道:“顺化渡以南数十里外就是贺兰山区,那里山河夹峙,不似北边这么平坦,攻之不易。大的战场放在顺化渡一带,对我们最有利。党项兵马大多在河西,夺了顺化渡,他们没有合适的地方渡河,就把战场限制在了黄河以西。占领顺化渡后,我们依河而守。十三郎,明日你就带骑兵南下,顺化渡以南五十里,以西一百里,都是侦察地域。这一战,就先从双方的游骑对战开始!”

  十三郎应诺,仔细看地图。顺化渡地形平坦,黄河两岸大片草原,与沙漠接界。骑兵每人一战骑一驮马,控制杜中宵所说的地域倒并不困难。宋军敢用数千骑兵做游骑,党项没有这个魄力。

  战事开始之前,双方的游骑侦察与反侦察,对于后续战事有重要影响。营田厢军不需要骑兵正面冲锋,他们最重要的两个作用,一是战前侦察,二是战后追击溃兵,反过来压倒了党项骑兵。

  韩琦道:“依经略看,此战应该如何布置?”

  杜中宵道:“杨文广、赵滋、窦舜卿三部撤出黑山、狼山,立即南下,集结于顺化渡以北。以杨文广和赵滋两部攻顺化渡,而后迅速搭建浮桥,在黄河西岸展开。窦舜卿部越顺化渡南下,前出十里,把所有的党项城堡废掉。而后回撤,在顺化渡以南防守。此战总的原则,是南守西攻。窦舜卿部全力防守贺兰山来军,杨文广和赵滋相互配合,寻机歼灭白马监军司突出来的各部。贺兰山是党项要地,山中有宫室有牧场,兴庆府又随时可以出兵北援,没有什么进攻的机会。白马监军司不然,其防守的贺兰山以西地区地广人稀,大军点集,南至兰州,西到大漠,丁壮尽出。抓住他们的主力,千里之内无援军。换句话说,防住了贺兰山来敌,白马监军司就是一支孤军。把白马监军司尽歼于狼山和贺兰山之间,党项贺兰山以西千里之内就成了空白,无兵力弹压。到时各蕃部,会不会依然恭顺,那可两说。”

  韩琦看着地图,道:“白马监军司五万兵力,正兵约一两万间。以杨文广和赵滋两部,再辅以炮兵和骑兵,我们兵力占优。只是窦舜卿一部防贺兰山来敌,兵力过于少了些。”

  杜中宵道:“军中所有重炮,全部配属给窦舜卿,让他依托阵地而守。杨文广、赵滋两部,此次只配给轻便快捷的小炮、轻炮,再配属大部骑兵。党项能攻破窦舜卿的火炮阵地,算他们本事!”

  石全彬听了觉得兴奋,道:“好,就如此安排!我随窦舜卿南去,看看党项怎么打我们火炮!”

  杜中宵道:“此次是两军决战,非以前可比。韩相公坐镇此处,我去顺化渡,留后随窦舜卿。兵分三路,我在顺化渡指挥,留后监窦舜卿一路。相公以为如何?”

  韩琦有心去顺化渡,看看前线到底怎么打仗。不过杜中宵去了前线,后方应该有人坐镇,只好按下心思。如果有意外,坐镇后方的韩琦可以接应,及时做出部署。

  想了想,韩琦道:“此次还跟屈野河一战那亲,不要俘虏吗?”

  杜中宵道:“当然不一样了。屈野河是快进快出,破坏掉党项的堡寨,我们并不驻扎。此次夺取顺化渡后,这一带都是朝廷土地,不要俘虏是后患。此次抓得越多越好,让他们到东边几州修路去!”

  几人又商量了细节,最后定了下来。杜中宵去顺化渡,石全彬随窦舜卿,韩琦后方坐镇。连续几个月,杜中宵一直不让副手石全彬指挥,他已经习惯,安心当个监军。功劳又不少,何必冒指挥失误打败仗的风险。营田厢军编练数年,石全彬没有参与,让他指挥也会无处下手。

  最后,杜中宵对十三郎道:“先前进山扫荡的骑兵,让他们沿狼山南下,山前集结,以为奇兵。入黑山的则沿黄河对岸行进,顺化渡以北集结。此次以杨文广所部在前,赵滋所部为中军预备队,骑兵分两路为两翼。凡脱离大队的党项小股人马,骑兵寻机歼灭!”

  十三郎应诺,自去安排骑兵各自进军路线。

  杨文广带领大队马进了兀刺海城,找到庄浪师道,见了城中将领,告诉他们庄浪埋保已献城,人已离开。让他们各自吩咐亲随,与宋军一起,把城中党项兵马分开关押。

  大势已去,除了几起小的乱子,再无战事。依杜中宵军令,杨文广派了五百人,把所有俘虏押往天德军,兀刺海城留下二百人守城,大军南下。庄浪师道则回庄浪部,等候朝廷旨意。

  白马监军司地盘广大,兵马点集不易,要赶在他们之前,占领顺化渡。杨文广带大军急行,重炮全部交给炮兵,不再与自己同行。军中只带一匹马拉的轻炮,加上本来就编在步军中的臼炮。

  第三日,离着黄河分流的地方不远,杜中宵带了直属亲兵前来汇合。

  此时狼山以南,贺兰山以北,已经遍布宋军游骑。被夺取健壮马匹和骆驼的党项游牧部族,惊恐地向南迁移,到处风声鹤唳。

  指挥兵马扎营,杨文广到帅帐见杜中宵。

  叉手行礼,杜中宵道:“不必多礼,我们坐下说话。”

  杨文广落座,杜中宵道:“此次攻兀刺海城,可还顺利?所部还有多少兵马?”

  杨文广道:“回经略,兀刺海只一战,放了几炮,双方没有对阵,庄浪刺史便就献城,基本没有损失。我所辖的本部尚有四千余人,加上随行的炮兵八百余人,随行的骑兵两千余人,还有约七千人。”

  杜中宵点头:“指挥得当,该够了。顺化渡是贺兰山前最重要的黄河渡口,东西交通要地,汉之临戎县左近。那里党项没有修建城池,城在南边五里之外。顺化渡离此四十里,明日行军三十里,后日你军必须进占渡口。已经探过,那里没有兵马,只有一个党项监官,还有约二十差役。”

  杨文广叉手:“后日在顺化渡迎经略!”

  杜中宵点头道:“黄河已经开冻,前些日子凌讯让河水泛滥,两岸多沼泽。现在水虽已退去,道路泥泞不减,你要提前探查路线,不要让炮和大车陷在烂泥里!”

  杨文广称是。

  这一段黄河由南向北流,是凌讯多发地段。秦汉开垦时的水利设施早已损坏殆尽,党项在这一带也没有筑河堤,凌讯一来,任由河水泛滥,周边数里都为沼泽。由于地近沙漠,河水退去之后,会留下许多湖泊,并不会全部变成烂泥。选择合适路线,并不影响大军行进。

  杜中宵又道:“此次你部和赵滋所部,对付西边来的白马监军司兵马。不止要防住他们,而且要力求全歼,最少要歼灭一部。若此次全歼白马监军司五万兵马,就为大胜,否则只是小胜。”

  杨文广听了眼睛一亮:“经略的意思,此次要大打?”

  “大打,能打多大就打多大!此战过后,军队需要休整,占住的地盘要开发,估计较长时间不会打仗了。这一仗要把党项打怕,最好让他们以后不敢起与朝廷作对的念头!”

第39章 顺化渡

  顺化渡是黄河重要渡口,西北到中原的关键节点之一,曾经繁华无比。党项占领河西后,截断了西域各国到中原的路线,这里也衰落下来。

  监镇焦没哩埋歪坐在交椅上,看着河上的渡船,微闭双目。黄河开冻,憋了一个冬天的行人都拥到这里来,过河处理各种事情。西域到中原的商贸路线断了,党项境内还有些小商人。

  一个随从在身后低声道:“大人,最近都传宋军要来,周边到处都是宋军游骑,大人不担心?”

  焦没哩埋眼皮都没抬,道:“担心什么?我就你们这一二十个手下,还敢跟宋军作对?”

  随从道:“部要想个办法才好。不然,宋军真地来了,我们怎么办?”

  焦没哩埋道:“能怎么办?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劝你,家眷若是在这里,速速送走。有什么金银贵重之物,都让他们带去。等到大军来了,不要到时后悔。”

  那随从连连点头:“大人说的是。前天我已经让浑家带了孩子,回娘家去了。她们家里已经转往山里牧场,应该没事。宋军再是能打,难道还能一直攻到兴庆府?”

  正在这时,一个随从快步赶来,对焦没哩埋拱手:“大人,快快走吧,宋军要来了!”

  焦没哩埋道:“你怎么知道?这几天天天在传宋军要到,这里还不是好好的?”

  那随从焦急地道:“这次不同。大人,我听北边来的人说,昨夜宋军在离此十里外宿营,今天必定是要来了。快快收拾细软,我们一起走吧!”

  焦没哩埋道:“前几日宋军还在攻黑山监军司,山里转呢,哪里这么快就来!”

  “大人有所不知,黑山刺史庄浪大人已经献城而降,现在宋军那里享福呢!宋军转头出山,兼程赶路,可不就到渡口左近了。收拾了细软,向南逃去,何必死守这里!”

  焦没哩埋叹了口气:“可惜我只是个监镇,无城可献,不然也学庄浪刺史,到宋军过好日子去。监镇虽小,终是个朝廷命官,逃了怕受处罚。你们谁信宋军马上到的,快些走吧。”

  两个随从商量了一番,都觉得逃命要紧,告辞焦没哩埋,回家收拾细软,随着人群南去了。

  此时杨文广所部即将到达的消息已经传开,渡船到了对岸再不肯回来,许多百姓携儿带女向南逃去。

  宋军来了会怎样没人知道,逃避战争是本能,躲开再说。至于南逃的路安全不安全,就顾不得了。

  太阳高高升起,杨文广骑在马上,看着前边的渡口。这里没有城池,是个草市,一两百户人家,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就是繁华之地了。

  游骑广布,夺取游牧部族的健壮马匹和骆驼等大牲畜,引得流言四起。这一带的党项人户,这几天一直在逃亡。宋军不许擅取民财,虽然总有士卒违反军令,只是少数,并没有引起大的恐慌。

  一个亲兵前来,向杨文广拱手:“将军,前面渡口除了人户逃亡,并无异象。游骑来报,南边五里外的党项城堡,也没有派兵来,似已放弃此地。”

  杨文广道:“传令全军,进占顺化渡!各军依军令,扎营布置阵地!”

  亲兵应诺,转身去了。

  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挡,上午杨文广就带大军进入顺化渡。

  这里没有官衙,监镇的官厅太小,宋军征用了本地一户财主的院子,杨文广下塌。财主及其家人早已逃走,只留下了几个仆人,被兵士安排到了其他地方。

  在正厅坐定,不大一会,士卒带了焦没哩埋进来,叉手道:“将军,这是本地监镇。”

  焦没哩埋急忙上前拱手:“小的焦没哩埋,在这渡口做个监镇,见过将。”

  杨文广看他身躯富态,跟个财主似的,问道:“这里许多人逃了,你因何不逃?”

  焦没哩埋道:“小的是朝廷官员,大军来了弃城而逃,日后必被严惩。与被官法惩处比起来,小的只能赌将军治军严明,不会为难我这等小人物。”

  杨文广听了笑道:“你倒是精明。不错,来的是朝廷之军,仁义之师,岂会骚扰百姓?你随士卒下去吧,用到你时,乖乖听命就是,不会为难你的。”

  焦没哩埋连连作揖,向杨文广道谢。他一个监镇官,打手里没兵,跑有党项律法。党项当然不是律法严明的地方,大人物弃城没什么,焦没哩埋这种小人物只能看运气。运气好了没人追究,战后就一切照旧。一个运气不好,战事不利,追究弃城之罪,赔上小命也不奇怪。与党项相比,焦没哩埋还是选择宋军的节操。自进入河曲路,杜中宵除了重惩贩卖汉人的番户,一向军纪严明。

  打发走了焦没哩埋,不一会,本镇的人户情况便就送了过来。

  顺化渡一共一百六十二户人家,一百余户已逃走,只剩下不足六十户在镇里,大多是汉人。宋军进入党项,虽然没有烧杀抢掠,重惩贩卖汉人奴婢,取走大牲畜,也吓破不了少党项人的胆。

  渡口本来有三艘渡船,听到宋军来的消息都到了东岸,不敢过来。不过东岸的宋军很快就到,与南来的船只同行,要在河上架设浮桥。

  这里的地形一马平川,全是黄河冲出来的平原,连处制高点都找不到。依杜中宵部署,应该是在黄河到狼山之间设置防线,骑兵守狼山,保证大军侧翼的安全。窦舜卿部守南线,同时负责黄河一线。杨文广部负责西线,配合骑兵保证狼山安全。赵滋所部,则作为机动力量,依战场局势投入。

  这个年代,近百里防线对不足万人兵马来说太过漫长。杨文广要西出十里,设置阵地,等待白马监军司兵马,与驻渡口的赵滋所部成犄角之势。杨文广守得越好,就能为赵滋创造更多机会,等到党项兵马师老兵疲之际,抓住战机消灭敌人。

  夺取了顺化渡,宋军就占据了有利地势,占领了河曲之地的大半地区。此后不管是向攻兴庆府还是向西攻西凉府,都畅通无阻。而且占领的地区地广人稀,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利于宋军营田。

  杜中宵从一开始就以顺化渡为目标,就是看中了这里山河夹峙,利于大军防守。而且向西有大道到西凉府,可以兵临河西地区。向南沿黄河可攻兴庆府,威胁党项最核心的兴灵两州。

  这一战完成,宋军就占据了对党项的绝对优势,党项苦心经营的横山、天都山防线失去了作用。党项的生死,握到了宋军手里。

第40章 两军对峙

  野蒲多革迎埋移香热入城,到了官厅,两人分别落座。埋移香热道:“宋军已至顺化渡,兵临贺兰山口,离兴庆府不远。此危急之时,贺兰山兵马因何还未点集成军?”

  野蒲多革急忙拱手:“令公,现在正是山中移帐的时候,着实点集不易。宋军克兀刺海城,至今不过五六日时间,谁能想到来的如此之快?下官已经发出军令,五日内,点集不起的依军法严惩!”

  埋移香热道:“你这里是兴庆府门户,不能有丝毫闪失,不是其他地方可比。速速点集兵马,我带五千人来,一起守城。宋军自入唐龙镇,已经数月时间,大战不断。只要攻不破此处,等他们师老兵疲之时,我们大军反击,何愁夺不回失地!”